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中國知網 大幅漲價讓學校捉襟見肘

2020-12-06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3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了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給出的原因是,知網漲價過高,北大圖書館正在全力進行續訂談判。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但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讓國內不少高校都因漲價問題停用過知網。停用知網會給大學的師生帶來哪些困擾?

  停用知網,對多所大學的圖書館來說,原因都是一樣的,知網要漲價,而且漲得還不少。媒體調查發現,知網漲價的幅度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這樣的漲幅讓多所高校都叫苦不迭。山東財經大學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對此極為無奈。他表示說:「我們對它漲價也有意見,但怎麼辦?山東省高校都對他有意見,有好多曾經想停,但是沒法停。其他的庫暫時沒法競爭,從質量包括內容全不全什麼的,好多出版社、期刊、雜誌社現在都是買斷性質的,籤約,我賣給你不賣給別人,都是這種,好多都是這種形式的。

  從2013年年底開始,雲南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旗下所屬的近十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知網。雲南一所大學學生小林在調查後了解到了停用的原因:「知網雲南的負責人介紹說,知網對雲南高校的扶持計劃到期,認為高校應該有所回報,但高校認為知網也得到了高校的支持,最後雙方談崩。」

  「知網雲南這邊的負責人有個說法,雲南屬於比較貧困的西部地區,所以一直對於雲南高校有扶持計劃。但是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扶持計劃剛好到了第10個年頭,準備把價格稍微上漲一點,應該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知網這邊想,已經扶持了雲南這邊高校10年,覺得是時候稍微回報一下,因為畢竟也是一個商業性的組織。但是圖工委這邊,其他雲南高校也覺得知網在雲南這邊差不多10年,能立得住腳也是因為各個學校的支持,所以產生了矛盾,結果兩邊沒辦法談攏。」小林說。

  小林介紹說,2014年知網對雲南大學的報價從原來的40萬漲到70萬,漲幅如此大,源於知網認為雲南的教育投入增加,應該能夠支付得起。

  小林介紹:「他的原話差不多是說,雲南現在從2013年開始,GDP或者教育經費的投入與同期的貴州、青海這些西部省份比較,雲南已經算是西部裡頭比較富裕的省份,GDP的增長、漲幅都比較靠前,所以決定把這個計劃停止。

  在山東建築大學教授鄧相超看來,停止使用知網對他和同事的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他表示,老師現在高校裡不用知網的很少。面非常大,有依賴性質。

  北京大學的小蕾則覺得,停用知網,對她和同學的學習並沒有帶來多少影響:「我們用知網,更多是因為它比較好用,比較順手,有一種路徑依賴,但是比如維普、讀秀、百度學術等等,有非常多的資料庫也可以用,如果能夠綜合利用起這些資料庫,其實完全可以替代知網。我們迅速找到了可以通過國家圖書館的帳號,用身份證登錄就可以繼續暢通無阻的使用知網。 」

  小蕾同時認為:如果知網擅自漲價並不是因為要支付日益增加的版稅,漫天要價就欠妥當。她說:「知網擅自漲價,這筆錢最後有沒有會真的去分給那些文獻,那些數據的作者,我們有一個老師好像說,現在下載自己的文章都要一篇5毛,而他的文章被收錄到知網上,沒有獲得一分錢知網給他的報酬,所以這個很不合理。 」

  面對知網與高校之間存在的問題,鄧相超教授認為,一家獨大的局面亟待解決。他表示,現在,能達到知網水平的平臺幾乎還沒有,需要國家採取國家的激勵政策,讓社會資金、社會人員能進入這個領域,能夠多構建這樣的一些平臺。

相關焦點

  • 北大等多所高校停用知網:圖書館預算難追資料庫漲幅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都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然而,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不僅北大因為費用漲價暫停續訂,國內不少高校也都曾遇到此類問題停用過知網。對此,知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4月6日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事我們很重視」。
  • 「知網查重」:榨乾中國畢業生最後一滴血!
    一位學校圖書館領導曾對媒體表示,知網每年都在以超過10%的漲幅向學校報價,且所報價格均是「死數」,沒有一點談判的餘地。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環境下,買方和賣方之間,應該是平等地位。買方幾乎沒有議價能力,談何平等?更何況,知網壟斷地位的形成,並不完全是市場造就的。比如,按規定,本科生以及碩博生,其論文都必須通過知網查重,才能夠順利獲得答辯資格並從高校畢業。
  • 你不知道的中國知網:年收入近10億 閱讀卡當作者稿酬
    根據媒體公開報導,中國知網的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多地高校都曾出現過停用知網又重啟的情況。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都排列在前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屬於清華控股旗下公司,2017年度營業收入達到9.7億元,毛利率61.23%。
  • 知網被查凸顯文獻資料庫行業困境
    伴隨其壯大的是不絕的指責聲,從百名作者起訴知網侵權到高校聯合抵制其漲價,再到北大一度宣布「停用」,知網毀譽參半。這家文獻資料庫的境遇並非偶發,而是國內資料庫行業弊病的集中體現。  漲價風波  中國知網由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
  • 大學生的困惑:我在知網下載自己的論文還收錢?知網究竟多賺錢?
    中國知網首頁當然,因為很多學校與知網籤訂了年度協議,所以籤訂協議的學校內的學生通過知網下載相關文獻是免費的,但是這個免費並不代表不收錢,只是這個錢學校替你出了而已。從知網對外公布的年報中獲悉,從2010年開始,知網每年的營業收入都呈現大幅上漲的趨勢,僅2017年營業收入就達到了9.7億元!然而最讓人震驚的並不是營業收入,而是驚掉下巴的毛利率61.23%,2011年毛利率更是達到72.05%!這是一個壟斷行業都難以達到的數據,然而知網做到了(不知道該不該高興)。
  • 這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論文 不用再上知網花錢
    從事學術研究,獲取文獻,尤其是中文文獻,中國知網(cnki)是最主要的途徑。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會購買中國知網的服務,因此在校園內,使用學校IP位址一般可以免費下載。  但如果非IP登錄,通過註冊用戶名登錄,購買知網卡也可以下載文獻。不過,收費比較昂貴,一頁0.5元。
  • "翟天臨不知"的知網:年收入近10億 閱讀卡當稿酬
    而與此同時,一同走到聚光燈下的還有中國知網——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在學術界壟斷地位以及高收費等再次引起爭議,有學者甚至公開聲討中國知網的論文「壟斷生意」。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大學就曾宣布中國知網即將停用,原因為「資料庫商漲價過高」。根據媒體公開報導,中國知網的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多地高校都曾出現過停用知網又重啟的情況。
  • 這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社科論文,不用再去知網上花這筆錢了
    從事學術研究,獲取文獻,尤其是中文文獻,中國知網(cnki)是最主要的途徑。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會購買中國知網的服務,因此在校園內,使用學校IP位址一般可以免費下載。但如果非IP登錄,通過註冊用戶名登錄,購買知網卡也可以下載文獻。不過,收費比較昂貴,一頁0.5元。
  • 知網,還要在壟斷之路上狂奔多久?
    天下苦知網久矣。最近,學術界關於知網的吐槽比比皆是: 下載一篇文獻只要7元,但是需要最低充值50元才能購買;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高昂價格曾令多地高校停用,最後卻又不得不屈服於知網的壟斷地位而無奈交錢;年收入近10億,卻把閱讀卡當作者稿酬…… 知網收費模式可謂槽點滿滿,歸根結底,都是重盈利性而無視公益性造成的。
  • 中國知網再上風口浪尖:連年漲價、涉嫌壟斷
    連年漲價,涉嫌壟斷,知網再上風口浪尖,學術與商業該如何平衡?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中國知網」絕不是個陌生的名字。它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從本科階段開始,知網就幾乎是學生檢索、下載學術資源的唯一正規渠道。
  • 知網「生意經」真相:與論文捆綁的學術現實
    這次知網「躺槍」背後,是一直被忽視的學術著作權。 年付費超百萬且年年漲價2019年新春開工之際,知網與一名青年演員的名字一起出現在微博熱搜榜,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很快,「毛利率達60%」「憑藉市場壟斷地位向用戶收取較高的費用」等新聞讓這個知網站在了風口浪尖,名聲毀譽參半。知網的價格到底有多高?
  • 只要寫論文就「不得不用」的知網,我忍你很久了
    貴,還是你的底色國內很多學校為了讓學生方便查資料,每年向知網支付一定費用購買資料的閱讀權。然而,眾多高校反映,購買知網資料閱讀權的費用每年都在漲,學校的經濟壓力在不斷加重。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享受資源共享的權利,頂住壓力,不得不無條件接受漲價。
  • 為什麼「知網」很少有北大畢業論文?第三個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不論是高校還是社會,對學術獨立的追求、對學術規範的落實、對學術尊嚴的呵護,不應僅僅停留在學位典禮上莊嚴的「學術權杖」之上,更應落在實處,並且擲地有聲。每年畢業如此之多的研究生,但是北京大學在知網上的文章數量卻非常之少,碩士多年來累計不足千篇,而清華大學已經達到上萬篇。今天史育閣就同大家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也算是一個學術科普,那就是為什麼知網上很少有北大畢業生的學位畢業論文?
  • 中國知網「紅與黑」:下7元付費論文要先充值50元
    為此,蘇州一名大學生將中國知網告上了法院。近日,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判決該大學生勝訴。  這樣的勝訴案例,或將成為這家學術論文參考數據平臺知網未來面臨的最大考量。不僅如此,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都曾因知網漲價問題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知網創於1999年,因涵蓋外文類、工業類等多種數字、資料和文獻成為國內最重要的一個知識傳播與數位化學習平臺。
  • 拆掉知網的牆
    作為一家商業資料庫,知網做的是學術生意。不過從高校師生到科研工作者,對這項「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早有怨言。此次,倪閩景在提案中所建議的,是把中國知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一部分功能(比如瀏覽和下載論文)供國內用戶免費使用,另一些服務(如論文查重、論文引用檢索、大數據服務等)繼續收費。
  • 知網遭全網聲討背後,「借雞生蛋」的生意該退場了?
    倪閩景建議的免費模式,並未完全免費,是由政府向知網提供購買服務,對國內用戶免費開放使用,其它增值服務則繼續收費。知網免費提案,主要是為了降低知識獲取成本,促使知網的學術查詢、下載,回歸公共屬性。而「一石激起千層浪」,知網論文查重費用高、北大、武理等多家高校因漲價過高且難議價一度停用、因設置最低充值額限制而被蘇大學子告上法庭等事件逐漸浮出水面。
  • 「深讀」翟天臨事件背後的「知網」到底是啥
    2月11日,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公布了此案判決結果:認定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在其經營的中國知網(www.cnki.net)充值中心關於最低充值額限制的規定無效。為什麼告知網小劉同學稱:「訴訟來源於暑假一次在家使用中國知網的經歷,因為不在學校,所以不能用學校的內網。
  • 碩士學位論文查重頻繁漲價 誰在漲價?為什麼漲價?
    目前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查重服務,由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俗稱知網查重。  儘管查重渠道還有萬方查重、維普查重等,但知網擁有豐富的全文比對資源庫支撐,查重結果權威性更高,高校往往將其作為碩士學位論文查重的首選。  近期知網查重服務為何大幅漲價?網上售賣的知網查重是否正規?高校對於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有哪些具體規定?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
  • 翟天臨不知的知網毛利率59%:同方股份搖錢樹
    坐擁42%的獨家與唯一授權核心期刊,知網多年來頻頻漲價,包括北京大學內在的中國內地多所高校都曾因漲幅過高而一度停用其資料庫。「不知道知網是什麼東西,論文就沒法寫了。」這是中國高校學生對知網的認知,也是同方知網的底氣。
  • 學術好伴侶,怎麼成了「問題知網」?
    作為一名圖書館員,江蘇某高校的王啟雲從2000年開始與數據運營商打交道。多年來,王啟雲的突出感受是,「他們(數據運營商)越來越霸道了」。  據了解,知網一般會根據購買單位的並發用戶數(即可同時登錄使用資料庫產品的用戶數量)、所選學科範圍、地域差異、辦學層次、辦學規模等差異而採用不同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