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韓國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李倩 發表於 2018-06-21 09:36:13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2018年6月的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來自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Keon Jae Lee教授以及團隊開發了一種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比起橫向Micro LED,藍色氮化鎵f-VLED可實現高三倍的光功率密度(~30 mW/mm2)。同時,該團隊還能夠減少熱量的產生,從而使投影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大約100,000小時。

這些藍色f-VLED可用於可穿戴設備,適形地貼在皮膚上,甚至植入大腦中。此外,該研發團隊表示,可以通過無線傳輸的電能為Micro LED提供穩定電源。

由於Micro LED非常低的功耗、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設計的靈活性,預計Micro LED將取代AMOLED顯示屏。但是,要達到更大的顯示器和電視的規模,這種製造技術需要能夠轉移數百萬個紅色、藍色和綠色的Micro LED。

Keon Jae Lee教授表示:「對於未來的Micro LED,薄膜轉移、高效器件和互連的創新技術都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展示智能手錶尺寸的全彩Micro LED顯示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韓國KAIST為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 開發低成本轉移方法
    韓國KAIST為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 開發低成本轉移方法    慧聰LED屏網>報導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 韓KAIST研發低成本Micro LED生產方法
    (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來自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Keon Jae Lee教授以及團隊開發了一種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比起橫向Micro LED,藍色氮化鎵f-VLED可實現高三倍的光功率密度(~30 mW/mm2)。同時,該團隊還能夠減少熱量的產生,從而使投影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大約100,000小時。
  • 韓國KAIST研發用於f-VLED的低成本轉移方法
    據外媒報導,韓國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 Keon Jae Lee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 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 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了柔性垂直 得益於超低功耗、快速反應速度和優越靈活性等特點, 柔性Micro LED已成為下一代顯示器的強大候選者。但是, 以往的Micro LED技術面臨器件效率差、熱可靠性低、高解析度Micro LED顯示屏互連技術不足等關鍵性問題。 報導指出,該研究團隊通過ACF粘合工藝的精確對準,採用同步傳輸和互連技術,設計出新的轉移設備並製造出一個f-VLED 陣列 (50x50)。
  • 韓國MicroLED技術新突破 中國能否順利迎擊?
    為了抗擊韓國面板廠於OLED技術與市場影響力,中國兩岸的面板廠正積極發展Micro LED技術。只是,近日韓國也發現了這種勢頭,在Micro LED也有了新的突破。自發光是MicroLED的優勢之一據外媒報導,韓國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慧聰LED屏網報導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了柔性垂直MicroLED(微發光二極體)(f-VLEDs)技術。
  • 2018全球Micro LED熱點事件盤點
    韓國慶熙大學團隊展示了一種LTPS驅動Micro LED顯示的技術,並採用綠色量子點薄膜和紅色量子點薄膜對藍色Micro LED像素進行了色彩轉換。 而Jasper & Glo的合作公司展示了高灰階高亮度的Micro LED單色顯示,亮度可達10萬nits,並擁有8位灰階,顯示畫面細膩完整。
  • 韓國KAIST研發軟性垂直Micro LED 可用於刺激、活化腦部並控制行為
    韓國KAIST研究團隊開發出軟性垂直Micro LED量產技術韓國學術團隊研發出軟性垂直Micro
  • 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與UDC合作開發低成本柔性OLED照明系統
    (UDC)開發一種低成本的卷對卷(R2R)工藝,製造用於普通照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器件。目前,用於普通照明的白色OLED主要是在相對較厚、易碎的玻璃基板上批量生產的,產量有限,成本較高。正在開發的R2R工藝將以高速和降低成本的方式連續生產柔性封裝、重量輕的OLED照明燈具,預計成本低於10美元/KLM。
  • 韓國KAIST研發可撓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韓國KAIST研發可撓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2018-01-31 17:08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 Keon Jae 以及生物科學系教授 Daesoo Kim 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可撓性垂直 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f-VLEDs)技術
  • 韓國研發出效率為20.4%的柔性CIGS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據外媒報導,日前韓國能源研究所(KIER)宣布,其開發了一種用於BIPV的柔性CIGS(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超輕且超薄」。KIER報告指出,該電池的轉換效率為20.4%,這一記錄已接近去年7月由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製造的同種電池創下的20.8%的世界紀錄。但韓國研究所的研髮結果還未被第三方確認。
  • 研究人員開發環保彩色薄膜太陽能電池
    ETRI研究人員開發的環保彩色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ETRI)成功開發環保彩色Cu(In,Ga)Se2(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用於將陽光轉化為電能,通過在玻璃基板上塗覆多個薄膜製成。它們在非矽基電池中的吸收係數相對較高,轉化效率高,穩定性長。此外,與矽基電池相比,它們需要更少的原材料;因此,降低工藝和材料成本。
  • 「乾貨」Micro LED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分析
    從其發展歷程來看, 2012年Sony發表的55寸「Crystal LED Display」就是Micro LED Display技術類型,其Full HD解析度共使用約622萬(1920x1080x3)顆micro LED做為高解析的顯示畫素,對比度可達百萬比一,色飽和度可達140% NTSC,無反應時間和使用壽命問題。
  • 2018年三大Micro LED技術進展精彩回顧
    KAIST開發出垂直可撓式Micro LED促進頭發生長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日前開發出一種Micro LED可穿戴裝置,運用垂直Micro LED,成功幫助小鼠重新長出毛髮。該研究成果可以為治療人類落髮提供一個新的方法。 強化Micro LED的新基板材料問世 法國的Soitec更在製作氮化銦鎵高亮度藍色LED中,發明了一新基板InGaNOX,各色LED可同時於基板上長晶。在基板材料相同之下,三原色Micro LED便可用相同電壓驅動與控制。
  • 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新模型誕生,助力柔性電子產品開發
    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導致有機薄膜電晶體性能變化的機制,為進一步改良以有機薄膜電晶體為代表的柔性電子技術開拓了前景,從可穿戴設備到紙幣防偽,柔性電子技術將有望走進我們d 生活。此論文發表於最近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E.
  • 二維碳化鈦Mxene,下一代柔性LED的透明電極材料新選擇
    二維碳化鈦Mxene,下一代柔性LED的透明電極材料新選擇美國和韓國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首個以二維碳化鈦MXene作為柔性透明電極的高效柔性發光二極體。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和導電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TCE)的開發是下一代顯示器的關鍵要求之一,因為傳統的TCE銦錫氧化物(ITO)易碎。已經提出了多種材料,例如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和金屬納米線,但是它們的電導率不足,功函數低和電極製造複雜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徐教授團隊希望結合現有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包括光刻技術等,開發一種普適的技術方法來克服這個難題。徐教授表示:「手機、電腦和衛星等現代電子設備都是基於單晶薄膜材料,例如矽,氮化鎵和砷化鎵等。相比多晶體,單晶體的缺陷更少,因此電子傳輸性能更好。
  • 研究人員開發新一代低成本超級電容器薄膜電極
    (圖源: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官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工藝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因此,micro-LED顯示器同樣能夠提供極高的對比度和黑位水平,這一點與OLED一樣,同時還有一個TFT面板為每個像素提供能量。Micro LED技術,即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LED(發光二極體)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LED單元小於5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尋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
  • LED行業的2019
    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合作,開發出了石墨烯/藍寶石新型外延襯底,並提出了等離子體預處理改性石墨烯,促進AlN薄膜生長實現深紫外LED的新策略。據外媒報導,為了提高LED路燈效率,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系列較弱的LED,用來取代傳統高性能二極體,預計將減少約20%的電力消耗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