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股到比特幣 華爾街嗅到了20年前網際網路泡沫的氣息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全球資本市場新年的漲勢在本周一開始便遭遇挫折,歐美股市盤中一度下跌超1%,風頭正勁的數字貨幣出現集體大跳水,比特幣日內最大跌幅近30%。包括美銀、高盛在內的多家機構對近期由刺激政策推動的風險資產價格上漲表示擔憂,短期內由投機帶來的泡沫破裂風險值得警惕。

美股一季度波動難免

由經濟復甦預期和再通脹交易推動的上漲正在催生新一輪泡沫,前所未有的經濟刺激帶來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可能為市場帶來波動。

美國銀行8日公布的最新一周資金流動報告顯示,投資者湧入貨幣市場和黃金基金,同時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出部分資金。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周五刷新歷史新高,去年3月以來總市值增長了10.6萬億美元,創史上最快資產擴張紀錄。

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雖然投資者不一定聽得進去,但他依然堅持認為疫苗上市是拋售的時點,因為泡沫已經不僅存在於股票市場,也存在於其他資產市場。

報告稱,疫苗推動了過去兩個月的「劇烈通脹交易」,鋼鐵股暴漲61%,銀行股上漲41%,小盤價值股上漲37%,原材料股上漲38%。未來高企的價格、貪婪的倉位、通脹風險、絕望的政策制定者等最終將衝擊股市,加劇市場動蕩。

民主黨拿下參議院以及鮑威爾/耶倫的合作前景令衍生品市場看漲期權交易量大增,投資者的狂熱令美股市盈率升至23倍,與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峰值相仿。高盛執行長所羅門(David Solomon)上周表示,他正為應對股市的進一步波動做準備。花旗首席策略師巴克蘭(Robert Buckland)也在最新展望報告中將美股的評級下調至「中性」,認為市場估值偏高。

國泰君安國際投資策略師李恆釗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毫無疑問,美股目前估值處在歷史高位,且偏離度高於過去十年平均值兩個標準差以上水平,投資者需警惕美股面臨的短期回調風險。他告訴記者,歷史數據顯示,當讀數高於1個標準偏差值時,在經濟增長遲緩或者穩定的情況下往往意味著未來的短期回報將受到打壓。

科技股或將面臨估值和監管的雙重考驗,上周部分川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後, 社交媒體成為眾矢之的,不少機構預計這將刺激國會努力強化監管大型科技公司。稍早前Facebook宣布無限期停職川普總統,而蘋果,亞馬遜和谷歌撤回了對社交媒體應用程式Parler的下載支持。

丹麥盛寶銀行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警告,一些科技股和新能源標的存在「激進的投機熱」,建議減少相應敞口。該行提到了近期炙手可熱的特斯拉,其12個月遠期市盈率為206倍,與戴姆勒和豐田的10倍市盈率相差過於懸殊。

美國銀行表示,一季度風險資產漲勢將放緩。「泡沫是不可持續的。目前美國金融資產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倍。財富增長令人震驚,但極端的資產泡沫自然會終結。」哈特內特寫道。

衍生品市場上有投資者對風險似乎開始有所防範,芝商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周一大漲10%,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到期的VIX期貨已經突破27關口,顯示出市場部分擔憂情緒。

 比特幣泡沫堪比鬱金香?

數字貨幣11日出現劇烈波動,前兩大品種比特幣和以太坊一度重挫超過20%,使得數字貨幣總市值單日蒸發超2000億美元。

半年飆升300%,比特幣異常的拋物線走勢引發了不少人對市場泡沫的嚴重質疑,美國銀行認為,比特幣的價格變動代表了「所有泡沫之母」。早在1636-1637年陷入狂熱的荷蘭,一株鬱金香的價格和一棟房子價格相仿、甚至更高。

美銀列舉了近幾十年來市場所見證的多項資產價格的盛極而衰,包括上世紀70年代的黃金、80年代末日經225指數、本世紀初的美國房地產市場等等。美國銀行並未預測比特幣價格會一路暴跌,該行只是將加密貨幣價格的泡沫作為「過度投機」行為的一個例子,值得關注也值得謹慎。

有意思的是,去年美國市場基金收益率榜首的就是加密數字基金。CoinShares稱,近期加密貨幣的強勁走勢吸引了大量散戶投資者的加入,掛鈎相關資產的基金總規模從2019年底的25.7億美元升至創紀錄的150億美元。

市場有關比特幣價值的多空爭論仍在延續,eToro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阿希亞(Yoni Assia)認為,近期數字貨幣反彈與2017年有所不同,主要是由機構購買而非投機推動的,「比特幣迎來了重要裡程碑,我們已經看到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他說。

Ava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阿斯拉姆(Naeem Aslam)在報告中指出,過去24小時的拋售只不過是一次遲到的「健康調整」。 比特幣價格可能會在2.8萬美元至3.0萬美元之間找到支撐。現在不是恐慌的時候,但要從更樂觀的角度看待這一機會,因為牛市尚未結束,比特幣仍有可能走向上行。

摩根大通對於比特幣的看法更為樂觀,中長期看上漲趨勢似乎還遠遠沒有結束。小摩認為,作為一種潛在的避險資產和對衝通脹的工具,如果比特幣挑戰黃金,其價值可能會達到14.6萬美元。不過要達到這一價格,比特幣就必須大幅降低波動性。

相關焦點

  • 比特幣現在是「所有泡沫之母」
    今天寫一寫紅的發紫的比特幣。早在3年前,當比特幣升至接近20000美元時,就已經被華爾街視為最大的泡沫。但僅僅是在三年後,它又以這樣的方式登場——現在比特幣的價格是2017年12月以來最高價的兩倍多,成為史上最大的泡沫。加密貨幣已經為金融市場繁榮的象徵。史詩般的高漲背後是什麼?
  • 比特幣大牛:「人造肉第一股」就像比特幣泡沫高峰時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2日消息,比特幣早期投資者麥可-諾沃格拉茨(Michael Novogratz)認為,現在投資者對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熱情湧動就好像比特幣泡沫高峰時一樣。諾沃格拉茨表示:「Beyond Meat有點讓我想起了2017年的比特幣。伴隨偉大的想法必然有巨大的泡沫。這是一個巨大的泡沫。」自5月初IPO以來,這家人造肉製造商的股價一路飆升,上周一度升至208.48美元的歷史高位,較IPO價格上漲720%。但本周該公司發布好壞參半的第二季度業績後,其股價漲勢被打破。
  • 比特幣兩年暴漲4倍,2萬億市值超工行!成科技股行情最大受益者?
    借科技股兩年行情,比特幣暴漲4倍11月13日零點15分,比特幣正式突破16000美元,刷新三年新高。這意味著投資者每擁有一枚比特幣將可兌換約11萬人民幣。截至13日早盤6時,按人民幣計算的比特幣市值達到2萬億元,這一市值已超過A股的工商銀行。
  • 比特幣有泡沫嗎?它與鬱金香泡沫的區別在哪?兩者結局怎麼樣?
    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是探討比特幣歸零的一篇文章,沒想到迎來很多人的討論,並且有些人振振有詞的說比特幣會歸零。讓萬象意外的是,其中不乏拿鬱金香泡沫來說事的,並且會說比特幣跟鬱金香一樣會走向泡沫之路。一說到泡沫,就讓萬象想起鄧紫棋那首歌:愛就像泡沫,一觸就破。話說,泡沫就一定會破嗎?在萬象的世界觀裡,泡沫無處不在。
  • 凱氏物語 全球大蕭條下的比特幣未來
    同時,追隨趨勢性投資而不是根據對股票基本面研究的量化基金也佔據了美股投資市場份額的20%。兩者共佔據美股投資市場的80%之多。到8月為止,被動投資的股票基金包括共同基金和ETF,歷史上首次超過了主動基金。被動型基金目前規模達到4.27萬億美元左右,而主動型則為4.25萬億美元左右。也就是市場中主要的交易都是由機器人完成的,而不是人類。
  • 千禧年網際網路泡沫親歷者:那是人生最戲劇化時刻
    若不能親身經歷,不妨回頭看看20年前矽谷這場泡沫:資本市場的貪婪與恐懼,急劇膨脹的財富化為泡影后的人性,網際網路格局的形成與巨變,都濃縮到一個相當短的時間。泡沫破了,真實的世界才出現了。當時,微軟長期是科技股市值的第一名,直到判決前後被思科超過。股市考驗的是投資者的信心,在監管面前,科技巨頭可能面臨的分拆與隕落的消息迅速引來市場恐慌,科技股在達到歷史高峰後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持續下跌。
  • 比特幣逼近兩萬美元大關,是新一輪鬱金香泡沫嗎?
    在這樣一個全球科技、文化和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裡,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泡沫:鬱金香狂潮。17世紀初,荷蘭在與周邊國家的一系列戰爭中取得了獨立,並利用貿易中心地位一躍成為歐洲強國,開啟了黃金時代。全世界各地的商人們不斷將奇珍異寶運送到阿姆斯特丹,印度的香料、中國的絲綢和全世界各地的特產都集中在了這座歐洲最引人注目的城市裡。但無論什麼珍寶都比不上來自奧斯曼土耳其的美麗鮮花:鬱金香。100年前,奧地利皇帝大使將這種鮮花帶到了歐洲,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追捧。荷蘭的商人們一邊鍾情於鬱金香的炫目條紋,一邊也看到了這種鮮花的價值,開始大量收購鬱金香球根。
  • [評論]三大悖論將戳穿比特幣泡沫
    在筆者看來,或許它真能寄託一部分哈耶克的夢想,但至少要等到泡沫破滅之後。比特幣是一種網絡貨幣,誕生於2009年,它基於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算法產生,總量有限(2100萬個)。目前許多機構聲稱接受比特幣用來結帳支付,德國政府甚至正式認可其作為一種貨幣形式。而中國剛剛成為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 比特幣的價格(匯率),從每個0.03美元一路飆漲。
  • 三大悖論戳穿比特幣泡沫:貨幣屬性消滅將一錢不值
    目前許多機構聲稱接受比特幣用來結帳支付,德國政府甚至正式認可其作為一種貨幣形式。而中國剛剛成為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  比特幣的價格(匯率),從每個0.03美元一路飆漲。在筆者撰寫本文的11月25日,每個比特幣價格已達人民幣5200多元。比特幣在11月19日最高價達到近8000元,而20日收盤價是4150元,一日之內價格幾乎腰斬,暴漲暴跌賺足了眼球。
  • 20萬人爆倉137億!比特幣一夜暴跌6000美元,史上第四次...
    摩根大通警告,如果流入「灰度信託」的資金數量大幅放緩,比特幣回調的概率將大增,出現類似2019年的大幅回調將不可避免。隨著比特幣暴漲,「灰度信託」所管理的資產已從去年12月初的20億美元攀升至現在131億美元。目前流入該基金的資金規模約為每月10億美元。資產泡沫之母?比特幣價格從去年3月低點3867美元上漲至今,漲幅已超過900%。
  • 暴漲至40000萬美元關口後,比特幣價格還將看漲至六位數? 泡沫或...
    數據顯示,在2017年的大幅上漲中,比特幣價格從每個1000美元至2000美元左右在短時間內上漲到每個20000萬美元以上。而在2020年至今的這一波上漲中,比特幣價格從疫情期間的5000美元/個左右漲到每個40000美元以上。
  • 比特幣「4萬美元」疑雲:誰在操縱,誰在狙殺「韭菜」
    2017年他在1.4萬美元追漲比特幣後,一直處於浮虧狀態,此次華爾街機構紛紛入場令比特幣持續飆漲,他終於品嘗到「長期持有」的回報。他承認,2020年12月起比特幣漲勢已經徹底瘋狂——讓他嗅到了投機逼空的氣息。
  • 華爾街最火的辯論:買黃金,還是買比特幣?
    最近,隨著黃金大跌和比特幣大漲,究竟誰才是更好的避險資產,比特幣是否會取代黃金,比特幣此次大漲是重現2017年的投機行情嗎?這些問題再次引發華爾街的激烈討論。機構投資者開始嚴肅對待比特幣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比特幣大漲時,華爾街並沒有把這一資產當回事,如今,比特幣再次衝上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投資者開始嚴肅對待這一數字貨幣資產。本周一,Sanford C. Bernstein的策略分析師Inigo Fraser-Jenkins寫道:我改變了主意!
  • 矽谷在等待泡沫破滅
    根據《華爾街日報》提供的數據,到2015年9月中旬,在美國新上市公司中,科技公司只佔據了11%。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這當然是一樁好事。「很多創業公司還有很多業務要去做,他不想把時間花在這上面。此外,上市公司要履行很多義務,美國法律上對上市公司的法律監管是越來越多,所以你要花很多時間去做調查,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願意花這個時間做這些事情。」
  • 比特幣創造的泡沫終將走向破滅?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譯者註:在匿名程式設計師中本聰推出比特幣12年後,這種原始加密貨幣的價格已經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投資者已經變得沒有那麼盲目,而大型投資者也選擇增持而不是拋售,那麼此次的比特幣飆升是一種泡沫嗎?還是聽聽專家們的意見吧。
  • 小心比特幣泡沫!法媒盤點史上5次最瘋狂「吹泡泡」
    比特幣價格今年上演瘋狂行情。今年九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重申,比特幣是一種泡沫。他指出,比特幣的上漲速度已超過了近期歷史上大部分泡沫。法新社近日盤點了歷史上5次最瘋狂的「吹泡泡」,這些泡沫的破裂都帶來了破壞性後果。
  • 華爾街傳奇羅傑斯:下一場熊市將會是我們一生中最糟糕的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2月9日晚間消息,據美國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稱,我們還沒到那種地步,但是華爾街傳奇投資者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卻表示,下一場熊市將會是極具破壞力的。儘管他並沒有說這就是熊市的開端,但是從一個重要的峰值下跌20%傳統上被認為是熊市的定義。在周四,標普500指數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已經正式進入了回調區間,從近來觸及的高點下跌超過了10%。羅傑斯現年75歲,在1973年與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共同創建了量子基金(Quantum Fund)。
  • 怒噴比特幣是騙局?華爾街之王戴蒙反悔了
    摘要:摩根大通CEO戴蒙曾稱,誰要是去炒比特幣就直接解僱誰。現在,戴蒙認為區塊鏈真實存在,人們可以擁有加密的美元或其他貨幣。更何況,排名前三的數字貨幣總市值已經超過了戴蒙掌管的摩根大通。在華爾街大佬中,摩根大通CEO戴蒙最不待見比特幣。戴蒙不僅曾稱比特幣是騙局,還警告員工,誰要炒比特幣,直接炒魷魚。但是,被稱作華爾街之王的戴蒙對比特幣的態度卻出現了180度轉彎。
  • 比特幣迭創新高新鏡像:華爾街機構競奪定價權 散戶逢高獲利退場
    上周五,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古根海姆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表示它將投入淨資產的10%(約5億美元),投資灰度基金管理的比特幣信託基金。「這意味著當前比特幣的定價權,正向華爾街投資機構傾斜。」一位參與比特幣投資的對衝基金經理直言。
  • 女王的投資棋局:重倉特斯拉,押注比特幣,被稱為女版巴菲特
    ‧伍德的投資棋局之中,華爾街推崇其為」女版巴菲特「、」科技股女股神「。ARK的投資基金以及管理的「下一代網際網路ETF」一共持有1011萬股GBTC,總價值為2.4億美元。她轉戰新興的網際網路股票,並開始關注無線通信領域,這讓她見證了隨著無線通信的崛起,新興市場正悄然發生跨越式創新。「我了解到,當分析師和投資組合經理認為某樣東西太小或不能完全融入任何投資組合而不予考慮時,通常都是出現意外上漲的真正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