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AIST研發軟性垂直Micro LED 可用於刺激、活化腦部並控制行為

2021-01-15 MicroLEDDisplay

韓國KAIST研究團隊開發出軟性垂直Micro LED量產技術


韓國學術團隊研發出軟性垂直Micro LED技術,可置入動物腦部,利用燈光控制行動,適用於腦部研究等生物醫療領域,也可用於智能型手機、行動裝置顯示器、穿戴式照明產品,技術已達量產水平。


據韓媒首爾經濟與The Herald Business報導,由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健載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軟性垂直Micro LED技術,可置入動物腦部,利用燈光控制動物行為。


研究團隊自主設計用於量產的垂直LED設備,成功將2,500顆5~80um薄膜LED以異方性導電膠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同步移轉到塑料基板,形成軟性垂直Micro LED。


垂直Micro LED的發光效率比水平Micro LED提高3倍,並且解決薄膜LED的發熱問題,延長使用壽命,提高解析度,增加產品可靠度。


利用光線控制腦神經的光遺傳學(optogenetics)受到重視,李健載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可選擇局部刺激腦神經細胞,有助於進行精密腦部分析、製作高解析度大腦地圖(brain map)、控制神經細胞。


研究團隊將發光強度達30mW/mm2的軟性Micro LED置入老鼠腦部,刺激由大腦表層到內部深層的神經細胞,進而控制老鼠行動。由於技術低發熱,因此不至於損傷動物的腦部組織,可作為侵入式軟性電子系統。


李健載從2009年開始投入Micro LED技術研究,在海內外申請20多件專利,近年以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發表40多篇論文。


李健載表示,研究團隊開發的垂直Micro LED與移轉封裝技術,可用於講究低功耗的智能型手機、行動裝置顯示器、穿戴式照明產品,也能用在人類腦科學研究、光療、生物傳感器等多項領域。


來源:DIGITIMES


更多精彩閱讀:

【乾貨】解析Micro-LED

世界上首臺146英寸模塊化Micro-LED電視亮相CES2018

LG Display首次公開宣布正在開發Micro-LED

Micro LED發展現狀、前景、挑戰

首屆中國(國際)Micro-LED顯示高峰論壇精彩回顧及調查回訪公布


更多Micro-LED顯示資訊,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韓國KAIST研發可撓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韓國KAIST研發可撓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2018-01-31 17:08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同時,該團隊還透過此 Micro LED 技術的光遺傳刺激,成功控制了動物行為。
  •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同時,該團隊還通過此Micro LED技術的光遺傳刺激成功地控制了動物的行為。 得益於超低功耗、快速反應速度和優越靈活性等特點, 柔性Micro LED已成為下一代顯示器的強大候選者。但是, 以往的Micro LED技術面臨器件效率差、熱可靠性低、高解析度Micro LED顯示屏互連技術不足等關鍵性問題。
  •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慧聰LED屏網報導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了柔性垂直MicroLED(微發光二極體)(f-VLEDs)技術。
  • 韓KAIST研發低成本Micro LED生產方法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
  • 2018全球Micro LED熱點事件盤點
    【技術突破】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1月,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 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 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
  • 「乾貨」Micro LED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分析
    直到2000年,藍光LED晶片刺激螢光粉製成白光LED技術的製程、效能、成本開始逐漸成熟;當進入2008年,白光LED背光模組呈現爆發性的成長,幾年間幾乎全面取代了CCFL,其應用領域由手機、平板電腦、筆電、臺式顯示器乃至電視等等。
  • 韓國KAIST研發用於f-VLED的低成本轉移方法
    據外媒報導,韓國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 Keon Jae Lee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 新發現:垂直集成氮化鎵LED助力發展Micro LED顯示器
    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者新設計出一種垂直集成氮化鎵
  • 韓國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打開APP 韓國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李倩 發表於 2018-06-21 09:36:13
  • 韓國KAIST為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 開發低成本轉移方法
    韓國KAIST為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 開發低成本轉移方法    慧聰LED屏網>報導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 2018年三大Micro LED技術進展精彩回顧
    KAIST開發出垂直可撓式Micro LED促進頭發生長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日前開發出一種Micro LED可穿戴裝置,運用垂直Micro LED,成功幫助小鼠重新長出毛髮。 強化Micro LED的新基板材料問世 法國的Soitec更在製作氮化銦鎵高亮度藍色LED中,發明了一新基板InGaNOX,各色LED可同時於基板上長晶。在基板材料相同之下,三原色Micro LED便可用相同電壓驅動與控制。
  • 陳水扁獄中貪玩九宮格 獄方:可活化腦部(圖)
    陳水扁獄中貪玩九宮格 獄方:可活化腦部(圖) 2011年07月07日 08:0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例如,若結合可摺疊顯示螢幕方案,Micro LED因為材料結構強健,不需要很多保護層,也不需要偏光處理,或許是一個適合切入的領域。科普:OLED、Mini LED、Micro LED 是怎樣的顯示技術?
  • 2016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暑期研修項目
    2016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
  • micro led技術原理及簡介(microled功能特性和優勢及發展前景)
    micro led技術原理   MicroLEDDisplay的顯示原理,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其尺寸僅在1~10μm等級左右;後將MicroLED批量式轉移至電路基板上,其基板可為硬性、軟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製程完成保護層與上電極,即可進行上基板的封裝,完成一結構簡單的MicroLED顯示。
  • 深度腦部刺激:竊聽大腦內的故障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研究表明,深度腦部刺激設備已經在治療帕金森病等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方面彰顯出了巨大的潛能,現在,科學家們希望使用這項技術「竊聽」到大腦神經迴路出現的問題。去年12月份,FDA批准了第一款閉環可植入的神經刺激器,主要用於治療很難對付的癲癇,這也是一種由於大腦網絡失調所導致的神經失調。這種設備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NeuroPace公司研製而成,其能對神經網絡進行監測,捕捉到反常活動發出的第一個信號,接著使用一束電流脈衝進行反應從而阻止癲癇的突然發作。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納米材料螢光粉可在藍光或紫外光LED的激發下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光色由螢光粉材料決定且簡單易用,這使得螢光粉塗覆方法廣泛應用於LED照明,並可作為一種傳統的micro-LED彩色化方法。 螢光粉塗覆一般在micro-LED與驅動電路集成之後,再通過旋塗或點膠的方法塗覆於樣品表面。
  • Micro LED的顯示原理,什麼是Micro LED,Micro LED前景
    什麼是Micro LED:像素集成,尺寸在1-10μmMicro LED的顯示原理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其尺寸僅在1~10μm等級左右;然後將Micro LED批量式轉移至電路基板上,其基板可為硬性、軟性(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製程——完成保護層與上電極,即可進行上基板的封裝,完成一結構簡單的Micro LED顯示。
  • 美國科學家研發腦部植入晶片,可使盲人有視覺感知
    據悉,韓方重申其主張,指出日方將對韓出口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醯亞胺、光致抗蝕劑的一攬子許可改為個別許可,違反了世貿組織協定,而日方指控韓國涉嫌將進口產品用於軍事用途。若日韓在充分磋商後仍無法達成一致,韓方將要求WTO設立專家組就此展開調查。
  • 聚積首推Micro-LED驅動晶片 最小支持0.55mm點距!
    近年來,終端顯示需求不斷攀升,顯示的載體也可謂推陳出新,micro-LED已成為顯示屏產業眾所矚目的焦點,根據LEDinside研究報告指出,預計5年內led顯示屏與穿戴式裝置將會是micro-LED第一波量產品的最佳應用範圍,使得跨領域產業鏈正火速進行串聯並加快應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