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獲「蘇州市科技合作貢獻獎」

2021-01-13 鳳凰江蘇

2月26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布魯斯•斯蒂爾曼博士一行到訪蘇州,李亞平市長會見冷泉港來賓,並授予布魯斯•斯蒂爾曼博士「蘇州市科技合作貢獻獎」。

冷泉港實驗室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的聖地與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名列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至今誕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

蘇州市人民政府李亞平市長向布魯斯·斯蒂爾曼頒獎

蘇州市委常委、園區黨工委徐惠民書記致歡迎辭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兼執行長布魯斯·斯蒂爾曼致答謝詞

2007年冷泉港實驗室與蘇州工業園區籤署了共建會務中心的協議。2010年4月,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在園區正式啟用。運行近9年來,冷泉港亞洲累計舉辦國際高端學術會議近200場,吸引了來自全球近60個國家和地區、約11000人次的科學工作者來蘇州開展學術交流,邀請的1700人次的演講嘉賓,均是活躍在國際科學最前沿的知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其中包括12名諾貝爾獎得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7名是在冷泉港蘇州會場公開發表獲獎研究後獲得這一殊榮。

2015年2月,冷泉港實驗室又進一步擴大與蘇州工業園區的合作,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了冷泉港實驗室DNA學習中心。作為冷泉港實驗室DNA學習中心在亞洲地區最大的合作項目,學習中心已經在蘇州地區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青少年生命科學教育基地。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最大的合作項目,園區在最新中國經開區、高新區排名中已躍升到第1、第5。目前,園區集聚了冷泉港亞洲中心、牛津大學蘇州先進研究中心、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微軟蘇州研發中心、西門子蘇州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近500家,國際化程度日趨提升,創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

近年來,園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聚焦發展生物醫藥等創新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左右,2017年產值已達615億元, 2017年,在國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排名中,蘇州工業園區位居第一,被譽為國內創新能力最強、產業布局最完善、成長速度最快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之一。

相關焦點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境外首個分支機構在蘇州掛牌
    這或許預示著,有著120年歷史的美國生命科學旗幟,將對中國乃至亞洲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冷泉港實驗室主席、美國科學院院士Bruce Stillman在掛牌儀式上說:「隨著生物學在自然科學領域日趨重要以及與醫學交叉的研究日益增強,冷泉港會議及培訓項目在原有基礎上勢必不斷拓展。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 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記者李應華 通訊員黃嘉慶 黃於穗 李晶晶報導 昨日下午,總規模約100億元的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籤約落戶,基金公司同步揭牌;同時,該區還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進一步全面合作備忘錄,設立冷泉港價值創新園。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布局黃埔區
    昨日,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揭牌儀式在黃埔區舉行  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黃嘉慶 黃於穗 李晶晶)昨日,總規模約100億元的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籤約,基金公司同步揭牌;同時,該區還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進一步全面合作備忘錄,設立冷泉港價值創新園
  • 冷泉港實驗室: 中國正在與世界科學界深度融合
    (原標題:冷泉港實驗室: 中國正在與世界科學界深度融合) 新華社北京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在廣州建立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16日,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與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BruceStillman在美國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備忘錄,聯合打造冷泉港(廣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共同設立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今年將在蘇召開11場頂級學術會
    4月6日,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亞洲合作項目——冷泉港亞洲會務會議項目在獨墅湖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典禮,此舉標誌著美國冷泉港與蘇州工業園區合作的正式啟動,蘇州跨入了國際頂級生命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的行列。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副市長譚穎出席了活動。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牽手廣州開發區
    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與冷泉港實驗室Bruce Stillman在美國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備忘錄。(供圖 廣州市黃埔區新聞中心)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8月16日,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率領招商團隊在美國拜訪了世界頂尖醫學研究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冷泉港執行長Bruce Stillman進行了深入洽談,並迅速促成了冷泉港實驗室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全面合作備忘錄。
  • 張亞平會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
    張亞平會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 2017-12-06 國際合作局 【字體:小】 語音播報   12月5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在京會見了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布魯斯
  • 任學鋒會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布魯斯·斯蒂爾曼
    廣州與冷泉港實驗室的合作高效推進,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和廣東省的關注和支持。希望冷泉港實驗室加快推進聯合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中心、DNA學習中心、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等項目建設,為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產業在廣州集聚發展增添新動能。  布魯斯·斯蒂爾曼對廣州發展「IAB」產業戰略表示讚賞。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牽手浙大
    由浙江大學與杭州華大基因聯合創辦,以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沃森先生名字命名的浙江大學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昨天在浙江大學之江校區成立。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到會祝賀,市領導王國平、茅臨生、金勝山及來自海內外的生物學和醫學專家出席了成立儀式。
  • 北京中學生遊學美國冷泉港實驗室
    8月4日,北京166中學的同學們在冷泉港實驗室中國經濟網記者張偉 攝  中國經濟網紐約8月6日訊(記者 張偉)8月4日,來自中國北京166中學的學生來到位於美國紐約長島的世界著名實驗室--冷泉港實驗室,參加為期兩周的進階基因生物學暑期課程。
  • 張亞平會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新聞—科學網
    12月5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在京會見了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布魯斯•斯迪曼(Bruce Stillman)一行。
  • 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今日籤約落戶蘇州生物醫藥園區
    9月17日,「冷泉港新十年協議籤約」在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廈舉行。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主持會見冷泉港實驗室副總裁、冷泉港亞洲總裁David Stewart。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江與David Stewart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協議。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終身教授,美國紐約石溪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前沿電子顯微學研究所創始人、所長。由中國科學院提名。 朱溢眉教授是世界電子顯微學領域的權威和領軍人物,國際著名材料物理學家。
  • 冷泉港帶來百億「大禮」 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籤約落戶
    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執行長布魯斯·斯蒂爾曼(Bruce   談及冷泉港,人們常用「傳奇」來形容——誕生過8位諾獎得主,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中名列榜首。訪談時,布魯斯·斯蒂爾曼帶著謙虛的神色說:「之前我這個職位的負責人是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詹姆斯·沃森,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促使這樣全球頂尖的實驗室與廣州合作,是因為他看到了中國不斷前行的腳步,相信廣州將會大有作為。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牽手廣州開發區
    8月16日,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率領招商團隊在美國拜訪了世界頂尖醫學研究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冷泉港執行長Bruce Stillman先生進行了深入洽談,並迅速促成了冷泉港實驗室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全面合作備忘錄。
  • 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該系列報告由國際知名研究所 Janelia Research Campus、冷泉港實驗室、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等7個國際知名研究所共同組織。今晚9點,該系列直播第二場精彩繼續。,冷泉港實驗室助理教授 Mikala Egeblad 以及冷泉港實驗室 Dolan DNA 學習中心執行主任 David Micklos 將分別進行分享。
  • 冷泉港亞洲:一個啟迪未來科學家的地方
    在沃森筆下,這群探究DNA結構的偉大科學家,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同普通人一樣,合作中亦有競爭,不同機構之間相互角力。沃森美國式的直白率真,讓《雙螺旋》這本書風靡全球,也讓冷泉港這個名字深入人心。書中還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狂熱的「觀鳥者」,如何在冷泉港發現了對分子生物學尤其是生命遺傳物質的興趣。
  • 北京高中生走進美國頂尖實驗室「冷泉港」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位於美國紐約長島冷泉港,建於1890年,被稱為世界生命科學的聖地、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名列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學校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了合作協議,每年暑假和寒假,都會有部分對生命科學感興趣並學有所長的學生到該實驗室進行學習和交流。暑期班的學生們一般在冷泉港進行為期3周的學習,內容包括課程教學、實驗課、論壇以及與科學家互動等。目前,三個生命科學實驗班中已經有80多名同學先後赴冷泉港學習,深度的交流使孩子們和老師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有所思考。
  • 5名外國科學家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北京人民大堂舉行,作為五大國家級科技獎之一,本年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5位外國科學家。據介紹,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猶他大學教授米勒35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美兩國冶金與礦物加工技術交流與合作,將國際先進礦冶技術和發展理念帶到中國。他還長期堅持與中國礦冶行業高校、科研和企業等開展合作,為中國現代礦冶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