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一扯到藝術,一扯到做學問,我的話就沒有完

2021-01-13 騰訊網

演播:閆震

1955

06.16

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六日

你現在對傑老師的看法也很對。「作人」是另外一個問題,與教學無關。對誰也不能苛求。你能繼續跟傑老師上課,我很贊成,千萬不要駝子摔交,兩頭不著。有個博學的老師指點,總比自己摸索好,儘管他有些見解與你不同。但你還 年輕,musical literature[音樂文獻] 的接觸真是大有限了,樂理與曲體的知識又是幾乎等於零,更需要虛心一些,多聽聽年長的,尤其是一個scholarship[學術成就,學問修養]很高的人的意見。

有一點,你得時時刻刻記住:你對音樂的理解,十分之九是憑你的審美直覺;雖則靠了你的天賦與民族傳統,這直覺大半是準確的,但究竟那是西洋的東西,除了直覺以外,仍需要理論方面的,邏輯方面的,史的發展方面的知識來充實;即使是你的直覺;也還 要那些學識來加以證實,自己才能放心。所以便是以口味而論覺得格格不入的說法,也得採取保留態度,細細想一想,多辨別幾時,再作斷語。這不但對音樂為然,治一切學問都要有這個態度。所謂冷靜、客觀、謙虛,就是指這種實際的態度。

來信說學習主要靠mind[頭腦],ear[聽力],及敏感,老師的幫助是有限的。這是因為你的理解力強的緣故,一般彈琴的,十分之六七以上都是要靠老師的。這一點,你在波蘭同學中想必也看得很清楚。但一個有才的人也有另外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以為是的走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用solid[扎紮實實]的學識來充實,用冷靜與客觀的批評精神,持續不斷的檢查自己。唯有真正能做到這一步,而且終身的做下去,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一扯到藝術,一扯到做學問,我的話就沒有完,只怕我寫得大多,你一下子來不及咂摸。

來信提到Chopin[蕭邦]的Berceuse[搖籃曲]的表達,很有意思。以後能多寫這一類的材料,最歡迎。

還 要說兩句有關學習的話,就是我老跟恩德說的:「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次,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對你,第一要緊是安排時間,多多騰出無謂的「消費時間」,我相信假如你在波蘭能像在家一樣,百事不打擾:每天都有七八小時在琴上,你的進步一定更快!

我譯的莫扎特的論文,有些地方措辭不大妥當,望切勿「以辭害意」。尤其是說到「肉感」』,實際應該這樣了解:「使感官覺得愉快的。」原文是等於英文的sensual[感官上的]。

傅雷

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

傅雷,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憤而離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我必須要感謝國學,是國學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我必須要感謝家風,是家風讓我再次珍惜了家人。我必須感謝良知,是良知讓我開始擁抱這個世界。

——張建雲

相關焦點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現在網絡上有一種奇怪的聲音,即傅雷的兒子傅聰也不是什麼好鳥,完全是一個把個人利益看得比國家利益還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國家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把他小子送到歐洲學習音樂,他為了提高個人生活水平居然出賣國家叛逃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去了。我只想說一句,網絡上大義凜然地說傅聰坑爹的小粉X恐怕不知道,早在傅聰「叛逃」之前父子倆就都已經被打成了右派。
  • 傅雷之子傅聰:因《傅雷家書》享譽中國,因「鋼琴詩人」享譽世界
    傅聰是傅雷之子,了解他們的父子情首先是因讀到《傅雷家書》。一位父親教育兒子用盡了心力和愛,每一封都是用愛澆灌出來的文字,書信內容全部是父親寫給他的。現在已經是學生指定必讀課外書。金庸說《傅雷家書》:「是一位中國的君子教兒子怎樣做一位君子」。傅雷是中國著名翻譯家、教育家,翻譯了多部外國名著,如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等。
  • 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去世,還記得那一封封《傅雷家書》嗎?
    其實知道傅聰,倒不是因為他著名鋼琴家的頭銜,而是因為《傅雷家書》。傅聰是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從小天資聰穎,後來作為鋼琴家享譽國外。傅雷夫婦將大部分的愛都傾注在大兒子傅聰身上,傅聰在國外讀書期間,傅雷夫婦與傅聰的書信往來由傅敏整理便得《傅雷家書》。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父親的汗水和智慧,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舐犢情深,都讓人印象深刻。
  • 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重讀傅雷家書: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兒子,他從上海走出國門,成為最早一批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中國鋼琴家。我們熟知的《傅雷家書》,即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的家信。多年來,人們通過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家書,讀懂傅雷,追念傅雷一家在文學史上的留痕。
  • 從傅雷個人獨白到父子對談,如何理解傅聰家信?
    晚上11點26分,傅敏在朋友圈發了譯林版《傅雷家書》書影,未著一字,我想他已知此事,不敢多言。29日早晨6點13分,得到消息:傅聰於倫敦時間28日凌晨兩至三點間在親人陪伴下平靜離世。這時,我才恍然明白傅敏發《傅雷家書》書影的真實用意:他預感到哥哥要走,以家書送別。與時俱進的《傅雷家書》1981年,傅敏選編的《傅雷家書》由北京三聯書店初版發行。
  • 有聲|傅雷:別了,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在《傅雷家書》裡有傅聰來信中的這樣一段: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曾經是蕭邦的學生的學生,帕德雷夫斯基的好朋友,激動的跑來和我說,她多少年來以為真正的蕭邦已經不為人所了解了,已經沒有像她的老師和帕德雷夫斯基所表現的那種蕭邦了,現在卻從一個中國人身上重新感到了真正的蕭邦。她說我的音質就像帕德雷夫斯基,那是不可解釋的,只因為每一個音符的音質裡面都包含著一顆偉大的心。
  • 傅雷家書07|(1954年)四月二十一日-七月四日晨
    你對藝術的領會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賀你有跟自己鬥爭的勇氣。一個又一個的筋鬥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興你這種蛻變的過程,但願你將來比我對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對人類有更熱烈的愛,對藝術有更誠摯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我的期望。
  • 塞納河上,是否風光依舊——傅雷的留法生涯
    一一提起傅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傑出的翻譯家——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舅舅邦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都是通過他的生花妙筆走進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人們還會想到鋼琴大師傅聰——傅聰是傅雷的另一件傑作,其培育的過程,在《傅雷家書》裡有精彩的呈示。在許多人心目中,這本書是一部藝術教育的「聖經」。1930年,傅雷在法國。
  • 「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去世,而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
    兒子遠走異國他鄉,「家書抵萬金」。鴻雁往返,信函交馳,家書溝通了父子之心,傾訴著父子之情。傅雷的家書談藝術的見解,談做人的道德。著名作家樓適夷對《傅雷家書》做出非常貼切的評價:「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 「鋼琴詩人」傅聰謝幕,音樂與家書仍「繞梁」
    酷愛藝術的父親傅雷,學貫中西,當時擁有一座上海知名的書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長子傅聰,他寄託了全部的父愛和畢生的文藝理想加以培養。「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送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地聽著,不會吵,也不打瞌睡。」
  • 傅雷家書18|十一月二十三日-十二月十五日
    文/傅雷 朱梅馥 傅聰譯林出版社文/傅雷十一月二十三日夜多少天的不安,好幾夜三四點醒來睡不著覺, 到今日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個月零三天。我常對你媽說:「只要是孩子工作忙而沒寫信或者是信在路上丟了,倒也罷了。我只怕他用功過度,身體不舒服,或是病倒了。」謝天謝地! 你果然是為了太忙而少寫信。
  • 傅雷家書16|十月二十二日-十一月十七日午
    文/傅雷 朱梅馥 傅聰譯林出版社文/傅雷十月二十二日晨從胡尚宗家回來,就看到你的信與照片,今晨又收到大照片二張。(……)你的比賽問題固然是重負,但無論如何要做一番思想準備。孩子,千萬聽我的話。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鬆動,包管你有好成績。緊張對什麼事都有弊無利。從現在起,到比賽,還有三個多月,只要憑「愚公移山」 的意志,存著「我盡我心」 的觀念;一緊張就馬上叫自己寬弛,對付你的精神要像對付你的手與指一樣,時時刻刻注意放鬆,我保證你明年會成功。這個心理衛生的功夫對你比練琴更重要,因為練琴的成績以心理的狀態為基礎,為主要條件!
  •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門藝術
    」的確,會說話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由於某單位要精減人員,所以必須裁掉給領導開車的兩位司機中的其中一個。於是,對於這個崗位,兩個人進行了一番競爭。第一個司機說了很多,雖然面面俱到,但是不免累贅。他是這樣說的:「要是 有機會繼續開車,我一定比之前更加用心,把車收拾得更加乾淨利落;一定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什麼的一定不做;一定不會酒後駕駛,保證領導安全;開車時儘可能保證最大限度地省油....」..第二個司機的敘述簡而精,只用了不到2分鐘的時間。他說:「我遵守3條原則,第一,聽得,說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開得,使不得。
  • 一本書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這幾本好書,值得初中生反覆閱讀!
    講了中國的經濟從之前到現在再到以後將何去何從。而經濟永遠是支撐一個國家最主要的力量。所以這本書會給你很多的在經濟思維方式上的啟迪。其次呢這本書他也是順應了講好中國故事這一潮流,作為當代中學生的你,通過讀書也能夠去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所有人對你們的期望。
  •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2020-12-29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知名人士因新冠肺炎去世!他的作品影響一代人,李雲迪發文...
    (早前報導詳情→)據悉,傅聰是著名鋼琴家,有「鋼琴詩人」美譽,為鋼琴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今天凌晨3點多,李雲迪發微博悼念——「剛收到友人的簡訊,得知前輩傅聰大師離開了我們,一時難以置信。緩過片刻後,我安慰自己,也以此安慰樂迷們:我始終相信古典音樂是永恆的,它流傳了近千年,因為有一代代的音樂家們,才得以令它延續。
  • 當銅版畫遇見傅雷 周浦鎮打造系列文化品牌
    人民網上海9月24日電(董志雯)9月22日,銅版畫大師、中國出版者協會藏書票研究會會員田夫走進周浦鎮傅雷圖書館,以銅版畫啟蒙為主題帶來一場藝術啟蒙專題講座。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將自己在2009年創作的《傅雷》銅版畫捐贈給傅雷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永久收藏,進一步傳播傅雷精神。「因為特別敬重傅雷先生對藝術的追求和高尚的人品,一直想創作傅雷版畫,2009年春年後開始進行創作,4月完成銅版製作。」田夫說到。
  • 「沒有譯者,各國文學將沒有交集」——第十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揭曉
    第十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獲獎譯作。(北京法國文化中心供圖)傅雷翻譯出版獎始創於2009年,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在本屆頒獎典禮致辭中特別強調了譯者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在互相結識和發現的過程中,是他們讓我們能有機會閱讀國門之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