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巖溶風景,分布廣,有著「地無三尺平」、「天無一日暗」之說

2021-01-08 鳳霞旅遊達人

濱南山間盆地作為一個地理單元,不論在雲南還是在西南地區和全國都具有特殊意義,主要在於這裡向人們展示出一派熱帶風光。整個地域顯一條東西向的帶狀,橫互於雲南省南部。地形以山地為主,大部分在海拔1 500米以下,其間分布著許多大小盆地和低谷,大多在海拔500-1 000米。大致以哀牢山為界,東部地區夏季主要受東南季風控制,天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溝谷雨林等,自然景觀同中南半島相近;西部地區夏季則受西南季風控制,天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局部地區還有小片熱帶雨林,森林中還繁衍著少量亞洲野象,自然景觀與屬於印度洋的緬甸相近。

貴州高原雖與雲南高原同為我國地理一大單元,合稱雲貴高原,但其海拔或地貌特徵卻與雲南高原有些不同。其海拔高度,山嶺部分一般1 200-1 500米,盆地部分在800-1 200米,較雲南高原低。境內有70%地面分布石灰巖,巖溶盆地和蜂林為數眾多,而在高原中部,還有許多狀如金字塔的山蜂散布在盆地邊緣或盆地之中,其地貌景觀頗為獨特。

貴州省因此成為我國巖溶風景資源分布最廣和數量最豐富的省區之一。貴州高原的氣候也很有特點。由於緯度偏低和海拔較高,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均溫暖溼潤。氣候上還有另一個特點,即全年多陰雨天氣,故民諺有「天無一日暗」之說,這與雲南高原形成明顯對照。但也有局部地區例外,如黔西南,其氣候與雲南高原頗有些相同,也是夏避暑、冬避寒的良好去處。

地形變化強烈,地表確如民諺所形容的那樣:「地無三尺平」。但這裡複雜多樣的自然條件,卻孕育出豐富多彩的生物景觀和其他獨特的自然景觀。如武陵山脈主蜂梵淨山除了以氣候生物垂直分帶鮮明令人矚目外,在現存古植物和動物以及形成新種屬方面也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自然保護區。

這裡構成旅遊環境的最重要之處,在於瀕臨北部灣,是整個西南地區唯一同海洋直接相連的地帶;其次是自然景觀上多有南亞熱帶及局部地區有熱帶的特點,與西南大部分地區也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在北部灣沿岸分布有大面積的紅樹林帶,其中合浦山口一帶的紅樹林已被劃為我國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

大家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內留言。關注小編不迷路,下期更精彩。

四座「世界歷史名橋之一」,匯聚侗族人的智慧,木建築中藝術珍品

山東一「巨無霸」公園火了,距離臨沂市60公裡,景美不輸5A級景區

置身於北歐,經歷赫爾辛基,尋覓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覺

蒙特勒,是日內瓦湖畔的著名旅遊勝地之一,自然風光頗具魅力

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張飛曾在此鎮守7年之久,春節也是從這發源

相關焦點

  • 「織金洞外無洞天」,一座巖溶博物館
    「織金洞外無洞天」,一座巖溶博物館。我們無法猜測即將迎接什麼樣的風景、目的地在哪兒,可是前進的腳步卻始終不能停下。織金洞,被稱為「中國溶洞之王」。旅行就是從一個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另外一個別人呆膩的地方去,感受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自己。
  • 中國最多山的省,也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九山半水半分地!
    對於我國哪個省的山最多一直以來網絡裡眾說紛紜,有人去過雲南,說雲南山最多,有人來過福建,說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而去過貴州旅遊的人,網友們感慨的卻是最多。他們說,如果山的概念是指高低起伏地形的話,那就是貴州山最多,這裡要用「九山半水半分地」來形容,最為貼切。
  • 【專題歸納】關於巖溶地貌你應該掌握的地理知識
    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介紹(來源:騰訊視頻)  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
  • 山中無老虎,這種貓科動物要稱王了,四川廣東等地均有分布
    導讀:山中無老虎,這種貓科動物要稱王了,四川廣東等地均有分布談起森林之王,就連小孩子都知道是老虎,的確,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而且它們也是食肉動物裡面頂尖捕食者,不僅能夠戰勝各種猛獸,就先體型比它大的犀牛、棕熊、小象,老虎都能夠捕食。
  • 地無邊,天無頂,宇宙無窮
    地無邊,天無頂,宇宙無窮文/黃小平一小時候,我望著遙遠的地平線,問母親:「地有邊嗎?」「地沒邊。」母親說。「那遙遠的地平線,不就是地的邊嗎?」我問「那遙遠的地平線,並不是地的邊。」母親說,「當你到達那遙遠的地平線後,又能看到新的地平線,永無止境。」「地為什麼會無邊呢?」
  • 無昨天之臨安 便無今日之"西湖"
    可以這麼說,無昨天之臨安,便無今日之「東方文化名湖」。  此話怎講?  1000多年前,正是出生於臨安的「吳越王」錢鏐,從任杭州節度使起,修築海塘,拓建杭城,疏浚湖浦,發展農桑,開拓海運,擴大貿易,他在位41年,「吳越地方千裡,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剝蝕構造地貌 剝蝕構造地貌分布於志留系碎屑地區,見及三亞類:碎屑巖中山單面山地貌,分布於石英砂巖峰林景觀外圍的馬頸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觀至大尖一帶;鯉魚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於湖坪、石家峪、黃家坪等地;碎屑巖低山地貌,分布於中山外緣,山坡較緩,河谷呈開闊的Ⅴ型。
  • 新疆地區矽化木分布面積大,且分布範圍廣,被人們譽為矽化木之鄉
    新疆地區矽化木分布面積大,且分布範圍廣,被人們譽為矽化木之鄉矽化木又稱樹化石、木化石、樹化玉,因所含成分的不同而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矽化、鐵化、鈣化以及瑪瑙、玉質等,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其中,矽化的多呈黑色,鐵化的呈暗紅或者深棕色,鈣化的呈黃色或白色。
  • 為何這裡冬季「天無三日晴」?快來聽聽雲貴準靜止鋒的自白
    中國天氣網訊 隨著一輪又一輪冷空氣的侵襲,又到了貴州高原「天無三日晴」的季節。低溫、雨雪、凍雨……在這些看著就讓人「瑟瑟發抖」的天氣背後,都有一個任性的天氣系統在作怪,那就是——雲貴準靜止鋒。究竟什麼是「雲貴準靜止鋒」?它又有著怎樣的「小脾氣」?來聽聽它的自白。貴州冬季「天無三日晴」!
  • 風景圖集:織金洞美景圖集!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是1988年8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金洞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織金洞,原名打雞洞,位於縣城東北23公裡處,是貴州旅遊線上最璀璨的名珠。織金洞是一個多格局、多層次、多類型的高位旱洞,洞內巖溶生長獨特,景物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千姿百態,精妙絕倫。全洞初勘長12.1公裡,面積達70平方米,兩壁最寬處173米,垂直高度多在50~60米,最高處達150米。洞內空間開闊,地形起伏迭宕,巖溶堆積物達40多種,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形態類別。
  • 8天長假去哪玩?帶上這份超全攻略即刻出發來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浪
    你將走進一個總面積 2710平方公裡,由南至北縱跨湘西州7個縣市的世界級地質公園,在彩虹橋上看風景,去天星山看雲海,在芙蓉鎮裡看瀑布,去紅石林感受不一樣的風景,在十八洞體會「精準扶貧」首倡地的魅力,去呂洞山上體驗苗族秘境,在洛塔園區眺望巖溶臺地。
  • 貴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天下第一洞"織金洞"
    以「大、奇、全」為特點,洞內巖溶堆積物達40多種,囊括了世界溶洞的各種形態類別。;傲立挺拔的「雪壓青松」;虛無縹緲的「鐵山雲霧」;一望無際的「寂靜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    資源特色      織金洞最顯著的特徵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
  • 《三寸人間》舉頭三尺無神明,掌心三寸是人間
    只見徐年身形宛若迅捷的靈猴一般一個側身,直接避開了秦痕的震雷掌,同時那蓄勢已久的靈氣完全疊加在手掌上,帶著奔雷之勢轟擊在秦痕的腹部。  「噗!」  秦痕鮮血頓時狂噴而出,雙眼猩紅,臉上全是痛苦與震驚之色。  四周眾人也是震驚的張大嘴巴,此刻他們才明白,原來剛才徐年運轉功法聚氣不是為了突破,而是為了發揮出這致命一擊。  瘋子!絕對的瘋子!
  • 中國貧窮的省份卻有著世界上最美的雲端花海,這應該不是在人間吧
    貴州,形容它的俗語是這麼說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但是這麼一個「窮鄉僻壤」,卻有一片讓英國人都覬覦的雲上花海......喀斯特地貌指的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
  • 世界最後的無頜魚,有著與眾不同的生存之技
    與成年的七鰓鰻不同,沙隱蟲的口並非吸盤,而形似漏鬥,藏在沙子裡時,它們會把口伸出沙子探入水中,隨著水流被沙隱蟲不斷吸入,水中的碎屑和小生物等也會流入沙隱蟲口中,水流最終自沙隱蟲的鰓孔排出,而那些可食之物則留下來成為沙隱蟲的美餐。在沙中,七鰓鰻會以沙隱蟲的形式生存數年之久直到變態完成,而當它們最終脫離沙層,進入水中開啟全新的生活,一條成型的七鰓鰻也宣告出現。
  • 2021無春牛年,農村老人常說:「無春牛年,三注意」指的是啥
    而在我國農曆曆法中,到了二0二一年以後就正式進入辛丑年,同時也是對應的生肖牛年。 農村老人常說:「無春牛年,三注意」,這三注意具體指得是什麼? 而恰巧2021年農曆年又正是對應這無春年,無春年就是農曆年12個月都沒有立春季節的出現,這樣的年份叫做無春年,也就寡婦年。它其實是我國實行陰陽合曆出現的時間差導致的。 農村老人常說「無春年,不懷春」。寓意就是在無春年裡面婦女不容易懷春,這其實並沒有多大科學依據。只不過人們一直以來對於沒有立春的年份比較不看好。
  • 從「地無三裡平」到「橋梁博物館」!世界高橋TOP100 貴州佔了50座
    據介紹,5年來,我省新增高速公路2486公裡,2020年底總裡程突破7600公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已建成世界級橋梁18座,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50座、前10名中有5座在貴州,實現從「地無三裡平」到「橋梁博物館」的華麗轉身。「十三五」時期是貴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決勝時期,也是貴州交通大踏步前進的5年。
  • 巖溶所探索不同巖溶區植物水分吸收來源特徵
    ◎鄧 豔/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近日在我國巖溶區植物水分吸收來源對地下水埋深響應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巖溶山區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來源是恢復生態學和生態水文學的研究熱點之一。巖溶區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換頻繁的水文過程強烈影響植物生長和生態演化,降雨進入巖溶關鍵帶後很快向地下滲透,由於土層淺薄、持水能力低以及巖石的滲透性強,巖溶生態環境普遍存在著乾濕頻繁交替巨變的脅迫,水分成為巖溶地區影響植被恢復的關鍵限制因子。在裸露型巖溶區,由於巖石裸露率高、土層淺薄且分布不連續,巖溶區水文地質結構隨巖性和地形變化,對植物的水分來源及其季節變化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