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肉食性鳥類-泰坦鳥

2021-01-15 動物世界



泰坦鳥 是一屬非常大及不能飛的肉食性鳥類,生存於490-18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及德克薩斯州都有發現其化石。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叫鶴目 Cariamiformes

科: 駭鳥科 Phorusrhacidae

屬: 泰坦鳥屬 Titanis



泰坦鳥其名字是以古希臘神話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前的神明泰坦來命名,意謂其巨大的身型。

泰坦鳥屬下只有一種,稱為「泰坦巨鳥」(T. walleri),是紀念完模標本的發現者Benjamin I. Waller。


以往很多的學者估計它們直至15000年前才滅絕,但是越來越多的資料駁斥了這些說法,因為所有已知的泰坦鳥的化石大約都存在至少200萬年的歷史。


泰坦鳥,估計約高1.4-2.5米,重量大約150千克。

因差異較大,故它們有可能是兩性異形。


泰坦巨鳥骨架復原模型


泰坦鳥的雙翼細小,不可能用來飛翔,但是其上有一對爪,以往認為它可以用來抓住獵物。

然而在之後的研究發現,泰坦鳥的前肢構造與它們現存的近親叫鶴科(泰坦鳥、恐鶴、叫鶴均屬於叫鶴目)十分雷同,但叫鶴的前肢並不具有爪,因此泰坦鳥的前肢可能其實並不具有可以抓握獵物的爪。 


雖然未有發現它的頭顱骨,但從其近親可以推斷它是很大,且有像斧頭的鳥嘴。 泰坦鳥長有較粗短的脖子,以及粗壯的身體,強壯的腿。

泰坦鳥為巨大的肉食性鳥類,可能以當時的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它們的頭部經過現代科學的計算,顯示橫向扭動的速度很慢,泰坦鳥捕獵時會用頭部砸向獵物,配合強壯有力的雙腿進行捕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相關焦點

  • 恐怖的肉食性巨鳥——駭鳥
    駭鳥(學名Phorusrhacidae)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的鳥類,於6200萬-200萬年前新生代的南美洲是非常普遍的獵食者。現今最接近它們的親信是鶴科。駭鳥又名恐怖鳥,鳥型肉食類動物,跟劍齒虎一個時期的,它跟劍齒虎一樣是獨居型動物,天敵是狼群,生存於距今2700萬年到150萬年間,它們約有1-3米高。
  • 泰坦鳥,譜寫「鳥吃馬」的時代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巨型鳥類——泰坦鳥。泰坦鳥與人類對比圖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泰坦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左右。儘管身高比鴕鳥高不了多少,但是,以泰坦鳥粗大的骨骼來看,成年後的體重能達到800斤左右,是今天鴕鳥的2.6倍。跟鴕鳥一樣,泰坦鳥也不會飛,不過由於泰坦鳥雙腿的肌肉極其發達,所以它們奔跑的速度很快。
  • 盤點遠古時期的四大巨鳥,2.5米高的泰坦鳥竟排倒數第一
    但是鴕鳥雖大,與遠古時期的巨型鳥類相比也相差甚遠。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遠古時期的四種巨型鳥類。一、泰坦鳥泰坦鳥屬於鳥綱鶴形目恐鶴科,是一種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左右的巨型鳥類(在1.5萬年前徹底滅絕)。根據目前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化石來看,這種巨鳥成年後的身高保守估計在2.5米以上。儘管這個高度比今天的鴕鳥也高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鳥的體重卻是今天鴕鳥的2.6倍以上。
  • 史上最大的鳥類,泰坦巨鳥重達800公斤,卻因鳥蛋被盜而滅絕!
    在鳥類世界中,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鳥屬於非洲鴕鳥,成鳥身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150公斤左右,但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是一種稱為——泰坦巨鳥。有泰坦之稱的動物,體型必然巨大,例如泰坦蟒、泰坦蟲等等,而泰坦巨鳥身高3米左右,體重卻達到800公斤左右,比非洲鴕鳥重好幾倍。和人的比例圖,就像面對一頭霸王龍,論力量戰鬥力,人類是沒有勝算的。泰坦巨鳥生存在500-18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當時也是一種巨大肉食鳥類。
  • 史前10大最危險的鳥類,可捕食大象!
    第八位:泰坦鳥泰坦鳥泰坦鳥是史前最危險鳥類名單上的第三名。泰坦鳥是巨大肉食鳥類,是恐鶴科中最後的成員,泰坦鳥身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200-400公斤,也就是400到800斤,它們的翅膀上有巨大的爪,而且力量十足,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並且它是一隻不能飛的鳥,泰坦鳥腿長且結實,這能夠幫助它們追趕獵物。
  • 鳥類也曾制霸草原——恐鶴王朝的興衰
    是6200萬~200萬年前上新世南美洲常見的獵食者(駭鳥科直到1.5萬年才真正滅絕),也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肉食性鳥類。它們身軀龐大,站立時高2.5米,重約150公斤(最高紀錄可達250公斤),長著近半米長的碩大的頭顱和老虎鉗般的巨喙。
  • 《山海經》人魚,林羚,泰坦鳥,不知道還有什麼讓我們驚奇的怪獸
    肯亞林羚《東山經》北號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qí)雀,亦食人。北號山上還有一種鳥,身形似雞,腦袋是白色的,腳似鼠,爪子似虎。這種鳥名叫鬿(qí)雀,這種鳥也吃人。泰坦鳥泰坦鳥屬於巨大肉食鳥類,是恐鶴科中最後的成員,泰坦鳥屬下只有一種,稱為巨大泰坦鳥(T. walleri),由Benjamin I. Waller在1963年命名。泰坦鳥體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200-400公斤,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它有巨大的爪子和喙,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人吃掉。
  • 「世界最大鳥類」被最終確認
    數十年來,「世界上最大鳥類」的證據一直相互矛盾,同時還有大量相關的出版物出現,最近,國際自然保護慈善機構ZSL(倫敦動物學會)的科學家們終於將這個爭論平息了下來。帶著捲尺和一對卡鉗,Hansford博士分析了來自全球博物館的上百個象鳥骨骼,進而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鳥類,同時也揭示,這些象鳥在分類上實際屬於三個屬。這是80年來首次重新對這一家族的鳥類進行分類評估。象鳥(屬於隆鳥科)是一種已滅絕的大型鳥類,生活在第四紀晚期的馬達加斯加,科學家此前認為它們屬於兩個屬(Aepyornis和Mullerornis)。
  • 美國卡內基自然博物館的鳥類陳列
    館內設有20個永久展廳,其中,三樓的一條狹長走廊便是鳥類展廳。博物館的鳥類收藏頗為豐富,標本採集自七大洲,最古老的標本採集於1842年。這裡的鳥類模式標本有519份,並有約200份已滅絕鳥類的標本,鳥巢標本也超過1000份。 鳥類展廳並沒有按生境布置全景式展窗,而是按「已滅絕的鳥」和「不會飛的鳥」等主題布置。
  • 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
    與肉食性恐龍同處在一個生態系統下的中生代鳥類,演化出不同的取食習性,例如以種子、果實為主的植食性和以小型昆蟲為食的雜食性,避免了直接與肉食性恐龍的食物競爭。   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紹,李志恆研究團隊通過同步輻射的高解析穿透式X-光顯微鏡,對小型非鳥類恐龍——包含傷齒龍、近鳥龍、小盜龍,以及古鳥類——包含今鳥類、反鳥類、會鳥、熱河鳥等牙齒的微結構進行對比觀察和研究,發現儘管簡單的釉質層在早期古鳥類中都有保留,但牙釉質與牙本質之間的多孔罩牙本質層皆已消失,而多孔罩牙本質層被認為是肉食性恐龍牙齒中發育的、避免其在掠食過程中牙齒斷裂的特殊避震保護結構
  • 一種會「釣魚」的鳥類,兇猛無比,連同類都吃,俗稱「屠夫鳥」
    在所有的動物之中,要屬鳥類的天敵最少了,尤其是一些兇猛的肉食性鳥類,它們幾乎沒有天敵。老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食物鏈中,老鷹的上層沒有動物,也就是說老鷹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那麼,在天空中飛翔的鳥類,除了老鷹外,還有沒有頂級的獵食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 展廳裡的從龍到鳥
    主要從事獸腳類恐龍的解剖學與系統發育以及非鳥恐龍的形態功能多樣性和分異度研究,通過化石和現代生物的對比來探討恐龍向鳥演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獸腳類恐龍是恐龍中重要的一個分支,他們包括了中生代所有兩足行走的肉食性恐龍和他們的近親。我們熟知的異特龍、霸王龍、伶盜龍都屬於獸腳類。獸腳類恐龍也是唯一一支存活到現在的恐龍,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鳥類都是中生代的獸腳類恐龍的後裔。所以鳥類嚴格來講也是獸腳類的恐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恐龍在研究者的口中一般被稱為非鳥恐龍。
  • 5種特殊的史前動物,第3種為最原始鳥類,分布中國
    牛龍,也叫食肉牛龍,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因其頭上長有兩個奇怪的觸角,十分奇特,因此得名,食肉牛龍的顱骨完全不同於過去人們所發現的任何恐龍類型,而且行動速度極快,被稱為是恐龍中的獵豹。孔子鳥,最原始的鳥類之一,其化石大量分布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的熱河,因其出土化石骨骼、羽毛印跡非常清晰,因此孔子鳥也成了全世界最出名的中生代鳥,孔子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甚至可能是最早的兩性異形鳥類。三角龍,一種植食性恐龍,被認為是恐龍家族中最好辨認的物種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生存年代約在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 牙齒演化特徵研究揭示鳥類如何躲過大滅絕
    隕石撞擊地球以及火山頻繁活動導致的大量火山灰在大氣中布滿,導致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進一步造成植食性恐龍失去了主要的食物來源,最終導致食物鏈最頂端的肉食性恐龍,如暴龍等相繼滅絕。在這一食物鏈崩潰引發的滅絕事件中,為何鳥類得以倖存?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號稱「殺人鳥」,沒有翅膀卻能殺死牛馬
    如果說最危險的鳥類是哪種鳥,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老鷹之類的大型猛禽,實際上現實中老鷹傷人的事件極少,大多數都是看到人距離較近的時候就逃跑了,這可能與古代時人們常用誘餌捕捉或弓箭射殺老鷹有關。所以老鷹這種猛禽雖然對小型哺乳動物有很大的危險性,但是襲擊人類的情況很少發生。
  • 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
    可能正是因為有了堅固的齒形脊,這些鳥類才可以咬開昆蟲、螃蟹或者蝸牛的堅硬外殼。「大多數完整的中國遼西鳥類化石都有牙齒並且原位保存在齒骨以及上頜骨的齒槽裡,比如長翼鳥、會鳥、熱河鳥以及燕鳥等,這些鳥類覆蓋了中生代鳥類的主要類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志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