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有嗎?」「沒有啦,花錢也買不到啦。」1月1日,上海「限塑令」實施第一天,記者在多家超市聽到如上對話。
去年年中,市發展改革委和市生態環境局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範圍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全市範圍的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限塑之後,記者走進本市部分商場、超市、餐廳、奶茶店和藥店,探訪商家如何包裝商品和引導消費者不用塑膠袋,消費者又對「限塑令」有著怎樣的想法。
城市超市上海影城店的收銀臺上貼著這樣一張告示:「從2021年1月1日起,塑料購物袋換成無紡布購物袋,售價為1.2元一個。」記者看到收銀臺上放著一沓無紡布購物袋,規格相當於以往的中等購物袋大小。「目前只有這一種型號的購物袋,統一標價1.2元。」該店收銀員告訴記者,來消費的市民大多對超市不再提供塑膠袋表示理解,但目前為止,該店售出的無紡布購物袋也不多,「因為大多數顧客都隨身帶著帆布袋或選擇不使用包裝袋」。
記者隨後來到家樂福中山公園店,還沒進入超市,就看到許多自備購物袋前來採購的市民。「來家樂福購物都是有計劃的,要買的東西又多,出門時都會帶上家裡的帆布袋。」陳阿姨告訴記者。
家樂福已停止供應所有類型的一次性塑料購物袋。記者注意到,收銀臺和自助收銀機前都放置了限塑提示牌。買了一大堆東西卻沒帶購物袋的消費者怎麼辦?據收銀員介紹,超市目前提供免費的紙袋,消費者也可以購買環保袋。而在家樂福生鮮和散裝食品區,散裝、生鮮、魚蝦等食品仍提供撕裂式的保鮮袋。根據新規,用於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都不在此次限制範圍內。
據悉,盒馬鮮生全市門店自1月1日起,所有塑膠袋更換為紙袋;一次性吸管和門店使用餐具,也全部更換為可降解或可循環使用材質。記者來到盒馬鮮生裕德路店看到,店裡提供的紙袋有大號和中號兩種,中號1.0元一隻,大號1.2元一隻。
喜茶和樂樂茶等飲品店也取消了塑料吸管的使用,代之以Pla可降解吸管和紙質吸管。記者在一家樂樂茶門店看到,供消費者自取的吸管都換成了Pla可降解吸管,且餐檯上的外賣袋子裡放的也都是Pla可降解吸管。記者注意到,樂樂茶和喜茶門店除了取消塑料吸管之外,還在外送方面使用紙袋,飲品杯身和杯套也都是紙材料製成的。
麥當勞華山路店已取消塑料吸管、塑料餐具和外賣用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原本的塑料制刀叉勺等餐具換成了木質的,吸管則換成紙質,打包外賣提供紙袋和可降解塑膠袋。記者購買了一杯可樂,由於紙袋不能防水,店員用可降解塑膠袋進行了包裝。
而對於餐廳的外賣服務,根據新規,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出於保溫和防水的考慮,許多商家選擇使用布袋進行包裝。例如,望湘園的外賣包裝,在餐品的塑料預包裝袋之外,採用了內有錫紙塗層的布袋。
此外,作為新規要求範圍內的藥店,大多也選擇了不提供塑膠袋,番禺路上一家得一大藥房的店員告訴記者,該店從1日起不再提供塑膠袋,同時由於藥品體積較小,店內暫未提供有償無紡布購物袋,「一般來買藥的中老年人也都會自帶購物袋」。
記者採訪中,許多消費者都對「限塑令」表示支持,認為有助於大家養成循環使用環保袋的習慣。但也有市民表達了一絲小擔憂,市民韓先生就表示許多小商店仍在售賣塑膠袋,這可能會影響限塑的效果。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一些餐廳仍在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袋進行包裝。另有一部分消費者還表達了對可降解材料的疑惑:「許多外賣的塑膠袋上沒有明確的可降解材料標註,網上也查不到統一的可降解塑料標準,擔心一些商家趁亂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