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科研成果為製造超強金屬提供可行策略;家用燃料電池即將發售

2020-12-05 材料委

動態導航

1.多校研究人員的科研成果為製造超強金屬提供了可行策略

2.日本積水化學和住友化學將共同開發用垃圾製造聚烯烴的技術

3.山口潤一郎教授團隊開發出世界上首個脫一氧化碳金屬催化劑

4.美國科學家開發出基於機器學習的新方法,可加速電動汽車電池開發

5.家用新型燃料電池「ENE·FARM type S」將於2020年4月正式銷售

6.日本商船三井和韓國大宇造船將共同開發用於LNG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的環保技術

7.日本開發出對化學強化玻璃的強度進行局部評價的新方法

1.多校研究人員的科研成果為製造超強金屬提供了可行策略

近日,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猶他大學聯合中國上海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了一項科研成果,並於2月24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大多數金屬都由微小的金屬顆粒組成,在足夠強大的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類似花崗巖臺面的連鎖晶體。材料科學家一直以來認為,隨著組成金屬的晶粒尺寸變小,金屬變得更堅固。但是如果晶粒的直徑小於10納米,則材料會變弱,因為金屬的強度存在極限。但是根據中美兩國科研人員的最新實驗表明,事實並非總是如此。研究人員測試了鎳的樣品,這種材料的納米顆粒大小範圍很廣,最小可達3納米。在高壓下,樣品的強度隨著晶粒尺寸的減小而持續增加。最終,3納米樣品承受了4.2吉帕的力(相當於10萬磅的力,就好比大象在用一隻高跟鞋保持平衡)。它的強度是商用鎳的十倍。該結果是對金屬晶粒的各個原子如何相互作用的新認識,以及一種利用這些物理學方法獲得超強金屬的方法。研究人員表示,「該試驗結果為製造超強金屬提供了一種可行策略。過去,研究人員認為最強的晶粒尺寸約為10-15納米。但是現在我們發現,我們可以在10納米以下製造更堅固的金屬。」

2.日本積水化學和住友化學將共同開發用垃圾製造聚烯烴的技術

日本積水化學公司和住友化學就共同開發用垃圾製造聚烯烴的技術達成一致意見。雙方利用各自的技術優勢進行合作。2017年積水化學和美國的Lanza Tech公司共同成功研發了將未分類垃圾轉化為乙醇的技術,而住友化學擁有多年製造聚烯烴的經驗。屆時,積水化學用垃圾製造乙醇,住友化學將以乙醇為原料生產聚烯烴。兩家公司分別從2022年開始試驗性生產,預計2025年產品投放市場。

日本每年產生的可燃性垃圾約達6000萬噸,能量約達到200兆卡路裡。遠遠高於日本每年生產塑料材料使用的化石資源量(年均3000萬噸)和能量(約150兆卡路裡)。但是大部分廢舊垃圾被燒毀、填埋,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通過兩家公司合作,從乙醇生產出塑料等有機化學材料,能夠完成以「垃圾」為原料生產聚烯烴的循環經濟模式,減少新的化石資源使用量和焚燒垃圾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山口潤一郎教授團隊開發出世界上首個脫一氧化碳金屬催化劑

早稻田大學理工學術院的山口潤一郎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開發了世界上首個脫一氧化碳金屬催化劑,將芳香族酯的酯骨架轉化為不同芳香族化合物的酯化反應技術。過去利用過渡金屬催化劑從芳香族滷化物生成芳香族酯過程中,經常使用過量的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而此次研究中,團隊使用自主研發的鎳催化劑,成功地從芳香族酯(Ar3-COOAr2)中去除酯骨架(COOAr2),使其轉移到其他芳香族化合物(Ar1-X)中。芳香族酯的酯部位(COOAr2)可以直接作為酯化劑使用,反應簡單而又獨特。通過這次的研究,可以將20種以上的芳香族化合物轉換為酯,且不使用有毒氣體。此次的研究成果,於2020年2月25日(當地時間)刊登在美國化學雜誌《ACS Catalysis》電子版上。

4.美國科學家開發出基於機器學習的新方法,可加速電動汽車電池開發

近日,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豐田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新方法,可以加速電動汽車電池的開發。幾十年來,電動汽車電池的發展一直受到一個主要瓶頸的限制——評估測試時間。在電池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新技術都必須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測試,才能確定它們的壽命。但是現在,這種基於機器學習的方法,可以將這些測試時間減少98%,從近兩年縮短至16天,縮短了近15倍。為了找到在10分鐘內為EV電池充電的最佳方法,最大限度地延長電池的整體使用壽命,科學家們編寫了一個程序,以預測電池對充電方法的不同反應方式。研究人員表示,「有了人工智慧,我們能夠迅速找出最有前途的方法,並省去許多不必要的實驗。通過機器學習來優化電池開發過程,可以將技術研發加速了一個甚至更多個數量級。「 這項研究項目得到了史丹福大學、豐田研究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能源部和微軟的支持。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份的《自然》期刊上。

5.家用新型燃料電池「ENE·FARM type S」將於2020年4月正式銷售

世界上燃燒效率最高、小規格的家庭用新型燃料電池「ENE·FARM type S」將於2020年4月正式銷售。該燃料電池採用了大阪天然氣公司、愛信精氣公司、京瓷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共同開發的新技術。該產品可在停電時繼續發電、供應電器使用。新產品改良了電池堆積技術和發電單元控制程序,發電效率為55%,高於市面上的53.5%。而且比現有的熱水供暖系統成本低,更加環保,新型電池電費每年大約減少12.1萬日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3萬噸。新產品通過減少堆積電池數和縮小能量控制體積,機器寬度從780毫米降至600毫米,佔地面積減少了20%,大幅度縮小體積。而且該產品上線了配套手機應用,遙控器與智慧型手機互聯,並配置IoT服務。此外新產品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電池壽命從10年增至12年。

6.日本商船三井和韓國大宇造船將共同開發用於LNG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的環保技術

日本商船三井和韓國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就共同開發應用於LNG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FSRU)的環保技術達成一致。兩家公司正開發一種名為「Cryo-Powered Regas(再氣化冷能發電)」新技術,在FSRU再氣體化工藝中使用機朗肯循環,利用排放到海水的天然氣冷量作為發電電源。這種技術將大幅度削減FSRU再氣化天然氣時的燃料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兩家公司將在2020年內在小型設備上測試這種技術,未來將向客戶提供環保新技術。這次協議是商船三井為實現積極推進環境和無排放服務以及促進達成SDG(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積極舉措之一。

7.日本開發出對化學強化玻璃的強度進行局部評價的新方法

日本東北大學和折原製作所共同開發出對化學強化玻璃的強度進行局部評價的新方法。該評價方法採用非破壞、非接觸的方法,以高空間解析度(~1μm)對化學玻璃的殘留應力進行評價,可用於製造摔不碎的手機玻璃。手機的化學玻璃的強度和易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殘留壓縮應力以及空間分布。現有的檢測方法評價空間分布較為困難,但此次使用顯微拉曼光譜和填塞效果的化學強化模型導出應力的局部評價式,求出了市面上化學強化玻璃的應力分布。此外,評價式包含關於玻璃的組成和網眼構造的信息,期待能開發出摔不碎的化學玻璃。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2月21日發表在英國在線科學雜誌《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人員研究為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即時氫氣生產
    最近,這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可行選擇。由於其可負擔性和環境友好性,氫是一種替代化石燃料的可行能源。然而,由於其低密度,氫難以有效運輸,許多車載制氫方法速度慢且能耗大。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燃料電池中實時的按需制氫,這是一種安靜而清潔的能源。
  • 哈工大一博士生創國內「微生物燃料電池」科研新成果 環保電池技術...
    哈爾濱新聞網11月7日訊 (商豔凱 記者 劉鋼)記者從哈工大獲悉,剛剛步入博士三年級學習的哈工大市政學院尤世界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國際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官方網站報導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MFC領域的科研成果,以他為第一作者、前期已得到SCI(國際科學引文索引)檢索的4篇英文論文也被收錄到該網站內。
  • 賓夕法尼亞大學:用更廣泛的低成本金屬製造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有可能是一種長期儲能方案,也許有一天,不用燃燒燃料就能為卡車和汽車提供動力。為了推廣燃料電池,化學家和工程師們需要找到方法,使這項技術更具成本效益和穩定性,才能實現廣泛應用。 據外媒報導,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展示,如何利用定製納米材料來應對這些挑戰。研究人員採用更便宜、廣泛使用的金屬,製造燃料電池,通過原子級設計,使材料具有長期穩定性。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成果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能夠在降解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同時發電,在廢水處理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發表,為設計高效、廉價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壽命和可靠性 燃料電池的關鍵挑戰
    氧化還原循環對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壽命的影響。有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氧化還原循環的研究直到2000年後才有相關文獻報導,本章主要探討氧化還原循環的微結構效應,及其對電池的製造、鎳的還原和氧化動力學、力學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氧化還原循環退化的解決方案及未來研究方向;5. 微結構的退化:增強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極耐久性的機理、模擬和設計策略。
  • 科研 構建更好的微生物燃料電池
    早在一個多世紀前,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利用細菌產生的電流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概念。可是卻因為技術的缺乏一直未能付諸實踐。
  • 馬勒為燃料電池提供模塊化過濾器 可減少電池研發成本和時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馬勒(MAHLE)為燃料電池研發了兩種模塊化空氣過濾解決方案,可顯著減少開發時間和成本,因為研發人員可直接使用已經開發好的「現成」組件,而不必為每輛車單獨設計解決方案。
  • 我校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成果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我校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南琪院士團隊成員尤世界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於有機金屬框架結構的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強化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研究」近期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4年影響因子16.146)上發表。
  • 巴拉德:氫燃料電池是最可行的動力類型
    由於駕駛員、燃料、維護和保險成本較低,自動電池電動/燃料電池動力卡車的運行成本比現在的柴油動力卡車便宜60-70%。雖然純電動動力系統是目前城市和輕型車輛的主要零排放選擇,但其在裡程範圍和重量方面的限制成為貨運使用的主要問題。因此,貨運車輛最可行和最實用的動力類型是氫燃料電池。
  • 乾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
    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根據使用燃料的種類、工作溫度、催化劑以及電解質材料的不同,可將燃料電池劃分為四種類型,具體分類如下表所示。目前,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作為其中最具有商業推廣價值的代表,最近以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質子交換膜型燃料電池是一種能夠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工作的燃料電池,但其必須使用貴金屬或含貴金屬的合金作為催化劑,同時燃料選擇性也比較少。
  • 探索燃料電池奧秘
    組隊探索燃料電池奧秘7月10日,世界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吳豔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創性研究成果。對於燃料電池研究課題組師生而言,能夠在該刊發表論文,是莫大的驚喜,也是莫大的鼓勵。「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是最近這些年科學界關注的熱點,我們長期開展科研攻關,能夠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也是我們應有的擔當。」朱斌教授說。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一種通過電極反應直接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裝置,燃料電池技術是繼水力、火力和核能之後的新一代發電技術。根據電解質的不同,燃料電池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因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熱電聯供的轉化效率可達80%以上)、對環境友好、良好的安全性與適應性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 儲能需求下可充電金屬電池商業化   改進可充電金屬電池策略
    導讀:由於缺乏標準規程,可充電鋅金屬電池無法與鋰離子實現儲能技術互補。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呼籲制定標準規程,提高鈮效率和鋅電解質的穩定性,從而使該技術可行。來自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和馬裡蘭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幫助可充電鋅金屬電池達到商業可行性,並與其他儲能技術競爭
  • 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國產新突破 關鍵指標領先國外
    關於燃料電池,我國已在《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批量化生產的質量控制和保證能力;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
  • 美用紙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極
    美用紙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極 發布時間:2017-02-08 16:30:44.0科技日報       新華社華盛頓2月6日電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化學學會·能源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用紙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極,與過去的方法相比這能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更為廉價和高效
  • 2021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博覽會
    近年來,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國家氫能燃料電池戰略的指引下,對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示範及市場培育提供了長期、穩定、高效的支持,國際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長足進展,產業化窗口日趨臨近。我國也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規劃中都明確了要大力發展燃料電池汽車。
  • 2018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峰會
    [摘要]2018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峰會10月即將在滬上舉行  時間: 10月15-16日   地點:中國 上海 易貿汽車攜手政府單位、燃料電池創新聯盟組織、整車廠、科研院所及數十家國內外媒體於2018年10月15-16日在上海召開以「合作創新,共享未來」為主題的中國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及關鍵材料發展峰會暨頒獎典禮,將圍繞宏觀規劃、安全標準、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力圖打造集信息共享、經驗交流、技術支持的業內盛會,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生態圈持續健康的發展
  • 氫燃料電池汽車多少錢
    氫燃料電池車的驅動力來自於車上的電動機就像純電動車樣,因此氫燃料電池車可以理解為一輛「自帶氫燃料發電機的電動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在燃料電池堆棧裡,進行著氫與氧相結合的反應,其過程中存在電荷轉移,從而產生電流。與此同時氫與氧化學反應後正好生成水。
  • 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鍍膜技術
    4G光元:瑞典Impact Coatings公司的新型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Ceramic MaxPhase將顯著降低燃料電池的生產成本。
  • 《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意味著什麼?
    本周最受關注的事件,是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這事情意味著什麼?香橙會研究院聯繫上該文章的通訊作者,詳見內文。《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