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粟裕
12月29日,北京氣溫驟降,距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遇害已過去4天,但這起命案仍塵埃未定。
封面新聞記者當天回訪民航總醫院,急診大廳入口左手處設置的臨時悼念廳裡,長約10米的桌上,花束從桌面擺到地面,不少花束上架著的卡片上寫著「楊文醫生安息」「楊文醫生走好」等字樣。前來悼念楊文醫生的人絡繹不絕,一位年輕女士在一位男士陪伴下前來,放下花束之後,俯在男士肩頭抽泣。
此外,不斷有穿著各色外賣制服的快遞員,捧著鮮花直奔急診大廳。一位附近花店的店員告訴記者,一天接到給楊文醫生送花的訂單有二三十個。
民航總醫院臨時悼念廳內,悼念者送來的鮮花。封面新聞記者柳青 攝
悼念廳一側是急診科重症搶救區。記者探訪當天,這個區的門外站著多名安保人員,防爆叉等安保裝置就放在門外。
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重症搶救區。封面新聞記者柳青 攝
一位前來悼念的女士放下花束後不住的流淚。她對記者說,「楊文是我的師姐,我們都是首都醫科大學畢業的,我是95級,她是87級。」
這名女士表示,她父母都是血管病患者,民航總醫院是距自己家最近的醫院,楊文醫生擅長心血管病急救,「所以對她的工作很熟悉」。
據她介紹,她曾在朝陽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對醫院急診崗位比較熟悉。她透露,楊文醫生這個急診崗位一般是值一個24小時的班,休48小時。如果(值班的)人少,可能也休息不了這麼久。
她還告訴記者,聽到楊文醫生遇害消息之後,「我的很多同學,我們首先是害怕,還有很強的屈辱感。這不僅僅是醫患矛盾,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在民航總醫院急診室大廳外百米處,設有高碑店派出所民航醫院警務站。12月29日上午,警務站裡有兩位當值民警。記者試圖詢問24日命案當天有幾位民警當值,什麼時間接到報警等,但當值民警拒絕了採訪。
12月27日,北京市檢察院官方微博宣布,該院第三分院經依法審查,對在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搶救室內行兇的犯罪嫌疑人孫文斌,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捕。這也是外界第一次知道嫌疑人姓名。隨後,更多這名嫌疑人的信息,被披露出來。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嫌疑人孫文斌的姐姐住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二外」)家屬樓。12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該家屬區,家屬樓樓身顯示的門牌號為定福莊南裡1號院,該樓共6層,有多個單元門,是沒有安裝電梯的老式住宅。記者探訪發現,這棟樓只有一個單元門需要門禁,必須要住戶同意開門才能進入。記者從住在這棟樓裡的居民處確認,孫文斌姐姐就住在需要門禁的單元裡。多位居民表示,聽說了民航總醫院殺醫事件,但「不認識」這家人。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孫文斌姐姐稱,她家共有兄弟姐妹五個,她排行老四,55歲的孫文斌在家中年齡最小。孫父已在早幾年去世,其母魏某95歲。孫家是從京郊梆子井村一帶經農轉非進入城市的。孫家大哥退休前在鄉鎮私企上班,大嫂原是「北二外」職工。孫英自己也已退休,她所住房子是原為「北二外」職工的公公留下的。
12月29日晚,封面新聞記者來到朝陽醫院急診科,大廳有警務員值守,記者求證多名工作人員和醫生,孫文斌母親孫魏氏就診於急診重症監護(EICU)。在急診科服務處,記者問及孫魏氏病情如何,護士表示並不了解,相關情況需詢問有關領導。
北京朝陽醫院EICU,嫌疑人孫文斌的母親已在此治療。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
據央視新聞12月29日報導,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凌鋒從朝陽醫院了解到,孫魏氏家屬自行從民航總醫院辦理出院,並打了999要去朝陽醫院。朝陽醫院並沒有提供免費醫療。
民航總醫院殺醫事件發生後,醫務人員生命安全如何保障,也再次成為焦點。
記者注意到,2014年在北京連發兩起傷醫事件後,北京提升了醫院安保,在全市首批50家醫院53個院區設立警務工作室。2014年4月24日,最高法等五部門發出《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刑法修正案(九)》也將「醫鬧」入刑。
在楊文醫生去世3天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12月28日表決通過《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該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2012年4月13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邢志敏在接治患者的診室裡,被一男子刺傷。為保護醫護人員安全,該院建成了報警系統、巡更系統、門禁系統和監控系統。當受到威脅時,醫務人員可按桌下報警按鈕報警,醫院裡有警務工作站,呼叫反應時間可能會縮短,減少嚴重犯罪機率。系統還可對犯罪嫌疑人的路徑進行追蹤。
一位前來民航總醫院悼念楊文醫生的女士對記者表示,自己是人民醫院醫生,「是楊文故交」。她證實,人民醫院已啟用這套系統,「如有緊急情況,可用這個系統報警。」北京另一所三甲醫院醫生對記者表示,該院也已建成一鍵式報警裝置網絡,重點科室還有保安巡查制度,如觸發報警鍵,附近保安可在一分鐘內抵達,「效果很好」。探訪當天,上述接受採訪的醫務工作者都表示,更加完備的醫生安全機制需全社會共同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