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效應子機制與肥大細胞共同促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宿主防禦的建立

2020-12-05 科學網

IgE效應子機制與肥大細胞共同促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宿主防禦的建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48:55

維也納醫科大學Sylvia Knapp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IgE效應子機制與肥大細胞共同促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宿主防禦的建立。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免疫》上。

研究人員表示,過敏被認為代表了對大多數無害的外源性化合物的錯誤2型免疫反應。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是過敏的特徵,並通過激活效應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MC)介導對過敏原的超敏反應。儘管這種危險免疫分支的生理功能仍然難以捉摸,但最近的證據表明,過敏性免疫反應可以幫助預防毒液的毒性。

 

由於細菌是毒素的有效替代來源,因此研究人員評估了過敏樣2型免疫在抗菌宿主防禦中的可能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A)皮膚感染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大大改善了對小鼠繼發SA感染的全身宿主防禦。此外,這種獲得的保護取決於IgE效應子機制和MC。

 

重要的是,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變態免疫反應、IgE抗體和MC在抵抗病原菌宿主防禦中的未知生理功能。

 

附:英文原文

Title: IgE Effector Mechanisms, in Concert with Mast Cells, Contribute to Acquired Host Defens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uthor: Philipp Starkl, Martin L. Watzenboeck, Lauren M. Popov, Sophie Zahalka, Anastasiya Hladik, Karin Lakovits, Mariem Radhouani, Arvand Haschemi, Thomas Marichal, Laurent L. Reber, Nicolas Gaudenzio, Riccardo Sibilano, Lukas Stulik, Frédéric Fontaine, André C. Mueller, Manuel R. Amieva, Stephen J. Galli, Sylvia Knapp

Issue&Volume: 2020-09-09

Abstract: Allergies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mal-directed type 2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mostly innocuous exogenous compounds. Immunoglobulin E (IgE) antibodies are a characteristicfeature of allergies and 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against allergens through activationof effector cells, particularly mast cells (MCs). Although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of this dangerous branch of immunity have remained enigmatic, recent evidence showsthat allergic immune reactions can help to protect against the toxicity of venoms.Because bacteria are a potent alternative source of toxins, we assessed the possiblerole of allergy-like type 2 immunity in antibacterial host defense. We discoveredthat th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 skin infectio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systemic host defense against secondarySA infections in mice. Moreover, this acquired protection depended on IgE effectormechanisms and MCs. Importantly, our results reveal a previously unknown physiologicalfunction of allergic immune responses, IgE antibodies, and MCs in host defense againsta pathogenic bacterium.

DOI: 10.1016/j.immuni.2020.08.002

Source: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335-6

相關焦點

  •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誰?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誰?
  • PNAS|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內-胞外信息傳遞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11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陶餘勇教授、李旭副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Interface switch mediates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two-component system」的研究論文,綜合運用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研究手段,揭示了胞外G6P信號通過金黃色葡萄球菌
  • 【直播課堂】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制;摘要:我們利用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和基因組學等技術手段,解析了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VISA
  • 科學家用光來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近日,範德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Eric Skaar在其tweet上發表了這樣一句話「如果金黃色葡萄球菌像吸血鬼一樣喝我們的血的話,那麼讓我們用太陽光來殺死它」。推文一經發布被轉發了好多次,當然了,這也是研究領域中發表的最流行的推文之一了。
  • 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療法
    由臺灣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王惠鈞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美國研究室攜手合作,共同研究造成嚴重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的嶄新治療方法。此篇研究論文於2月14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上。
  •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怎麼辦?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似乎更加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Science Advance》雜誌上。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與這些類型的侵襲性感染相關,在糖尿病控制不佳的人群中尤其如此。
  • 前沿研究丨植物病原菌致病策略:利用效應子挾持寄主內質網
    文章闡明了一些內質網蛋白被病原菌效應子所挾持來抑制內質網應激介導的植物免疫反應和相關的植物防衛反應而促進侵染的過程,有助於理解和明確植物內質網在植物與病原菌互作中的角色以及病原菌挾持和克服寄主內質網應激的分子機制,對今後制定有效的作物改良、基於激活內質網應激介導植物免疫的病蟲害控制策略至關重要。
  •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現狀_金黃色_葡萄球菌_現狀_醫脈通
    金黃色葡萄球菌無芽胞、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染色陽性,衰老或死亡後可轉為陰性。       1.2培養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37℃,最適生長pH7.4。
  • NC|稻瘟病菌的兩個核效應子通過轉錄重編程調節宿主免疫力
    病原微生物利用效應子攻克植物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後,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植物也進化出了能夠特異性識別這些效應子的受體,開始啟動另一道免疫防線——效應子觸發的免疫(ETI)。兩種類型的免疫都需要通過植物激素和轉錄因子進行大規模的轉錄重編程。
  • 加州理工團隊揭示新冠病毒抑制宿主防禦的機制
    SARS和MERS的病原體也會劫持宿主細胞的成分並逃避免疫的檢測,針對其機制,既往研究提出了幾種思路,包括抑制細胞核中的宿主mRNA轉錄(Canton et al., 2018)、宿主m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降解(Kamitani et al., 2009; Lokugamage et al., 2015),以及阻止宿主細胞內的翻譯等(Nakagawa et al., 2018)。
  • Nature最新論文推翻前理論:第一張高解析度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圖像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們製作了第一張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的高解析度圖像,揭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外層的新結構 這一重要成果公布在4月29日Nature雜誌上,推翻了先前有關金黃色葡萄球菌外層結構的理論,有助於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抗菌素的耐藥性,為理解細菌如何生長以及抗生素如何發揮作用提供了新的框架。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圖像為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見解,並為開發抗生素,特別是對抗抗生素耐藥性提供新方法策略。
  • ...微生物群|腸道菌群|過敏性|益生菌|細胞|丁酸|嬰兒|-健康界
    除了對Treg細胞有直接作用外,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還可以通過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功能並調節其屏障保護特性來保護FA。固有的淋巴樣細胞(ILCs)在黏膜和屏障位點豐富,參與了這些防禦機制。益生菌可以在免疫耐受網絡中發揮不同的作用:調節腸道微生物組的結構和功能(例如,增加丁酸鹽的產生);與腸細胞相互作用,隨後調節非免疫性(腸通透性和粘液厚度)和免疫耐受機制(刺激分泌型IgA和β-防禦素的產生);免疫細胞對細胞因子反應的調節。
  • 靶向核糖體的抗生素可影響T細胞效應子功能
    靶向核糖體的抗生素可影響T細胞效應子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02:46 德國漢諾瓦醫學院和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Tim Sparwasser課題組發現,靶向核糖體的抗生素通過阻斷線粒體蛋白合成來損害
  • 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在抗菌藥物耐受性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
    但宿主細胞在細菌耐藥性形成和傳播中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相較於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的主動內吞作用介導抗菌藥物耐受性產生(Science 2018; Nature Microbiology, 2020; Cell Host Microbe, 2020),目前關於體內非免疫細胞能否及如何介導抗菌藥物耐受性形成和相關機制尚不清楚。
  • Nature:促進免疫耐受的肥大細胞
    與過敏性紊亂中肥大細胞(mast  cell)起促炎作用相反,此項研究發現肥大細胞在CD4+CD25+Foxp3+調節性T細胞(TReg)依賴性的外周耐受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Nature雜誌中,  Lu等人指出肥大細胞對於這種免疫耐受是必需的。確實地,成功移植的組織要比排斥的組織周邊含有更多的肥大細胞。
  • 內生真菌與植物防禦機制的關係
    一方面,植物為內生菌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適合的生長環境促進其生長。另一方面,內生菌在植物應對外界環境的應激耐受性(包括抗旱、抗病蟲害及對病原體拮抗等)、宿主植物的生長、宿主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的產生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植物內生真菌可以通過多樣化途徑來增強植物體的營養生理和抗性機能,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肖佳雷、來永才等人對內生真菌與植物的防禦機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 |南京農大王虎虎副教授: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脫離細胞對超高壓均質的抗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導致食源性疾病暴發的主要病原體之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其能夠在與食物接觸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 黑水虻可以促進飼主免疫功能建立
    目前看來,在動物飼料中添加黑水虻蛋白可能具有促進動物體健康的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黑水虻(BSF)添加入動物飼料能否成為促進健康的潛力的成分。 在研究中發現,BSF蛋白衍生物包含以抗氧化作用聞名的低分子量肽。
  • mBio:缺陷型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出特異性的抗生素選擇性
    2012年1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Bio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針對含有陰性群體感應系統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的選擇。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機體中常見的一種共生菌,在某些條件下其可以轉化成致病菌,引發致命性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