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新領軍者年會分論壇「全球科技戰略的競合與突破」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表示,技術民族主義為全球化進程增添了波折,究其原因,首先應承認,在技術發展及全球化進程中,各個國家獲得的利益多少並不均衡,「很多人在思考、反思這種事情,它是對全球化程度的一種反思。」
其次,技術民族主義的出現也與國家安全問題緊密相連。若安全無法得到保障,一個國家的發展會從根本上受到威脅。
「我認為,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慢慢會找到一種理性的道路。」潘教峰指出,技術合作及全球化趨勢之所以不可阻擋,原因在於技術具有高度複雜性和系統性,其應用與創新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支持。「比如信息技術當中,大家談晶片,晶片一個國家通吃幾乎是不可能的,幾百個部件來自於全球幾百個國家、幾百家公司,所以還是要有全球發展觀。」
「我對未來的全球化充滿信心。」潘教峰強調,「但大家都要互相讓一點,一起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數字社會的關鍵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波明:潘教授,你聽到伊朗部長和兩位美國的公司討論的這個話題(技術民族主義),你可能深有體會。我最近去了一趟美國,現在已經厲害到在亞特蘭大大學,已經波及到技術跟國家安全有關的地方,在癌症研究所有一些中國教授被FBI,被學校審問,等等。您在中科院,我估計中科院有很多國際的合作項目,過去是全球化潮流,現在的做法有點技術民族主義,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潘教峰:剛才聽了各位的發言,確實。中國科學院主要是從事自然科學和高新技術研究的,應當說涉及所有領域,在某些方面這些年進步也很快。比如Anture、Index,科學院排名在全球連續七年是第一,說明在知識的貢獻上,科學院做的確實不錯。我們也確實感到,這兩年來在國際合作上遇到很多困難,這種困難包括人員交流,甚至一些高端儀器的進口,如果叫技術民族主義,或者國際上一定程度上的封鎖,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這種趨勢,現在看不到一個緩解或者根本性轉變的樣子,背後的原因,各位談的都非常好,我也想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總體而言,我非常贊成全球化這個歷史潮流是不可逆的,如果講技術民族主義的話,它也是在全球化過程當中,在這個階段的一個曲折或者波折。這個曲折和波折怎麼發生的呢?如果我們要看的話,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世界各個國家在全球化進程當中得益是不一樣的。有些國家覺得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有些國家覺得得益比較少,跟這個有關係。由於全球化確實改變了全球力量一種格局的調整,比如中國,30年前中國佔全球經濟的2%,現在佔15%到16%,這樣一種變化,世界經濟體的體系變了,很多人在思考、反思這種事情,要看到它是對全球化程度的一種反思。
王波明:就是說有一些地區或者國家,他們覺得在全球化過程中,肯定大家都得到好處了,有的人得到多點,有的人得到少點,得到少一點的那些人,可能想做一些事情來扭轉。
潘教峰:這是一種原因。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得益於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但信息技術有一個很大的特徵,特別像網際網路,它是個通用性的技術,打破了國界的限制,這就使得很多東西互聯互通後,有些國家、有些地區就開始感到安全受到影響,過去只要邊界劃一條線,你就進不來,現在可以滲透到各個方面,現在整個人類社會又面臨著數字轉型,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當中,還是以AI、IOT、5G作為主流,而這些技術的興起,很多國家就很懼怕被甩在後面。
第二,安全問題。我的想法是,要看到這個大潮流不可逆。AI技術,作為通用性技術,將來一定會在全球互聯互通的,這種阻礙恐怕只是一時的,是很難最終阻礙得了的。另外,在發展這些技術當中,發展技術觀和產業觀要發生變化,要更加主動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要想一家獨大,如果全世界來自不同的國家都共同發展中都佔到份額,安全性會得到提高。所以,在戰略性技術發展當中,要強調合作,強調公營,反壟斷。
要高度關注安全的問題,不同國家的安全關切要高度關切,特別是數位技術的發展,如果安全得不到解決,一個國家的根本會受到威脅。我認為,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慢慢會找到一種理性的道路,這個理性的道路,將來會合作。所以,我對未來的全球化充滿信心。但大家都要互相讓一點,一起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數字社會的關鍵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
王波明:即便從技術手段上,到未來想阻斷這種技術的發展都沒有可能性。
潘教峰:是阻斷不了的,未來技術形成標準,標準形成產業。現在的技術還有一個問題,具有高度的複雜性和系統性,特別像信息技術。我們今天談到對這個世界未來幾十年可能引起這個世界最大變化的,還是信息技術,特別是AI這些東西。而這些技術本身高度複雜,高度集成,發展這些技術需要一個生態系統,比如信息技術當中,大家談晶片,晶片一個國家通吃幾乎是不可能的,幾百個部件來自於全球幾百個國家,幾百家公司,所以還是要全球發展觀。
我再補充一點。技術本身確實是一個雙刃劍,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是雙刃劍的負面的作用體現的比較多,技術的負面作用,包括伊朗信息部長講到的安全問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矛和盾的關係,要不斷往前發展,不能因為有那個問題就不用它了。另外,技術確實帶來了不同國家發展的不同程度,也帶來了貧富一定的差距,所以引起一定的反彈。其實我們還應該看到,特別是信息技術,特別是AI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構成一個挑戰,不是單一國家的,已經開始有倫理問題了,所以看技術的負面作用要從不同層面去看,我們始終要把這樣一些技術掌握在人的手裡,讓它為人服務,而不能損害人類自身。同時,我們應該用這些技術為各個國家服務,而不是關門的辦法。所以,我補充的是,可能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技術負面作用的凸顯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