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醫藥股背後的機構行為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我知道雪球裡有很多醫藥高手,縱深深度研究某家企業,有研究長春高新的,有研究邁瑞的,我們也是深度研究,但跟有些持有三年五年的股東比起來研究深度還淺一點,去年我和江輝老師一起在廣州參加了雪球的嘉年華活動,有很多高手,雪球當時也邀請了江輝老師,他的粉絲並不多,但文章專門寫醫藥,我覺得研究程度深一點,雪球也作出了邀請,在此感謝雪球平臺,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跟大家做一個交流,一是企業的角度,巴菲特說我們做投資有兩門課程:一是給企業做估值,你要了解企業。二是看待市場的波動,你如何去對待它。

比如最近市場出現狂漲,很多朋友認為長春高新貴得離譜,茅臺也離譜,愛爾眼科也離譜,反正都離譜,到底離不離譜,背後是有一種行為的,這種行為助推了估值,這種行為就叫做機構的力量。在國內公募和外資都會對我們所投資的企業產生一種力量,所以今天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跟大家做一些思考和交流,幫助你在投資的路上正確看待市場的波動,有些波動是有行為助推的。$長春高新(SZ000661)$

這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方向,板塊主要是醫藥,所以茅臺、豬你就別問了,我就不回答了,我研究的面廣一點,江輝老師相對來說聚焦在醫藥領域,所以我們今天的第一個話題就是醫藥行業有幾個長牛賽道,這裡我們希望江輝老師簡單地給咱們介紹介紹幾個他認為的重點醫藥賽道。

江輝:剛才啟明老師聊的我先跟大家分享一段話,很多人都說估值貴了便宜了,最近有一段話,有一種人很聰明,他總是提前知道市場的泡沫來了提前離場,但離場之後發現泡沫一直在,而且越吹越大,他能夠看到泡沫,但沒有享受到泡沫,這樣的人一直很聰明,但最後沒有賺錢。另外一些人長期持有優秀企業,跟隨企業一直成長,在泡沫沒有破裂之前他一直待在裡面,這群人雖然沒有那麼聰明,但他卻享受了資產的不斷增加。

我們選企業首先要選賽道,先有賽道再有企業,最後才是估值。醫藥賽道其實是容易出牛股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綜觀歐美股市都能看到很多種醫藥股(的長牛),輝瑞等都漲得特別好,多少年持續上漲,在中國其實也一樣,醫藥股裡有很多比較好的賽道、比較好的企業,我在雪球裡重點做了幾個賽道的整理和交流。

第一個賽道主要是沿著創新藥和CRO走的,大家發現創新藥跟CRO這塊是目前大家熟知的高瓴資本重倉的賽道,說白了這個賽道裡最重要的好處在於它能夠研製出新的藥品,延緩或提高人的生命,給人們帶來健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才有更多資金湧入,這個賽道裡也有更多優秀企業。比如恆瑞醫藥,大家都看到恆瑞醫藥貴,貴的背後是什麼,背後是高研發投入和長研發管線。正是因為它有不斷的研發投入,而且研發投入全部進行了費用化處理,很多我們可以看到的企業進行了資本化處理,資本化處理的結果是什麼呢?如果將來藥物沒有研發成功,當期利潤就會計提,但恆瑞一直都是全部費用化,不管研發成功與否以及時間長短,都不會影響當期利潤。恆瑞醫藥我也說得比較多,這種企業每年穩定20%到30%之間的業績增速,也是外資特別喜歡的。

同樣,為創新藥做服務的就是CRO,所以第一個賽道就是創新藥跟CRO賽道。我在雪球發文章時有人說,你看看你講的CRO裡搞安評的不就是養猴子或養小白鼠嗎?我說這就是沒有看懂背後的邏輯,很多企業都能養小白鼠和猴子,但是不是你養的能進入到這個環節裡?這個未必。這樣CRO就建立了很強大的(門檻),為什麼這次招遠新藥(音)股價漲幅這麼大,就是跟新冠疫情有關,因為新藥物和疫苗的研究首先都要進行安全測評,安全測評離不開它,再往後整個CRO賽道裡,CRO產業裡從臨床前到臨床,包括我們看到的凱萊英,2月份高瓴資本全部把定增拿下,進軍這個領域。包括泰禾醫藥,它是國內臨床做的最大的,基本市場份額在10%-12%,第二名基本在4到5左右,領先空間比較大,上升空間也比較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泰禾醫藥最近幾年的複合增速都在30%以上。

綜合對比我發現CRO行業的年收入複合增速在30%,淨利潤在40%以上,ROE在20%,淨利率在25%,你想這樣一個賽道出牛股也是很正常的。泰禾醫藥就在這塊。前期很多人會認為疫情對它有很大的影響,但事實上疫情確實在前期有影響,但國內4月份疫情基本就得到了緩解,緩解之後臨床這塊就已經開始做了,包括大家可能沒有完全理解的,新藥(包括疫苗)要進行後期實驗,也需要在醫院,包括一期二期三期……也需要進行臨床,泰禾就應運而生。$康泰生物(SZ300601)$

同樣,國外疫情發展比國內更嚴重,所以國外的臨床、大藥分子這塊的嚴重都在向國內轉移,也使國內CRO保持非常好的增長趨勢。所以這個賽道我依然長期看好,當然我們會跟蹤,一是跟蹤賽道競爭的情況,二是看一下這個賽道裡的利潤、收入和新進入的競爭者,我們一起來觀察。

這是第一個賽道。

第二個賽道是生物製藥,主要是疫苗,國際上有幾個大單品種年銷售額很大,比如13價肺炎疫苗年銷售額接近50億美元,九價宮頸癌疫苗接近40億美元,這都是特別厲害的。可以看到一點,目前國內這塊也已經開始不斷地有自主研發疫苗出來了,比如之前我們用的很多疫苗都是進口,現在沃森的13價疫苗出來之後逐漸上升,股價也翻了一番,去年11月份我寫文章有人說你看的都是杳無音信,但事實上長期關注企業而不是盯著股價,你知道有大單品種,遲早要出來,而且國產替代是趨勢,中國人口這麼大,只要是真正有效果的疫苗,量也會爆得比較厲害。

在國產裡HPV這塊目前只有萬泰上市了,萬泰上市大家知道,上市之後中籤一個萬泰基本就是20萬的收益,很多人做一兩年都未必有20萬的收益,但中籤就有這麼多,因為它是國內第一個上市二價疫苗的,我們國家還有很多企業在研究九價,都在進行,沃森的二價已經進入臨床三期了,相信如果按照這個速度,2021年底或最晚2022年都能上市,這也是沃森最近被炒得很厲害的重要原因,但我認為這還不是已經到了最高峰,業績貢獻是持續的,在整個市場沒有飽和之前十三價肺炎疫苗的針劑還會繼續貢獻收入和利潤。

生物疫苗這塊上市公司多,但我研究和跟蹤的並不多,主要是在雪球裡跟蹤了沃森,智飛主要是進口的,相當於是代理,但現在它在做代理的同時自己做大做強,也開始提高自主研發這塊,這幾個疫苗大家也可以重點關注,華蘭生物的疫苗,高瓴資本已經在二級市場中進入它的子公司了,包括沃森子公司,高瓴也投入,我想這個行業可以跟創新藥做一些類比,這兩個都要投入較大研發,基本十到二十年的投入研發,10到15億美元的研發投入,所以催生了創新藥、催生了生物製藥,同時也催生了CRO,因為很多創新藥物公司自己的研發實力和各個方面,不是說整個環節都做得特別好,可以把它委託給CRO來做,這樣就相得益彰,創新藥發展很快,CRO也發展很快。所以這是我說的第二個賽道,生物製藥,主要是疫苗這塊。$華蘭生物(SZ002007)$

第三個賽道關注比較多的就是醫療器械,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醫療器械的邁瑞醫療從美國私有化回歸A股之後增長速度是很快的,有很多人也在質疑,你在美國發展不下去了回到A股,但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企業。

中國很多行業在美國可能變成了成熟期,但在中國它是成長期或者說初創期,比如中高端醫療設備,醫療器械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可以看一下邁瑞醫療的收入和利潤,前面我發文章時也做過對比,整個邁瑞醫療的收入和淨利潤可以把下面一眾小兄弟的收入和淨利潤都吃掉,如果這時候兼併併購它可以把任何一家企業都吞掉,因為它有足夠強的研發實力和銷售實力,可以看到這次新冠疫情武漢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時邁瑞醫療做的貢獻,設備很快就能到位,而且能夠很快讓設備運轉,為疫情的有效控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相信邁瑞醫療在這個領域發展還會很迅速。

當然還有金域醫學,我也是一直寫得比較多,它是做三方診斷,以後在縣級醫院,可以把片子拍出來,但未必能診斷,這樣就可以送檢,專業團隊就會出現,像金域醫學一樣。

另外我寫文章中提到了關於新冠試劑,有些醫藥公司會出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醫藥公司的業績都在放量,而且放得很大,我們可以看到鍾南山院士也在說,面對疫情我們要打持久戰,不是很快就能結束的,像我們現在在北京,想要出去就很難,出去之後還要做檢測,回來也要檢測,原來幾天,到後來十幾個小時,再到現在十幾分鐘就要出結果,這個事情要常態化。但這個行業是不是一定能出長期的牛股,現在未必,因為它只是短期的刺激,原來計劃刺激兩三個月,現在可能時間長點,但必須有核心的重磅產品才會維繫這個公司,所以在醫療設備器械行業裡我主要是看好邁瑞醫療,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最後再說一個稍微小一點的賽道,因為這個行業裡的企業稍微少一點,就是醫療服務,剛才啟明老師跟大家聊時也說到了,他跟愛爾眼科時間比較長,而且一直伴隨愛爾眼科的成長,因為他看好愛爾眼科專科醫院這個賽道。第二是它特殊的經營模式,合伙人模式使得企業員工高管能夠與企業一起成長,很多人看,說它的商譽很高,但事實上它的商譽是併購下面已經成熟的醫院,這些醫院進來後很快就能貢獻利潤,所以不能簡單以商譽評判公司好與壞,這樣有失偏頗。

這個行業我大概看了一下基本從2013到2019年,整個行業的增長規模大概在15%(醫療服務收入這塊),整個單價基本提高在7%到8%,也就是和我們看到的類似茅臺、片仔癀一樣,它都具有自主提價權,這是很好的,一個企業能具有自主提價權,就證明它在市場上的護城河相對寬廣,也有利於企業更好、更迅速地發展。

我基本先跟大家聊一下我平時跟蹤得比較多的幾個賽道,大家平時也可以在雪球裡跟我進行互動。

啟明:感謝江輝老師,您點上面就可以關注江輝,有些內容在文章上,我們沒有專門做PPT,視頻往上點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名字。

講完第一個話題,醫藥的幾個長牛賽道,包括CRO、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下面有一些朋友問了問題,這裡江輝老師可以解答一下:

說說金域醫學吧。大概就是未來怎麼樣?

江輝:金域醫學主要是第三方檢測,現在它在全國各省都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室,未來檢測的過程裡可能會有一些重大病症,一些小醫院,診斷出來之後沒辦法給出正確的檢測結果,如果把它送檢專業機構,可能相對來說診斷結果會更加詳細。所以我認為金域醫學其實是一個重資產公司,它要有大量設備,你可以看它的負債率,是比較高的,這樣一個行業已經率先布局了,很多企業再想布局其實是比較難的,因為布局進來之後在這個賽道裡已經先入為主了,再想侵佔它就比較難,這個行業能跟它形成競爭的就是迪安診斷,但看迪安的收入、淨利潤和各方面的數據,和金域醫學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啟明:第二個問題:現在醫藥股還有哪個可以上車?

江輝:我認為主要是看多長時間的周期,如果一天兩天確實沒辦法回答,但如果佔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剛才我說的這幾個賽道都可以上車。我在分析裡前段時間也說到,你看到了估值的高低其實只是看的靜態,如果看三年或五年,一個行業增速在30%-50%,即使現在估值稍微貴一點,但長期來看它的估值還是會下來。

第二,如果淨利潤增長速度快了,原來預期10個億,這一年變成12個億了,一下子估值也就下來了,所以最重要還是看好行業的長期發展,短期股價是要看但不能過分看,如果市場情緒起來了,像醫藥股,基本沒怎麼回調,你想等它來20%,30%,類似3月份的調整,不是說不可能,只是難度比較大,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主要是看你看多遠,看遠了沒問題,看短了估值確實並不便宜。

啟明:非常認同這個觀點,說到這兒突然想起了長春高新,十幾年前劉宇老師就研究長春高新,那時候覺得太貴了,和當時的茅臺一樣,100。現在拉長十年來看,哦,原來當時很便宜呀,這就好像現在漲到1700你去看100的茅臺,你覺得太便宜了,但當時100的茅臺貴呀,已經從30漲到100了,那也挺貴的。所以投資有一個概念,就是時間,您這個問題能不能上車就看什麼時間了,之前江輝老師寫了一篇文章《賽道第一,企業第二,估值第三》。

所以能不能上車呢,有人說我剛來,那你來遠了就得看長遠,承擔短期波動之後才能掙大錢。

今天我和江輝老師的交流和別人交流可能不大一樣,前面別人講的賽道可能在別的地方聽到很多,下面講的東西可能你會聽到的很少,但你會看到,就是機構,醫藥股怎麼這麼火?背後的資金行為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的第二個話題是:外資持有的前十名。

剛才我看有朋友問的問題是:中藥股不聊嗎?不聊不看我,而是看聊不聊得懂,今天我們把話題縮小一下,看一下外資重倉的醫藥股,很顯然這輪牛市我個人的觀點是從2016年開始外資入場,外資加大入場比例之後我們看到茅臺等優秀企業外資持有比例越來越高,今天市場裡寧德時代、片仔癀等千億企業直接漲停,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站在資金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對待波動,有朋友說ETF漲這麼多了,哎你注意,ETF恰恰是最近我們看到助漲醫藥股的核心,而且是助漲醫藥龍頭股的核心,為什麼呀?ETF大部分是國內的公募機構發的,來到國內的外資有一些也是通過明晟基金進入的,所以一是給企業做估值,二是外面還有很多人,你怎麼看待波動。網上有一個段子說得比較到位:十個人在屋裡打牌,6個人看空大盤,結果外面譁啦一下來了70個人,6個看空的比例立馬就下降。所以現在的市場就是這樣,得跳出來看,我們看看北向資金的重倉的醫藥股,我們把順序給您理理,客觀來講,哪個好哪個不好,今天我們就說片仔癀、中藥,外資相對比較聰明,他們在海外市場時間比我們長,他們不是炒概念炒小炒新為主,而是選擇績優股、業績好的,質地好的。我們來看一下外資持有:

第一名600億市值的股票是恆瑞醫藥,創新藥賽道的龍頭;

第二是邁瑞醫療,100多的時候我們就關注過邁瑞醫療,作為我們「價值20」重點組合,我們認為是非常棒的國內最優秀的20家企業,奇瑞恆瑞在、邁瑞在、藥明在、泰格在、愛爾眼科在,而這5隻個股是外資持股比例最高的5家醫藥股。 一個是創新藥賽道裡的恆瑞,一個是醫療器械裡的邁瑞(邁瑞因為這次新冠肺炎大家都明白了),藥明康德屬於CRO賽道的,泰格是CRO賽道的,有創新藥的,有CRO賽道的,有醫療器械的,還有一個是愛爾眼科,屬於醫療服務的眼科龍頭。在雪球上以我個人的跟蹤發現,愛爾裡的長期投資者是比較多的,藥明和泰格的長期投資者數量沒有那麼高。

江輝:最多的感覺就是愛爾。

啟明:記得有次我們在雪球發帖,健帆生物,我一看兩天居然沒有一個人留言,那說明健帆這個股票沒有散戶,散戶很少,但實際這個企業,國內機構持有比例非常高,機構並不是天天活躍在雪球上,有些可能看看不說話,但我們發現發帖時有些好企業裡完全沒有普通投資者。

普通投資者有幾個特點,一是不買特別貴的,現在讓你選一個5塊錢的醫藥股譁啦一下人就來了,為什麼?便宜,但恆瑞100塊,邁瑞將近300快,藥明100塊,愛爾眼科老是除權所以價格相對便宜比較親民,其它的股票,長春高新不除權現在1000塊,茅臺現在1700塊,我特別喜歡貴股票,普通投資者少,交易頻度就低,普通投資者持有比較多的是京東方、TCL,為什麼?便宜買得多,而我們更希望機構持倉比較多的。所以我們看恆瑞外資持有,持有多少呢?有一個比例的分析,恆瑞的外資持有比例達到11.66,這個公司總市值5000億,外資持有了11%,將近600億,今年的漲幅不算最大,但如果拉長十年、二十年,剛才有人問這個公司還能買嗎?你看你看多久,如果再往後看十年,也許恆瑞5000億到1000億那是松松的,因為很多藥它都沒有爆款上市呢。

有朋友問的一些問題我順便就聊聊,網友問「漲多了怎麼賣?」一樣的問題,怎麼賣,看你看多遠,就像茅臺一樣您看得近了早點賣,看得長遠了就不需要急著賣,就像恆瑞、藥明、泰格一樣。以前我講一個比喻,茅臺就是北京德勝門的學區房,德勝門是哪?就是北京西城區德勝門的學區房,堪稱整個北京最好的學區房,沒有之一。

恆瑞邁瑞好比是海澱區或東城區、西城區的其它學區房。我是這樣來理解的,你說學區房到底啥時候賣?誰知道呢?有的學區房十幾萬,深圳灣1號20萬一平方,啥時候賣呀?你能不能想想有些好企業的股權你不需要賣呢?有人說「瘋了瘋了,啟明你也瘋了」,我沒瘋,問題在於您看的時間到底多遠,就像看長春高新,十年以前看貴,現在看便宜,每年的增長速度在35%,對恆瑞來說三年翻一倍,現在打個折三年翻60%也是大概率事件,關鍵是能不能堅持住。慢,不如你那些漲停的快,不如口罩漲得快,但我個人對口罩的關注度倒是低,因為剛才我講了,我們特別喜歡機構重倉的。

前五名再念一遍,具體點向上的,恆瑞排第一,邁瑞排第二,藥明第三,泰格醫藥第四,愛爾第五,第六名雲南白藥。華蘭生物54億,再往下樂普醫療,益豐藥房、沃森……長春高新特奇怪,這個公司外資只持有2%,比例並不是特別高,但內資共計持有長春高新20%多,所以長春和藥明兩個不一樣,公募基金持股的第一名應該是長春高新。

最近新發了中證醫藥基金,第一重倉股就是長春高新,買恆瑞的投資者就不樂意了,為什麼是長春高新呀?真有點奇怪,長春高新現在是1700億市值,恆瑞5000億,恆瑞肯定是藥中茅臺,但國內資金反而選擇了長春高新,長春高新也有一種觀點,有些人投資不願意去東北,所以這個企業有很多人直接Pass,再往下是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康泰生物,安圖生物各30億,通化東寶,東阿阿膠……這裡面是我們看到好的醫藥股,尤其是前面幾個,應該是外資重倉的前10名,應該到沃森或智飛。

創新藥賽道是恆瑞和貝達藥業,CRO行業是藥明、泰格。生物製藥是華蘭生物、沃森生物、智飛生物、長春高新;體外檢測是金域醫學,醫療服務是愛爾,通策也沒有進入到外資持有比例靠前的。

這個一是錢,二是佔這個公司的持股比例,什麼意思?比如泰格排第一,泰格外資佔泰格的17.82%(持股總市值),意味著機構持倉比例越高的公司它的控盤程度越高,裡面的長線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數量就大,這個股票的交易頻率就會下降,像茅臺一樣外資持股比例也是非常高的,以前大家都知道莊股,還談不上這種情況,但2014、2015牛市的時候,那時候很多網際網路科創基金重倉持有樂視網、華誼兄弟這些企業,最後因為公司的問題、行業的問題也都開始下降了,而現在醫藥賽道機構高持倉,但它的行業增長絕非當時的樂視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那些企業可以比擬的,一場疫情下來我們就發現人類是多麼脆弱,新藥要不要研究?必須要研究,我們看到泰格外資持有比例是17.8%,藥明持有比例是12%,恆瑞的比例是11.6%,益豐藥房是12點多,金域醫學持有13%,迪安診斷14%,康泰生物2%,漲幅最大的是華大基因,165%的漲幅,但外資持有比例只有2%,不同的角度選擇這樣一些企業,這是我們今天交流的第二部分,根據外資持股的前10名我們再次驗證一些長牛賽道已經被機構重倉了。

說到機構,這是外資,國內機構也有重倉的,下面請江輝老師給我們講講高瓴資本的持倉,雪球有位朋友研究高瓴資本比較多,三年之前我不太了解高瓴資本,但這兩年特火,它所持倉的個股,比如健康元,再之前凱萊英、凱利泰,包括泰格、愛爾,全部是被高瓴資本通過定向增發等各種方式進入的,這就是機構行為。你別鄙視機構行為,因為國內最優秀的價值投資者叫段永平,他也抄巴菲特的作業,關鍵看你會抄不會抄,有沒有在網上抄大V作業,人家重倉持有茅臺,我記得有一個大V買了三個醫藥股,人家選的很好,人家選擇了愛爾、通策和康美,結果有些朋友全進了康美,肯定就笑不出來了,這就屬於抄作業的水平有問題,照人家的組合,茅臺配60%抄,人家康復配2%,您照100%抄,那也不行。還有的抄分眾傳媒那也不行,人家重倉的是茅臺,你總撿便宜的抄那肯定不行。

下面請江輝老師聊一下高瓴資本目前重倉的醫藥賽道裡的持股。

江輝:高瓴資本我應該是周末在雪球裡發了關於高瓴資本的文章,其實高瓴資本的張磊先生從人民大學畢業之後去美國,回來之後他的思路主要就是圍繞科技、醫藥和教育,所以他在投資時說過另外一句話「教育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一個行業」,但在我們A股沒有這方面的相關公司,科技這塊我又不是特別容易看懂,所以我主要關注醫藥,在關注醫藥時發現高瓴投的方向。其實它投的方向我那個帖子裡寫的也有,第一個投入數量最多的就是創新藥,但創新藥裡主要投A股裡的恆瑞醫藥,恆瑞醫藥它買的比較早,通過二級市場在2014年就買了,雖然說獲利並不是特別多,但它一直就沒有退出,自從買入之後到現在一直持有,這是第一個賽道。

第二個賽道是CRO,因為創新藥在香港上市比較多,在香港會有很多,比如百濟神州,這幾個都在那邊。A股裡的創新藥主要是恆瑞。CRO賽道裡進的比較早的是藥明康德,沒有上市之前一級市場就進入了,相當於一路撿,但藥明生物沒有撿,同樣是在A股裡買的藥明康德,港股裡買的藥明生物,雖然是一個老闆,但他們做的不太一樣,大家說藥明生物可能更有前進,藥明康德側重CRO服務這塊,藥明生物側重研發這塊。

同時他今年剛進了凱萊英,今年2月份凱萊英剛剛修改了定增新規,從原來的打九折到打八折,然後凱萊英的定增就被高瓴包圓了,全部拿下之後還給他送大單,說兩三年之內我給你拿8個億的訂單,你想想這個合作是什麼合作,我們喜歡的合作是這樣的合作。有些合作就是拿點錢過來賺點錢就跑,但高瓴資本是過來之後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的成長,當企業成長起來之後大家一起跟著成長,它是要跟優秀的企業一起共進退的,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去看的。剛才啟明老師說抄作業,抄什麼作業?就是抄這樣的作業,長期發展的才可以。

當然這裡面還有泰格醫藥,泰格醫藥是在2016年時就通過大宗交易,當時跟淡馬錫每個都受讓了一部分,今年過了5月又受讓了一部分,現在整個持有比例就越來越高了,在加碼這一塊,繼續加臨床的泰格醫藥。

同時還有進的國瓷材料,做牙科材料這塊的,也是通過定增,昨天的健康元也是通過定增,前面的華蘭生物子公司疫苗公司也是通過一級市場進行戰略投資,華蘭生物現在也要分拆上市,所以它在這時候投資其實也是奔著上市來的,同時裡面還有甘李藥業,剛才有人說糖尿病,其實甘李藥業目前高瓴資本也在前十大流通股裡,它並不是沒有投,但並沒有投通化東寶,反而投了甘李,它也是對糖尿病,為什麼叫甘李?其實李就是糖尿病的老闆,甘是他倆一塊兒合夥開公司,名字放在裡面,後來分道揚鑣,現在三代已經出來了,上市漲幅也比較大。

它投的方向也會慢慢在裡面做,剛才問到賽道,為什麼不講中藥,不是的,一是我們時間有限,二是能力有限,就像巴菲特說的,你要劃定自己的能力圈,能跳1米欄也不要經常跳1米欄,而是跳7尺,不要過分擴大自己的能力圈而讓自己載跟頭。我建議高瓴資本的投資大家多看看,因為它的方向確實是與時俱進的方向,而且作為高瓴資本的領路人,張磊先生公開的演講和言語其實是能夠真正讓更多人受益的。隨後我也會在雪球裡繼續跟大家溝通和交流。

啟明:說到高瓴資本,這是咱們今天交流的話題,醫藥是一個研究方向,你可以深入研究,你藉助一些機構行為,加上高瓴,研究的成功率會不會更高?顯然會更高,因為我們團隊在跟蹤中,一是跟外資,外資買誰最多我們一般會重點關注,包括恆瑞,恆瑞裡有一個叫奧本海默基金,據說是中國人操盤的,至少是華人,他當時其實重倉茅臺,後來就重倉恆瑞,那時候我一直就關注奧本海默基金,他在國內買的股票不多,還買過什麼效果沒那麼好,但茅臺和恆瑞,眼光絕對相當棒,高瓴資本也強調和企業共贏,比如他持有格力,網友問這個要不要賣那個要不要賣,你看高瓴什麼時候賣?像愛爾和格力,沒有見高瓴賣,現在高瓴又募集了新的資金。

說到這裡發現一個現象,只要是醫藥股裡涉及到定增的,又是細分賽道龍頭的,高瓴經常會出手,因為它在加大布局這個賽道,這中間一般賽道的前兩名都會考慮,你抄我也抄,泰格愛爾凱萊英凱利泰,最新的就是健康元,保不齊今天晚上人家又入股一個定增。醫藥企業要發展需要錢,誰給它呢?一種是市場公開發行,現在這種很少了,公開配資的沒有,再就是定向增發,比如我是某醫藥公司,我要定向增發,江輝老師說我特有錢,那行,你打個八折,鎖定18個月,把你的錢定增到我的項目裡,我拿錢再去投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投成了我又賺回來很多錢,這樣我的市值也高了。這中間八折定增、九折定增是目前多家上市公司開始出現的資本運作方式,2014、2015年這個運作方式比較多,當時買著買著買亂了,上市公司把外面一個利潤只有1000萬值1個億的東西按照3個億賣給上市公司了,還跨行業,瞎併購,還記得華誼兄弟當時買的大明星、大導演的公司,還有對賭協議什麼的,後來一地雞毛。

還有高送配也是一個市場行為,它助推了股價,比如長春高新進行了高送配,愛爾現在沒有進行大規模高送配,健帆生物有高送配,基本現在高送配要求企業質地非常好,以前是編故事炒作,現在真得有些高送配質地比較好,高送配、定增、有大機構介入,這些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都是縮小醫藥行業選股範圍的,醫藥這個行業太多了,我做了專業二十年來的醫藥我還不認識,我昨兒問江輝老師寧德生物是幹什麼的,因為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看不了那麼多,口罩我一個也不懂,但不影響別人發大財,我懂的就在我的領域裡去做。

第三部分一會兒我們再回答最後大家的問題,有些朋友選擇醫藥股,今天三個話題,第一是幾個長牛賽道跟大家交流了;第二,通過外資持股把錢跟你說了,文章點進去關注,關注江輝老師的頭像,包括高瓴資本也有,我有醫藥三篇,在3月大盤見底的時候寫了三篇文章,把醫藥的一些我認為的主要企業都給列了一下,下面我給大家看一下我們的一個數據,內資持有比例多的,剛才講了外資,也講了高瓴資本,今天都是乾貨,傾我們所學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因為研究企業的多,研究機構的少,研究機構的是博弈,但機構之間會有研究,包括機構在醫藥股裡面很顯然是在抱團的,這個你還沒看出來嗎?這輪牛市可能有一個主要的線索就是醫藥和科技,以科創板為主的醫藥和科技就是這輪行情的主要線索。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機構持有的醫藥股,來看一下公募,對比幾個數據,比如外資持有的藥明持有12%,國內資金只有8%,在藥明這個企業上外資多內資少,凱萊英就不一樣了,外資2.9%,內資是10.8%,我給你一個閾值,外資超過5%的重點關注,內資超過10%的重點關注,超過10%就說明持股比例高,像泰格17.9%是外資,內資是10%,這樣我們就想到泰格這家企業內外資加起來持有股票的流通盤接近28%,您還想什麼?股票市場有人把它當成籌碼遊戲,有道理,但股票市場上股票數量是有限的,舉個例子,一個企業10個億,為什麼小市值漲得猛跌得也猛?因為它本質上是個遊戲,假如這家企業有10個億,我持有這個企業30%的籌碼,這個企業外面還有70%,但你得知道有30%的籌碼平時是並不動的,或者互相買賣,所以如果一個莊家敢持有一個股票30%,幾乎就控盤了,如果持有50%那就等著崩盤,因為持有50%流動性就會非常差勁,看那些爆倉的莊股,說到這醫藥股裡還真有兩個有名的莊股爆倉呢,大家看證監會處罰的案例,康美,廣發證券周末剛被處罰,看康美就能看出來它怎麼給自己做莊做成千億市值的,看當時它內資和外資的持股比例。還有一個,以前持股比例非常高后來出問題的,叫上海萊士,你也可以看到,這都是醫藥股。康得新不屬於醫藥股,但醫藥股裡最有名的這兩年出問題的就是康美和上海萊士,不能說他們的賽道不好,也不能說它估值高,但它本身就是一場騙局,這就另當別論了。

來看一下,國內機構持有的還有比例比較高的,邁瑞醫療,國內是16%,外資是5%,所以邁瑞醫療這個企業很少暴漲暴跌,持倉籌碼一直比較穩定,看得也比較長期,還有一個是雪球裡沒啥人關注的健帆,短線的不喜歡健帆,希望股票像貝達一樣騰騰漲,但健帆是慢慢漲的,有些股票吧裡的鬥爭比較厲害,買牧原的就叫牧原神教,樂普外資持有6.9%,內資11%,還有一家內資持有比較多的外資很少,叫南微醫學,內鏡診療器械,跟蹤的人少。剛才有人問金域醫學,外資持有13%,內資持有20.6%,就像我的臉一樣,忽然佔屏幕比較大,投資也一樣,金域醫學裡機構持倉已經達到34%了,那就像我的臉一樣,呼哧一下佔屏幕的比例就高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這樣高好不好呢?好就在於持續成長的穩定,或者有人先看出來它穩定了,它不好在於如果碰到康美上海萊士和那就費勁了。 往下看迪安診斷,外資13%內資1.9%,說到這裡跟大家聊一下機構怎麼看醫藥股,您知道外資和內資各喜歡什麼嗎?外資喜歡超級穩定的好東西,這樣的它就願意買恆瑞;內資買什麼恆瑞?5000億太慢了,搞貝達,為什麼搞貝達?快呀,盤子小,200億給你幹到400億,內資,公募基金它也要排名、要比賽,外資有些錢可能是三年五年期的,所以不一樣。

最後看長春高新,外資只有2%,企業增速這麼高,罕見的外資不重倉,這確實是我們研究中發現比較罕見的,外資好像看不上一樣,連我們說的簡單的3%,5%都不到,但內資幹到22%。

還有一家內資更多的,最近有一個原料藥行業,普洛藥業,國內機構持倉比例26.3%,內資只有1.3%,這個股票肯定很猛,外資買的肯定走得很長,內資買的肯定相對來說很猛。

說個反例吧,通化東寶,一度被外資買到第三名,結果通化東寶自己不喜歡外資跟著,也折進去了,當然人家靠時間回來了。天宇是目前我們看到內資在我們跟蹤的小100家醫藥股裡天宇應該是內資持有最多的,包括國內公募、社保、保險、券商資金盤,現在券商資金盤在市場上的號召力太低了,反而外資的影響力比較大。康泰生物國內資金持有22.8%,沃森很奇怪,國內資金只持有5%,所以研究疫苗的時候我跟江輝老師各有所愛,他喜歡沃森我喜歡康泰,我喜歡跟著國內機構搞又穩又快的,沃森是外資持有的6%,反而比國內機構持有得多。不同機構的選擇也不一樣,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的三個方向:

1、醫藥的幾個長牛賽道我們列舉了CRO、醫療器械、生物製藥、醫療服務,涉及的相關企業都跟大家講了。

2、外資持股前十名給大家講了,恆瑞排第一。

3、機構持有的醫藥股第三部分講了內資,尤其內資持有20以上的我都重點點評了,就那麼10家左右,當然這是我關注的,我還有很多關注不了的,這裡供大家參考。

下面回答個別的問題,可能回答不完,雪球一共給我發了27個問題。

「信立泰?」

我們不太熟。

問題:醫藥用什麼估值方法比較合理?

江輝:醫藥的估值方法比較難,尤其是生物醫藥,包括創新藥,主要看研發管線,有很多藥研發管線很長,但要看到臨床三期的大概有多少,通過臨床三期再到上市還有點時間,重點關注這塊,前面我看沃森,其實已經到了四期之後,相當於已經在國家申請了,但遲遲不批,但遲早要批呀,那時候等著它的批件,真正批件在12月31號出來,出來之後到生產投入3月底4月,所以放量到那個時候才開始,但這不影響它,雪球裡我了解有幾個長期持有沃森的朋友,他們不去看短期沃森的股價,就看沃森13家肺炎疫苗的情況以及關注它二價的情況,它的估值我剛才說了,沒辦法直接用現在的市盈率,50倍好還是30倍好,這個看不出來的,像貝達藥業一百多倍,現在它只有一個單品,但它的後面,尤其是明年、後年,管線上會有很多上市,這時候就會有一批資金進來,先不管今年上市還是明年上市,我先買進去,持有,等著你上市。

所以我認為對於它的估值大家一定要去看它的管線,看管線上的產品有沒有可能成為爆款,根據國際通用爆款產品的收入來測淨利潤,再給出它一定的估值,但這個估值沒辦法給確定倍數,因為醫藥股屬於成長期比較快的,很多人用PEG估值,即使PEG,100倍市盈率,50%的增速也是2倍PEG了,30%增速就3倍PEG,還是高於平時說得1倍左右的PEG,所以我認為醫藥股主要是看未來,看它未來到底有沒有研發管線,可能會用未來三四年、四五年產生的淨利潤折合看現在的估值,千萬不能靜態,尤其是用當年的看,當年來看,尤其在去年,或者今年一季度看沃森,300倍的市盈率是怎麼做的,因為那時候市盈率高,很多人不關注,它現在才漲那麼好。

這個估值我沒辦法給出大家統一概念的東西,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下文章,有些東西可以在文章裡跟大家繼續探討。

啟明:好,大家多關注,左邊啟明、右邊江輝,大家關注,我們一起加入遠航。下面再簡單回答一些問題。

問題:醫藥股能不能跑贏創業板?醫藥股是創業板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這個不好比。

問題:中藥股用什麼方法?

啟明:我們倆都不擅長中藥股,真抱歉,看得早的也就是白藥,其它沒有什麼太多中藥股我們關注。今年的的頤頂藥業(音)?不熟悉。

問題:低估買入沒問題,現在配得上20到30嗎?這個自己考慮。

問題:糖尿病板塊怎麼看? 啟明:太大了,看不懂。

問題:中藥不聊聊嗎? 啟明:聊不懂,聊不住。 問題:看看健康元嗎? 啟明:看了。看看凱萊英吧,健康元未來走勢可能和凱萊英、凱利泰有點類似。 啟明:山東藥玻還能接入碼? 啟明:能力圈外,疫苗的玻璃。最近聽說很火。 啟明:通化東寶問得人挺多的,便宜唄,便宜的我們不聊,不愛聊10塊錢以下的,真的好東西不會落在10塊以下的。

啟明:藥明、泰格各自的優點,一定要關注江輝 價值遠航看看,簡單來說藥明是綜合的,上元新藥(音)是前端的,泰格是臨床的。 啟明:金域迪安哪個更有優勢? 啟明:沒法兒比吧。 江輝:從啟明老師給機構的統計可以看,外資持股差不多,內資金域醫學超過迪安診斷只有個位數。 啟明:愛爾眼科是不是透支到2021了? 啟明:已經透到2022了,透吧,公司好不讓它透嗎?茅臺已經奔2022年的業績了,有時候市場會瘋狂,瘋狂不是買點,恐慌的下跌,像今年2月份、3月份我們都建議抄傢伙幹,都已經透支了,你拿著享受泡泡就行了,這時候不是最佳買點。

啟明:魚躍不咋看,我們關注得很少,疫情來了我就講,寧肯買邁瑞也不買魚躍。

啟明:健帆漲多了,什麼時候賣?剛才說了,高瓴資本參考參考。 啟明:長春高新的高增長還能有幾年? 啟明:這個不好回答吧? 江輝:不好回答,但三年翻番的業績還是可以保證的。 啟明:這個公司比較會玩,所以高增長是指30還是70?它的增長速度已經是醫藥股裡最高的了,所以國內機構比較喜歡。 問題:怎麼有效的了解醫療股的知識? 啟明:多看上市公司年報,剩下的就像交朋友一樣,江輝和啟明講的靠不靠譜,那你得看,先把以前一年的文章翻翻看,有時間把三年的文章翻翻看,企業也一樣,多看時間才能知道這個企業到底好不好。 啟明:中藥股我們看不懂。 問題:醫藥方面有什麼ETF推薦沒? 江輝:也沒有。我們建議買優秀公司的股權,有朋友買,但我們不太了解這個東西,雪球上也有一些組合買醫藥,這個自己選,我們更願意看企業看股權,我不願意看基金經理,你說這個基金經理買什麼,所以我也買什麼,那你可以參考,但ETF是什麼咱就不好說,我覺得把焦點放在企業上,要把焦點都放在研究基金經理上,經理逃跑了怎麼辦呢? 問題:從哪兒看外資持股。 啟明:網站上有相關數據,港交所也有。 問題:健康元做什麼? 啟明:呼吸相關設備的。 問題:港股現在是不是價值窪地? 啟明:這個不好說,港股裡面主要是金融股,我們以前有個觀點,外資要買金融股人家去香港,買科技股去美國,A股買最多的就是消費類,醫藥和食品,茅臺沒有在美國上市,但京東、阿里巴巴全在海外上市的。 問題:什麼情況下機構會出貨? 啟明:很多機構,出貨也不好說,公募私募隨時出貨,社保或長期資金都不一樣。 啟明:有問香港中央結算中心有限公司的,它是北向資金的總稱,都是通過這個結算中心過來的。 啟明:復星我們很少覆蓋,恆瑞不用講,創新藥ETF不用講。歐普康怎麼看,還有最後四個問題,達安基因怎麼看, 江輝:達安基因我在前面對比過,現在漲得比較好,但現在和歷史對比還在攔腰一半,所以好不好呢,都是在這個行業裡,有些是講故事,今年碰到疫情起來,長期我還是不太關注這個。 啟明:達安基金我也關注得少,但今年很牛。歐普康也做過分析,我們把它和愛爾分析的,我覺得歐普康的方式就是和愛爾學習,你抄巴菲特的作業,它抄愛爾的作業,人家怎麼進行市值管理,怎麼進行體外培養,它應該都學會的,都是眼科賽道,而且今年學得很棒,漲得很厲害。 問題:普洛藥業,原料藥主要跟疫情有關,這有什麼大方向嗎? 啟明:都是原料藥,我們也搞不太懂化學的東西。 啟明:最後兩個問題,一是買入醫藥基金是保險和懶惰的決策嗎?你回答回答。 江輝:一是我們不會去買醫藥基金,因為醫藥基金有一個投資上限,買一個企業只能買10%,比如看好恆瑞醫藥最高只能買10%,但如果我看好恆瑞醫藥可以買15%、20%,甚至可以買50%,像買長春高新的老師,可以重倉買,那你想想到底哪個更容易讓你獲利呢?因為醫藥基金只是一攬子,而我們更希望找到優秀企業,長持優秀企業,與優秀企業共成長。所以醫藥基金這塊我也不能說你是保險和懶惰,我只能說那不是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啟明:以20年投資周期來看,醫藥股絕對是個大賽道。這是絕對保險的,但醫藥股有很多,買差勁的醫藥股,歷史上有很多以前好的醫藥股都不行了,今年有人問華東醫藥遇到問題了,最早我記得還有海正藥業,其實醫藥賽道股票挺多的,首先你敢選醫藥這個賽道就不是懶惰,這是大智慧,這個賽道出現好股票的機率是比較高的,二是你買醫藥基金業要看什麼時候買,反正我們兩個的思路就是買企業就是買股權,價值投資核心就是買股權,不是買基金,你可以買基金,但最終跳出來之後實現人生最大的財富自由是買股權。

最近還有一個不太好的現象,我發現很多人炒基金,不是買基金,每一個基金經理都希望錢是長期的,但你非要在長期裡做波段,我看最近有些平臺上做波段的基金,炒基金的人很火,比炒股票的還火,這不是正道,這樣基金也被迫需要在高點應對你的這些炒作,最好像外資一樣把時間周期看長。

今天咱們的交流就到這裡,最後感謝大家的關注。

作者:啟明-價值遠航連結:https://xueqiu.com/3402405662/153966694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丨機構繼續加倉醫藥板塊龍頭股,兩家機構同時一隻碳化矽概念股
    國內從事碳化矽的項目公司包含揚傑科技,結合成交回報來看機構入駐似乎對明天溢價產生一些正反饋,但是板塊目前不算是市場主流熱點,明天以套利為主。2)醫藥華北製藥成交回報顯示1家機構買入2040萬,其他席位中華泰佛山燈湖東路買入1607萬,其他席位買入量都在700-800萬之間。
  • 金秋行情向縱深推進 醫藥股迎來補漲行情
    一位醫藥基金經理表示,上半年政策對醫藥股行情的影響較大,6月時受到「4+7」(指在4個直轄市與7個城市進行帶量採購)試點範圍擴大的影響,醫藥股曾一度下跌10%。「醫藥行業的賽道和風口都具備持續性,超額收益潛力很明顯。」
  • A股市場的銀行股、醫藥股、白酒股哪個板塊會大漲或大跌?
    銀行股跌多了絕對會進入下一輪大漲的環節,白酒股和醫藥股漲多了也絕對會有大跌。不難發現,這就是股票市場的規律。那麼為什麼銀行股絕對會大漲?在這總結了三個原因。 A股屬於牛市初期,而初期的牛股都是以金融為主,金融股成為市場的主力以此來帶動行情的發展,就比如當前,證券股為首的拉升力量。與此同時,銀行股一直沒表現,金融股開始分化,證券股正在從大漲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而銀行股開始走向上升的道路。如果近期有觀察證券股和銀行股這兩塊的話,不難發現銀行股相較於證券股優勢更加明顯,另外在未來一段時間,銀行股會成為拉升市場的主要力量。
  • 多個醫藥股年報大幅預增,機構看好行業結構性投資機會丨牛熊眼
    報告期內新增約1500家醫療機構分子用戶,極大提升了新冠核酸試劑的品牌效應,報告期內新冠核酸試劑的收入佔比約為總營收的60%。同時,PCR實驗室建設項目以及其他核酸檢測相關產品的銷售也大幅增加。今日盤面上,多隻醫藥股盤中閃崩,聯環藥業、魯抗醫藥、四環生物盤中快速跳水,魯抗醫藥一度觸及跌停。不過,機構大多仍舊看好醫藥行業龍頭。中信建投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賀菊穎表示,2021年醫藥板塊預期並不悲觀,這個行業最大的魅力在於所有人對健康的關注。隨著經濟和社會水平的發展,人們對於保健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帶動行業細分。
  • 生物醫藥龍頭股有哪些 2018生物醫藥龍頭股一覽
    目前創新型生物醫藥類企業資源受市場追捧,直接帶動了PE/VC機構對於這類企業的投資熱情。對於下一階段的投資重點,醫療投資基金紛紛將目標投向創新型醫療健康企業。而隨著標的估值的提高,相關基金也在謀求差異化的競爭模式。那麼,生物醫藥龍頭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生物醫藥概念股有哪些?
  • 2020醫藥股票有哪些?醫藥股龍頭股一覽表
    2020醫藥股票有哪些?醫藥股龍頭股一覽表一、廣州藥業(600332)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藥業」)由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屬下八家中成藥製造企業和三家醫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貿易企業於1997年9月1日重組成立,分別於1997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交所上市。
  • 估值回調疊加不確定性消減 醫藥股強勢反彈
    來源:經濟參考報圖集 估值回調疊加不確定性消減 醫藥股強勢反彈機構稱行業分化將成常態 看好長期邏輯向好的細分領域經歷階段性調整、估值有所消化後,疊加近期政策不確定性逐漸消除,醫藥板塊12月3日強勢反彈。
  • 外資流入對中國醫藥股的影響_新財富網
    發布時間:2019年7月29日摘要:復盤外資對醫藥股的挖掘,不論是境外成熟市場上對優質中概醫藥股、中資醫藥股的挖掘,亦或是陸股通開通後外資對恆瑞、愛爾等的持續流入,均體現了外資對中國醫藥行業「核心資產」的推崇。
  • 翰森製藥領跑港股醫藥股,高市值背後有何難題...
    截止9月4日收盤,最高股價為29.55港元,較發行價14.26港元/股,漲107.22%。截至9月6日,其最新股價為27.75港元/股,最新市值為1606億港元,已超過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市值,成為港股最大市值醫藥股。這隻與「醫藥一哥」恆瑞醫藥(600276-SH)有著「藥界夫妻店」稱號的新個股,能否被市場長期看好?
  • 50股今日獲機構買入評級 13股上漲空間超20%
    50隻股今日獲機構買入型評級,安靠智電最新評級被調高,17股機構首次關注。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今日機構研報共發布62條買入型評級記錄,共涉及50隻個股。三一重工關注度最高,共獲6次機構買入型評級記錄。今日獲機構買入型評級個股中,共有17條評級記錄中對相關個股給出了未來目標價。
  • 巴菲特建倉醫藥股,投資生物醫藥的機會在哪裡?
    投資組合中科技股佔49.93%,金融服務業佔27.10%,消費行業佔13.29%。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巴菲特增持了2130萬股艾伯維、3000萬股百時美施貴寶、2240萬股默克和370萬股輝瑞股票,增持後,醫藥目前是其第四大持倉板塊,僅次於科技、金融和消費。
  • 醫藥生物板塊一枝獨秀 機構關注細分龍頭和績優股
    在經過前期短暫調整後,醫藥股今日強勢歸來,申萬一級行業醫藥生物板塊,由早盤跌1.50%,至收盤大漲近3%,表現搶眼。業內人士表示,醫藥生物板塊近期之所以如此強勢,主要是來自於估值修復,2016年來,白酒、家電以及食品飲料等消費白馬股持續大漲,吸引市場資金關注,醫藥股雖然也有部分龍頭企業漲幅可觀,但其他二三線龍頭股並未實現全面跟漲,在目前市場風格傾向於業績成長股,註冊制延期的情況下,中小龍頭有望迎來春天,醫藥各細分領域成長龍頭表現較好,醫藥行業的熱點正從一二線白馬向外擴散,尤其是真成長業績好的細分領域龍頭
  • 績優籌碼持續集中股機會漸顯 機構偏愛三大行業(附股)
    摘要 【績優籌碼持續集中股機會漸顯 機構偏愛三大行業(附股)】股東戶數減少,籌碼趨於集中的公司四季度期間股價表現相對更為強勢,化工、機械設備、醫藥股是機構重點關注的板塊
  • 醫藥股走勢會如何?
    該基金持有長生生物862萬股,佔淨值比4.38%,位列基金前十大持股的第五位。考慮到基金二季度報告已披露完畢,這也意味著,一季度持倉長生生物的基金,或已全部成功出逃。醫藥股二季度繼續獲基金加持今年以來,A股醫藥板塊表現搶眼。
  • 機構調研136股 電子、計算機等最受關注
    據了解,在近日部分機構抱團的大白馬股價頻頻出現「跳水」後,市場間開始質疑機構抱團股。而另一方面,相關個股也開始出現分化,以寧德時代(300750)和五糧液(000858)為例,兩股在1月8日分別大跌2.11%和3.94%以來,至今均已較高位跌去超過10%。 事實上,隨著A股結構性行情分化愈趨明顯,「機構抱團股」也成為市場熱議爭論的焦點。
  • 輔助用藥,醫藥股的又一道剮刑!
    公司 輔助用藥,醫藥股的又一道剮刑! 2018年12月14日 15:46:25 智通財經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做空機構捲土重來:千億醫藥巨頭財務遭質疑
    但是,國慶節前,有國企背景的醫藥流通巨頭——國藥控股最近卻遭到了做空機構GMT的質疑。除了國企背景外,復星系亦是國藥控股母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儘管做空報告發布之後,國藥股價並未出現輝山乳業式的暴跌,但敢在國企和聲名顯赫的復星系頭上動土,這個事情不一般。
  • 病毒防治股領銜!醫藥產業鏈板塊集體走強魯抗醫藥、萊茵生物等個股...
    從盤面上來看,病毒防治股領銜!生物疫苗、生物醫藥、獨家藥品、禽流感、中藥等醫藥產業鏈板塊集體走強,概念股掀起漲停潮。截至午間收盤,在病毒防治板塊之中,魯抗醫藥、萊茵生物、海王生物、聯環藥業、四環生物等多隻個股漲停。
  • 機構論市:盤面驚現四大特徵 權重股能否力挽狂瀾?
    摘要 【機構論市:A股盤面驚現四大特徵 權重股能否力挽狂瀾?】機構分析指出,A股市場盤面驚現四大特徵,一是三大股指齊齊殺跌;二是市場缺乏主體性熱點;三是近期的強勢個股紛紛殺跌;四是成交量繼續萎縮。周四市場可謂是三無市場最直接的寫照。
  • 2019生物醫藥板塊概念股有哪些?生物醫藥板塊龍頭股一覽表
    綜投網(www.zt5.com)04月04日訊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表現勢頭良好,近日來雲南白藥、盤龍藥業等龍頭股帶動醫藥股整體處於上升勢頭,不少人因為選對了方向而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為此小編整理了生物醫藥板塊龍頭股一覽表,希望對大家投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