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是非常~非常~非常~古老的物種,它們至少已在海洋中徜徉了超過5億年的時光!從恐龍還未出現,一直遊弋到恐龍早已滅絕的今天。期間雖然有類似海王龍這種逆天敵人的出現,鯊魚們仍依靠獨特的進化優勢,在嚴酷的挑戰中生存了下來。
今天要介紹的長尾鯊在種類繁多的鯊魚大家族中,也是非常獨特的一員。它們利用超長的尾部和獨特的捕獵技巧,在浩瀚的大洋裡見證了千萬年滄海桑田的變遷。
長尾鯊(學名Alopias),屬於鼠鯊目-長尾鯊科-長尾鯊屬,廣泛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各海區。化石見於第三紀至近代。現在我們能看到長尾鯊僅剩3種,它們分別是體型最大的細尾長尾鯊,體長及體重分別可以達到6米及400公斤;大眼長尾鯊排第二,長約4.9米;以及體型最小的淺海長尾鯊,它也有3米長哦~~我們可以通過背部的顏色來分辨它們:細尾長尾鯊的是深綠色,大眼長尾鯊的是褐色,而淺海長尾鯊的背部是藍色的。
長尾鯊特別長的尾巴是它們的顯著標誌,長尾通常能夠佔到體長的一半。利用超長而有力的尾部,長尾鯊能夠快速靈活地追捕魚群,但它們卻很少到500米以下的水中去,屬於大洋表層魚。長尾鯊還是獨居動物,在印度洋的長尾鯊是甚至按性別來區分深度及空間。實在是太有規矩了!
長尾鯊均棲息於大洋表層,很少到500米以下的水中。群居,以表層魚類為食。並且有著鯊魚中非常罕見的捕食方式——揮鞭子!長尾鯊是名副其實的全能殺手,從牙齒到尾巴都能當武器使用,尤其尾巴更是其利器。觀察長尾鯊捕捉獵物的研究人員發現它會用長尾狠命擊水,藉此發出一種可怕的聲音,嚇得魚兒聚成一團,甚至失去知覺,這時長尾鯊才會好好地享受,直到吃飽為止。
長尾鯊主要以遠洋帶魚群,如扁鰺、鮪魚及鯖魚、魷魚及烏賊為食物。它們會追蹤魚群至淺水的地方。它們亦會吃甲殼類及海鳥。
雖然捕食的時候非常迅速,但長尾鯊的「感情生活」卻有點「慢性子」,長尾鯊較慢才達至性成熟。雄性大眼長尾鯊要到7-13歲才性成熟,而雌性則要8-14歲。它們的壽命可以長達20年以上。雄性7~8齡性成熟,雌性8~9齡性成熟。卵胎生,胚胎是以卵黃提供營養,胎兒後期在子宮內吃其他的卵子。初生幼鯊體長1.2~1.5米。本科7~14齡性成熟,卵胎生,幼魚在夏季降生。一胎產2~4尾幼鯊。儘管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20年以上,但如此不緊不慢的性成熟速度,還真是讓人為它們的繁衍捉急啊!
Frankie Grant在墨西哥卡波聖盧卡斯拍到的一條長尾鯊躍出水面
長尾鯊的繁殖方式也非常有趣,它們沒有明顯的生殖季節。受精及胚胎成長都是在母體內進行,即它們是卵胎生的。每胎約只有2-4頭幼鯊,出生時幼鯊長150釐米,尾巴較幼。幼鯊在母體時是食卵黃的,並會吃其他未受精的卵。卵胎生,胎兒在子宮內有同種相殘習性,一胎可產下至少2尾幼鯊,初生幼鯊體長可達96釐米。
2015攝影師BRIAN SKERRY在加州墨西哥灣拍到的一條被捕獲的長尾鯊。
但是長尾鯊和其他鯊魚同族一樣,也飽受魚翅消費的傷害。要知道,鯊魚是一種需要不斷遊動,使水流過鰓部才可以保持呼吸的魚類,割去它們的鰭之後,即使回到水中,鯊魚也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
據測算每年大約有一億條鯊魚被殺死以獲取魚翅,而科學研究指出,魚翅的營養價值(主要是膠原蛋白)與豬蹄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
整理自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