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口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偵察兵
11月17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持倉情況。截至9月30日,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組合中共有49隻股票,累計價值2288.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萬億元。投資組合中科技股佔49.93%,金融服務業佔27.10%,消費行業佔13.29%。
目前巴菲特的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蘋果、美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卡夫亨氏、穆迪、美國合眾銀行、特許通訊公司、富國銀行。其中前四大股票合計佔巴菲特投資組合倉位的70%。
伯克希爾持倉情況
顯而易見,巴菲特的股票資產將近一半都押注在了科技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巴菲特增持了2130萬股艾伯維、3000萬股百時美施貴寶、2240萬股默克和370萬股輝瑞股票,增持後,醫藥目前是其第四大持倉板塊,僅次於科技、金融和消費。
以前巴菲特對醫藥股一直持謹慎態度,而此次新建倉的六隻的股票中,有四隻是醫藥股,這是歷史上伯克希爾首次大批量建倉醫藥股,但是伯克希爾買入的都是大藥企,可以說是一種戰略性布局。
人類平均壽命在增長,老齡化是趨勢,長期看人們的醫藥需求總會上升的,產品眾多的大型醫藥公司,有新產品研發失敗的風險但相對不容易倒閉,所以選擇投資大型醫藥公司風險相對較小,但是收益也不會特別高。
其實如果真的搞懂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規律,還是有非常好的投資回報的,甚至很多投資回報會超過信息技術,這也是生物醫藥投資的魅力所在。
|從產業的角度看,到底哪些生物醫藥公司最值得投資呢?
在【前哨科技特訓營】8月20日的直播課程中,我們介紹過生物醫藥產業的本質規律,只有了解產業的本質規律,才能知道哪些生物醫藥公司值得投資。生物技術產業的核心規律主要是三條:第一,技術突破的規律,第二,企業成長的規律,第三,產業變革的規律。
今天我們截取部分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生物醫藥產業有一些獨有的特點,每一個細分領域可能做成中大型企業,機會比較分散。比如做心血管藥的、做糖尿病的,互不競爭,每個領域都容易出大公司,所以生物醫藥產業的大公司很多,而且分布分散。不像IT產業,IT產業是贏者通吃,頭部企業會拿走行業的大部分利潤。
所以,投資生物醫藥和投資IT科技公司的邏輯就完全不一樣了,生物醫藥看似是一個市場,其實是幾十個完全不同的平行市場。這個特點就造成了,投資生物醫藥股和做風險投資沒有大區別,這都是技術發展的規律造成的。
投資生物醫藥,投個股比投基金更值得投資。這是因為:基金是一個平均數,生物醫藥裡面同時存在大量研發失敗的公司,會把整體回報拉低。如果你眼光準,又帶有一點運氣的話,說不定也能投中下一個偉大的生物技術公司。
2、為什麼生物醫藥容易出10、百倍回報的公司?
生物醫藥公司基本都會選擇早上市,核心原因是:從研發到三期臨床,每一個階段都要大量融錢,如果等到公司過了三期臨床後上市,創始人的股份會被攤薄得太厲害。所以當產品還沒做出來,生物醫藥公司就都上市了,上市後如果推出產品臨床試驗效果不好的話還會跌,效果好的話就會漲。
一般來說,從公司成立到上市最少兩年,到推出產品基本還需要幾年時間,所以10年時間一個公司能夠發展到市值大概在1億美金以上,如果創業成功的話,基本上可以在10年時間發展到10億美金左右,這個時點一般是推出產品前後的時點,產品快推出來了估值就上去了,所以很多企業在幾億美金徘徊很久。
在這個位置呆多久取決於產品上市時間、產品上市成功與否,一旦產品上市成功就進入到下一個增長期,基本上到20年的時間就會到10億美金以上,三四十年時間就會到百億美金以上,所以每隔10年有10倍甚至到100倍回報都挺常見的,例如我們2016年介紹的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2003年起,股價11年翻了222倍。
這裡面有一個規律是什麼?
你會發現,生物醫藥裡1億美金以上和100億美金以上的公司數量多,中間10億美金的公司數量少,因為中間10億美金的時候是最容易被收購的,回報率最高的企業就被併購了。
2、從行業的大趨勢看,生物技術正在經歷一場產業變革:化學藥生物藥生物治療,現在應主要看生物藥。
投資生物醫藥,看哪些公司呢?主要看生物藥。因為未來10年,生物醫藥產業的新藥會層出不窮,大量新的生物藥湧現,這個領域會冒出一堆十倍、百倍回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