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海乘」,海上漂流180天奇遇記

2021-01-13 騰訊網

穆靜(moggie),23歲,來自四川瀘州。因為選擇成為一枚「海乘」,年紀輕輕就已去過40餘個國家,100多個城市,環遊地球兩圈。

年初,穆靜所在的郵輪從義大利啟航,由於疫情影響,受困大西洋海域長達180天。

多個陸地國家拒絕停靠,被迫隔離……她把這段經歷稱為「奇遇」。

穆靜工作的豪華郵輪重約17萬噸,超過2000個客艙,最多可容納5000位客人。往日,船上總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後來,客人陸續離開,郵輪只剩下300名工作人員。

▲穆靜工作的豪華郵輪

▲彼時,因多個陸地國家不同意郵輪停靠,只能隔海相望

「從3月14日開始,整艘郵輪實行封閉管理,與世隔絕,恍如孤島。工作人員每日進行體溫檢測,每個角落都要打掃、消毒,四處也蓋上了白布,只留下極少的活動區域。」穆靜說,為減少接觸傳播的概率,所有海乘被迫分散隔離,兩兩住進空置的遊客房間。

她苦中作樂地想,「平時難得有機會享受陽光房、海景房,賺到啦!」

你看,儘管疫情突擊,但穆靜一點兒沒有愁眉苦臉,萎靡不振。

她迅速調整心態,每天跳舞、練瑜伽、打太極、學英語,還和同事熬夜追劇,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她悅納所有善意,銘刻點滴溫暖——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主動提供了醫療物資和醫用口罩;郵輪公司月虧一億美金,還為船員免費提供吃住、主動延期合同,努力對接陸地國家請求停靠;可愛的船長爺爺每天元氣滿滿,制定路線,送了一批又一批的船員安全歸家……

▲船長爺爺過自己家門而不入,堅持先送所有船員回家

海漂之路漫長,但正是這些源源不斷的、關於愛的奇遇,溫暖了穆靜孤獨的旅程。雖然合同到期,失業在即,只是回顧來時路,她從未後悔當初的選擇。

小時候的穆靜懵懵懂懂,對未來沒什麼規劃。父母希望女兒教書,安逸穩定,穆靜無可無不可,順水推舟就去了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讀英語教育。

也是上了大學之後,穆靜才漸漸察覺到,自己是個不想按部就班的女孩子。

大一創業,失敗以後不肯服輸,大二捲土重來。到了大三,郵輪中介來學校招聘,一句「世界這麼大,當然要趁年輕去闖一闖」,瞬間戳中了穆靜的心。

她冒著未知的風險,孤身來到重慶培訓,然後去武漢考證,折騰了大半年,終於如願以償,籤約郵輪公司,成了一名海乘。

2018年11月,「穆靜夢遊海上仙境」,從上海啟航。

她去過好多地方,日本、新加坡、挪威、冰島、英國、法國、俄羅斯……航線算下來差不多繞了地球兩圈。

海乘生涯當然有枯燥的地方。

穆靜說,郵輪管理嚴格,只能穿制服,不能到處走動,也不能住客人的陽臺房和海景房。而且工作時間特別長,通常是工作8個月休2個月(或工作6個月休2個月)的節奏,「只要是合同期內,在船上的每一天都需要工作。」

但這些小問題和沿途的樂趣相比,又變得不值一提。

穆靜走進了現實版《動物世界》。

她覺得加勒比海的海鷗很自來熟,面對投餵來者不拒,甚至只是伸出手比個心,它都會被吸引,遠遠飛來熱情互動。

她說最風騷的動物是飛魚。

有一次,郵輪進入南海領域,無意驚醒沉睡的飛魚,它們撲稜稜往遠處逃竄,留下一道深深的、風騷的Z字形波紋。

南海飛魚

風騷的走姿

穆靜邂逅了最多元的「國家地理」。

「印象最深刻的是義大利威尼斯的日落,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壯觀和震撼。還有挪威的景色也超級美,當我坐在一張長椅上,看著天空和山海,感覺當下那一刻,我已經擁有整個天地,別的什麼都不重要了。」

「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我們每天醒過來以後,看到的都是不同的城市。有時候不知不覺就到了鐵達尼號的起點站——英國南安普敦,過幾天又到了鐵達尼號離開歐洲的最後一站——愛爾蘭科克的考福(Cobh)碼頭……哇!那種時候真的有看到歷史從遠處走來,在自己眼前浮現的畫面,然後就常常生出一種不枉此生的激動。」

穆靜很驕傲,她在23歲的年紀,就實現了環遊世界的夢想。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完善了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新女報:接下來的規劃是什麼?還會繼續做海乘嗎?

穆靜:我已經看過這個世界,體驗了大多數人沒有體驗過的生活,足夠了。這次疫情的發生,讓我更珍惜時刻提供避風港的家。我們現在正在馬來西亞接受隔離,確定健康以後就回國和閨蜜一起創業。

新女報:有點好奇空乘和海乘的區別是什麼?

穆靜: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飛機是把人或物從這個地點運輸到那一個地點,要的是結果。而郵輪更看重「郵和遊玩」這個屬性,郵輪上五星級酒店、免稅店等各種陸地上有的部門應有盡有。

新女報:結束兩年海乘生涯,有什麼想對自己說的嗎?

穆靜:我一直很感謝自己在20歲的時候邁出了第一步,去開啟未知的旅途。我雖然沒有什麼偉大的夢想,但是我沒有辜負自己的青春。二十不惑、三十而立,人生是要活成勵志偶像劇還是狗血肥皂劇,完全取決於自己。

後記

在海上漂泊180餘天后,此刻的穆靜正在馬來西亞接受隔離。

祝願她早日回國,在家鄉開啟另一段精彩人生!

文_首席記者阿龔 葉煉

圖_被訪者提供

覺得有意思就點個「贊」和「在看」唄

相關焦點

  • 77年前,一個中國人在海上漂流133天,他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歌德1719年,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魯冰遜漂流記》,該書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不朽的名著之一。而書中塑造的人物角色魯濱遜,因為一次意外,獨自在荒島生存了28年,這期間憑藉他的勤勞、智慧和創造能力,克服了一個個的困難。此後三百年間,魯冰遜成了文學史中一個非常經典的人物。
  • 他掉進大西洋,海上漂流133天,過往船隻見他是中國人:不救!
    一提到海上漂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冒險《魯濱孫漂流記》,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遜遭逢海難,流亡孤島,為了求活,與天鬥,與地鬥,與蠻人鬥,一次次戰勝絕境,一次次死地求生。  1942年11月23日,從這一天開始而後的133天,成為潘濂人生之中最為刻骨銘心的慘痛經歷。
  • 潘濂:海上孤獨漂流133天,釣魚捉鳥艱難求生,兩次錯失被救機會
    相信很多人都對《魯賓遜漂流記》中主人公流落孤島、絕境求生的經歷印象深刻,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感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上個世紀曾經有一個中國人,在現實中上演了《魯賓遜漂流記》中的戲碼,他獨自在海上漂流了133天,最終憑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求生技巧撐到了獲救的那一刻。
  • 他在海上漂流133天,渴到喝鯊魚血,救援隊看他是中國人轉頭就走
    而在現實中,也有一個不幸的中國人也在海洋上開始漂泊,只是他更慘,他始終沒有遇到任何足以歇腳的小島,而是一直在海上漂泊,他被稱為「中國的魯濱遜」,但他的故事比魯濱遜或者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要慘。
  • 他在海上漂流長達438天,奇蹟生還,卻被質疑是吃了同伴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遭遇了海上風暴的遇難者,他的漂泊經歷可以被稱之為一個奇蹟,或者說他能夠在長達四百多天的海上漂流中活下來就是個奇蹟。正文這位漂流者的名字叫做何塞·阿爾瓦倫加。阿爾瓦倫加出生的國家叫做薩爾瓦多,作為一個漁民的他還同時擁有著的一家麵粉作坊和商店,可以說一生衣食無憂。2002年的阿爾瓦倫加離開了自己的故土,來到了墨西哥繼續他的漁民生活。
  • 中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論中國人的生存能力
    1719年4月25日,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了。眾所周知,其實這本小說也是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真實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我們中國人其實也是有這樣荒島求生,自然生存挑戰的人的,他原本就是出生在海南的潘濂。
  • 男子海上漂流四個月,幾至瀕死邊緣,貨輪船長看清他長相後:別救
    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看過《魯賓遜漂流記》或者《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類與海有關係的小說,大部分居住在遠離海洋的地方的人都很想領會一下海洋的美麗與壯闊,尤其是在看完上述小說之後,甚至會有要去海上探險一番的想法。
  • 海上漂流世界紀錄,艱難求生133天!這個中國人成為了美國的英雄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海上頑強求生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是個中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潘濂,他創下了海上漂流世界紀錄,孤身一人在大海上艱難求生133天!而之所以會在海上漂流是因為當時他乘坐的船出了事故,當時船很快就沉沒了,並且船上的人也基本都被大海淹沒,只有他僥倖漂到了船隻攜帶的救生筏附近,並且靠著這個救生筏堅持了下去。
  • 他掉進大西洋,海上漂了133天,輪船卻見他是中國人,斷然離去
    相信很多讀者都看過《魯濱遜漂流記》的小說,一個水手自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憑藉個人的意志力開始了長達20多年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才回到故鄉,而在現實當中,可以說也有一個魯濱遜本人的翻版,這就是中國海南的潘濂,他曾經獨自一人在海上漂流133天才得以獲救。
  • 英國男子坐著衝浪板,海上漂流三天後獲救,自稱是從船上掉下海的
    據英國媒體8月25日報導,一名坐在衝浪板上、穿戴整齊的英國男子在海上被救起,據他自己描述,他是從一艘遊船上掉下來的,已經在海上漂流了三天。《太陽報》報導稱,這名55歲的英國男子是在西班牙馬爾貝拉的太陽海岸被當地海岸警衛隊救起的。
  • 黃眼企鵝奇遇記
    ▲一張照片以後,烏雲迅速滿了天,右側為啥有紫色?……夜間果不其然地又下了場大雨,荒涼的卡特林斯地區只聽得到淅瀝的雨聲和呼嘯的海風聲。清晨迎接我們的卻是厚厚的雲層,金色的朝陽和淡淡的彩虹。那麼,在英倫範兒十足的但尼丁,又會有什麼樣的奇遇呢?——請關注「浪李個浪」的下期吧:P~~~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活動下您的手指幫我們轉發吧!
  • 被困海上133天,為存活他曾「吃魚生喝魚血」;63年後3人打破這記錄
    無獨有偶,早在中學時期,我們就學過一篇課文《魯濱遜漂流記》,這篇文章講的也是一個人在浩瀚無垠的大海裡頑強存活下來的故事。這個與少年派有著同樣奇幻漂流遭遇的小夥名叫潘濂,在20世紀初期,在中國福建廣東等地的農村地區,人們普遍生活都不富裕,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那個年代,十幾歲外出打工,貼補家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
  • Vlog|《夜行動物奇遇記》粉絲夜探動物城,揭開猛獸真面目
    10歲女孩田芮驚喜地發現,長得呆頭呆腦的貘也會歡快地奔跑。「那幾隻老虎竟然在打架!」9歲男孩陳雙興奮地說,自己總算看到了一次威武的老虎,「以前每次看老虎,它們不是在睡覺,就是在懶洋洋地曬太陽,一點都沒有王者霸氣,原來是我錯怪了它。」「黑豹伸著兩隻鋒利的爪子在玻璃上又是抓又是撓,嚇了我一跳。」
  • 男子自稱海上漂流一年倖存 靠海魚肉海龜血生存
    男子自稱海上漂流一年倖存 靠海魚肉海龜血生存   阿爾瓦倫加聲稱在海上漂流了13個月,以海魚充飢、海龜血和自己的尿解渴,堅持生存了下來。這段海上漂流的時間之長几乎可以被載入史冊,但其真實性也受到一些人士的質疑。
  • 漫藍遊記 ▏埃及紅海漂流記 · 與遠洋白鰭鯊的偶遇
    埃及紅海漂流記  ▏與遠洋白鰭鯊的偶遇經過3天的潛水與海上漂泊,風浪的顛簸已經讓大家略顯疲態。
  • 他在海上漂133天,餓到飲鳥血求生,外國商船見是中國人扭頭就走
    此時潘濂在海上已經飄了133天,時間回到1939年,21歲的潘濂與英國船隻「貝洛蒙」號籤約,當了船上的二等侍應生,那一刻潘濂是興奮的,就如同現在的我們如願找到了心儀工作時的心情。然而在1942年11月23日14點10分,「貝洛蒙」號在大西洋上執行戰時運輸任務途中,被德軍潛艇的兩枚魚雷擊中,災難發生得太突然了,不過在船上待了多年的,很快就穿上了救生衣,並且在船體爆炸之前跳入海中。
  • 中國版的「魯濱遜」,我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
    曾為了賺錢還去海上當過學徒。因為二戰的原因,英國向大陸招海員,他便籤約英國「貝洛蒙」號商船,往返於大西洋運送物資。在1942年11月下旬的某一天,「貝洛蒙」在運輸的途中被德國的潛艇發現。船在被魚雷第一顆炮彈打中之後,潘濂果斷穿上救生衣並跳入海中。就在這時,船被再次打中,並快速下沉。他也被船下沉所帶來的恐怖吸力拉入水下。所幸他抓住了一塊木板,並藉此浮出了海面。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58歲時候的作品,過了50歲的李安,創作力並沒有以前那樣旺盛。早年間兩年就能導一部作品,而上了年紀後,要看李安的一部作品,通常要等上四年。「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關係,也電影行業同樣適用,事實證明,這部作品即便讓觀眾再多等上四年也是值得的。
  • 《夜行動物奇遇記》 音頻小課今日上線
    錢江晚報聯合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共同打造  帶你結識6種夜行動物,揭開動物世界神秘一角  《夜行動物奇遇記》  音頻小課今日上線  想聽課,趕緊下載浙江24小時APP,搜索「夜行動物奇遇記」  這將是你和夜行動物之間「距離」最近的一次。事實上,動物界大多數都是「夜行俠」,只有夜黑風高時,它們才會展現出真面目。
  • 《船長漂流記》raft遊戲內容 玩法技巧圖文攻略
    導 讀 船長漂流記raft好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