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以為弄懂了太陽,現在卻發現它的壽命可能比預想的短十億年

2020-12-05 造就

和處於全盛時期的其他恆星一樣,太陽主要由氫原子構成。四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太陽還含有極少數更重的元素,科學家稱之為金屬元素,它們掌控著太陽的命運。

「哪怕是極少數的金屬,也足以徹底改變恆星的行為。」研究太陽「金屬豐度」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物理學家桑尼·瓦尼奧奇(Sunny Vagnozzi)說。恆星的金屬含量越高,不透明度就越大(因為金屬會吸收輻射),而不透明度又與恆星的大小、溫度、亮度、壽命和其他重要屬性有關。「基本上來說,金屬豐度也透露了恆星的死亡方式。」瓦尼奧奇說。

除了述說太陽自己的故事以外,太陽的金屬豐度還可以作為一把尺子,用來校準測量其他恆星的金屬豐度,以及恆星、星系和一切天體的年齡、溫度和其他屬性。

「如果太陽這把尺子發生改變,這意味著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也必須改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丁·阿斯普羅德(Martin Asplund)說,「所以,對太陽的化學成分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這極為重要。」

然而,對太陽金屬豐度的測量雖然越來越準確,帶來的疑問卻比解決的疑問更多。天文學家無法解決太陽金屬豐度的謎題(又稱太陽成分或者太陽模型問題),這說明他們對太陽的認識也許存在「根本性錯誤」,從而可能影響到對所有恆星的認知。瓦尼奧奇說,「後果很嚴重。」

20年前,天文學家以為他們已經弄懂了太陽。通過直接和間接測量,科學家得出的太陽金屬豐度均為1.8%左右。這種測量結果的一致性使他們相信,他們不僅知道了太陽這把尺子的長度,還知道了太陽的運作方式。

然而,在21世紀前10年,越來越精確的陽光光譜測量法(測量太陽成分的直接方法)得出了低得多的結果,只有1.3%。同時,日震學測量法(測量太陽金屬豐度的間接方法,根據不同頻率的聲波在太陽內部的傳播方式進行測量)仍然說是1.8%。

如果天文學家的太陽理論(被稱為「標準太陽模型」)是正確的,那麼,光譜測量法和日震學測量法應該得出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說,天文學家應該能夠利用日震學測量法,來計算太陽內部一個重要邊界層(輻射區和對流區的交界處)的厚度。

根據等式,這一層的厚度與太陽的不透明度有關,因而與金屬豐度有關。這一連串計算得出的金屬豐度值,理應和分光鏡從陽光中得出的直接測量結果相吻合。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這對太陽物理和整個天文學界而言都是個問題。」領導光譜測量團隊的阿斯普羅德說,「要麼是因為天文學家不明白如何利用光譜測量法來測量恆星的元素豐度,要麼是我們還不夠了解恆星的內部情況和運行方式。」他說,「無論如何,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為恆星是我們認識宇宙的基本途徑,恆星物理學奠定了現代天文學和宇宙學的很大一部分基礎。」

耶魯大學太陽物理學家薩巴尼·巴蘇(Sarbani Basu)說,對哪裡可能出錯進行了多年探討之後(包括猜測太陽內部可能存在暗物質),這場爭論已經「有點陷入僵局」。但真相仍然有可能浮現

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太陽中微子,發現了關於太陽金屬豐度的一個隱晦線索。不同的核聚變反應會產生不同能量的太陽中微子,因此這些粒子攜帶了關於太陽成分的信息。今年6月,科學家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進行的實驗表明,對太陽中微子的探測結果稍微傾向於1.8%的太陽金屬豐度估值。

如果這個金屬豐度估值確實是正確的,那麼阿斯普羅德團隊的光譜測量到底錯在哪裡?「如果是光譜學出了問題,那我們在分析其他恆星時,可能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說。這會影響到對恆星和星系化學演化的闡釋。

但阿斯普羅德堅持認為,1.3%的光譜測量結果是正確的。他指出,2015年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太陽內核的高壓環境中,金屬對不透明度的影響程度可能超過我們的預料。他說,在標準太陽模型中校正這種差異後,對金屬豐度的日震學和中微子測量結果都會降至1.3%。

格蘭薩索實驗室的團隊希望,他們將來能探測到碳氮氧循環中產生的一種罕見的太陽中微子。碳氮氧循環是太陽內部的一種聚變反應,以碳、氮和氧原子作為氫聚變成氦的催化劑。「碳氮氧循環產生的中微子受到金屬豐度的影響很大,所以對這些中微子的測量結果具有決定性意義。」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物理學家安德裡亞·波卡爾(Andrea Pocar)說。

如果太陽真的只含有1.3%的金屬,這意味著,標準太陽模型在不透明度方面存在錯誤。「這會影響到天文學的方方面面。」阿斯普羅德說,「因為對恆星演化的準確認識,幾乎奠定了所有一切的基礎。」屆時,對恆星和星系年齡的估計將不得不進行10%至15%的調整。

對太陽本身以及地球上的未來生命來說,壞消息是,金屬豐度低的恆星比金屬豐度高的恆星燃燒得更快,所以,太陽的壽命要比我們預想的短十億年。

翻譯丨于波

校對丨李莉

來源丨Quanta Magazine

相關焦點

  • 太陽可能「折壽」10億年,科學家都是怎麼算的?
    大家好,我是萬碎爺,「萬物有的說」的碎嘴青年,今天說說太陽和宇宙年齡是如何計算的。萬碎爺看到一個新聞,說人們可能把太陽的壽命高估了10億年。這就意味著,太陽可能比我們原先預計的要更早死亡,地球會提前遭遇太陽系大災難。那這些數據是怎麼算的呢?
  • 如果太陽的壽命到了最後一刻,會怎麼樣?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科學家給出了答案我們知道太陽是太陽系中的老大,太陽系就是因為太陽的形成而產生的,太陽是非常重要的,它佔到了太陽系百分之98的質量,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1.5億公裡,距離雖然很遠,但是一直以來太陽都是我們地球的福星,太陽釋放的太陽光照亮了整個太陽,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地球的大氣層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僅僅是太陽能源的22億分之一,就算如此,這麼點太陽能也在足夠地球上使用
  • 太陽壽命還有50億年,人類最多卻撐不過1億年,這是為什麼?
    、春夏秋冬,都有太陽的參與,因此太陽有多重要人類深有體會,但是宇宙萬物都遵循生老病死的規律,以前我們以為只有生命會出現生老病死,後來才發現小到一顆原子,大到太陽、宇宙都有生命終結的一天,也就是說太陽在未來的一天終究會滅亡,它無法逃脫滅亡的結局,一旦太陽滅亡人類也別想活下來,那該怎麼辦?
  • 太陽的構成是什麼?它的壽命剩下多久,曾經的認知可能是錯誤的!
    眾所周知,太陽是太陽系裡最初誕生的恆星,也是壽命最長的一個星球,因為有了太陽的存在,太陽系的行星才得以形成,地球也才能得以誕生,那麼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太陽已經活了多久,它還能存在多長時間?根據專門研究太陽金屬元素的專家Sunny Vagnozzi的闡述,太陽所擁有的金屬元素越高,它的不透明程度就會相應的得到了增大,這個不透明度非常地關鍵,它跟太陽的質量體形大小,它的溫度和產生的亮度甚至是壽命等等因素都有著緊密的聯繫,他最後總結道,金屬元素決定了太陽會以何種方式死亡!
  •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地球和太陽的「鏡像」星球
    這些紅矮星比我們的太陽還小,肉眼根本看不到它,甚至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毗鄰星(Proxima Centauri),我肉眼也看不到,毗鄰星(Proxima Centauri)距離我們只有4.24光年。然而,它們是所有星系中最常見,壽命最長的恆星,在行星搜尋中佔主導地位。
  • 太陽還有至少50億年壽命,科學家為何我們只有10億年的時間?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黃矮星,根據它的質量科學家預估出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120億年,目前已經過了大約50億年,因此太陽的壽命還有50-70億年,但是隨著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太陽的輻射能會越來越高,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等不到50億年以後的。
  • 我們對太陽結構的認識可能存在錯誤,其壽命可能比我們推測的更短
    太陽照耀著太陽系中的每一顆行星,而對於地球來說,太陽的作用就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就不可能如此美麗,更不可能孕育出多種多樣的生命形式,我們也不能夠今時今日坐在這裡去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不過看上去如此強大的太陽,也是有終點的,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太陽的壽命是100億年,而今已經過了50億年。
  • 科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恆星,它可能是一個「入侵者」,來自何方?
    而恆星的壽命相對來說較低,尤其是超大質量的恆星,壽命只有幾千萬年到一億年左右,它們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又轉化為中子星或者黑洞。小質量的恆星死亡後演化為白矮星,所以現在宇宙中的那些中子星,黑洞,白矮星,它們的前身都是恆星,沒有恆星就沒有它們。太陽系的中心是恆星太陽,而太陽系所處的星系叫銀河系,這是一個直徑達20萬光年的星系,它的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活動規律,2030年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太陽系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太陽憑藉它巨大的質量和引力吸引周圍星雲圍繞它旋轉,最終才形成了如今規律有序的太陽系,而要想形成太陽系這樣一個相對於人類來說比較大的恆星系統,必須擁有巨大的質量,而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巨大的,它的質量幾乎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如果換成體積的話,一個太陽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相對於人類來說,
  • 地球壽命還剩多久?科學家猜測,人類移居或是唯一可能!
    地球壽命還剩多久?科學家猜測,人類移居或是唯一可能!在偌大的太陽系中,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地球,地球就像是母親呵護孩子一樣,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資源,供應人類成長,它作出的貢獻令人讚嘆,可人類忘恩負義,並沒有對地球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反倒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地球,人類活動的加劇導致地球生態系統被破壞,各種問題的接踵而至,令人猝不及防,例如我們面臨的高溫、乾旱、降雨等等,很多人單純的認為是自然災害的原因,殊不知與人類活動有關
  • 太陽還有數十億年的壽命,人類能否活到那會?科學家:會先行一步
    前言眾所周知,在太陽系的中心,有一顆太陽,無時無刻不在燃燒著自己,為其他星球帶來溫度和光明。太陽公公其實是一顆黃矮星,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黃矮星的壽命一般在100億年左右,現如今太陽已經過了50多億年了,已經步入中年的太陽變得越來越懈怠和疲憊。科學家認為太陽還有70億年左右的壽命。如果太陽消失了,地球是否也會跟著消失呢?實際上,太陽恐怕還沒有消失,但人類或許就已經滅絕了,為何這麼說呢?我們接下來一起往下看吧!
  • 太陽的壽命還剩下50億年,人類能夠在地球生存到那個時候嗎?
    答案是不可能,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恆星其實壽命並不長,根據質量的不同,恆星的壽命從數千萬年到上百億年不等,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是屬於小型的恆星,它的壽命還是比較漫長的,可以達到50億年。如今的太陽已經走出50億年的春秋,再有50億年,它的生命將會走向盡頭,然後不斷演化為一顆白矮星。可能很多人認為,當太陽壽命走到頭的時候,地球也將會走到盡頭,那個時候人類也將無法在地球上生存。所以,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50億年,那麼這個數據是否正確呢?其實並不正確。
  • 太陽的壽命還剩下50億年,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生存到那個時候嗎?
    可以說,正是太陽的存在,才依靠它強大的引力不斷平衡太陽系各行星的軌道,最終形成了一個穩定和諧的太陽系。有了這個穩定的星系環境之後,地球才有希望誕生生命,生命才能夠不斷進化演化,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太陽就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太陽無私的陽光恩賜,就不會有現在的文明星球。因此,太陽的興衰直接決定著地球和人類的命運。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科學家卻表示,人類最多還能生存1億年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覺得,地球與太陽是共生共死的,畢竟,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員,圍繞著太陽旋轉。而且地球上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液態水等等,都離不開地太陽能量的賜予。如果有一天太陽進入生命的尾聲,那麼地球也會猶如《流浪地球》中那般,隨著溫度的下降,就再也無法適合生命繁衍進化。那麼,太陽還剩多少壽命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太陽還可以存在50億年的時間。
  • 太陽壽命或只剩50億年,如果太陽消失,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只要有太陽存在的一天,那麼地球上的萬物就能夠繼續繁衍下去,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數據來看,目前太陽的壽命或許只剩下50億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到了未來太陽消失後,人類又能夠撐多久呢?太陽消失後,地球會怎樣?到了50億年後,太陽的生命也會迎來終點,太陽系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地球上的植物是需要太陽光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因此不出幾天地球上的植物便會死亡。當太陽消失第一周後,地球的溫度很快就會下降。
  • 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46億年而不滅?聽過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對於太陽,人類自古以來就非常好奇,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46億年而不滅?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也經歷了一次次的探索才弄明白。事實上,太陽燃燒到現在是大於46億年的,要知道地球的年齡約46億年,而太陽系因太陽而誕生,太陽誕生後才慢慢誕生了地球等八大行星,科學家認為太陽的年齡應該有50億年了,我們所說的燃燒46億年,其實是以地球年齡來算的。
  • 太陽壽命結束之後,人類文明會消失嗎?科學家:我們或許遠走高飛
    關於常年給地球提供能量的太陽,我們一直有著很大的好奇心,並且關於太陽的傳說在我們古代也不知少數,像是后羿射日等等。對於太陽我們只知道它是一個能夠發光發熱的天體,並且在最開始覺得太陽應該是圍繞著地球而旋轉的,但是隨著我們科技的不斷發展才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
  • 雖然太陽有50億年壽命,但人類無法生存那麼久,科學家給出期限
    隨著太陽系內的環境逐漸趨於穩定之後,地球開始創造孕育生命的機會,而這些都離不開太陽每時每刻對地球無私的恩賜——陽光。如果沒有了穩定的陽光來源,地球生態系統將可能陷入癱瘓。換句話說,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不僅取決於自身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還取決於太陽的情況。因此很多人想知道目前太陽已經多少歲了,它還能夠演化多長時間。
  • 科學家在北大西洋,發現一條格陵蘭鯊魚,可能已經活了514年!
    科學家在北大西洋,發現一條格陵蘭鯊魚,可能已經活了514年!大自然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它存在著很多種生物。到現在為止,人類可以算得上是地球生物鏈中最頂端的生物,然而我們卻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長壽的生物。在我們的認知裡面,烏龜是最為長壽的動物,甚至有人說「千年王八萬年鱉」。多年以來,人們從未停止對長壽動物的研究,並且希望從中可以發現它們永生的秘密,從而更好地造福人類。在大西洋的海域之中生活著一種海洋生物,它的壽命甚至比烏龜還要長。當時丹麥的科學家曾經率領著自己的團隊在北大西洋進行考察,他們意外地發現一種體型長達7米的海洋生物,它就是格陵蘭鯊魚。
  • 太陽壽命已過半,為什麼燃燒50億年滅不了,最後的宿命又是什麼
    它承擔著整個太陽系所有行星的光照和熱量,不說其他的就拿地球來講,正是因為太陽提供的熱能,我們的星球才有著現在的溫度,設想一下假如沒有太陽,地球就會被黑暗和極寒覆蓋,這樣的家園我們還能繼續生存嗎,所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從最初的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到現在已經開始關心宇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