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股獵手」鄧普頓的悲觀點: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興奮中死亡

2020-12-05 光年外匯

「在悲觀主義瀰漫的時候牛市初生,在懷疑主義瀰漫的時候牛市初成,在樂觀主義瀰漫的時候牛市成熟,在人人陶醉的時候牛市結束。」

這是「全球投資之父」約翰·鄧普頓非常經典的一句話。

作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

在他身上,從不缺少標籤。

「全球投資之父」、「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全球最偉大的選股人」……

作為在金融界一個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也是全球投資的先鋒。

鄧普頓共同基金曾經為全球的投資者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雖然鄧普頓已經退休,不再參與基金的投資決策,但他的投資哲學已經成為鄧普頓基金集團的投資團隊以及許多投資人永恆的財富。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

鄧普頓不止一次說過:

不要問哪裡情況會變好,正確的是哪裡的情況最糟糕。

鄧普頓經常提起和他第一任妻子在婚後不久搬到紐約的事情。

為了開創事業,他們約定將收入的一半存起來,另外一半拿去投資。

為了保證這種高比例儲蓄,他們一起搜尋便宜貨,包括市內各處的特價套餐。

就這樣,鄧普頓和妻子成了頂尖的便宜貨獵手。

他們的獵取行動與其說是購買便宜貨的過程,倒不如說是搜索便宜貨的過程。

鄧普頓曾用5000美元現金買下了一所住宅,這所住宅5年以後被他們以17000美元高價賣掉了。

這相當於在短短5年時間內,在不包括他的股票投資收益的情況下,他們的複合收益率達到了28%。

鄧普頓慣用的一個基本原則是:

買任何東西都務必用現金支付,這樣的話你就永遠是利益的受益者,而不是利息的支付者。

這條原則對他一生影響極為重大,他一生當中從未借過抵押貸款,從不借錢買車,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他也總是有充足的積蓄助他度過難關。

同樣,這一 理 也被鄧普頓運用到了投資中。

作為逆向投資者的鄧普頓一直認為:

實現最佳收益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專注於尋找廉價股票,無論是在哪兒發現的,也無關當時的市場潮流或市場情緒。

這項投資方法被鄧普頓總結為:

在大蕭條的低點買入,在網際網路的高點拋出,並在這兩者間遊刃有餘。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

30年代美國股市低迷的投資、發現戰後日本股市投資前景以及賣空99年網際網路泡沫。

這些案例,鄧普頓都向大眾闡述了一個觀點叫「極度悲觀點」。

這也是讓他在股市中長贏的逆向投資法則。

1939年,在美國大蕭條最低迷的時期,36歲的鄧普頓依靠1萬美元的借款購買了104家公司的各100股股票。

在這104家公司中,34家正處於破產狀態,其中4家後來分文不值。

而剩餘的100家公司成功為鄧普頓挖掘了第一桶金。

整個投資組合的價值在4年後上升至4萬美元。

憑藉在投資中的敏銳度,以及秉承「極度悲觀點」原則,讓鄧普頓迅速發現了日本。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鄧普頓是第一批到日本投資的美國基金經理之一。

那個時候,沒有人覺得一個亞洲的戰敗國,一個只會做便宜貨的小國股票值得投資。

當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鄧普頓卻看到了機會。

他以較低的價格買進日本股票,搶在其他投資者之前抓住了機會。

在他買進後,日本股市一路飆升。

而到了8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日本股市已經非常的火熱了,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熱火朝天的談論日本股市。

鄧普頓發覺日本的股市被高估,於是就悄然離開,順便帶走了他的利潤。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美國。

1979年之後的三年,是美股黑暗的三年。

在這樣的極度悲觀中,鄧普頓看到了一生僅有一次的投資機會。

那時,他剛剛從日本滿載而歸,整個美國因為通貨膨脹,高失業率,經濟衰退等原因,籠罩在一片悲觀的情緒之中。

美國商業周刊發文:

股市已經死了,這已經成為了無可挽回的定局。

就在媒體宣布」股市已死「的時候,一些知名公司的股票價格跌到了地板上。

在美國歷史上再也沒有這麼低的價格,甚至比1929年股市大崩潰的時候還低。

這種悲觀持續到1982年,當時電視臺每天播放的是」股市已死「的論調。

但是,鄧普頓卻看到了完全相反的另一面。

」一個即將浴火重生的股市「。

遺憾的是,沒有人相信這一點。

但此後的9年間,美股的走勢完全印證了這一點。

鄧普頓是這樣描述他的悲觀點理論的:

當股市大災的時候,人們的悲觀情緒快速蔓延,反映到股價上面就是價格極低。

而在牛市剛好相反,人們喜氣洋洋進入股市,這也會反映到股價上,價格被高估。

有時候股票價格之所以低,僅僅是因為很多人都在賣出它。

所以你必須觀察股民最害怕、最悲觀的時候。

鄧普頓讓我們明白了,作為一名便宜貨獵手,要努力去搜尋低於價值的低價股。

最悲觀的時刻正是買進的最佳時機,最樂觀的時刻正是賣出的最佳時機。

這就是鄧普頓著名的」極度悲觀點「原理。

他的選股標準是:

用當前每股價格除以他估計的未來五年的每股收益,得出一個數字,股票交易價格不能超過這個數字的五倍。

預測一個長達五年的業績周期,並在其中運用這一方法可能並非易事,但是這麼做可以迫使你有一個良好的思路。

因此,鄧普頓尋找便宜股不是尋找帳面價值的低估,而是綜合考慮了價值和成長後,預測出其未來長期價值後,現價非常便宜的股票。

這一思維與股神巴菲特專注尋找低於企業內在價值的股票相似,還有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

所以,很多投資大師所選擇的標的通常市盈率不高,但也並不局限於低市盈率。

要買股價低的股票,因為」低「才有安全邊際。

要敢於在危機中出手,人們恐懼的時候,我們要表現出貪婪。

就像鄧普頓在面對911事件後的股市大跌,快速做出精準判斷,大量購入暴跌的航空股。

鄧普頓的投資法寶就是:

在全球範圍尋找低價的、長期前景良好的公司作為投資目標。

什麼時候買?

當我們問100個人,99個人都準備放棄的時候,就是獵手入場的最好時機。

什麼時候賣?

當你找到另外可以取代的投資品的時候,具體而言,當你找到一隻比原來的股票好50%的股票時,才可以替換掉原來的。

買什麼?

1.不局限於本國市場,要從全世界尋找低估值產品。

2.隨著新股的不斷下行,市場上的股票越來越多,個股分化嚴重,操作難度大。

3.長期定投低估值指數基金。

4.債卷和現金作為資產配置中的重要部分,堅定持有不動搖。

堅持」逆向投資「的鄧普頓認為:

信仰有助投資。一個有信仰的人,思維會更加清晰,犯錯的機會也會較少。

謙虛好學是成功的法寶,在投資中,狂妄和傲慢所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後果,聰明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成功是不斷探索的結果。

因此,鄧普頓總結了16條關於精準投資的準則:

1.衡量投資收益唯一準確的方法是,看每一美元的投資在扣除各項費用後創造了多少收益。

2.通過預測股價的短期波動來尋求盈利不可能持續創造出出色的投資收益。投機是危險的,不僅是因為其結果無法預測,還因為它並不建立在任何邏輯基礎上,並忽視了所有一切的根本——價值。

3.永遠不要拘泥於任何一類資產或任何選股方法」是他的格言之一。市場環境會變,投資者需要「保持靈活,思維開放,敢於質疑」。

4.股票價格是對未來的貼現,如果你對其價值有信心,那麼你應該在股價跌出正常範圍時買入。在鄧普頓看來,更合理的方法是從估值入手,再考慮投資組合的構建。最便宜的股票越是不受歡迎,你的投資組合與業界「流行」組合產生的結果差異越大。

5.在投資於公司時,盈利的可持續性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你購買的是長期盈利流,所以這些盈利可以償付且可以持續是兩個基本前提。怎樣才算是優質公司?鄧普頓關注的一些特質是:有可信業績記錄的強勁管理團隊、技術領先、屬於有持續發展前景的行業、擁有受尊敬且有價值的品牌,且低生產成本。

6.股市只是上市公司的簡單加總,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實體。買個股,而不要買市場趨勢或是經濟前景。眾所周知的名言「牛市必要翻越憂慮之牆」只是股價如何朝著其合理走向相反運動的一個例子。

7.分散化投資最重要是為了減少投資分析錯誤的風險,唯一不需要分散化投資的是那些能夠永遠100%正確的投資者。

8.創造一份出色的投資記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工作,這比絕大多數人想像的要難得多。對投資而言努力工作至關重要的原因在於,這項工作實質上沒有盡頭。

9.如果能找到另一隻股票從基本面來看比現有股票至少便宜50%,那麼就應該賣出手頭的股票。

10.約翰·鄧普頓說:「賣出當在崩潰之前而非之後。」如果你已經遭遇了市場迅速下挫,那麼如果在市場大跌前有不錯的理由讓你持有這些股票,大跌後就更應該持有了。如果你不能找到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就堅定地持有已有頭寸。

11.投資分析是不斷進步的過程,因為世界本身就在不斷演進,要習得如何評估股票絕對價值的方法、了解公司環境可能如何影響到其未來贏利能力的必要知識和歷史經驗,這些都需要時間。

12.以祈禱開始也能幫助鄧普頓創造出一種有助於冷靜的氣氛,這對於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是異常重要的。

13.儘管到鄧普頓將基金管理業務賣給富蘭克林時,他個人作為諮詢師和基金經理的業績記錄可以證明市場能夠被戰勝,但是他對個人投資者和基金經理想要持續跑贏市場所需面對的困難都非常清楚。當20世紀80年代初鄧普頓首次列出其投資格言時,尚未提及跑贏市場的困難。

14.對萬事皆有答案的投資者甚至沒有理解問題本身。過分自信的投資方法可能很快——而非很遲——就會帶來失望。所有東西都在不斷地變化,聰明的投資者會發現成功是一個不斷尋找新問題答案的過程。

15.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但是老實說,他們很難利用這一理論賺到錢。鄧普頓總是不遺餘力地告訴其同事,需要竭力避免顯性或隱性偏見對其投資方式造成影響。在他看來,並沒有捷徑可走。

16.他對人類戰勝逆境的能力堅信不疑,但是同樣也對許多人易於消極感到憂慮。他認為經濟進步自工業革命起開始加速,我們一面享受著經濟發展結出的碩果另一面又對未來感到悲觀,這是人類心靈深處的悖論。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結構性牛市?如何把握結構性牛市?
    所謂結構性牛市,主要強調的是特定行業、特定企業的資產重估帶來的牛市,如往年業績表現出色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等。其依據是:績優藍籌股漲,績差股跌;高價股有價值,低價股無價值;股市存在「二八現象」。
  • 交易所數據的秘密:牛市中散戶為什麼會虧錢?
    在多數人眼中,牛市是發大財的機遇,躺著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於是砸鍋賣鐵也要趕緊入場搶錢。看似暴利的背後,卻是冷冰冰的現實:多數人在牛市中並不能賺到錢,熱氣騰騰的喧囂繁華,卻往往成為了「大魚吃小魚」的財富再分配。在牛市中,散戶為什麼還會虧錢?
  • 漲板獵手:獵手復盤1.8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牛牛解盤——漲板獵手我問佛;什麼是對的人佛說;一見你,就笑的人,一見,你就笑的人一;大盤看點;上漲個股不到兩成,漲停板40個,其中一字板6個,漲停被砸個股27個。跌停板23個,大跌5%以上個股963個,漲出了熊市的感覺,行情已經不是結構性的問題而是前所未有的極端,很多票下跌並非質地差而是流動性問題,生態的問題,指數的虛假繁榮掩蓋了很多問題,操作難度已經很大,短線再出手宜慎重。看起來氣氛熱烈,一派牛市氣象。
  • 胡浩:從「核心股」擠泡沫和「低價股」大波動說開去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胡浩朋友開玩笑說,低價創業板股以一己之力搞大了整個股市的波動性(「核心資產」高位擠泡沫可算副攻),牽連一些優質低位創業板股也被誤傷,再次證明大眾投資者本就是難以控制的情緒綜合體。
  • 去中心化交易所將在下一個牛市中誕生巨頭
    如果明年是數字貨幣的牛市,那麼明年將是一個超級大牛市,加密資產,包括企業權益通證在內,總的市值一定至少是上一個牛市的十倍以上的量級。因為現在政策上已經原則上同意企業權益與區塊鏈結合,要知道傳統股票市場的規模,只一家企業的股票市值(如亞馬遜)就是現在所有加密貨幣市值的總和。
  • 巴菲特點破A股:如果手中有50萬閒錢,應該買護城河還是3元左右低價...
    低價股,通常就是常見的每股3元價格以下的股票。當然,低價股深受廣大股民的喜愛。為什麼?通常,低價股給人的感覺則是,跌不下去,估值已經到底,下跌幅度有限等。在有行情的時候,通常將上市公司每股10元價格以下的股票統稱為低價股。
  • 比特幣在「死亡螺旋」中「螺旋上升」?
    這種感覺就像馬上要掉入了工作的死亡螺旋中,即焦慮-不想工作-拖延-工作效率下降-焦慮(節後綜合症)的循環,每個人要從這種「死亡螺旋」中走出來的確要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才能逆勢向上,首先祝大家2019年的最後幾個月工作順利!
  • 「天眼」垃圾股掀漲停潮,40隻ST股井噴!是牛市徵兆還是末日狂歡?
    A股也不甘寂寞掀起百股漲停潮,科創板行情漸入角色。不過仔細一瞧,今天在113隻漲停股中,ST板塊佔了40股,另有多隻「垃圾股」雞犬升天。有人調侃,傳說中上交所樓下的那家「基本面」又擠滿了前來吃麵的機構。
  • 「牛市」言論刷屏!滬指半日大漲4%,券商股掀起漲停潮,交易軟體宕機...
    截至7月6日11:33,全球新冠肺炎確診11419638例,死亡533781例。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請點擊↓↓↓上周滬指大漲5.82%,並且券商股領漲,這樣的走勢讓人心潮澎湃,牛市的聲音在各大平臺此起彼伏,不少投資者盼著開盤,連周末都不想過了,「牛市」這個詞也火了,7月5日「牛市」的微信指數已經飆升至近920萬,而在6月6日,這一數據僅為33萬。也就是說,一個月以來,「牛市」一詞的微信指數飆升了20多倍!
  • 今天A股創下2年多新高,是不是意味著牛市要加速呢?
    A股已經進入牛市1年多時間,但這1年多時間都是在走結構性牛市,而這個結構性牛市總體都是在箱體運行,而這個箱體運行就是一個牛市底部區域。雖然今天早盤大盤在金融和資源股的帶動之下,創下了年內新高,但絕對不能意味著牛市就要加速了,下面進行分析牛市不會加速的原因。
  • 兩日反彈200點,李大霄發出吶喊:牛市已經來了
    11月5日,滬指衝高3600點之際,券商股再度上演全線漲停。 澎湃新聞記者 高劍平 實習生 彭致愷 圖今年6月暴跌中,曾滿倉套牢的80後小徐正等來11月第一波強力反彈。雖然年輕,小徐已擁有6年的股齡,上海醫藥、中航動力都是他曾經持有的個股。這輪牛市中,他帶著槓桿殺入市場,遭受6月暴跌洗禮,當時的處境是:滿倉套牢。當時,小徐並沒有感覺牛市就此結束,而是靜靜等待。隨後證金公司入場,7月他等來第一波反彈。此後的4個月內,小徐並沒有像此前一樣,每天看盤,而是陸續拋了一些手中的個股,做些波段操作。
  • 技術性牛市是什麼意思?現在是技術性牛市嗎?
    7月6日消息,滬深兩市高開高走,上證綜指大漲超4%,站上3200點,進入技術性牛市。截至午間收盤,滬指漲4.24%,報收3286點;深成指漲3.29%,報收12842點;創業板指漲2.21%,報收2516點。滬股通淨流入76.7億,深股通淨流入72.9億。那麼技術性牛市是什麼意思呢?
  • A股股價分布呈現紡錘體 在低價股中尋求交投活躍品種
    機構人士指出,A股當前處在非牛非熊的震蕩市中,並不存在牛市的消滅低價股,也不存在熊市中的高價股遭團滅。投資者在布局時講究的是跟好主線,在低價股中尋求交投活躍,符合供給側改革以及基建加碼邏輯的品種;在高價股中規避次新股,關注具有穩定盈利的大消費股。
  • 這波牛市結束將與07年不同 小散靠什麼賺錢
    一個清晰的邏輯是,國家空前重視資本市場,下決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本輪牛市是社會大變遷、經濟改革轉型、國家政策導向、科學技術進步、居民資產配置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牛市的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5000點之上的牛市仍將進一步演繹。正如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所提醒的,投資者一直擔憂5000點以上的市場風險,市場也逐步出現一些看空的聲音。
  • 兩市低價股一覽 94股股價不足2元
    按最新收盤價計算,A股均價為12.53元,兩市不足2元的個股共有94隻,股價最低的是*ST剛泰,最新收盤價為0.50元。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1月5日收盤,滬指報收3528.68點,A股平均股價為12.53元,個股股價分布看,兩市高價股及低價股數量在A股市場總體佔比相對較少。
  • 奧特佳、銅峰電子多個漲停 爆炒低價股能持續嗎?
    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目前一些低價股大漲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流動性寬鬆、成交活躍,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後,情緒也會傳導到低價股板塊。雖然其中可能存在賺錢機會,但對於已經快速拉升且缺少基本面支撐的個股,投資者需警惕盲目炒作所累積的風險。特別是,在個股大漲後,以下現象需密切關注:一是來自監管的關注和問詢、二是公司在異動公告中提示風險、三是龍虎榜的資金構成。16日13漲停、11日9漲停!
  • 牛市中的調整,就用鴕鳥心態去對待
    上周末的文章中,我已說明了這周是二浪調整的開始,也是廣大空倉者的福音,你們可以低成本建倉了。但是今天的下跌還是驚嚇到了很多人。指數跌得不多,但個股分化嚴重。前期的強勢股大跌的不少。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次的調整呢?
  • 當前股價的「黑白兩級」,高價股沒有天空,低價股是個無底洞
    數據顯示,剔除近期上市的新股以及科創板個股,今日有14隻個股股價盤中創歷史新高,其中7隻是百元股,佔比50%。另外,從行業屬性上看,14隻個股大多是大消費股和科技股,其中生物醫藥7隻,電子半導體4隻,食品飲料2隻,家用輕工1隻。
  • 來了解一下,當前的牛市和2018年的牛市有和相似之處?
    上周的市場整體呈現放量突破的行情,指數率先在打破上沿3587點壓制之後,一度上衝至3588.06點,創出2018年以來的新高,使得牛市通道被打開。那麼,當前的牛市和2018年的牛市有何相似之處?一、從風格上來看滬指和創業板指在收岀六連陽之後,周五均出現這波主升浪行情中的第1根陰k線,但分歧並不大,尾盤指數更是探底回升、快速拉高,新增資金提前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