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AIST為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 開發低成本轉移方法

2020-11-24 慧聰網

韓國KAIST為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 開發低成本轉移方法

    慧聰LED屏網報導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來自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Keon Jae Lee教授以及團隊開發了一種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比起橫向Micro LED,藍色氮化鎵f-VLED可實現高三倍的光功率密度(~30 mW / mm2)。同時,該團隊還能夠減少熱量的產生,從而使投影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大約100,000小時。

  

  這些藍色f-VLED可用於可穿戴設備,適形地貼在皮膚上,甚至植入大腦中。此外,該研發團隊表示,可以通過無線傳輸的電能為Micro LED提供穩定電源。

  由於Micro LED非常低的功耗、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設計的靈活性,預計Micro LED將取代AMOLED顯示屏。但是,要達到更大的顯示器和電視的規模,這種製造技術需要能夠轉移數百萬個紅色、藍色和綠色的Micro LED。

  Keon Jae Lee教授表示:「對於未來的Micro LED,薄膜轉移、高效器件和互連的創新技術都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展示智能手錶尺寸的全彩Micro LED顯示屏。」

  這項研究發表在2018年6月的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優質商鋪推薦:上海熙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莊曉靜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慧聰LED屏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歡迎掃碼關注慧聰LED屏網微信公眾帳號

相關焦點

  • 韓國KAIST研發用於f-VLED的低成本轉移方法
    據外媒報導,韓國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 Keon Jae Lee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 韓國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打開APP 韓國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李倩 發表於 2018-06-21 09:36:13
  • 韓KAIST研發低成本Micro LED生產方法
    (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來自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Keon Jae Lee教授以及團隊開發了一種在塑料上製造數千個藍色氮化鎵(GaN)Micro LED(厚度<2μm)陣列的一次性轉移方法。 比起橫向Micro LED,藍色氮化鎵f-VLED可實現高三倍的光功率密度(~30 mW/mm2)。同時,該團隊還能夠減少熱量的產生,從而使投影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大約100,000小時。
  • 韓國KAIST研發可撓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韓國KAIST研發可撓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2018-01-31 17:08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 Keon Jae 以及生物科學系教授 Daesoo Kim 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可撓性垂直 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f-VLEDs)技術
  • 2018全球Micro LED熱點事件盤點
    韓國慶熙大學團隊展示了一種LTPS驅動Micro LED顯示的技術,並採用綠色量子點薄膜和紅色量子點薄膜對藍色Micro LED像素進行了色彩轉換。 而Jasper & Glo的合作公司展示了高灰階高亮度的Micro LED單色顯示,亮度可達10萬nits,並擁有8位灰階,顯示畫面細膩完整。
  • 韓國MicroLED技術新突破 中國能否順利迎擊?
    為了抗擊韓國面板廠於OLED技術與市場影響力,中國兩岸的面板廠正積極發展Micro LED技術。只是,近日韓國也發現了這種勢頭,在Micro LED也有了新的突破。自發光是MicroLED的優勢之一據外媒報導,韓國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 詳解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
    方法是先將LED外觀包覆一層熱解石墨薄膜,放在振動磁性平臺,在磁場引導下LED將快速排列到定位。  SelfArray執行長Clinton Ballinger在會中也透過影片,以350x350微米大小的覆晶技術LED示範該項技術,並表示公司正在設計體積小於150微米的LED,未來將會進行測試。如果該技術成熟後,未來只需要幾分鐘便可製作出一臺4K電視。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雜誌為國際知名review期刊,3年平均影響因子8.95。 文章介紹了micro-LED的結構、製備與襯底剝離技術,系統闡述了實現micro-LED顯示全彩化的主要方法:材料生長、轉移列印、色轉換。
  • 「乾貨」Micro LED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分析
    的顯示原理,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其尺寸僅在1~10μm等級左右;後將MicroLED批量式轉移至電路基板上,其基板可為硬性、軟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製程完成保護層與上電極,即可進行上基板的封裝,完成一結構簡單的Micro LED顯示。
  •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 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 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
  • Micro LED技術又獲突破,商用進程加快
    ,在可見光領域內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用於micro-LED全彩顯示是其中最有潛力的應用之一,未來的智慧型手機、手錶、虛擬實境眼鏡等小尺寸顯示屏都將受益於micro-LED技術。 目前micro-LED技術正面臨兩大挑戰,首先是大家熟知的實現巨量轉移技術非常困難,另一個就是缺乏高效可靠的紅光micro-LED晶片。目前的紅光LED是由AlGaInP材料製成,在正常晶片尺寸下,其效率高達60%以上。然而,當晶片尺寸縮小到微米量級時,其效率會急劇降低到1%以下。
  • 顯示技術科普——Micro-LED
    Thin film transfer(薄膜轉移)使用物理或化學機制剝離LED基板,以一暫時基板承載LED磊晶薄膜層,再利用感應耦合等離子離子蝕刻,形成微米等級的Micro-LED磊晶薄膜結構;或者,先利用感應耦合等離子離子蝕刻,形成微米等級的Micro-LED磊晶薄膜結構,再使用物理或化學機制剝離LED基板,以一暫時基板承載LED磊晶薄膜結構。
  • 研究人員開發新一代低成本超級電容器薄膜電極
    (圖源: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官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工藝
  • 韓國KAIST研發軟性垂直Micro LED 可用於刺激、活化腦部並控制行為
    韓國KAIST研究團隊開發出軟性垂直Micro LED量產技術韓國學術團隊研發出軟性垂直Micro
  • 2018年三大Micro LED技術進展精彩回顧
    KAIST開發出垂直可撓式Micro LED促進頭發生長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日前開發出一種Micro LED可穿戴裝置,運用垂直Micro LED,成功幫助小鼠重新長出毛髮。該研究成果可以為治療人類落髮提供一個新的方法。 強化Micro LED的新基板材料問世 法國的Soitec更在製作氮化銦鎵高亮度藍色LED中,發明了一新基板InGaNOX,各色LED可同時於基板上長晶。在基板材料相同之下,三原色Micro LED便可用相同電壓驅動與控制。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同理,對紅色-、綠色-、藍色-LED,施以不同的電流即可控制其亮度值,從而實現三原色的組合,達到全彩色顯示的效果,這是目前LED大屏幕所普遍採用的方法[1]。 在RGB彩色化顯示方法中,每個像素都包含三個RGB三色LED。一般採用鍵合或者倒裝的方式將三色LED的P和N電極與電路基板連接,具體布局與連接方式如圖1所示[2]。
  • 2016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暑期研修項目
    >KAIST)暑期研修項目一、學校簡介韓國科學技術院,簡稱為韓國KAIST大學,建於1971年,是坐落在韓國大田廣域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直屬韓國科學技術部,素有「亞洲麻省理工」之美譽。碩博連讀的學生可以免除兵役,KAIST是韓國唯一具有此資格的高校。 南航與KAIST自2006年起開始建立穩定的合作交流關係,每年定期舉辦學術會議,併合作主持中韓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來自KAIST的航空系教授、南航名譽教授李仁獲得2011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這也是是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國家級最高獎項。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納米材料螢光粉可在藍光或紫外光LED的激發下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光色由螢光粉材料決定且簡單易用,這使得螢光粉塗覆方法廣泛應用於LED照明,並可作為一種傳統的micro-LED彩色化方法。   螢光粉塗覆一般在micro-LED與驅動電路集成之後,再通過旋塗或點膠的方法塗覆於樣品表面。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因此,micro-LED顯示器同樣能夠提供極高的對比度和黑位水平,這一點與OLED一樣,同時還有一個TFT面板為每個像素提供能量。Micro LED技術,即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LED(發光二極體)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LED單元小於5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尋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
  • 聚積首推Micro-LED驅動晶片 最小支持0.55mm點距!
    近年來,終端顯示需求不斷攀升,顯示的載體也可謂推陳出新,micro-LED已成為顯示屏產業眾所矚目的焦點,根據LEDinside研究報告指出,預計5年內led顯示屏與穿戴式裝置將會是micro-LED第一波量產品的最佳應用範圍,使得跨領域產業鏈正火速進行串聯並加快應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