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世界上有幾個汽車製造大國,除了德國和美國之外,相信很多人一定還會投日本一票。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斯巴魯、鈴木……只要對汽車比較熟悉的人,一口氣就能數出好幾個日系品牌,而日系車省心耐用的口碑更是家喻戶曉。不過,要知道,諸如凱美瑞、雅閣、思域這樣在國內十分知名的日系車,其實大部分銷量都是在中國或者美國,在日本本土的銷量反倒是遠遠不如的。日本國內的汽車文化,也是一個特殊性十分強,甚至有著極強的排他性特徵。到底在日本流行的是什麼車呢?這一次我們給大家簡單講講。
日本人喜歡的K-CAR,到底是種什麼車?
如果你去過日本的話,相信在馬路上看到最多的車型,一定是一種類似於方盒子一般,長得醜萌醜萌的怪車。這就是風靡全日本的所謂"K-CAR"。它可以說是日本汽車文化最為顯著的一個標誌。
什麼叫"K-CAR"呢?其實它最直白的意思,就是一種輕型代步車。K-CAR這個名字是kei-car的縮寫,其中"kei"這個詞就是輕的意思。這一概念源自二戰之後,至今已經被修改過多次。實際上,這是日本政府專門定義的一種車身規格,在這種規格下,車身尺寸、發動機排量等參數都有著明確的限制,譬如車長不超過3.4米、寬度不超過1.48米、高度不能超過2米,排量不大於660ml等等。和國內主流車型動輒超過4.7米的車廠相比,K-CAR尺寸之小可想而知。
為什麼K-CAR在日本如此受歡迎?
這其實是由日本國內十分緊張的用車環境決定的。去過日本的童鞋們,相信都會知道,日本大部分的公路都是比較窄的,尤其是鄉郊的小道居多,哪怕是高速公路,一般也是只有雙向四車道,六車道的高速道路都比較罕見。這和日本屬於島國、國土範圍內多山、平原面積小的地形是分不開的。而且日本的人口高達1億以上,城市化率很高,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關東、關西等發達地區的大城市圈裡,人多地少、人口密度高,交通空間、用車環境十分緊張。
由此,日本政府大力發展公共運輸的同時,對境內的機動車使用有著諸多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買車需要提供車位證明,否則根本無法上牌。只有對K-CAR這種佔地空間小、油耗低、環保的特殊車型有豁免權,而且K-CAR的稅費也比普通車型更便宜,譬如車險、車檢的費用是普通車的三分之二,機動車稅不到普通車的三分之一。這使得有買車需求的潛客,大部分都會傾向於購買這種小巧靈活的K-CAR。
K-CAR很低端?它被日本人玩出了花
千萬不要以為K-CAR體積小,就是什麼很便宜的低檔車!在日本,主流的K-CAR車型,價位基本都在折合人民幣10-15左右的區間,絕對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這樣的價格,在國內已經可以買到一大票車長達到4.5米以上的合資A級車,乃至自主品牌的B級車了!日本畢竟是一個發達國家,一臺K-CAR的主流價格水平,基本上也不過是國內一年左右的人均收入,大家買車更看重的還是使用的便利性。
而且別看K-CAR體積小,有坐過K-CAR的人,都會知道它內部的空間十分寬敞,甚至超越了國內不少B級車的空間水平!這和K-CAR比較極端的設計思路有關。為了儘可能挖掘空間,放棄大部分不必要的審美訴求,儘可能地把發動機艙縮短、降低地臺高度,拓寬車內空間,同時採取偏向直立的坐姿設計,加上將近兩米的車高以及十分強大的多儲物格設計、座椅摺疊設計等手段,這些K-CAR大多挖掘出了十分恐怖的車內空間。由於車體小巧,所以K-CAR的車身質量也很輕,油耗也很低,豐田、本田等廠商甚至在國內部署了很多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K-ACR車型,銷量十分不錯。
更重要的是,不要以為K-CAR都是這種盒子造型的單廂車!K-CAR的車體造型十分多樣化,從SUV到MPV、皮卡應有盡有,動力系統方面從自然吸氣、渦輪增壓到混合動力應有盡有,甚至還有符合K-CAR尺寸的跑車!其中本田的S660就是當代K-CAR跑車的一個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