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闢謠:電吹風輻射不會對人造成危害

2020-11-22 東方網

  袁玉明使用極低頻綜合場強測量儀測量電吹風的電磁場強度。

  袁玉明使用電磁綜合場強測量儀測量路由器的電磁場強度。

  記者經實驗和調查發現,兩者不是一碼事,更不能混為一談

  「電吹風有輻射,經常使用有害!」冬季洗頭,長頭髮不容易幹,陰冷中,不少愛美女性便使用電吹風來進行烘乾,但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電吹風是家庭中的一種高輻射電器,使用三次電吹風積累的輻射量相當於去醫院照一次X光片,這可嚇壞了不少愛美人士。昨天,讀者魏女士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發來郵件,表達了自己對使用電吹風的擔憂。她表示,自己已經懷孕,擔心使用電吹風會傷害到肚子裡的寶寶,希望生活實驗室欄目能夠為大家答疑解惑。

  那麼,除了電吹風,家用的這些小電器中,又有哪些電器會產生電磁場?電磁場強度又是多大?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環境檢測中心,進行了相關測量。

  謠言

  電吹風是高輻射殺手?

  「連續三次使用家用電吹風的輻射累積量等於醫院照一次X光的輻射量。而且電吹風主要是吹頭髮的,長時間近距離作用於頭部,危害大。剛我在網上也求證了,相比經常使用的手機,電吹風殺傷力更大。」

  寫在實驗前

  電磁場、電磁波、電離輻射不是一回事

  昨天,記者來到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環境檢測中心,在高級工程師袁玉明的指導下,用專業設備對電吹風、手機、路由器、剃鬚刀等幾種常見的家用電器進行電磁場強度測量。袁玉明拿出了兩套設備:「測量這些家用電器,因其發出能量的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測量儀器也不同。」袁玉明介紹,目前人們經常接觸的電磁場和輻射,有三種,分別是工頻電磁場、射頻電磁場和電離輻射。

  工頻電磁場存在於家裡的電視機、電吹風、電冰箱、計算機等電器周圍。當有電流通過電線或電器時,就會有感生磁場產生,其強度會隨著電流強度的增大而增大。工頻電磁場是一種感生磁場,單位一般以特斯拉(T)計,按照國家標準,100微特(μT)以下,即為相對安全範圍。

  射頻電磁場是指頻率在十萬(100k)Hz到三千億(300G)Hz的電磁場。普通生活環境中的射頻場主要由手機、基站、路由器、廣播電視發射塔、微波爐、電磁爐和雷達等產生。這種電磁場的產生是由電器主動向外側空間發射電磁波而形成的,其計量單位為微瓦每平方釐米(μW/cm2)。目前,我國制定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中規定的標準比一些發達國家更嚴格,美國和日本的標準是功率密度3000微瓦每平方釐米,歐盟的標準是450微瓦每平方釐米,而我國的標準是40微瓦每平方釐米。

  去醫院拍攝的X光片則屬於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這些射線在照射人體後,會破壞人體的細胞的分子鍵,造成斷裂,會有致癌的可能,因此,讓人們談之色變。衡量電離輻射強弱的單位是倫琴,表示身體單位質量接受到的電荷數。

  實驗

  電磁場強度隨距離增大而變弱

  在實驗中,袁玉明分別用兩種儀器對記者準備的這幾種電器所產生的電磁場強度進行了測量。記者發現,這兩種儀器在外形上很像,都是下面是一個電子儀錶盤,上面裝有一個球形探頭。袁玉明告訴記者,大一點的儀器叫做極低頻綜合場強測量儀,用來測量工頻電磁場,而小一點的叫電磁綜合場強測量儀,用來測量射頻電磁場。

  「8.6、8.7、8.8、8.9……」記者將電吹風打開,並調至中檔,極低頻綜合場強測量儀錶盤上的數字不斷跳動,但始終保持在這樣一個數值範圍內。袁玉明說,這些數值的單位是微特。當記者將電吹風調至高檔,錶盤上的數字立即增加一倍,變成了17.3。電吹風檔位不同,所產生的感生電磁場強度也是不同的。但這些測量結果均不到國家標準的五分之一。

  袁玉明告訴記者,感生電磁場強度和射頻電磁場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離發射源距離越遠,其強度衰減得也越快。當他把儀器放在距電吹風20釐米處的地方進行測量時,數值一下子掉到了十分之一。袁玉明表示,電吹風機發出的電磁場強度在安全限值之內,不會對人造成危害。但需要注意的是,用電吹風吹頭髮時,頭皮最好別緊貼著電吹風吹,以免被熱風燙傷。

  不同頻率電磁場測量儀器也不同

  為了印證不同頻率電磁場使用的測量儀器不能混用,袁玉明又用電磁綜合場強測量儀對吹風機進行測量。打開測量儀器時,儀器上顯示的數字為0.2微瓦每平方釐米。袁玉明告訴記者,這是周圍環境中的電磁場強度。隨後,記者再次打開吹風機,當調至中檔時,測量結果在0.1到0.4微瓦每平方釐米之間浮動,高檔則是在0.5微瓦每平方釐米,前後兩組數據相差無幾。當測量儀器距離電吹風機20釐米遠的地方進行測量時,屏幕上顯示的是0.2微瓦每平方釐米,與儀器剛打開時顯示的數據一樣。「這些數值沒有對比價值。由此也可以看出,測量工頻電磁場的強度不能使用用來測量射頻電磁場的測量儀器,這是不科學的。」

  結論

  吹電吹風≠照X光片

  在測量的中,除了路由器產生的電磁場強度超過了國家的標準,其餘電器都在安全範圍之內。「一般不會有人在打開路由器時,緊貼著它使用電腦,因此只要隔開一定的距離,這種強度對人身體的影響並不大。」在進行實驗過程中,記者發現,由於測量單位和儀器不同,所以不同家電的電磁場強度不能相提並論。因此,網上「吹三次電吹風等於照一次X光片」實屬謠言。

相關焦點

  • 專家闢謠:朋友圈傳檯燈輻射危害最大?
    微信朋友圈裡什麼樣的文章都有,而不少所謂跟我們日常生活健康息息相關的文章更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這不,近日就有朋友圈裡的文章聲稱檯燈其實才是家中的輻射之王。這一觀點讓不少習慣了聽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比較大的市民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這靠譜嗎?
  • 吹電吹風≠照X光片 小家電不會產生大輻射
    「電吹風有輻射,經常使用有害!」冬季洗頭,長頭髮不容易幹,陰冷中,不少愛美女性便使用電吹風來進行烘乾,但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電吹風是家庭中的一種高輻射電器,使用三次電吹風積累的輻射量相當於去醫院照一次X光片,這可嚇壞了不少愛美人士。昨天,讀者魏女士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發來郵件,表達了自己對使用電吹風的擔憂。
  • 專家實地檢測闢謠:變電站磁感應強度比電吹風還低
    「住在變電站旁,擔心輻射影響身體健康,這次看到檢測數據才知道,變電站電磁影響比家用電吹風還小。」近日,檢測專家對位於市中心的110千伏美仁變電站的電場、磁感應強度以及噪聲進行實地檢測,該變電站附近的億力百家苑小區居民王先生看到檢測結果後終於安心了。  據悉,目前島內有36座變電站,大部分都建在居民區附近。
  • 【闢謠】WiFi有輻射,晚上睡覺要關?手機信號一格,輻射大千倍?真相竟是這樣!
    但是在使用這些產品的時候,大家都會擔心輻射這個問題。微波爐有輻射,是不是要離遠一點?WiFi有輻射,晚上睡覺要不要關?手機有輻射,晚上睡覺時是不是要放遠點?吹風機有輻射,離太近會不會影響大腦?自然界中也有各種天然射線的存在,如宇宙射線,以及存在於土壤、水和大氣中的某些射線,這種天然輻射對人幾乎沒有危害。生活中的輻射分為兩種1.電離輻射一種高頻率、高能量的電磁波,殺傷力很強。比如,核武器中的γ射線就是電離輻射。
  • 闢謠專欄2:無線耳機有輻射,能致癌?防曬霜有毒,能致癌?
    近年來,癌症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關於癌症的謠言也越來越多,俗話說得好:傳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為此,腫瘤專家田耕主任特意開闢一欄闢謠專欄,讓謠言止於智者。闢謠1:無線耳機是有輻射,但在安全範圍內,不會致癌。有公開資料顯示藍牙使用的是2.4~2.48GHz頻道範圍的無線,屬於【非電離射頻輻射】,其輻射量在電磁輻射量國家安全標準內。
  • 輻射危害究竟有多大?
    現在,很多人對輻射概念本身也不清楚。人們都知道輻射是不好的,卻從沒意識到輻射就在我們身邊。就定義而言,輻射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電離輻射專指一種高能量輻射,會破壞生理組織,對人體造成傷害,這種傷害一般是具有累積效應的,核輻射屬於典型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遠沒達到將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熱效應的形式作用於被照射物體。日常生活中由電磁波產生的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
  • 央視闢謠:皆無依據
    真相:致癌物不會憑空誕生專家表示,來源符合安全標準的礦泉水和純淨水中,要麼只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要麼什麼都沒有。路由器有輻射、微波爐有輻射、電吹風有輻射……網絡上,很多帖子都號稱這些日常物品對人體有害,這是真的嗎?
  • 5G基站越來越多,它的輻射會造成危害麼?
    電磁輻射無處不在,但基本無害眾所周知,目前常見輻射危害主要包含三種,核輻射、宇宙輻射、以及電磁輻射,其中電磁輻射是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中唯一可接觸到的輻射危害。而5G便屬於電磁輻射一欄,也正因如此,5G輻射問題自5G商用以來便備受外界關注。
  • 7款電吹風測評:聽說負離子電吹風會產生臭氧,檢測後發現……
    結果發現幾次檢測下來,臭氧的平均濃度始終維持在13-18 ppb之間,也就是說吹風機並未對室內空氣造成可見的影響。需要說明的幾點:※ 空氣中本身就有低濃度的臭氧,根據環境不同有所差異,我國和美國對臭氧的環境安全濃度標準均設定為100 ppb。
  • 變電站是否有輻射 環保專家現場解疑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報電子...
    N海都記者 邱也栩 文/圖 海都訊 不少流言稱,變電站會產生輻射,導致兒童白血病、癌症、胎兒畸形等危害。去年年底,福州市規劃建設華屏變電站,也一度引發周邊居民擔憂。 變電站到底有沒有輻射?輻射多大?會不會影響健康?昨日,海都記者跟隨國家環保部和福建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對南門變電站和周邊小區進行電磁輻射檢測。
  • 央視闢謠WiFi危害:孕婦穿防輻射服多此一舉
    不過,也有人擔心:WiFi信號這麼強,幾層牆壁都能穿過去,那它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英國《鏡報》曾經報導了一條有意思的消息,一名72歲的英國老奶奶史蒂芬妮·羅素因為覺得WiFi信號,也就是無線網絡信號,威脅她的健康,於是花了大約4萬元人民幣,把房子外部塗上了一層厚厚的防輻射塗料。
  • 專家:穿防輻射服不如遠離輻射源
    換言之,輻射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比如我們很喜歡的日光浴,太陽光的照射是一種輻射;在家用天然氣做飯,天然氣灶的火苗散發的熱量是一種輻射。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常見現象,其實都蘊藏著輻射。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輻射,都是電磁輻射。它的特點是能量以某種波的形式向外傳播,比如光波、聲波、紅外波、電磁波等,這些輻射對孕媽是不存在危害的,孕媽完全沒有必要談輻射色變。
  • 住在變電站旁會被輻射影響身體健康?專家實地檢測闢謠
    廈門網訊「住在變電站旁,擔心輻射影響身體健康,這次看到檢測數據才知道,變電站電磁影響比家用電吹風還小。」近日,檢測專家對位於市中心的110千伏美仁變電站的電場、磁感應強度以及噪聲進行實地檢測,該變電站附近的億力百家苑小區居民王先生看到檢測結果後終於安心了。據悉,目前島內有36座變電站,大部分都建在居民區附近。
  • 吹3次電吹風=照1次X光?電磁輻射真相震驚了
    電吹風在我們生活中算是經常使用的小家電產品了,不過,近日爆料傳聞,吹3次電吹風=照1次X光,對人體有較大傷害,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電吹風確實是有輻射的!而且不僅電吹風有,凡是電器只要兩端接上了電壓,就會有電場的存在,只要電器中有電流流過,電流周圍一定會有磁場存在。家中的電視、電腦、微波爐等等家用電器,都會或多或少地向外輻射出電磁場。但電吹風的輻射與X光的輻射是不同的,X光輻射類似於核輻射,屬於一種電離性輻射,能使人體細胞的分子鍵斷裂,從而致癌。
  • 專家闢謠高壓電線「電磁輻射」危害健康
    高壓電線產生電磁輻射會危害人體健康?這樣的消息已流傳許久,傳言甚至列出高壓線對人體產生的幾大危害,會造成兒童白血病,誘發癌症,影響生殖系統等。事實真相究竟為何?記者經現場檢測證實事實並非如此,專家稱居民可以安心居住,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 給手機輻射危害闢辟謠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打電話時間長了之後會覺得非常難受,耳朵和手機都發燙,腦袋也暈乎乎的,有些人就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手機的輻射真是太強了!」首先要肯定的的是,讓你頭疼耳熱的絕對不會是手機通信所用的微波輻射,因為如此微量的輻射強度需要專用儀器才能檢測出來,人體還沒有進化出這個功能。
  • WiFi、手機輻射不可怕,真正厲害的輻射是……
    自然界中也有各種天然射線的存在,如宇宙射線,以及存在於土壤、水和大氣中的某些射線,這種天然輻射對人幾乎沒有危害。生活中的輻射,真相都在這!01手機一格信號,輻射增大千倍?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即使信號弱到一定程度,即使手機發射功率提高了很多,也是在國家安全限值標準以內的,否則工信部不會批准銷售。另外,要明確一點,手機不工作的時候,輻射可以忽略不計。
  • 安檢儀X光是微量輻射,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安檢儀的X光是微量輻射自從日本核輻射洩露,就讓人們更加關注輻射給人帶來的危害。過安檢時的X光和核輻射都是一種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電離輻射」。
  • 生活中的輻射究竟有多大? 專家:遠低於國家標準限值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5日訊(記者 李慧穎 攝影報導)核電站附近輻射爆表?移動通信基站輻射強?手機、WiFi的輻射讓人變傻?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了普及核與輻射基本常識,提升公眾核與輻射安全意識,省生態環境廳舉辦了「國家環保科普基地開放」活動,「生態安全在身邊」主題宣教活動。
  • 大連對5G基站開展輻射監測
    此外,過期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廢螢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等,這類廢物對環境有較大危害,需投放到垃圾分類收集容器中的有害垃圾容器內,經環衛部門分類收集後交由有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置。問日常生活中的輻射源有哪些?所有輻射對人體都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