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濂:海上孤獨漂流133天,釣魚捉鳥艱難求生,兩次錯失被救機會

2021-01-13 生書是用一無百

相信很多人都對《魯賓遜漂流記》中主人公流落孤島、絕境求生的經歷印象深刻,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感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上個世紀曾經有一個中國人,在現實中上演了《魯賓遜漂流記》中的戲碼,他獨自在海上漂流了133天,最終憑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求生技巧撐到了獲救的那一刻。

這位中國人的名字叫潘濂,上世紀初出生於海南島的一個農村家庭裡,由於家中實在窮得揭不開鍋,剛成年的潘濂便開始在海上謀生,在洋輪上當起了學徒。

輪船遇襲,跳海逃生

二戰爆發後,英國為了運輸戰時物資,在亞洲大量招募水手,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著三年學徒經驗的潘濂和英國「貝洛蒙」號商船籤約,在船上當上了二等侍應生。

這份工作看似美好,其實十分兇險。當時德國為了封鎖英國,集結大量潛艇在海上實行「狼群戰術」,襲擊盟軍的海上運輸線,潘濂所在的「貝洛蒙」號自然也在德軍潛艇的攻擊範圍之內。

1942年11月23日這天,行駛在大西洋上的「貝洛蒙」號不幸被德國潛艇發現。很快,兩顆魚雷先後擊中「貝洛蒙」號。

潘濂十分機警,在聽到第一顆魚雷命中船體後的爆炸聲後,立刻穿好救生衣,縱身一躍跳進了海裡。就在他入水的一瞬間,另一顆魚雷命中。船體傾斜沉沒產生了巨大的漩渦,險些將潘濂吸入海底。好在慌亂中他抓住一塊木板,浮在了海面上。

至於潘濂的同事們則沒有這麼幸運,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沒來得及逃出船艙,就和輪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不過潘濂雖然僥倖逃出生天,可孤身一人泡在冰冷的海水裡,死亡似乎只是被推遲了一小會兒。

怎麼辦?潘濂滿腦子都是絕望。

或許是上天的旨意,或許潘濂命不該絕。突然,「貝洛蒙」號上的救生筏漂到了潘濂附近。潘濂爬上去後,更是欣喜地發現,救生筏上面居然還儲備著食物和淡水,淡水雖然不多,但也足足有140升!

潘濂內心不禁狂喜,有了這些物資,他等到救援的希望將會大大增加。

生存的條件

要想在海上獨自生存,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脫水問題。救生筏上雖然有一些淡水儲備,但潘濂還是在用帆布在筏子上搭了一個頂棚,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為他抵擋陽光的暴曬,還能在下雨時收集雨水,算是一個多功能的淡水收集器。

淡水之外,最大的難題就是食物。救生筏上的食物不多,潘濂雖然精打細算,可還是在55天後吃光了儲備。為了獲取食物,潘濂用在筏子上找到的手電筒中的彈簧做魚鉤,把纜繩拆開搓成魚線,用吸附在筏子底部的貝類做魚餌,居然做了一副釣具出來。

在漂流了一段時間後,潘濂的釣魚技術也越來越好,甚至還用那簡易的釣具釣起過一條小型鯊魚。

和如今在日料店吃的生魚片不同,海裡的魚如果沒有調味品,魚肉會非常腥,可在生死關頭,又哪裡顧得了那麼多呢?

對於多餘的魚肉,潘濂就把他們曬成魚乾,以備不時之需。

在海上漂流,在保證不被餓死、渴死的情況下,還要面對陰晴不定的海上天氣。在他長達一百多天的漂流中,曾遇過幾次極其恐怖的暴風雨。在狂風暴雨的肆虐下,潘濂能做的只是蜷縮起身體,儘量將重心壓低,以免救生筏被大風徹底掀翻。

好在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他,小筏子雖然搖搖欲墜,但終究挺了過來。

堅持,再堅持!

海上漂流最痛苦的是自己的內心的孤獨,當時間過了兩個月,潘濂的意志力越來越薄弱。他無時不刻不在提醒自己要保持鬥志,不能放棄任何求生的機會。

長期的營養不良,讓潘濂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身上開始長出各種膿瘡。由於缺少維生素的攝入,潘濂的嘴唇開始發紫,手腳會不自然地劇烈抖動。他只能以毒攻毒,用魚鉤狠狠扎自己,好讓自己保持清醒的狀態。

其實在最終獲救之前,潘濂有過兩次獲救的機會。當潘濂第一次發現路過的輪船時,他高興壞了,手腳不停揮舞,船上的人用望遠鏡看了一會後,徑直離開了,絲毫沒有放下救生梯的意思。這艘船上都是黃頭髮、綠眼睛的外國人,他們看到這個中國人後,並沒打算救他,而是揚長而去。

還有一次,潘濂看到一架偵察機在自己頭頂上盤旋,他立刻把寶貴的信號彈發射出去,終於引來了偵察機的注意。可天空中的偵察機並不能對潘濂施救,只能將浮標空投到海裡,以便讓附近船隻前來救援。

很不走運的是,這些浮標被隨之而來的暴風雨吹散了,潘濂也「完美」錯過了第二次獲救的機會。

先後錯失獲救良機,潘濂心中的絕望可想而知,但他依然頑強地堅持著。漂流了大約三個月後,他已經吃不下任何魚類了,一聞到魚腥味,他就會狂吐不止。好在他還練就了徒手捉鳥的本領,在長達十幾天的時間裡,潘濂居然靠吃海鳥維持著生命。

最終,在經過了長達133天的漂流後,潘濂終於獲救:他和筏子一起漂到了巴西境內,被三個好心的巴西漁民救上了岸。

經過這133天的漂流,本就沒什麼贅肉的潘濂暴瘦30斤,整個人都脫了相。

後來,潘濂這段在海上漂流的神奇經歷被媒體廣為報導,他的勇氣和剛毅受到了來自全世界的讚頌。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了他大英帝國勳章,民國行政院授給了他榮譽獎狀,美國戰時海運局也發出特別命令,批准潘濂佩戴美國商船戰鬥榮譽勳帶。

潘濂,這個平凡的中國人,用最不平凡的經歷,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

相關焦點

  • 他掉進大西洋,海上漂流133天,過往船隻見他是中國人:不救!
    一提到海上漂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冒險《魯濱孫漂流記》,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遜遭逢海難,流亡孤島,為了求活,與天鬥,與地鬥,與蠻人鬥,一次次戰勝絕境,一次次死地求生。  在為期133天的漂流中,潘濂利用了求生筏上上有限的物資製造了許多工具,釣鉤漁線、小刀魚叉,釣到小魚釣大魚,釣到大魚釣鯊魚。為了生存,潘濂無所不用其極,在海面上艱難地生存著。
  • 海上漂流世界紀錄,艱難求生133天!這個中國人成為了美國的英雄
    荒野求生是這些年比較熱門的話題,很多人都是因為看了一些關於荒野求生的節目之後對這些事情感興趣。但是其實我們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看到的大多都是剪輯過後,或者導演提前安排好的事情,真正的荒野求生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困難。而且相比於陸地上的求生,海洋上的求生難度更大。
  • 他掉大西洋133天,餓到喝鳥血,外國商船見他是中國人,扭頭就走
    海上出行的確有著不可預測的危險,而一旦遇險即便沒有立馬在險境中喪生,也會因為與陸地和人群相隔絕的環境更加難以求生。在海上漂泊,不僅食物和淡水相當匱乏,還有可能會面臨風暴的卷席,可以說是困境重重。上世紀初,有一個中國人掉落大西洋中133天,兩次遇見船隻錯失被救機會,他是如何逃生的呢?
  • 77年前,一個中國人在海上漂流133天,他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驚喜過後,潘濂恢復了冷靜,憑藉這些年積累的航海經驗,他知道海上漂流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是對人智慧和意志的考驗,接下來的旅程,將會困難重重。就這樣,潘濂開始了他的海上漂流。他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缺水,不過,這件事解決起來還比較容易。潘濂將救生筏上的帆布綁在了四方的木桿上。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遮陽,防止暴曬造成脫水,一個是可以收集雨水備用。
  • 中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論中國人的生存能力
    單就荒野求生,只要一談起這個話題,大家不由自主想到的是魯濱遜。1719年4月25日,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了。眾所周知,其實這本小說也是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真實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
  • 中國版的「魯濱遜」,我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
    說起荒野求生,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大名鼎鼎的貝爺,魯濱遜。貌似荒野求生這個詞不能形容在中國人身上。但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局面,他就是潘濂。作為海南人的潘濂,他的身份平平,來自於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曾為了賺錢還去海上當過學徒。
  • 他掉進大西洋,海上漂了133天,輪船卻見他是中國人,斷然離去
    相信很多讀者都看過《魯濱遜漂流記》的小說,一個水手自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憑藉個人的意志力開始了長達20多年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才回到故鄉,而在現實當中,可以說也有一個魯濱遜本人的翻版,這就是中國海南的潘濂,他曾經獨自一人在海上漂流133天才得以獲救。
  • 他在海上漂流133天,渴到喝鯊魚血,救援隊看他是中國人轉頭就走
    主人公查克·諾蘭德(Chuck Noland)是聯邦快遞公司的員工,在乘飛機運輸快遞的時候遇到了空難,飛機墜毀在大海之上,等到查克醒來之後,他已經被海浪拍在了一座荒島之上,由此開始在荒島上求生。 而在現實中,也有一個不幸的中國人也在海洋上開始漂泊,只是他更慘,他始終沒有遇到任何足以歇腳的小島,而是一直在海上漂泊,他被稱為「中國的魯濱遜」,但他的故事比魯濱遜或者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要慘。
  • 他在海上漂133天,餓到飲鳥血求生,外國商船見是中國人扭頭就走
    聽到聲音的潘濂的心中立即被希望所填滿,他用盡全力翻過身體,面對著男子,回復道:「chinese,I am chinese!」此時潘濂在海上已經飄了133天,時間回到1939年,21歲的潘濂與英國船隻「貝洛蒙」號籤約,當了船上的二等侍應生,那一刻潘濂是興奮的,就如同現在的我們如願找到了心儀工作時的心情。
  • 男子海上漂流四個月,幾至瀕死邊緣,貨輪船長看清他長相後:別救
    但是,如果真的讓人去海上探險,估計沒多少個人敢去,畢竟海洋對於人類而言依舊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地方。海洋面積真的太大了,如果我們出海時不小心落入海裡,哪怕落水時有救援工具、有皮艇、有適當食物和水,活下來的機率也十分渺茫。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海上生存只是一個浪漫的幻想,真正落入海裡的人根本活不下來。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位叫潘濂的中國人曾在海上孤苦伶仃地漂流了133天。
  • 被困海上133天,為存活他曾「吃魚生喝魚血」;63年後3人打破這記錄
    我想,在大家的內心深處肯定認為,這樣的驚奇的事情,可能只會出現在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奇蹟發生,還不止一次,中國一小夥被困海上133天,靠吃生魚片存活,63年後他的被困記錄還被打破了。
  • 他掉大西洋133天,救援船見他是中國人,斷然離去,最後咋回來的
    但是派卻奇蹟的活了下來,他孤獨的一個人跟一隻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漂流,靠著船上的一些補給和自己想辦法活下來,最終他在船上漂泊了227天。說起在海上漂泊227天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信,電影誠然有誇張成分,但藝術源於現實,就像魯濱遜漂流記的中的原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也確實在孤島上獨自生活了五年。
  • 他在海上漂了133天,靠吃海鳥為生,貨船見他是中國人,斷然離去
    在歷史上,便有這樣一位獨自在大西洋漂了133天的水手,靠吃海鳥為生,與大海鬥智鬥勇,最後成功生還,他的故事甚至遠遠要比很多小說都要更加的精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大量的招收海員,已經有了數年航海經驗的潘濂報名了一艘名叫「貝洛蒙號」的商船,並且被成功錄用。憑藉自己的努力,在3年後潘濂便已經當上了二等侍應生,負責在海上運送物資。
  • 荒野求生?陷入絕境的人能生存下來嗎……
    這其中像貝爺吃過的:老鼠、蛇、蜈蚣、蠍子、蛆、軟體蟲、牛眼睛、各種動物屍體…其中大部分都是抓起就放入口中生吃,另外我相信絕沒有幾個人喝過自己的尿液…像這類題材的電影也不在少數,例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遭遇海難的少年派和老虎理察·帕克一人一虎一船在危機四伏、驚濤駭浪的大海中漂流200多天最終得救的奇遇故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派與老虎帕克在船上艱難的熬過了227天,最終承載他們兩條生命的小船橫跨大西洋,漂到了美洲。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船上的經歷,應該會讓派終身難忘,沒有食物和引用淡水,一切的生活資源都需要派自己考雙手獲得。因為從小家境富裕,所以派為了生存需要現學求生本領。從小受到宗教洗禮,只吃素食的派,在船上求生的時間裡,也只能吃肉。
  • 他在海上漂流長達438天,奇蹟生還,卻被質疑是吃了同伴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遭遇了海上風暴的遇難者,他的漂泊經歷可以被稱之為一個奇蹟,或者說他能夠在長達四百多天的海上漂流中活下來就是個奇蹟。正文這位漂流者的名字叫做何塞·阿爾瓦倫加。阿爾瓦倫加出生的國家叫做薩爾瓦多,作為一個漁民的他還同時擁有著的一家麵粉作坊和商店,可以說一生衣食無憂。2002年的阿爾瓦倫加離開了自己的故土,來到了墨西哥繼續他的漁民生活。
  • 漳州一船員抓住木板,海上漂流10小時……
    突發意外事發東山外海海域一艘漁船凌晨遇險沉沒5名船員失聯萬幸的是 其中一名船員抓住了一塊木板在海上漂流十小時後被順利救起9月23日凌晨,漁船「閩東漁64952」在東山外海作業時失聯,13時38分,機組在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降落,被救者交由醫院進行救治,經治療,該患者生命體徵正常,無生命危險。14時43分,東二飛另一架搜救直升機從廈門高崎機場起飛繼續搜尋「閩東漁64952」船失聯人員。 據了解, 被救起的洪姓船員在漁船遇險後幸運抓住一塊木板求生,漂流了大約十小時最終獲救, 目前相關救援搜尋工作仍在進行。
  • 英國男子坐著衝浪板,海上漂流三天後獲救,自稱是從船上掉下海的
    據英國媒體8月25日報導,一名坐在衝浪板上、穿戴整齊的英國男子在海上被救起,據他自己描述,他是從一艘遊船上掉下來的,已經在海上漂流了三天。《太陽報》報導稱,這名55歲的英國男子是在西班牙馬爾貝拉的太陽海岸被當地海岸警衛隊救起的。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那時我認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與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對危難時的勇氣。後來少年pi向調查人員講述故事的另一個版本的時候,我有了一種錯愕感,開始思考到底哪個故事才是真的,以至於我才漸漸明白,這部電影講述的其實遠不止這些。
  • 盤點10部探險求生類電影
    李陪跑好拼,先是被母熊強吻,然後目睹湯老溼幹掉自己的兒子,為了復仇,生吞鳥魚牛,玩冰河漂流,燻烤療傷、避雪馬屍,墜崖又偷馬,先幹法國人,再幹波尼人,順帶解救被拐婦女,最後一場血戰,終於正面剛了湯老溼。結尾一臉苦逼樣,仿佛在對屏幕前的小金人說:受了這麼多罪,這次該勞資了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