文 | 財聯社 記者黎旅嘉
近日,信用債市場的多起違約事件波及到債券基金,淨值單日跌超8%的債基並不少見。在此背景下,多隻債基遭遇巨額贖回。11月19日英大基金公告,旗下英大安惠純債債券型基金A類份額於11月18日發生巨額贖回。
無獨有偶,九泰久嘉純債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於11月23日發生大額贖回,此外,11月中旬以來,泰康安業政策性金融債、景順長城景頤宏利等債券型基金亦曾發布類似公告。
今年以來,債基可謂風波不斷。一方面債基踩雷,導致投資者信心動搖,進而遭遇巨額贖回;另一方面,股市表現又相對強勢,導致眾多資金從債基中撤離,轉而投奔偏股基金,債基規模不斷縮水。從中基協公布的數據來看,三季度末債券型基金資產淨值約2.68萬億元,較2020年二季度末下跌13.93%。而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也已至少有72隻債券型基金被迫清盤。
多家基金遭大額贖回
債市風波不斷,基民們也紛紛用腳投票。近日多隻債基遭遇巨額贖回。如英大安惠純債債券型基金A類份額於11月18日發生巨額贖回。
11月19日,英大基金髮布公告稱,英大安惠純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份額於11月18日發生巨額贖回。為確保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淨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決定自11月18日起提高基金淨值精度至小數點後8位,小數點後第9位四捨五入。基金將自巨額贖回對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不再產生重大影響時,恢復基金合同約定的淨值精度。
此外,九泰久嘉純債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泰康安業政策性金融債、景順長城景頤宏利等債券型基金也發布了類似公告。
據了解基金之所以提高精確度,主要是此前曾多次發生因大額贖回,由於四捨五入位數不足,導致迷你基金的淨值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事實上,由於債券市場違約事件的發生,不少債券基金也遭遇了巨額贖回,而由於規模不斷縮水,維持正常運作耗費成本較高,不少該類基金最終被基金公司採取了清盤的處理方式。
以此前踩雷的華商雙債豐利、人保鑫盛純債為例, 2018年一季末,華商雙債豐利A的份額銳減至3.89億份,到了2020年三季末,該基金的總份額為2.87億份,規模為2.04億元;人保鑫盛純債的成立規模為3.85億元,由於業績表現欠佳,2019年,人保鑫盛純債A被贖回了2.88億份,遠超同期的申購份額;2020年一季度,又被贖回了3239.17萬份,截至2020年三季末,人保鑫盛純債的管理規模已不足5000萬份。
上述背景下,數據顯示,年內已經有72隻債基被迫清盤,遠超去年同期的43隻。僅10月以來,包括益民信用增利純債一年、農銀匯理可轉債基金、中科沃土沃詳在內的多隻債券型基金陸續發布了清算報告。其間,今年8月,曾踩雷信威集團而備受爭議的東吳鼎利、東吳增利、東吳鼎元雙債也先後發布了清盤公告。
資金進一步「棄債擇股」
臨近年末,踩雷違約債、巨額贖回、規模縮水、集中清盤……債券基金正在經歷各方因素帶來的挑戰,而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中,眾多債券型基金也備受煎熬。
事實上,今年以來債市已歷經兩撥調整,一波是寬鬆預期落空。7月以來,利率出現上行,導致債市出現調整;另一波則是近期信用債出現違約,特別是AAA級債券的違約,對市場造成較猛烈地衝擊,債券甚至出現泥沙俱下的情況, 這也讓債基的收益跟著跳水,有債基甚至一周的跌幅達到10%。
通常而言,投資者對債券型基金的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率均要低於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但稍高於貨幣市場基金。如今信用債爆雷、債基頻現大跌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債基的不信任,部分基金如金信基金、長安基金等在旗下債基淨值明顯下跌後,特地撇清關係,稱產品「未踩雷」。
不過,有業內人士就指出,在今年「股強債弱」的市場背景下,即使沒有踩雷,出於對於債市進一步調整的擔憂,不少基民也會選擇贖回,並轉投向偏股基金。
此外由於債券市場流動性缺乏,不僅是違約債券遭到拋售,一些資質較弱的債券可能也要以低於估值的價格才能出售。出於這方面的擔憂,加之債市當前處於調整階段,部分機構持有人也考慮按照目前的淨值贖回債券基金。而基金也只能將手中的頭寸賣出,引起市場的繼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