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在蘇聯和中國如何成為「革命」象徵

2020-11-22 騰訊網

作者系南京大學俄語系教授

自我開始記事的1950年起,在我國的社會文化生活中,一直沒有「紅歌」這一說法。據說,1959年某出版社曾出版過一本「紅歌」集,但「紅歌」一詞並沒有流行起來。在「文革」期間流行過「革命歌曲」的說法,但隨著「文革」的過去,「革命歌曲」一詞就被「經典老歌」所代替了。1990年中期以後,文化界流行過「主旋律」一詞,所以就有了「主旋律歌曲」的說法。

幾年前,江西開始了唱紅歌的活動,紅歌一詞也開始流行開來。什麼叫「紅歌」?關於這一問題紅歌和紅歌運動倡導者在報刊上說了不少,但都忽略了對「紅歌」這一名詞中「紅」字的解釋。

「紅歌」裡的「紅」字,具有政治象徵意義。這意義來自外國,準確地說,來自巴黎公社和蘇俄,更多地則來自蘇俄,因為巴黎公社的旗幟除了紅旗之外還有三色旗。在斯拉夫文化中,紅色象徵著革命、起義、暴動及這些活動中所必需的「勇敢」、「忘我」、「犧牲」等等。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帶領彼得格勒的士兵和工人舉行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這一事件被稱作十月革命。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深知歐俄文化中顏色的含義,所以他們在革命中崇尚紅色,打出紅色旗幟,既表示了他們事業的無產階級性質和社會主義性質,同時也用紅色鼓動民眾起義,發揚勇敢和犧牲精神———這是最重要的。

一時間俄國社會颳起了一股紅色的旋風:起義者不僅旗幟是紅色的,他們還在自己的帽子上綴上紅布條,在衣袖上戴上紅袖章,他們的武裝叫赤衛隊(即「紅色近衛軍」、「紅衛兵」)、工農紅軍(注意:不是蘇俄工農紅軍,就是工農紅軍,也即屬於全世界工農的、將要打遍全世界的紅軍),中央黨校叫紅色教授學院,政府機關報叫《紅報》(1918—1939),歷史學雜誌叫《紅檔》(1922—1941),大眾報刊———包括文學報刊———更有《紅色處女地》(1922—1942)、《紅色田野》(1923—1931)、《紅色年鑑》(1922—1937)、《紅色青年》(1921—1925)、《紅色記者》(1920)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本沒有蘇俄文化中紅色的那些象徵意義(革命、造反、起義等),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固定的顏色用來表示「起義」和「革命」、「造反」等意。例如赤眉起義、黃巾起義、白蓮教起義、黑旗軍起義等群眾革命運動就分別用了紅色、黃色、白色、黑色來象徵他們的事業。說到紅色,它在中國文化中攜帶得最多的是吉祥、喜慶之意,但這是文化意義,而不是政治意義。

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對於什麼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是這樣理解的:「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在蘇俄直接而強大的影響和直接幹預下,中國共產黨人在接受蘇俄化了的馬克思主義關於革命、造反的階級鬥爭理論的同時,也接受了蘇俄的政治符號———紅旗、紅星等等,接受了俄國文化中紅色的政治象徵意義。也就是說,從此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紅色就象徵著階級鬥爭、革命、起義,也即造反。和紅色的象徵意義一起被引進中國的還有蘇俄時期白色的政治象徵意義———反革命、鎮壓起義和造反。例如,上世紀50年代以後產生的「又紅又專」、「白專道路」等詞語中的「紅」與「白」就分別代表了革命和不革命及反革命。同理,所謂紅歌就是宣傳階級鬥爭,宣傳革命,宣傳起義、造反的歌。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是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同樣,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中都不可能只有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顏色。在俄國文化中,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等顏色都有各自的象徵意義,而其中的白色則象徵著「光明」、「神聖」、「忠誠」。在歐洲文化中白色象徵著「秩序」、「正統」、「強國」等意義。而紅色在俄國和歐洲文化中除了「英勇」、「忘我」、「革命」、「犧牲」外,還有「無秩序」、「非正統」、「不安寧」、「血腥」、「狂暴」等含義。當年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白衛運動是一個規模龐大、組織複雜的社會運動,其中除了主張回到沙皇專制去的極少數保皇派外,還有大批的支持臨時政府的自由派、代表農民利益的社會革命黨人和反對走極端路線的社會主義者。運動的性質也遠不是一個「反革命」所能限定的。它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俄國民眾反對動亂,追求安寧、和平、正統、秩序的願望。由於我國在將「紅色」和「白色」作為政治詞彙引進中文時忽略了它們在俄國與歐洲文化中豐富的象徵意義,結果就使得「紅色」和「白色」在中文裡成了一對政治反義詞,而具有非此即彼的性質。這樣,在引進這一對政治反義詞的同時,我們也引進了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

列寧、史達林等蘇俄領導人知道,俄國社會不能總是生活在革命、起義和暴動之中,因為長期的社會動蕩是民眾所反感和厭惡的。因此蘇俄的共產黨和政府在取得對白衛運動的慘勝並鞏固了政權之後,自然要迎合民眾的願望,遵循社會生活的鐵律,從革命黨、起義黨轉變為執政黨、秩序黨。儘管後來的實踐證明,他們的轉變並不成功,也不徹底,但形式上卻是完成了:紅色、「紅」字漸漸地從蘇俄的許多機構及報刊名稱中消失了。到了1946年,連工農紅軍也都不再叫紅軍,而改稱「蘇聯軍隊」(簡稱「蘇軍」)。在上世紀30年代及以後的歲月裡,史達林和後來的蘇俄領導人在公開發表的言論中都很少用「紅色」一詞來表達它所象徵的政治意義,而改用更準確的政治詞語(如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階級鬥爭等等)了。在「紅色」這一修飾語的象徵意義和現實的正統、執政的合法性、強國領導人的地位之間,史達林們自然選擇了後者。在這種選擇中,民族文化(具體地說,是顏色的政治象徵意義)及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心理無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紅色文化何以在中國落地生根——瞿駿教授在華東師範大學青年史學...
    由此,先進的紅色文化不斷重塑時代風氣,不斷促成許多知識分子心理上的轉折。在此過程中,對蘇聯的態度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1917年之前,中國人認知的革命模板除了傳統的湯武革命,無外乎英國革命、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其中,法國革命以其現代性和相對的徹底性尤為具有吸引力,辛亥革命似乎也成為中國版的法國革命。
  • 中蘇交惡蘇聯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蘇聯說:這會讓美國栽跟頭
    這讓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一家獨大,而蘇聯的紅色革命,也實現了多國勝利——東歐各國新興大量的紅色國家。而在遠東地區,中國也在1949年確立了新的制度。 不過,對於中國的變革,美國和蘇聯都有各自的打算:英美非常不希望中國成為紅色國家,因此解放軍解放南京的時候,英國軍艦就一度幹擾解放軍渡江;而美國索性派遣艦隊封鎖兩岸的交通,防止我軍越過海峽解放寶島。
  • 孫佔元: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基本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原標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基本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毛澤東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對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如何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基本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和系統回答
  • 心形圖案是如何成為愛情象徵的?
    紅色和粉色的心形圖案通常等同於愛情、浪漫,當然還有情人節。實際上,最初的情況並非如此。從艾瑞克·賈格爾的《心形圖案的前世今生》來看,直到十三、十四世紀,心形圖案才與愛情有了關聯,擁有了如今的象徵意義,並成為了愛情與親密關係的代名詞。心形圖案是如何成為愛情象徵的?賈格爾告訴《時代》雜誌:「(在此之前人們)把心臟當作記憶的圖卷,認為上帝會在我們的心臟上寫下要求與命令,而且(深信)人們之所以能感受到愛與被愛,是因為這種情感通過某種方式寫在了心上。
  • 為蘇聯代言 DC宣布《超人:紅色之子》動畫電影化
    為蘇聯代言 DC宣布《超人:紅色之子》動畫電影化 時間:2019-07-20 22:45:44 來源:3DM編譯
  • 蟬何以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成為不朽的象徵?
    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發現,中國古人將蟬視為重生或不朽的象徵,這與早期埃及人對聖甲蟲的看法非常相似。蟬的象徵意義的研究也因此受到了很大關注。東方最有趣、最引人注目的蟬種之一是三葉蟬。在那裡,它被稱為「chuki(朱麒)」,也被稱為「紅色藥用蟬」。它身上有鮮豔的紅色和黑色斑紋,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用作起泡劑的蟬。其實從很早開始,在過去的中國和日本都會使用蟬蛻,作為治療耳痛的藥物,西方的研究學者拉夫卡迪奧·赫恩在《關於蟬的迷人之處》一文中提到「這也許是根據順勢療法的原理」。
  • 獨立自主探索中國式革命道路的開端
    毛澤東在大革命失敗的風雲變幻關頭,高舉中共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旗幟,把他在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時提出的發展農民武裝、建設鄉村自治政權和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主張,與大革命失敗後的新形勢、新任務相結合,升華和演變為有理論、有方向、有政策、有措施的行動,開啟了中國革命由失敗走向復興的探索之路,並奠定了以「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以政權建設為核心)三位一體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雛形,成為井岡山鬥爭的前奏曲
  • 重溫紅色足跡 感悟革命情懷
    重溫紅色足跡 感悟革命情懷 2020-07-3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是什麼?
    在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鬥中,開闢了三條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一是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走向復興,關鍵在於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
  • 發揮好革命紀念館「紅色基因庫」作用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革命紀念館是珍藏紅色基因的主平臺。珍藏在這裡的紅色基因,是凝聚在黨史文化中的珍珠。
  • 臨沂有哪些紅色旅遊景點
    現為全國100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1949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東地區革命烈士而建,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陵園以45米高的五角燈塔式革命烈士紀念塔為中心,塔的東南方向有開國首席大將粟裕骨灰撒放處以及羅炳輝、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漢斯·希伯和王麓水墓;以革命烈士紀念塔為中軸線,西墓區有常恩多、劉炎和張元壽墓。
  • 紅色警戒2:雙方陣營各有代表顏色,象徵意義不同, 反映社會類型
    2的老玩家,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遊戲中盟軍的默認顏色是藍色,蘇軍的默認顏色是紅色,那麼這兩種顏色有什麼獨特的含義嗎?  紅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躁動感覺,尤其是能給人熱情和狂躁的心理暗示。這也使共產主義的信徒和追隨者表現出了一種激進的浪漫主義色彩,是一種熱血革命者的形象。  所以結合這幾點分析,紅色能從視覺上和心理上給人一種激進,熱烈的感受。相信除了紅色,也沒有其他別的顏色能夠代表社會主義陣營了吧。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象徵著光明與熱情,是中華文化獨特鮮明的標識,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所在。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紅色文化熱」方興未艾。歷史走進新時代,各種以「紅色」為主題的活動更是深深嵌入了社會生活:紅色經典亮閃螢屏,紅色歌曲唱響神州,紅色收藏持續升溫,紅色展陳豐富多彩,紅色旅遊成為時尚,紅色激情處處洋溢……「紅色」日漸成為主流文化的重塑、英雄主義的再造、家國情懷的復歸,紅色文化作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什麼?
  • 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紅色血脈,弘揚抗美援朝革命精神
    森林消防隊伍誕生於人民軍隊的搖籃,繼承著革命烈士的血脈。為進一步幫助指戰員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激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呼倫貝爾市森林消防支隊紅花爾基大隊以觀看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為契機,強化自身紅色血脈,激發強大戰鬥力。
  • 超人降臨前蘇聯,DC漫畫《超人:紅色之子》將被改編成動畫電影
    近期華納突然宣布正在製作《超人:紅色之子》的動畫電影,並放出超人的定妝海報。《超人:紅色之子》是DC漫畫公司以超人為背景創作的獨立漫畫作品,是漫畫家馬克·米拉的著名作品之一。這是一部反烏託邦性質的外傳系列,與正義聯盟的主宇宙沒有任何的關係。
  • 一封日文信 揭開兩位日本「紅色間諜」的傳奇
    日本人西裡龍夫,曾和方知達並肩戰鬥過。抗戰期間,血與火的歲月裡,兩人還結下了袍澤之誼。 而當時他們的身份,都是情報員,活躍在中國共產黨組建的秘密戰線。 西裡龍夫,還只是日本「紅色情報員」的其中一位。 在重重諜影中,這群中日反法西斯戰士,立下了不朽的豐功。
  • 一份紅色高棉的控訴書:由親歷者訴說的駭人記憶
    顯而易見,品雅特海一家,成為了民柬政府實施社會主義實驗的犧牲品。《柬埔寨史》稱,民柬政府領導人試圖改變柬埔寨,以革命熱情和動力取代他們認為組織國家自治和社會正義的障礙。他們認為,家庭生活、個人主義和人們思想深處對封建制度的偏愛,與封建制度本身都是組織革命的攔路石。他們聲稱,柬埔寨的窮人一直受到剝削和奴役。
  • 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
    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在蘇聯辦報期間,安娜也十分關注中國的前途與命運,並多次訪問中國,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鼓與呼。1925年,安娜首次訪問中國,報導並支持省港大罷工。1927年,她第二次訪問中國,訪問湖南、上海、武漢和西北地區,寫下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一書,報導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
  • 這份「活地圖」在手,縱覽上海千處紅色革命紀念地
    滬上千餘處革命紀念地勾勒出怎樣的紅色文化基因圖譜?中共中央在上海12年呈現怎樣的機關分布和領導人活動史跡?該書應用融媒體助力紅色資源傳播,讀者只要掃描書中二維碼,就能收聽全書音頻版文本。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教授帶領「上海紅色歷史紀念地遺址發掘項目」團隊「十年磨一劍」,進行了深度的學術研究和廣泛的實地調查。《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一書就是該項目成果的集中展現。
  • 紅色旅遊,心靈洗禮地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
    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我來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讓自己心靈的升華一下。時光荏苒,我們更加了解重慶的歷史,那一段段令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仿佛重現在我們眼前,一次次震撼和洗滌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一起體會電視劇(紅巖)當時的歷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