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課堂】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1-02-13 京港感染論壇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制;摘要:我們利用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和基因組學等技術手段,解析了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VISA的耐藥性發生的分子機制,並討論了這些機制的臨床意義。

  1999年獲得美國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微生物學博士,2004年起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醫學中心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研究興趣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和耐藥性調控的分子機制。

餘方友:上海市肺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檢驗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博士學位、教授/主任技師、博/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方向為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主要研究MRSA的致病機制及碳青黴烯類藥物耐藥腸桿菌科細菌的耐藥機制。1991年至2001年在江西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從事醫學檢驗工作,2014年至今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從事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工作。先後主持課題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近30篇(影響因子2分以上),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20餘篇。與其他研究者合作在Nature Medicine、 mBio及PLoS one等著名雜誌發表論文多篇。

周冬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全軍優秀青年人才扶持對象,北京市科技新星,從事病醫學微生物與生物安全研究。

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與生物安全研究。作為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課題2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通訊或第一作者SCI論文70多篇,被引用3000多次,H因子30(有30篇署名論文,每篇被引用至少30次)。2014年度(首屆)至今,連續入圍「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點解原文連結進入課堂,心動不如行動

相關焦點

  •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誰?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誰?
  •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現狀_金黃色_葡萄球菌_現狀_醫脈通
    金黃色葡萄球菌無芽胞、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染色陽性,衰老或死亡後可轉為陰性。       1.2培養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37℃,最適生長pH7.4。
  •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怎麼辦?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
    微生物與分子遺傳學系副教授Anthony Richardson博士說: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與這些類型的侵襲性感染相關,在糖尿病控制不佳的人群中尤其如此。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和糖尿病的發病率同步增長
  • 科學家用光來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近日,範德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Eric Skaar在其tweet上發表了這樣一句話「如果金黃色葡萄球菌像吸血鬼一樣喝我們的血的話,那麼讓我們用太陽光來殺死它」。推文一經發布被轉發了好多次,當然了,這也是研究領域中發表的最流行的推文之一了。
  • Nature最新論文推翻前理論:第一張高解析度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圖像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們製作了第一張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的高解析度圖像,揭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外層的新結構 這一重要成果公布在4月29日Nature雜誌上,推翻了先前有關金黃色葡萄球菌外層結構的理論,有助於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抗菌素的耐藥性,為理解細菌如何生長以及抗生素如何發揮作用提供了新的框架。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圖像為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見解,並為開發抗生素,特別是對抗抗生素耐藥性提供新方法策略。
  • 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療法
    目前眾所皆知的甲氧苯青黴素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已普遍散播在社區與醫院環境中,伺機引起機緣性感染。 在足以致命的病原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侵襲人類皮膚,軟組織,骨頭,關節,甚至導致菌血症。
  • IgE效應子機制與肥大細胞共同促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宿主防禦的建立
    IgE效應子機制與肥大細胞共同促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宿主防禦的建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48:55 維也納醫科大學Sylvia Knapp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IgE效應子機制與肥大細胞共同促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宿主防禦的建立
  • 上海藥物所闡明金黃色葡萄球菌ClpP水解酶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菌交叉團隊研究人員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蛋白水解酶ClpP(SaClpP),開展水解功能的分子機制研究,繼2011年在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專業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發表論文(J Biol Chem, 2011, 286, 37590-601)之後,研究論文再次發表於該雜誌
  • PNAS:改良型萬古黴素可打破細菌耐藥性
    其中之一,是通過改變與細胞壁的結合口袋,直接克服萬古黴素抵抗性的分子位點。第二個修飾周圍的,在類似物上增加一個新的化學結構來幹擾細菌的細胞壁,從而提高藥物對細菌的敏感性和抵抗性,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抵抗性,以及腸球菌對萬古黴素的抵抗性。
  • PNAS|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內-胞外信息傳遞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11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陶餘勇教授、李旭副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Interface switch mediates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two-component system」的研究論文,綜合運用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研究手段,揭示了胞外G6P信號通過金黃色葡萄球菌
  • 或能避免耐藥性!科學家構建更好抗生素
    目前,臨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都源自天然產物,但在協同演化過程中會出現耐藥機制。例如,名為鏈陽菌素A的抗生素家族被認為對表達維吉尼亞黴素乙醯轉移酶(Vat酶)的菌株無效——Vat酶能讓這種抗生素失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Ian Seiple和同事,報告了一種合成鏈陽菌素A的方法,可以避免Vat酶導致的耐藥性。
  • WHO:12大耐藥性細菌排名公布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2月28日 生物谷BIOON/ --鑑於目前嚴峻的細菌耐藥性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藥性的、最能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細菌"列表。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診斷與治療_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
    中國細菌耐藥性監測(CHINET) 2013年的資料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佔分離總菌株數的9.61%,其中MRSA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的平均檢出率為45.2%,MRSA分離率最高的醫院達72.0% 。 在一項關注院內合併菌血症性金黃色葡萄球 菌肺炎預後的研究中,MRSA肺炎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4 歲,其平均APACHE n評分為20分,36%的患者合併糖尿 病,88%的患者接受機械通氣,並且這些患者發生MRSA肺 炎前在ICU的平均住院時間為9 d。
  • mBio:缺陷型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出特異性的抗生素選擇性
    2012年1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Bio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針對含有陰性群體感應系統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的選擇。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機體中常見的一種共生菌,在某些條件下其可以轉化成致病菌,引發致命性的感染。
  • 新方法讓抗生素合成不再漫長,有望避免耐藥性問題
    英國《自然》雜誌23日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最新成果,美國團隊報告成功完成一種模塊化合成新抗生素的方法,這種新抗生素將有望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科學界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但過去30年裡,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開發出來。
  • 細菌耐藥性試驗測定MIC值綜述
    3細菌耐藥的基因機制  根據遺傳特性,將細菌耐藥性分為兩類  3.1固有性耐藥  來源於該細菌本身染色體上的耐藥基因,代代相傳,具有典型的種屬特異性。  3.2獲得性耐藥  由於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其DNA發生改變而使其形成獲得了耐藥性  4.細菌耐藥性試驗必要性  細菌耐藥性監測對準確掌握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動向和耐藥性變遷,並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引起了耐藥菌株的大量產生。但新的抗感染藥品問世速度遠趕不上細菌變異產生的耐藥性速度。
  • Nat Biotechnol:將細菌基因組致病島改造成一種抗葡萄球菌神器
    2018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通常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因而對安全的醫院護理構成威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從病毒進化而來的基因組「島嶼(islands)」能夠轉化為阻止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菌「無人機(drones)」。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研究人員觀察到已被綠色螢光蛋白(GFP)標記的葡萄球菌表達一種氯黴素耐藥性基因。在它們附近的是黑色的沒有攜帶這種耐藥性基因的肺炎鏈球菌。在一種含有氯黴素的培養基中,發出綠色螢光的葡萄球菌開始生長和發生分裂,然而非耐藥性的黑色的肺炎鏈球菌則不會。在一段時間後,單個黑色的肺炎鏈球菌開始發生分裂,而且它們甚至在生長上超過發出綠色螢光的葡萄球菌。
  •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目前,人類經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種。但是,隨著抗生素在醫學、農牧業等領域的濫用和過度使用,以及殘留有抗生素的廢棄物向環境中的排放等,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不斷增強,甚至出現了無藥可治的「超級細菌」。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多重耐藥菌的例子包括屬於健康的微生物組的一部分因而很難根除的細菌,比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黴素腸球菌)和產生ESBL(超廣譜β-內醯胺酶)的腸桿菌。跳躍DNA:耐藥性擴散的一種手段抗生素耐藥性在細菌之間擴散的主要促進因素之一是轉座子,也被稱作跳躍DNA,即能夠自主地在基因組中改變位置的遺傳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