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大自然,人類是非常渺小的存在。可一旦被逼入絕境,人類也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來,創造出奇蹟。在歷史上,便有這樣一位獨自在大西洋漂了133天的水手,靠吃海鳥為生,與大海鬥智鬥勇,最後成功生還,他的故事甚至遠遠要比很多小說都要更加的精彩。
這位水手名叫潘濂,1920年生於海南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親是行走江湖的傳藝武師。雖然賺不到什麼錢,但是好在認識的人多。因此在1936年,父親託一位朋友將18歲的潘濂送去了輪船當學徒,希望潘濂將來能混出個頭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大量的招收海員,已經有了數年航海經驗的潘濂報名了一艘名叫「貝洛蒙號」的商船,並且被成功錄用。憑藉自己的努力,在3年後潘濂便已經當上了二等侍應生,負責在海上運送物資。
1942年11月3日,貝洛蒙號一如既往的在大西洋航行,包括潘濂在內的所有船員們,都沒有察覺到,一艘德軍潛艇正在悄悄的向他們靠近,隨後發射了兩枚魚雷。貝洛蒙號船身被擊中,不到兩分鐘的時間便沉入了海底。
貝洛蒙號有55名船員,其中只有6個人在沉船時幸運的活了下來。而接下來他們所面臨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和隨時可能掀起的巨浪,還有水下的鯊魚。潘濂便是這6名倖存者之一。
潘濂抓住了一個漂浮物,在水上漂浮了近一個小時後,才找到了一個比較大型的木筏。他奮力的遊上了木筏,更令潘濂感到意外的是,木筏上還有一個破舊的金屬箱子,打開箱子裡面有140升淡水,還有其他一系列的食物。
這些食物和水讓他恢復了體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破舊的手電筒,在海上手電筒雖然沒有,但是裡面裝電池的地方有彈簧,潘濂將彈簧製作成鉤子,然後把木筏上的捆綁的繩子解開一部分做成了吊鉤。
潘濂在釣到魚後,把魚曬乾做成了魚片。這讓潘濂的木筏上成了海鳥的「食堂」,潘濂常常一動不動的蹲守在木筏上,扥海鳥靠近了他便一把抓住海鳥。在淡水喝完後,潘濂基本上都是靠著喝海鳥的學,吃海鳥的肉和魚乾維持下去的,就這樣撐了三個多月的時間。
沿途潘濂遇到過一艘貨船,但貨船上的船員一見潘濂是中國人,竟然掉頭就走了,或許是因為這艘貨船是德國的或者是義大利的貨船,所以沒有搭救潘濂。後來潘濂還遇到過美軍偵察機,但最終也錯過了。
1943年4月5日,經過了133天海上漂流的潘濂終於見到了陸地,他奮力的向陸地划去,最終精疲力盡的倒在了沙灘上,被一位巴西漁夫救起後,在巴西休養了4周時間,然後送往了英國。沒想到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親自授予了潘濂大英帝國勳章,以讚揚他與海洋133天的鬥智鬥勇,以及「剛毅」的精神,並表示這種精神將永遠鼓舞各國海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