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紙媒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後來網際網路媒體一時風起,佔據大半江山,而且,網際網路傳播的信息甚至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價值觀。如今,人們手頭離不開的東西不是筆記本電腦換手機了,新媒體又成了統治者。比如微信,各種公眾號朋友圈的各類洗腦文、「焦點新聞」等等成了我們日常獲取信息的重要源泉。微信朋友圈裡什麼樣的文章都有,而不少所謂跟我們日常生活健康息息相關的文章更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這不,近日就有朋友圈裡的文章聲稱檯燈其實才是家中的輻射之王。這一觀點讓不少習慣了聽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比較大的市民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這靠譜嗎?
文章稱檢測發現檯燈輻射最大
這篇文章題為《家裡輻射之王竟然是它!為孩子健康每個媽媽都應知道!》乍一看就賺足了人們的眼球,這一讓人好奇又擔心的文章最近在朋友圈內熱傳。
點開一看,原來文章中用了一種測量器檢測了冰箱、檯燈、電視機、電吹風、微波爐等日常用品的輻射值,結果發現檯燈檢測出來的數據遠遠大於其他電器,甚至是我們通常認為輻射最大的微波爐的2000倍,於是乎,「輻射之王」的名號就這麼安在了檯燈上。看到這裡,著實讓不少看了文章的人很擔心。
文章還說:「誰能想到,小小的檯燈會是家電的輻射之王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工程師告訴我們,這是由於現在市面上的主流檯燈中都有鎮流器,其瞬間輻射值非常非常的高!難怪最近感覺自己蠢萌蠢萌的,原來是天天用檯燈用的啊……」
看到這裡,估計著實讓不少讀者驚出了一聲冷汗,很多人心中都會產生疑問:「這也太嚇人了吧,天天用檯燈,從小用到大,難道天天接受這麼多的輻射?以後哪裡還敢用呢?」
專家:電磁輻射是普遍現象
很多人從小用到大也是天天會使用的檯燈產生的電磁輻射竟然是最大的?這個看似「驚悚」的說法是否有依據呢?記者就此詢問了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主任平加倫教授。他告訴記者,任何家用電器都會產生輻射,輻射量確實有高有低,但是差距絕不可能這麼離譜,不必擔心。
他解釋說:「所有的家用電器都有電流,有電流就有電磁波,電磁波就是輻射。而不同物體產生的電磁波也是分為不同頻率的。一般來說,輻射有長波輻射和短波輻射,這其中短波輻射比較難防,對人體的影響也很大。但是一般來說,短波輻射存在於醫院的X射線拍片中,一般人很難接觸到。」
平教授進一步表示,家用電器產生的輻射都是長波輻射,頻率低。這種輻射在日常空間中會很快削減,對人體產生不了什麼威脅。
對於文章中的實驗,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們一定是在檯燈打開瞬間進行檢測,因為檯燈裡都是螢光燈管,電子鎮流器在啟動的瞬間,輻射量一定是特別大的,但是他們的削減又是特別快的,一秒之內就會馬上恢復正常,因此,如果在啟動瞬間就測量的數據,自然是會比較高。我們在正常距離內使用它,產生不了什麼危害。
平教授說:「人生活的地方不一樣,接觸到的輻射量多少也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隨時都在接受輻射。電器的輻射量不管大小,現在國內外的所有研究都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長時間接觸會引起很大危害。微信圈裡曾經說電吹風輻射最大,又說微波爐使用時等於慢性自殺,都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完全沒有必要去恐慌和擔心。」
提醒:電磁輻射如何防
儘管檯燈的電磁輻射並不像傳說的那樣,但電磁輻射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今天我們就告訴大家一些小妙招,能適當減少家裡的輻射。
1、常喝綠茶。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有助吸收放射性物質。綠茶中含強效的抗氧化劑兒茶酚以及維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還能使副腎皮質分泌出對抗緊張壓力的荷爾蒙,對於情緒暴躁有很大改善。
2、儘量遠離電磁輻射源。一般距離1.5米以上就基本安全了,而且家用電器不要集中擺;每一次接觸家用電器,要儘量縮短時間;注意家電的通風。
3、飲食上,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特別要多吃海帶;兒童、孕婦和體弱多病的人群應嚴格控制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