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鳥,譜寫「鳥吃馬」的時代

2020-12-05 古生物趣談

全文共1529字,5張圖,閱讀時長2.5分鐘

今昔對比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當屬鴕鳥了,成年後的鴕鳥身高能夠達到能夠達到兩米以上,體重為300斤左右,但是鴕鳥雖大,與遠古時期的巨型鳥類相比卻相差甚遠。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巨型鳥類——泰坦鳥。

泰坦鳥與人類對比圖

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泰坦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左右。儘管身高比鴕鳥高不了多少,但是,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成年後的體重能達到800斤左右,是今天鴕鳥的2.6倍。跟鴕鳥一樣,泰坦鳥也不會飛,不過由於泰坦鳥雙腿的肌肉極其發達,所以它們奔跑的速度很快。

泰坦鳥巨大的喙

泰坦鳥和其他的恐鶴科一樣具有巨大的喙,而且它的退化雙翼不可能用來飛翔,但是進化出了一對用來抓住獵物的爪,這種尖鉤爪可以輕鬆撕碎獵物。

進擊的泰坦鳥

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其名稱來源自古希臘神話中代表力量的奧林匹斯十二主神的泰坦。

泰坦鳥一度認為是跟其它恐鶴科一樣,生存時間是在距今500-180萬年,但是1995年在德克薩斯州一個更新世沉積中發現了泰坦鳥化石,顯示它們是直到15000年前才滅絕的,這意味著早期的美洲人類很可能和這些可怕的肉食鳥類一起生活,至今那裡仍流傳著許多關於泰坦鳥的神話傳說。

泰坦鳥化石

其實,泰坦鳥最開始生活在南美洲大陸,5000多萬年來,南美洲長期與其他大陸隔絕,由於板塊運動,大約在300萬年以前,南美洲和北美洲相連在一起,於是兩個大洲的頂級肉食動物開始了來往(著名的南北美洲生物大置換事件),殘酷的競爭之下,恐鶴科的其他動物因為處於劣勢而被滅絕了,但是泰坦鳥卻逆勢而為,開始從南美進入北美,並成為唯一的恐鶴科倖存者。

泰坦鳥捕食復原圖

早期的馬體型並不算大,但奔跑迅速,卻依舊淪為泰坦巨鳥的捕食對象。泰坦巨鳥捕食時一般先用喙把對方擊倒之後才用後肢固定住進食而非直接用大腿踢打,因為它們厚重的頭顱頭重腳輕容易跌倒。

「泰坦」隕落

「南北美洲生物大置換事件」之後,以泰坦巨鳥為代表的駭鳥科向北遷徙過程中,雖然前期取得了優勢地位,而當它們直面北半球更加兇悍的哺乳綱競爭者的時候,就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與此同時,南下的哺乳動物大軍中,新晉崛起的各類掠食者在南美洲攻城略地,駭鳥科的鳥類大本營開始淪陷。

巴拿馬地峽的形成後,發生南北美洲生物

為何「巨鳥」不敵兇猛的哺乳動物?

首先,由於和所有今鳥類一樣缺乏利齒的武裝,大型陸行鳥類在體型上雖然因為兩足直立步態帶來了身高優勢和憑藉先天敏銳的視覺領先於哺乳類,機動性上也更勝一籌,但缺乏牙齒和特化的前肢卻成為了它們進一步鞏固優勢地位的軟肋。畢竟再鋒利的彎鉤無牙喙部也終究抵不過滿口獠牙猛獸。再加上鳥類骨架為了適應飛行發生了許多適應性的演化,使其骨骼癒合且中空以減輕體重,身軀整體相對哺乳動物而言更加輕盈,尾椎骨也特化形成為尾綜骨,過大的體型會影響其在運動時的身體平衡。

其次,在繁殖方式上由於鳥類採取卵生模式,是成為不少小型哺乳類獲取優質蛋白質的首選對象。由於駭鳥科鳥類不具有飛行能力,無法在樹上築巢,只能在危機四伏的地面產卵。這樣產下的卵和幼鳥自然成為很多竊蛋賊的覬覦目標,成鳥往往顧此失彼應接不暇。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生存環境的變革。北美的大部分植食性哺乳動物因為生態環境與南美洲大相逕庭各自演化出不一樣的生存模式,駭鳥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新獵物,也來不及對狩獵模式做出調整,這使得它們越來越難以捕捉到這些更加敏捷的新獵物。

這場沒有硝煙的生存爭奪戰,最終以南下哺乳綱的大獲全勝而告終,落下了帷幕。而泰坦鳥靠著自身過硬的本領,成為了這個家族唯一的倖存者,不過,它們堅持到15000前,最終沒有躲過滅絕的命運。

圖片:網絡(侵刪)

文字:古生物趣談

排版:古生物趣談

相關焦點

  • 大型肉食性鳥類-泰坦鳥
    泰坦鳥其名字是以古希臘神話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前的神明泰坦來命名,意謂其巨大的身型。以往很多的學者估計它們直至15000年前才滅絕,但是越來越多的資料駁斥了這些說法,因為所有已知的泰坦鳥的化石大約都存在至少200萬年的歷史。
  • 《山海經》人魚,林羚,泰坦鳥,不知道還有什麼讓我們驚奇的怪獸
    《西山經》《山海經》裡有一種魚叫做骨魚原文記載「樂遊之山,其中多骨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意思就是有一種魚,長的很像蛇,可是卻有四隻腳,以吃魚為生,而這種很有可能就是洞螈,我們來看一下關於洞螈的描述:洞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由於它的身體呈灰色、粉紅染色,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當地居民將它們稱為"人魚"。
  • 史上最大的鳥類,泰坦巨鳥重達800公斤,卻因鳥蛋被盜而滅絕!
    在鳥類世界中,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鳥屬於非洲鴕鳥,成鳥身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150公斤左右,但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是一種稱為——泰坦巨鳥。有泰坦之稱的動物,體型必然巨大,例如泰坦蟒、泰坦蟲等等,而泰坦巨鳥身高3米左右,體重卻達到800公斤左右,比非洲鴕鳥重好幾倍。和人的比例圖,就像面對一頭霸王龍,論力量戰鬥力,人類是沒有勝算的。泰坦巨鳥生存在500-18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當時也是一種巨大肉食鳥類。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一、泰坦鳥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是一種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左右的巨型鳥類(在1.5萬年前徹底滅絕)。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體重應該在800斤左右。
  • 恐怖的肉食性巨鳥——駭鳥
    駭鳥(學名Phorusrhacidae)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的鳥類,於6200萬-200萬年前新生代的南美洲是非常普遍的獵食者。現今最接近它們的親信是鶴科。駭鳥又名恐怖鳥,鳥型肉食類動物,跟劍齒虎一個時期的,它跟劍齒虎一樣是獨居型動物,天敵是狼群,生存於距今2700萬年到150萬年間,它們約有1-3米高。
  • 雛鳥落難人收留 鳥父鳥母天天來守候
    「我知道這種鳥叫白頭翁,當時它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飛了。」擔心貓咪造次,馬大爺將雛鳥輕輕捧回家中,送進小鐵籠裡,放在了有防盜網和盆景的窗臺外。  「小傢伙的爸爸媽媽不見了?到底該餵它點什麼?」就在馬大爺疑慮之際,窗戶外響起了一片嘰嘰喳喳的鳥叫,馬大爺一看,嚯,有兩隻白頭白胸的鳥兒停在窗戶上,圍著鳥籠上蹦下跳,籠裡的小傢伙也興奮地朝著兩隻大鳥鳴叫。馬大爺認定:這就是小白頭翁的父母。
  • 雛鳥落難被人收留 鳥父鳥母每天入戶餵食
    「我知道這種鳥叫白頭翁,當時它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飛了。」擔心貓咪造次,馬大爺將雛鳥輕輕捧回家中,送進小鐵籠裡,放在了有防盜網和盆景的窗臺外。  「小傢伙的爸爸媽媽不見了?到底該餵它點什麼?」就在馬大爺疑慮之際,窗戶外響起了一片嘰嘰喳喳的鳥叫,馬大爺一看,嚯,有兩隻白頭白胸的鳥兒停在窗戶上,圍著鳥籠上蹦下跳,籠裡的小傢伙也興奮地朝著兩隻大鳥鳴叫。
  • 為什麼劍齒虎和泰坦鳥都滅絕了,而與它們同時期的狼卻延續至今?
    其實狼離我們很遙遠,狼出現在200萬年前,200萬年前是什麼概念,說幾種跟狼同時代的頂級掠食者,泰坦鳥和劍齒虎。泰坦鳥:泰坦鳥體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200-400公斤,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劍齒虎:體長可達2.7米,重200-400公斤,它是史前最大的貓科動物。
  • 「飲鴆止渴」中的毒鳥到底是那種鳥?
    在「飲鴆止渴」這個成語中,鴆是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那麼這種叫做「鴆」的鳥到底長啥樣子呢?  先秦時代著成的《山海經》中說:「鴆大如雕,紫綠色,長頸赤喙,食蝮蛇之頭,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也。」古人認為「鴆」這種鳥像雕,愛吃毒蛇的頭,所以它自己也變得很毒。但是,在中國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一種有毒的鳥類。
  • 世界上最大的鳥|神奇的大鵬金翅鳥!(非常有趣)
    「師父,大鵬金翅鳥吃不到龍了,不也得餓死啊?」「還沒講完呢,接著聽。佛為龍授戒後,龍種就得以生存。大鵬金翅鳥也有神通,當牠搧幹了海水,看見佛的袈裟在那兒,就知道這是佛現神通來幫龍;佛不讓牠吃龍,牠就找佛理論去:世尊!您救龍,也要救救我們大鵬金翅鳥啊!佛就問:沒有人吃你,你為什麼來求救命呢?大鵬金翅鳥論理道:世尊啊!我們沒龍吃,就會餓死,也要斷種了。
  • 難以置信:巨型蜘蛛吃鳥[組圖]
    澳大利亞巨型蜘蛛捕食落入蛛網鳥類  北京時間10月23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花園,有人拍到一隻巨型蜘蛛吃鳥的照片,這些照片令野生動物學家大為震驚。照片顯示,這隻大蜘蛛正用它的黑色長腿纏繞被網住的一隻鳥的屍體。  有報導說,這些令人吃驚的照片是在靠近昆士蘭州北部熱帶地區的阿瑟頓拍攝的。儘管蜘蛛吃鳥的事情聽起來難於置信,但這些照片確實不是偽造的。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公園蜘蛛飼養員喬爾·莎士比亞(Joel Shakespeare)表示,這隻大蜘蛛是一隻金色圓形織網蛛。
  • 鱷魚為什麼不吃口中的牙籤鳥?
    但二者之間,是不是真的如網上所說,鱷魚不吃牙籤鳥,是因為它們屬於共生關係?首先看下網上對於二者之間的科學解釋。鱷魚為什麼不吃牙籤鳥?3.鱷魚沒有必要吃牙籤鳥牙籤鳥從名字就能看出體型有多麼瘦小,雖然鱷魚的食譜很廣,但50g的牙籤鳥對鱷魚來說,吃與不吃根本沒區別。
  • 已滅絕的馬達加斯加物種被命名為「世界上最大的鳥」
    9月9日26(UPI)經過幾十年的爭論和爭論,科學家們同意沃龍貝泰坦,一種滅絕的馬達加斯加物種,「世界上最大的鳥。」大約12000年前,馬達加斯加是幾個巨大的、不會飛的鳥類的家園,被稱為象鳥。這些年來,各種研究都描述了15種不同的象鳥的存在,它們屬於兩個不同的屬。最新的研究-本周發表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表明只有四種不同的大象鳥種。四種,三屬。在19世紀,科學家們第一次聲稱大角飛鳥是已知最大的鳥類。1894年,英國科學家C.W.安德魯斯聲稱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物種。他叫象鳥飛鳥泰坦。
  • 綠闊嘴鳥只剩綠色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鳥類是渾身上下一身綠的綠闊嘴鳥。它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新馬泰一帶,也包括緬甸,汶萊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方。綠闊嘴鳥渾身的羽毛主要為綠色,而眼睛,耳背一帶,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部分為黑色。如若不親眼所見,根本不相信這世界上居然會有這麼綠的鳥。它們的喙比較脆弱不過較同等大小鳥類而言喙算大的。雌鳥和雄鳥外觀相似,不過雌鳥沒有耳背上的黑色標記。
  • 世界各國的國鳥,你知道中國的國鳥是什麼嗎?
    淵源可上至2000年前的古羅馬時代。它也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雲雀。英國人十分喜愛紅襟鳥,尤為是崇拜雄性紅襟鳥對自己所建立的疆域負有巡察及保衛責任的本能,稱其為「上帝之鳥」。1960年,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被選為國鳥。它還有一個文學性十足的名字:知更鳥。綠雉是日本特有的鳥,在日本,有不少關於它的動人故事在民間流傳,在1947年被定為國鳥。
  • 介紹我國的一些「省鳥」
    一些省(市)區已把最喜愛的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鳥評為「省鳥(市鳥、區鳥)」。現將一些「省鳥」作以簡要介紹。           黑龍江省鳥――大天鵝           大天鵝,又叫天鵝、鵠,屬雁形目,鴨科。它長著潔白的羽毛、紅紅的長嘴、修長的脖頸,在藍天綠草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它善飛翔,又是遊泳能手,喜歡群居在湖泊、沼澤地帶,以水生植物、草莖為食。
  • 捕風捉影 拍鳥者也
    這兩種誘拍行為對鳥的正常生活都有不小的影響,具體情況還需科學的解釋,但是有一種傷害是我們都能理解的,萬一某一天,這一隻用食物引誘的鳥被我們「拍膩了」該當如何呢?        2017年冬季,一隻白腰鵲鴝悄悄來到中山大學馬崗頂,這不是廣州地區的常見鳥,至於它是怎麼來的?來自哪裡?關注的人不多,但就是這麼一隻在廣州鮮有記錄的小鳥卻把整個羊城的拍鳥人都引來了。
  • 英國的國鳥是紅襟鳥,美國的國鳥是白頭海雕,中國的國鳥是什麼?
    1960年,國際鳥類保護大會召開的時候,倡議全世界各國都選出自己的「國鳥」。目前已經有120多個國家都有了自己的「國鳥」,可是中國還沒有。中國的「國鳥」選拔一直「難產」,是因為在我們傳統文化裡面,鳳凰是當之無愧的百鳥之王。
  • 法國國鳥是高盧雞,阿聯國鳥是遊隼,中國的是啥?很多人答錯了
    但是你是否聽說過國鳥呢?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美國,早在1782年,美國獨立6年之後,美國的國會就通過了決議,將白頭海雕選定為美國的國鳥,作為北美洲獨有的物種,白頭海雕因為生態環境惡化以及捕獵者的獵取,一度瀕臨滅絕,在20世紀初期記載的海雕數量,僅僅只剩下834隻。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一腳可以踢死馬
    而且這種鳥還有個絕招,當它攻擊時,會跳起來竄到半空裡,配合強壯的腿,直接對著來犯者就是狠命一擊,讓對方輕者受傷,重者喪命。所以,食火鳥被稱為世界最危險的鳥類一點也不為過。成語中飲鴆止渴中的鴆,說的就是這種鳥。用林鵙鶲的羽毛,把它放在酒水或者一些飲料中輕輕地蘸一下,就可以做出傳說中無味也無色的毒藥。黑背鍾鵲,又稱為澳洲喜鵲, 因為它是澳大利亞獨有的鳥類。這種鳥的羽毛部分都是黑白相間的,在外表上看來,和普通的烏鴉比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