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2020-07-08 知識分子
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上周三,全球生命科學學術報告系列(Life Science Across the Globe,LSAG)第一場報告推出,我們與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在 「賽先生」 B站直播間和 「知識分子」 微博進行了同步直播,直播峰值達1.1萬。該系列報告由國際知名研究所 Janelia Research Campus、冷泉港實驗室、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等7個國際知名研究所共同組織。今晚9點,該系列直播第二場精彩繼續。

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第二場報告是冷泉港實驗室的主場,冷泉港實驗室助理教授 Mikala Egeblad 以及冷泉港實驗室 Dolan DNA 學習中心執行主任 David Micklos 將分別進行分享。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將聯合 「知識分子&賽先生」 繼續進行直播,活動將於7月8日晚21:00準時開始。


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關注「賽先生」B站直播間或「知識分子」微博,觀看直播

Mikala Egeblad 博士於2000年獲得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癌症生物學博士學位,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 Zena Werb 博士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開發了活體旋轉盤共聚焦顯微鏡,以了解微環境如何影響腫瘤進展。2009年,她在冷泉港實驗室成立研究小組,研究腫瘤微環境如何促進治療耐藥性和轉移。Egeblad 獲得過美國國防部乳腺癌研究計劃的希望學者獎以及 「Pershing Square Sohn」 青年癌症研究人員獎。

冷泉港實驗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縮寫CSHL)是一家非營利性私人科學研究機構,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等。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證實了細胞內起遺傳物質作用的是DNA而非蛋白質;發現了基因轉座子,改變了一個基因只能表現一個性狀的固有概念;發現了不連續基因結構(外顯子和內含子);發現了端粒酶,揭示了染色體末端複製的機理。在這裡一共走出8位諾貝爾獎得主,被譽為 「分子生物學的搖籃」。

LSAG活動簡介

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同時也凸顯了國際科研合作的重要性。針對這種情況,Janelia Research Campus 聯合全球8個姊妹研究所組織線上論壇—— The Sister Institute Seminar Series。這一系列活動將對全球科研群體開放,它將會在美洲、歐洲、非洲以及亞洲展示我們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以及科研文化。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能夠反應出跨地區的科學交流如何增進知識,促進全球問題的解決。

活動發起單位

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直播 | 走入全球「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冷泉港實驗室


活動組織形式

每個研究所輪流主持。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舉行兩個講座:第一個講座時間為35分鐘(25分鐘講座+10分鐘問答),我們將邀請優秀的科學家進行演講,主題涉及生命科學領域不同的議題;第二個講座時間為20分鐘(15分鐘講座+5分鐘問答),主要涉及不同研究所獨特的科研文化(如獨特的科研項目、合作、教育及公眾宣傳等)。

相關焦點

  • 直播 | 全球分子生物學搖籃,冷泉港有哪些獨特的科研文化
    >、HHMI 研究員 Zachary Lippman 以及 Banbury 中心執行主任 Rebecca Leshan,分別分享基因編輯技術在植物和農業中的應用,以及冷泉港實驗室的科研文化:小團隊、大影響。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 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廣州開發區籤約落戶,基金公司同步揭牌;同時,該區還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進一步全面合作備忘錄,設立冷泉港價值創新園。這一系列活動標誌著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該區的合作從框架構想成為現實。今年以來,隨著冷泉港實驗室、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製藥項目、賽默飛全球精準醫療體驗中心、綠葉·新日本科學再生醫學中心等國際一流生物醫藥項目落地運營,廣州在全球生物醫藥版圖上的位置「顯示度」越來越明顯。
  • 北京中學生遊學美國冷泉港實驗室
    8月4日,北京166中學的同學們在冷泉港實驗室中國經濟網記者張偉 攝  中國經濟網紐約8月6日訊(記者 張偉)8月4日,來自中國北京166中學的學生來到位於美國紐約長島的世界著名實驗室--冷泉港實驗室,參加為期兩周的進階基因生物學暑期課程。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布局黃埔區
    昨日,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揭牌儀式在黃埔區舉行  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黃嘉慶 黃於穗 李晶晶)昨日,總規模約100億元的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籤約,基金公司同步揭牌;同時,該區還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進一步全面合作備忘錄,設立冷泉港價值創新園
  • 冷泉港實驗室: 中國正在與世界科學界深度融合
    (原標題:冷泉港實驗室: 中國正在與世界科學界深度融合) 新華社北京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牽手浙大
    由浙江大學與杭州華大基因聯合創辦,以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負責人詹姆斯·沃森先生名字命名的浙江大學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昨天在浙江大學之江校區成立。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到會祝賀,市領導王國平、茅臨生、金勝山及來自海內外的生物學和醫學專家出席了成立儀式。
  • 世界頂尖醫學研究機構冷泉港實驗室牽手廣州開發區
    人民網廣州8月19日電(賀林平 郭川舟 李晶晶)本網今日從廣州開發區獲悉,世界頂尖醫學研究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日前和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全面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聯合打造冷泉港(廣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並共同設立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為冷泉港實驗室在廣州的發展提供產業投融資等全方面的支持。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牽手廣州開發區
    8月16日,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率領招商團隊在美國拜訪了世界頂尖醫學研究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冷泉港執行長Bruce Stillman先生進行了深入洽談,並迅速促成了冷泉港實驗室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全面合作備忘錄。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在廣州建立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16日,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與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BruceStillman在美國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備忘錄,聯合打造冷泉港(廣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共同設立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獲「蘇州市科技合作貢獻獎」
    冷泉港實驗室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的聖地與分子生物學的搖籃」,名列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至今誕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兼執行長布魯斯·斯蒂爾曼致答謝詞2007年冷泉港實驗室與蘇州工業園區籤署了共建會務中心的協議。2010年4月,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在園區正式啟用。
  • 冷泉港實驗室在廣州建立研究院和成果轉化中心—新聞—科學網
    16日,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與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Bruce Stillman在美國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備忘錄,聯合打造冷泉港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薛成海博士訪問天津工生所
    薛成海博士在作報告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學術報告廳裡掌聲疊起,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薛成海博士應邀為天津所的科研人員帶來了一場題為薛成海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先後在清華大學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在報告中,薛博士首先簡要介紹了自己的三個研究方向:基因組、轉錄組的生物調控事件研究;RNA-Seq/Chip-Seq的計算分析平臺及相關研究;多尺度數據融合分析: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他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自主研發的城市交通模擬系統)展示了計算模擬的可行性。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今年將在蘇召開11場頂級學術會
    4月6日,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亞洲合作項目——冷泉港亞洲會務會議項目在獨墅湖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典禮,此舉標誌著美國冷泉港與蘇州工業園區合作的正式啟動,蘇州跨入了國際頂級生命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的行列。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副市長譚穎出席了活動。
  • 冷泉港100億元產業基金落戶黃埔
    南都記者 馬強 攝    南都訊 記者 金淘 梁建忠 任先博 通訊員 黃嘉慶 黃於穗 李晶晶 12月7日,總規模約100億元的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籤約落戶,基金公司同步揭牌;同時,該區還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進一步全面合作備忘錄,設立冷泉港價值創新園。這一系列活動標誌著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該區的合作從框架構想成為現實。
  • 冷泉港亞洲讓蘇州在生命科學界出了名
    冷泉港亞洲2010年落戶蘇州獨墅湖畔。作為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唯一海外分支機構,其沿襲本部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的科學家及學生們,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臺。
  • 長島聖地,了不起的冷泉港
    說到生物界牛氣沖天的實驗室,你一定會想到冷泉港實驗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又譯為科爾德斯普林實驗室,這個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的一家非政府、非盈利的科研與教育機構,至今已經有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  為何說它牛?
  • 冷泉港亞洲:一個啟迪未來科學家的地方
    從1968年至2003年間,沃森擔任冷泉港實驗室主席長達35年之久,引領其成為世界最知名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基地之一。時至今日,冷泉港實驗室的標誌還是一個被雙螺旋結構所環繞的CSH字樣。早在1968年,沃森出版自傳《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回憶了他個人的科研歷程。
  • 壩光可打造又一個「冷泉港」
    沃森認為,壩光可以參照世界生命科學聖地、美國紐約長島冷泉港實驗室的模式來打造國際生物谷核心啟動區。 冷泉港實驗室是一個非盈利的私人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此機構的研究對象包括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其主要成就為分子生物學領域,在該研究所一共誕生了7位諾貝爾獎得主。約有300位研究人員在冷泉港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
  • 冷泉港亞洲搭起學術交流平臺 8年引得9位諾獎得主光顧
    中國江蘇網訊 (駐園區首席記者 袁藝)冷泉港亞洲2010年落戶蘇州獨墅湖畔。作為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唯一海外分支機構,其沿襲本部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的科學家及學生們,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臺。
  • 金雞湖之友——冷泉港表觀遺傳學交流活動舉行
    今晚(4月19日),金雞湖之友——冷泉港表觀遺傳學交流活動舉行。來自全球的生命科學領域的大咖齊聚金雞湖畔,交流生物醫藥產業最前沿的研發情況。 冷泉港實驗室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分子生物學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