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3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了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給出的原因是,知網漲價過高,北大圖書館正在全力進行續訂談判。
作為國內知名度與論文載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從1999年建立至今,一直位列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選擇名單中。但近年來知網的大幅漲價讓很多學校吃不消,讓國內不少高校都因漲價問題停用過知網。停用知網會給大學的師生帶來哪些困擾?
停用知網,對多所大學的圖書館來說,原因都是一樣的,知網要漲價,而且漲得還不少。媒體調查發現,知網漲價的幅度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這樣的漲幅讓多所高校都叫苦不迭。山東財經大學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對此極為無奈。他表示說:「我們對它漲價也有意見,但怎麼辦?山東省高校都對他有意見,有好多曾經想停,但是沒法停。其他的庫暫時沒法競爭,從質量包括內容全不全什麼的,好多出版社、期刊、雜誌社現在都是買斷性質的,籤約,我賣給你不賣給別人,都是這種,好多都是這種形式的。
從2013年年底開始,雲南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旗下所屬的近十所省屬重點高校都停用了知網。雲南一所大學學生小林在調查後了解到了停用的原因:「知網雲南的負責人介紹說,知網對雲南高校的扶持計劃到期,認為高校應該有所回報,但高校認為知網也得到了高校的支持,最後雙方談崩。」
「知網雲南這邊的負責人有個說法,雲南屬於比較貧困的西部地區,所以一直對於雲南高校有扶持計劃。但是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扶持計劃剛好到了第10個年頭,準備把價格稍微上漲一點,應該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知網這邊想,已經扶持了雲南這邊高校10年,覺得是時候稍微回報一下,因為畢竟也是一個商業性的組織。但是圖工委這邊,其他雲南高校也覺得知網在雲南這邊差不多10年,能立得住腳也是因為各個學校的支持,所以產生了矛盾,結果兩邊沒辦法談攏。」小林說。
小林介紹說,2014年知網對雲南大學的報價從原來的40萬漲到70萬,漲幅如此大,源於知網認為雲南的教育投入增加,應該能夠支付得起。
小林介紹:「他的原話差不多是說,雲南現在從2013年開始,GDP或者教育經費的投入與同期的貴州、青海這些西部省份比較,雲南已經算是西部裡頭比較富裕的省份,GDP的增長、漲幅都比較靠前,所以決定把這個計劃停止。
在山東建築大學教授鄧相超看來,停止使用知網對他和同事的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他表示,老師現在高校裡不用知網的很少。面非常大,有依賴性質。
北京大學的小蕾則覺得,停用知網,對她和同學的學習並沒有帶來多少影響:「我們用知網,更多是因為它比較好用,比較順手,有一種路徑依賴,但是比如維普、讀秀、百度學術等等,有非常多的資料庫也可以用,如果能夠綜合利用起這些資料庫,其實完全可以替代知網。我們迅速找到了可以通過國家圖書館的帳號,用身份證登錄就可以繼續暢通無阻的使用知網。 」
小蕾同時認為:如果知網擅自漲價並不是因為要支付日益增加的版稅,漫天要價就欠妥當。她說:「知網擅自漲價,這筆錢最後有沒有會真的去分給那些文獻,那些數據的作者,我們有一個老師好像說,現在下載自己的文章都要一篇5毛,而他的文章被收錄到知網上,沒有獲得一分錢知網給他的報酬,所以這個很不合理。 」
面對知網與高校之間存在的問題,鄧相超教授認為,一家獨大的局面亟待解決。他表示,現在,能達到知網水平的平臺幾乎還沒有,需要國家採取國家的激勵政策,讓社會資金、社會人員能進入這個領域,能夠多構建這樣的一些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