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海上漂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冒險《魯濱孫漂流記》,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遜遭逢海難,流亡孤島,為了求活,與天鬥,與地鬥,與蠻人鬥,一次次戰勝絕境,一次次死地求生。
其不可思議的經歷震撼了無數人,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不少人身處逆境時候的精神支柱。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類似魯濱遜的這種糟糕的境況,在現實中卻真實地發生在一個華人身上,這個人就是有「中國魯濱遜」之稱的潘濂。
1918年,在海南一戶很普通的漁農家庭,潘濂出生了。潘濂的父親是一個走街串巷賣藝雜耍的武生,母親是一個樸實無華的漁家婦女,家境貧寒,辛苦過活。
從小過著貧苦生活的潘濂,年紀輕輕就已經從學堂輟學,開始做工,整日忙活著養活自己補貼家計。為此在1936年時,潘濂的父親費盡了一輩子的人情關係,將時年18歲的潘濂帶去當時仍是英租界的香港,指望著潘濂能在繁華的香港找到一門好活計。
到了香港以後,潘濂先是在「坦達」號商務渡輪上當上了學徒。3年後,在輪船公司站穩了腳跟的潘濂登上了英國商船「貝洛蒙」號,籤約合同在這艘英國船上當上了華裔二等侍應生。
時間飛逝,在大海上往往回回,時間過得更快,轉瞬間已經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局部戰爭蔓延至全面戰爭;大洋之上,也不寧靜,太平洋戰爭也是愈演愈烈,如火如荼。
英國作為同盟國領袖之一,盟軍主力之一,深陷戰爭漩渦。以英國海軍為主的盟軍海軍部隊徵用了大量艦艇和水手為部隊轉運戰備物資;故而使許多的商務船隻和船上的海員們被「一窩端」;「貝洛蒙」號就就是之一。
被盟軍徵用後的第二年,經過了短訓的潘濂已經開始跟著「貝洛蒙」號為盟軍跑海運了。這個差事看著遠離戰事還有不少的軍方的補貼,但卻是充滿了致命的危險,隨時都會船沉海底,葬身魚腹。
原來納粹德國海軍為了打擊盟軍海軍後勤,襲擾盟軍海上後備,外派了大量的U系列潛艇。這些「海狼」對同盟國那些毫無反擊能力的的後勤船隻來說,就是死神。
1942年11月23日,從這一天開始而後的133天,成為潘濂人生之中最為刻骨銘心的慘痛經歷。當日下午,「貝洛蒙」號照常執行海運;令船員們沒想到的是,港外一艘納粹U—172潛艇已經盯他們很久了。
果不其然,出港不久,剛剛駛入公海的「貝洛蒙」號,收到了來自納粹的「死神請柬」。隨著兩枚大當量的魚雷轟擊,「貝洛蒙」號在不斷的破碎中,漸漸下沉。
船體剛剛發生爆炸,潘濂已經及時地穿上了救生衣,跳海逃生。掉進了大西洋,還險些被沉船旋渦捲入海底,潘濂使盡了一身力氣才游離漩渦。憑著一塊海面上的破貨板,浮在海面上無望地漂流。
茫茫海上,看不到海岸線,沒有搜救艇,潘濂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然而生機悄然而至,漂流了幾個小時的潘濂陡然發現了在他附近漂浮著一隻稍有破損的救生筏,難以想像它也能在爆炸中保存得這樣完好。這個時候,潘濂仍然沒有預料到,他竟然要和這根「救命稻草」在茫茫的大海上相依為命四個多月。
爬上了木頭做的小救生筏,潘濂驚喜地發現,筏子上居然還有一隻沒被打開的求生箱,裡面有著可供短期生存緊急食糧和淡水。就這樣,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上,潘濂開始了他的求生之路。
在為期133天的漂流中,潘濂利用了求生筏上上有限的物資製造了許多工具,釣鉤漁線、小刀魚叉,釣到小魚釣大魚,釣到大魚釣鯊魚。為了生存,潘濂無所不用其極,在海面上艱難地生存著。
食物和飲水的極度匱乏還不是最為致命的因素,海上無常的天氣才是潘濂的求生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每一次遇到暴曬天氣,本就缺水的潘濂都會幾近暈厥.
而每一次遇到暴風雨,潘濂都會「清楚存檔」重新開始,酷烈的暴風雨讓潘濂那耗盡心血積攢的求生物資轉瞬即逝;這樣的殘酷輪迴,潘濂在他的133天絕地求生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但是這個頑強的海南青年,就是這樣,咬緊牙關,死扛著求活。
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也給潘濂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負擔;沒有菸草,對原本吸菸成癮的潘濂也是個極其沉重的打擊;終日的長期獨處,曾讓潘濂產生幻視幻聽,幾度深陷自閉。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獲救越遲,對潘濂的身心負擔越大。
海上或是酷暑或是溼寒的天氣,讓潘濂患上了嚴重的身體浮腫和肢端潰爛;孤身流亡海上,讓這個年輕的靈魂幾乎瘋狂幾乎崩潰。然而,一天又一天,一個月又一個月,痛苦不已的潘濂沒有放棄。
最為雪上加霜的是,過往船隻僅僅因為潘濂是中國人,就做出了冷酷無情的決定:不救。在漂流的過程中,有一次潘濂幾近獲救,然而卻因為他的血統,被人忽視。在獲救之後的採訪中,潘濂說,他清晰地記得曾經遇到過一艘貨船,他向這艘貨船的海員發出呼救,卻因為一句「I'm Chinese」慘遭拋棄。
終於在整整133天後,漂浮到巴西外海的潘濂被正在捕魚的巴西漁民解救,此時的他已然奄奄一息,事後調查發現,從「貝洛蒙」號被擊沉的日期算起,潘濂在海上整整漂流了133天之久!
經過康復治療,潘濂被送往英國,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了讚揚他舉世無雙的頑強精神,授予了他大英帝國勳章。後來潘濂移居美國後,他的求生經歷和求生細節還被寫入了美軍特種作戰求生指南;創下了世界記錄的潘濂自己卻說:「我真的不希望會有人來打破這個糟糕的世界記錄。」
文/笙簫盡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