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胡浩
朋友開玩笑說,低價創業板股以一己之力搞大了整個股市的波動性(「核心資產」高位擠泡沫可算副攻),牽連一些優質低位創業板股也被誤傷,再次證明大眾投資者本就是難以控制的情緒綜合體。筆者認為,能夠平抑波動的必然是波動本身,資本市場應該豐富可以賺取波動率和泡沫擠壓的工具包括各類融券賣空、期權等,多空平衡、策略多樣化的股市更容易走慢牛快熊。
回到投資本身,價值投資崇尚理性思考和不斷驗證的邏輯美,而趨勢投機追求簡單粗暴和殺伐決斷的快感。對於前者來說,上市公司能否逐步做大做強是買入並持有的驅動力,而對於後者來說,股價能否短期內走高才是進場交易的原動力。
樂觀時更樂觀,悲觀時更悲觀。漲勢到了某個階段總是會形成一定的泡沫,尤其是貨幣環境充裕時泡沫會更大,因為大部分參與者無法分清楚到底是自己看對了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實際上是人之樂觀天性在股市中的投射,尤其是眾口稱讚時部分投資者容易衝動之下以偏高的價格獲得所謂的「及時佔位」。只不過,不同的是,優質上市公司可以通過時間追上估值泡沫(只要泡沫不離譜),而純靠概念驅動被投機資金推上去的上市公司則會落一個扶不起的阿鬥的壞名聲。對於前者來說,當泡沫形成後,即使是長期主義者也必須忍受短期擠泡沫帶來的陣痛;對於後者來說,直衝雲霄、見頂之後因為做空機制的缺失而走成「殭屍跳」,這往往令部分不看價值且死抱不放的投資者忍受漫長的痛苦。當然,價值投資和趨勢投機並不衝突,甚至某些時間會匯成一股合力,此時合力所推動的泡沫往往會引發媒體寫出「產業向上,黃金十年」、「擁抱核心,擁抱未來「等吸引眼球的文章。
筆者認為,投資投機無可厚非,每類投資者都有選擇自己投資理念的權力;泡沫也無可厚非,投資活動本就混雜著投資人的各種情緒。筆者想說的是,一方面,集中的緩慢的泡沫擠壓扭曲了資本市場本應該快速定價的功能本位。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過程中,交易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尤為重要,在加強上市公司監管以及投資者教育的同時,建立適度的做空機制幫助長線投資者隨時對衝市場風險和個股風險(以應對泡沫),是長牛慢牛的必要條件之一。另一方面,註冊制背景下,部分低價低市值創業板股連所謂的「含權」價值都沒有(即依靠上市平臺,通過對外併購獲得價值提升),因此即使是投機也不可戀戰。最後,筆者預判部分高估股票的擠泡沫並未完全結束,但是正如筆者在之前文章《每逢至暗時刻,誰更值得關注?》中所說的,專業機構投資者能夠以「群體抱團」或者「集體增倉」的方式傳達其對優質上市公司的判斷力,也能夠在明顯受挫後及時調整「船舵」,因而越是至暗時刻越要多看它們一眼。應對股市震蕩期,普通投資者一方面可以多觀察最新的產業趨勢和基金重倉股變化以選擇尚在中期的行業ETF或者基金作為投資標的,也可以更穩健一些,通過定投基金的方式規避階段性泡沫擠壓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