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班馬之聲」到「蕭蕭班馬鳴」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班馬之聲」到「蕭蕭班馬鳴」

2016年04月25日 15: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倪祥保

字號

內容摘要:從「班馬之聲」到「蕭蕭班馬鳴」。」其實,李白詩句中「蕭蕭班馬鳴」中的「班」字,不應該理解為「離別」,其錯誤來自杜預對《左傳》「班馬之聲」的相關注釋。這與後面描寫齊國大將夙沙衛用大的軍車連結起來,堵塞要隘通道護衛齊軍撤退的情況相吻合,說明齊國軍隊撤退時確實有為數不少的大軍車隨行。第三,晉國軍中多位重要人物對齊國軍隊撤離行為的間接感知,主要通過觀察對人類動作比較敏感的鳥類而獲得,只有一位算是可能直接聽見軍隊撤離聲響的,所以他們三個人都有所保留地說:「齊國軍隊大概在昨天晚上逃跑了」。受到杜預詮釋的誤導,李白在《送友人》中既想借用《詩經》的「蕭蕭馬鳴」,又想合併使用《左傳》「班馬之聲」典故,於是寫下了現在看來其真實表意肯定有點以訛傳訛之嫌的「蕭蕭班馬鳴」。

關鍵詞:班馬之聲;馬鳴;軍隊;車馬;李白;撤退;齊國;聲響;齊師其;離別

作者簡介:

  李白《送友人》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全詩送別之情溢於言表而在在可見,整體詩意簡潔明了而深厚雋永。其中「班馬」一詞,典出《左傳·襄公十八年》:「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杜預註:「班,別也。」關於李白詩中「班馬」的註解,歷代都沿著《左傳》相關注釋而來,如《唐詩三百首詳析》註:「蕭蕭,馬鳴聲。班,別也。」其實,李白詩句中「蕭蕭班馬鳴」中的「班」字,不應該理解為「離別」,其錯誤來自杜預對《左傳》「班馬之聲」的相關注釋。

  「班」字先秦時

  沒有「離別」之意

  《左傳·襄公十八年》:「冬十月……齊侯見之,畏其眾也,乃脫歸。丙寅晦,齊師夜遁。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刑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在這段文字中,有三點特別值得注意:第一,齊國軍隊夜間撤退是在事先沒有被敵軍明顯發覺,也沒有受到追擊的情況下主動進行的。由於軍馬在古代軍隊戰鬥和撤退時,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而不是負擔,因此,齊軍撤退不應該出現軍馬到處離散的混亂情形。

  第二,軍馬一般都訓練有素,在夜間比較有序的撤退行動中,一般不會發出很大的嘶鳴聲,讓相隔較遠的敵方聽到。只有很多軍車輜重一起出動,才會有比較大的動靜和聲響。這與後面描寫齊國大將夙沙衛用大的軍車連結起來,堵塞要隘通道護衛齊軍撤退的情況相吻合,說明齊國軍隊撤退時確實有為數不少的大軍車隨行。

  第三,晉國軍中多位重要人物對齊國軍隊撤離行為的間接感知,主要通過觀察對人類動作比較敏感的鳥類而獲得,只有一位算是可能直接聽見軍隊撤離聲響的,所以他們三個人都有所保留地說:「齊國軍隊大概在昨天晚上逃跑了」。在唯一直接聽見的聲響中,可能會有偶爾的馬鳴聲,但主要應該是很多輜重馬車行駛時共同發出的聲響——這種聲響不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被傳送得比較遠,驚動附近的鳥類等動物,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容易被晚上失眠或正好醒過來的人聽到。因此,《左傳》這裡「班馬之聲」中的「班馬」,沒有理由詮釋為「離群之馬」,其中「班」不應該作「分別」或「告別」理解。

  「班」字在《左傳》等先秦文獻中沒有可詮釋為「離別」意義的用法。《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義,師長幼之序。」歷代都沒有對其中的「班」進行註解,因為其意義非常明顯無需註解,並且也相同於以下所例。《左傳·文公六年》:「辰嬴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杜預註:「班,位也。」又,「以狄故,讓季隗而已次之,故班在四。」杜預註:「本班在二。」又,「賈季怨陽子之易其班也。」杜預註:「本中軍帥,易以為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黜朱於朝?』」杜預注(班爵同):「同為大夫」。《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其中「班」的意義為「鋪設」,應該包含布置有序的意思。凡此種種,「班」在《左傳》中比較常見的用法是「位置排列次序」,被註解為「別離」的只有那個孤例。

  權威工具書《辭源》和《辭海》中均有「班」作「離別」的釋義,但是其舉例也都只有《左傳·襄公十八年》以及據此而來的李白《送友人》這個孤例,可見其詮釋的正確性值得懷疑。再看先秦其他重要文獻,「班」具有「位置排列次序」的意義很常見,但是見不到有詮釋為「別離」的實例。《孟子·離婁下》:「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儀禮·曲禮上》:「班朝治軍。」《荀子·君道》:「君者何也?『……善班治人者也。』」作為「班師還朝」一詞出典的《尚書·大禹謨》「班師振旅」之「班」,也作整飭有序的意義來理解。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再說「班馬之聲」與「蕭蕭班馬鳴」
    作者:王繼如,系蘇州大學文學院退休教授,《辭源》第三版、《辭海》第六版分主編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在《送友人》一詩的尾聯,李白用了一個典故。  清人王琦在《李太白集注》中解釋道:「《詩·小雅》『蕭蕭馬鳴』。《左傳》『有班馬之聲』,杜預註:『班,別也。』
  •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我講解完班馬的含義後,被家長舉報了
    導言: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我講解完班馬的含義後,被家長舉報了。詩詞雖好,了解甚少。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沉澱下無數的經典,而詩詞作為古人最為常見的一種表達形式,跨越了時間的長河,至今仍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 古詩詞中的「班馬」是否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斑馬」?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聽說過這樣一件奇葩事:有人懷疑李白詩中的「班馬」是錯別字,竟擅作主張改為「斑馬」。斑馬是非洲的特有馬種,其他地區很罕見,更別說出現在中國唐代了。如果真有的話,也是外國使臣進貢給唐朝的異獸,只在皇宮禁苑才能有幸觀賞到。況且斑馬屬野生馬種,很難被人類馴化,怎麼就變成李白的坐騎了?那麼李白詩中的「班馬」,究竟是不是今天我們常說的「斑馬」呢?
  • 李白詩「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馬」指的是什麼?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要單說這兩句,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但如果你知道這首詩前兩句是什麼,你一定會很熟悉的。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裡之外去了。「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
  • 李白的「蕭蕭班馬鳴」人人皆知,可班馬是什麼馬?很多人蒙圈了
    例如孟郊《遊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王維《終南別業》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等等。對於這些經典作品中的經典句子,我們多數人,從小到大都耳熟能詳。然而,對於這些耳熟能詳的句子,如果深究到每字每句的話,我們的理解可能並不一定準確。
  • 「蕭蕭斑馬鳴」還是「蕭蕭班馬鳴」?詩詞大會連出兩題,多人答錯
    第四季是提供了九個字,用來組成一句詩;第五季更加直接,明確給出兩個選項,分別是「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和「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要求划去一個錯誤選項。綜合兩次出題思路,其實考的就是一個字,究竟是斑還是班?乍看此題,的確費解。
  • 《班馬字類》一書對文字的見解
    機謂固作《西漢書》多述司馬遷之舊論,古字當自遷《史》始。以《史記正義》、《索隱》、《西漢音義》、《集韻》諸書訂正,作《班馬字類》。」又自述其體例云:「二史之字,第識首出,餘不復載,或已見於經、子者,則疏於下,庶幾觀者知用字之意也。」可見,《班馬字類》是一部專門收錄《史記》、《漢書》中假借字、古字,並考釋音義、考辨本字和今字的文字訓詁學著作。
  • 班馬的童年世界:突破邊界寫作 把大人拉進童年更深處
    [導讀]「班馬精品文集」(共8卷)含小說和小說集,是兒童文學界有「鬼才」之譽的班馬新作,著作越出傳統兒童文學的狹義邊界,作品把童年帶往生活的更深處,常把大人們帶往他們所不知道的童年更深處。:2013年8月「班馬精品文集」(共8卷)含小說和小說集《夜探河隱館》、《六年級大逃亡》、《上海街頭流浪記》、《重慶山城夜行記》、《沉船謎書》、《幻想鯨魚的感受》,詩集《風之少年》,閱讀精品導讀《世界奇書導讀》班馬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班馬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界有「鬼才」之譽。
  • 再見同窗,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誰言千裡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2018年12月31日(周一/調休)上午,由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迎新年 憶蕭軍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行。
  •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汨羅102歲抗戰老兵去世——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彭金輝 6月8日上午1936年1月,他考入國民黨南京憲兵司令部,被分配到特務營。「人民之寶,軍伍之師,整軍飾紀,憲兵當思。」80多年來,周老仍然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憲兵學校校長對他們的勉勵之詞。 1937年12月9日,日寇侵犯南京,周義雲和戰友們都寫好了遺書,誓與南京共存亡。血戰2天後,周義雲等倖存士兵被迫退到長江邊。
  • 「降班馬」巡禮之米德爾斯堡: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
    又到一年一度的歐洲五大聯賽落幕、冠軍名花有主之時,此時卻也往往伴隨著降級隊的黯然神傷。本賽季從天堂跌落到地獄的「降班馬」中,不乏巴勒莫、米德爾斯堡和格拉納達等在球迷記憶中擁有一席之地的知名球隊。曾幾何時,他們也曾以黑馬姿態令豪強吃癟,而如今卻要洗心革面,從頭來過。九個多月的鏖戰中,是什麼讓他們最終名落孫山,慘澹謝幕?
  •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有聲有色有畫面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詩意畫整首詩從整體上感知,寫出了離別的大氣象,雖有一點送別的蒼涼之感,但卻絲毫沒有半分扭捏纏綿之感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兩句都是被人歷來稱道的佳句。前面一句,『浮雲、落日』、『遊子、古人』分別對仗,還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有情有景,把抽象的感情寓於具象的景物之中,更加具有感染力。離別後,遊子就像浮雲一樣飄忽不定,難覓行蹤。此時的兩個人,就像太陽捨不得下山那樣,不忍分別而去。最後一句,即使不忍終究還是要離開,所以索性乾脆一點,就這樣揮揮手,轉頭離去吧。
  • 地球之聲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存在「地球之聲」,但一直無法弄清產生地球之聲的真正原因。後來到了90年代,根據歐洲航天局4顆執行「星簇計劃」的衛星捕捉到的記錄,「地球之聲」以波束傳播。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人造衛星記錄的1萬多次「地球之聲」後,了解到「地球之聲」實際是太陽噴射出的離子流「太陽風」與地球磁場在大氣層相撞時產生的電波。「地球之聲」 位於極光上方。而在地球兩極人類肉眼所見的天空中,這種撞擊通常導致極光產生。因此,科學家把「地球之聲」的產生過程稱為「極光公裡輻射」。
  • 評球家|德乙:波鴻VS杜塞多夫,降班馬客場無勝波鴻三分到手?
    客隊杜塞道夫是德甲降班馬,2017~18賽季勇奪德乙冠軍升入德甲,打了兩個賽季終因實力不濟又殺回德乙,目前11分排名第12,單從排名看,成績實在一般,沒有展現出降班馬應有的水準。兩隊過去18次交戰,波鴻6勝7平5負,不落下風。而且,在兩年前杜塞道夫德乙奪冠升甲的賽季,波鴻對杜塞道夫一平一勝保持不敗。
  • 棲木之聲
    現在有單身多年經驗的應該不在少數吧,通過這款棲木之聲手遊大家能夠重新體驗,各種不同的戀愛。在遊戲中玩家將要化身成為一位極具人氣的電臺主播,不過因為生活所迫的緣故,需要和他人合租房子。這裡面擁有不同的角色和劇情,能夠給大家帶來不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