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行家-物種】長尾鯊屬的命名來源於狐狸?

2021-01-18 潛行家

歡迎關注華人潛水愛好者必看的視頻節目#潛行家#▲


瞪著呆萌大眼

擺出無辜表情

神龍擺尾

騰空飛躍

長尾鯊


長尾鯊(英文名Thresher shark),是潛水員朋友們都非常渴望遇見的一種鯊魚,它們擁有獨特的長尾巴,其長度幾乎佔到了體長的一半。小編第一次見到長尾鯊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一條長尾鯊扭動著從遠處慢慢遊來,身體隨著左右擺動的長尾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銀色的光芒,它就這樣優雅的從面前遊過,漸行漸遠。那種不期而遇的美麗畫面,永遠清晰的烙印在了心裡,真的美哭了。今天我們就來認真學習一下關於長尾鯊的小知識,希望小夥伴們都能有幸在海裡遇見美麗的它們。

△圖片來源:edgeofexistence.org


世界上不只有一種長尾鯊哦,長尾鯊是鼠鯊目下的一科,長尾鯊科又稱狐鮫科,分布於世界各地溫帶及熱帶的海域。長尾鯊科下只有一屬「長尾鯊屬」(學名Alopias)及其下三個物種。長尾鯊屬的命名來源於希臘語的Alopex,是狐狸的意思,因長尾鯊擁有狐狸一樣的長尾巴並且非常聰明狡猾而得名。當今存在三個物種:

細尾長尾鯊 Common Thresher Shark (Alopias vulpine)

大眼長尾鯊 Big Eye Thresher Shark (Alopias superciliosus)

淺海長尾鯊 Pelagic Thresher Shark (Alopias pelagicus)

△圖片來源:www.threshercove.com

要怎麼區分三種長尾鯊呢?除了可以拿偶遇它們的地理位置、體型大小作為參考外,大家也許已經能從上面的對比圖中看出些端倪了,沒錯,它們身體的顏色有著明顯的差別。常見的細尾長尾鯊背部顏色偏灰綠;大眼長尾鯊除了眼睛明顯比其他兩種大很多之外,背部顏色呈金屬紫-褐色;而最小隻的淺海長尾鯊身體則更偏深藍。或者來看胸鰭的顏色,細尾和淺海長尾鯊胸鰭基部有一塊是白色,而大眼長尾鯊胸鰭就都是褐色,下腹的白色部分基本是水平的一條。淺海長尾鯊的胸鰭末端很長很尖,而其他兩種都是相對較圓。

△common thresher shark細尾長尾鯊,圖片來源:DIVE Magazine


△bigeye thresher shark大眼長尾鯊,圖片來源:oceanforsharks


△pelagic thresher shark淺海長尾鯊,圖片來源:Saeed Rashld

三種長尾鯊中,細尾長尾鯊是最常見,也是體型最大的,體長可達6.5米;大眼長尾鯊排第二,體長約4-5米;體型最小的是淺海長尾鯊,在3米長左右,尾巴有時比軀幹還長。所有長尾鯊雌性都比雄性體型更大。下面放一張常見鯊魚身體尺寸對比圖,可以看到與大白鯊和錘頭鯊相比長尾鯊體型並不算大,而且光尾巴就是身體的二分之一長度了,體重自然比其他身體龐大的鯊魚輕了很多,也是這樣獨特的體型賦予了長尾鯊更靈活、更快速的行動力和更有效的攻擊力。它們是遊泳速度最快的鯊魚之一,能達到48.2km/小時。

不是所有的魚都是冷血動物(體溫和環境溫度一致),極少有魚可以保持自身體溫高於周圍水溫,長尾鯊就可以哦。它們利用自己獨特的逆流熱交換機制(Counter-current heat exchange),一種混合血管和動脈的複雜系統,和體內的慢氧化肌肉(Slow-oxidative muscles)來產生熱量:當溫熱的靜脈血從肌肉進入這個系統網絡後,熱量會從脈管壁滲入臨近較冷,從鰓進入的動脈血中,動脈血流入肌肉時已被升溫,這種血液熱量交換機制效果非常驚人,肌肉中97%的熱量可由流入的血液再收回,讓自己的體溫維持在高於周圍水溫2­­℃,這個特殊技能可以讓他們在冷水中依然維持體內蛋白質活性,以保證肌肉有效收縮和釋放能量,保護自身的眼睛和大腦不受外界冷水的影響,也提升新陳代謝速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擁有更快的遊速和更靈敏的反應。

長尾鯊是遠洋帶大洋表層魚類,喜歡在開放海域中捕食,較少在500米以下的深度出現。細尾長尾鯊和大眼長尾鯊在全球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等熱帶至溫帶海域;而淺海長尾鯊則更趨向於居住在熱帶,只出現於印度太平洋區。太平洋中,在水溫較暖的中西太平洋比較常見到大眼及淺海長尾鯊,而細尾長尾鯊較為稀少。


尾巴是它們有效的捕獵工具,用長尾巴來快速有力擊水(甩尾速度可以達到50英裡/小時),把魚兒們趕到一起,等它們嚇得驚慌失措時美餐一頓,或是直接把獵物打暈過去再去慢慢享用。許多遠洋魚類,像金槍魚,鯖魚,及魷魚,烏賊等都是它們最愛的食物。

長尾鯊是極少數會像海豚一樣跳躍出水面的鯊魚之一 (大白鯊也會哦)。但並不像海豚是為了呼吸,它們這麼做的具體原因未知,只有幾個假設,一個是它們在捕獵中,用尾巴擊打一些靠近水面的獵物,使得它們衝出水面;另一個猜測是它們為了衝出藏在鰓裡面的寄生蟲,再或者……也許就純粹是開心到飛起吧。

長尾鯊自然條件下平均年齡可達20歲,但它們是成熟非常緩慢而且繁殖力很低的一種鯊魚。雌性要8-14年才可性成熟,雄性要7-13年,才可以生育,而且每次只能生2-4胎。

通常雌性鯊魚的卵子成功被受精後,受精卵將會以下面三種之一的方式發育:

1. 胎生。大多數遠洋鯊魚都是以這種方式生育後代。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所需營養都從胎盤中獲得。保證小鯊魚在母體孕育成形後出生。例如錘頭鯊

2. 卵生。鯊魚產下的卵有厚厚的卵鞘,這些卵鞘在母體內是軟的,是進入水中以後才變硬,可以抵抗捕食者,鯊魚卵常附著於巖石或海藻上。胚胎發育所需營養來自卵本身,成熟後孵化。例如豹紋鯊

3. 卵胎生。現已知的卵胎生動物很少。長尾鯊就屬於如此特殊的一類。它們的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但母體不直接提供營養,胚胎所需營養靠卵自身的卵黃供給,只在胚胎發育的後期才與母體進行氣體交換或者與母體輸卵管進行一些物質交換。人們猜測卵胎生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由卵生到胎生的一種過渡方式,是一種動物進化的成果,胚胎和幼體的發育和存活環境都有改善。但胎卵生卻也有其缺點,母體內的胚胎發育過程中會吃掉其他的卵,也就等於吃掉了它們自己未來的兄弟姐妹們。

除了人類之外,長尾鯊沒有其他已知天敵。面臨捕魚業的危害,加上自身繁殖能力非常的低,生長速度緩慢,現存的三種長尾鯊都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9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列為VU(易危)。

△圖片來源:攝影師特別有文化


https://www.threshercove.com/the-three-species-of-thresher-sharks/


Sharks of the Open Ocean: Biology,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Merry D. Camhi, ‎Ellen K. Pikitch, ‎Elizabeth A. Babcock – 200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te_mirabile

※聲明:文章部分照片和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END--



看更多趣味海洋小生物視頻請猛戳【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物種介紹】Spathodus marlieri  馬裡耶狐狸
    🔸🔸🔸學名:Spathodus marlieri 屬:Spathodus刀齒狐狸屬常見度:N/A常見訂單名:N/A中文種名:馬裡耶狐狸中文俗名:馬裡耶狐狸棲息地: 激浪區攝食: 素雜食分組:蝦虎類  Gobby水族箱: 中型繁殖: 雙親口孵詞源: Dedicated to G.
  • 鯊魚系列 | 長尾鯊——優雅而神秘的「全能型殺手」
    實際上,長尾鯊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鯊魚物種,而是鼠鯊目長尾鯊科長尾鯊屬下 3 個物種的統稱,分別是淺海長尾鯊 (the pelagic thresher)、大眼長尾鯊 (the bigeye thresher) 以及狐形長尾鯊 (the common thresher)
  • 【潛行家-物種】鼓丘鼓丘的聖誕樹蟲
  • 【物種介紹】Eretmodus marksmithi 馬克史密斯狐狸'紅斑節狐狸'
    🔸🔸🔸學名:Eretmodus marksmithi 屬: 槳牙狐狸 屬命名歷史:Eretmodus sp. aff. cyanostictus I, Konings, 1988"Cyanostictus North" 中文種名:馬克史密斯狐狸中文俗名:紅斑節狐狸棲息地: 自由沉積物礁巖地帶攝食: 素雜食分組:Gobby 蝦虎類  水族箱: 小型繁殖: 雙親口孵化詞源:Named "marksmithi
  • 【佳片】最美長尾鯊視頻:Angel Of The Deep
    視頻來源於http://behind-the-mask.com/視頻由一個常駐菲律賓的國際化紀錄片小團隊製作(具體信息見視頻)。長尾鯊較為幼長,頭小吻短,背鰭小,胸鰭上半葉很長及向後彎曲。除了大眼長尾鯊外,其他的長尾鯊的眼睛都相對較細。背部呈褐色、灰藍色或灰綠色,腹部較淺色。長尾鯊的三個物種可以從其背部的顏色來分辨:細尾長尾鯊的是深綠色,大眼長尾鯊的是褐色,而淺海長尾鯊的是藍色。
  • 長尾鯊,最會「打屁股」的鯊魚!
    鯊魚是非常~非常~非常~古老的物種,它們至少已在海洋中徜徉了超過5億年的時光!從恐龍還未出現,一直遊弋到恐龍早已滅絕的今天。
  • 英漁民近海意外捕獲巨型長尾鯊
    圖集詳情: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4日消息,近日,一組船員在距離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郡海岸約90米處捕撈石斑魚時,意外捕到一頭體型龐大的長尾鯊  據了解,長尾鯊和大白鯊同屬一科,廣泛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北美、亞洲大陸架海域。它們喜歡住在開放海域的淺水地區,主要以魚群為食,其鐮刀似的大尾巴更是捕食利器。目前,長尾鯊已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 狐狸正在努力進化成狗,為了挺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而這種反常而極端的主動進化,正是狐狸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回應,也是求生欲的最強烈表達。至於那些進化速度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野生動物,要麼已經滅絕了,要么正在滅絕的路上。前蘇聯專家花幾十年馴化狐狸說起來,野生狐狸算是狗的近親,但它們並不親人,而且幾乎無法馴化。比如銀狐(赤狐的一種變種),一百多年來因其毛皮價值而被人類廣泛飼養。
  • 長尾鯊陳屍峇里島、仙本那--人類是怎麼了?
    長尾鯊被CITES (華盛頓公約)附錄2列為「易受威脅」的物種。在印尼,如果沒有數量特別有限的並且售價昂貴的許可證,捕獵長尾鯊是違法的行為。捕獵者有時砍下它們的尾鰭,試圖掩蓋它們是一定程度上受保護的海洋物種。這些照片已經被傳給當地政府,正在等待裁決。同時,請轉發這些照片,不要讓做出這樣惡劣行為的人逍遙法外!歪果網友們看到這則消息,有表示驚訝的。。。
  • 「種花家」發現了二個新物種,網友驚呼,這不是今年的生肖動物?
    「種花家」的科學家發現了兩個哺乳類新物種。網上擺出了這二種動物的照片,不少網友看後,都驚呼,這不是那個什麼?對了,就是今年的生肖動物—老鼠!很多網友都認為這是老鼠。不過,科學家說,這是麝鼩(qú)屬物種。這次發現的二種麝鼩屬物種,經研究確認,屬於兩種哺乳類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安徽麝鼩」和「黃山小麝鼩」。麝鼩是食蟲動物,常被誤認為鼠類。雄麝鼩有分泌芳香物質的腺體,生活在近水的地方,多數對農業有害,皮毛珍貴,族群狀況稀少。
  • 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被命名周氏瞼虎
    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物種】奇幻深海地精鯊-哥布林鯊
    潛行家 | 海洋  旅行  影像  人生,用鏡頭記錄行走的世界!更專業一點的名字有歐氏劍吻鮫、歐氏尖吻鯊、劍吻鯊等,是尖吻鮫科下的唯一一個物種。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深海鯊魚。由於所屬的尖吻鮫科是一個存在了1.2億年的古老分支,哥布林鯊也是這個分支下僅存的物種,也有人稱它們為活化石。哥布林鯊生活在數百米下的深海,1898年首次在日本被發現,極其不容易被捕捉到。
  • 《動物分類學》:首師大碩士生以「首師大」命名新物種
    《動物分類學》:首師大碩士生以「首師大」命名新物種
  • 國產鍬甲冷門貨圓翅屬物種分享 以省份命名的圓翅鍬們
    前言:我國境內圓翅屬鍬甲物種豐富,粗略統計約有34個左右,這一數字可以說超過了我國的鋸鍬屬(Prosopocoilus)、深山鍬屬(Lucanus),僅次於大鍬/刀鍬屬(Dorcus)。不過,圓翅屬物種雖然繁多,但或許是人工飼育較困難以及相關資料缺乏的關係,除了爆發季爛大街的部分種外,大部分圓翅鍬市場上並未流通,也很少見,甚至從來沒見過。近期,我們在整理圓翅鍬屬的內容,以收錄到羅氏蟲社網站上,今天就先順手分享幾個以我國或省份命名的圓翅鍬吧!
  • 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原標題: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我國林業工作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近日,關於這一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學》上正式發表。   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
  • 「物種」奇幻深海地精鯊-哥布林鯊
    長長的吻醜醜的模樣像極了地精生活在百米深海的古老物種哥布林鯊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目:鼠鯊目Lamniformes科:尖吻鮫科 Mitsukurinidae屬:
  • 海南發現瞼虎屬新種 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
    本報8月2日訊(記者龍易強)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長尾鯊在海岸被凍結,科學家:它們是被「淹死」的
    隨著北極爆炸繼續在強烈的風和寒冷的氣溫下肆虐東海岸,至少有四隻長尾鯊在科德角海岸被凍結。鯊魚冬天應該受到責備嗎?可能沒有,因為鯊魚很可能不是因為低溫而死,而是因為他們試圖向南遷徙而在淺水中掙扎,據負責麻薩諸塞州魚類和遊戲部鯊魚研究項目的高級漁業科學家稱。
  • 半世紀謎題破解:古老海蠕蟲被重新命名定屬
    來源標題:半世紀謎題破解:古老海蠕蟲被重新命名定屬據外媒報導,困擾了科學家50年的、位於猶他州 Spence 頁巖地區的一種神秘海蠕蟲近日終於被賦予了全新的命名——Utahscolex ratcliffei。
  • 皮卡皮卡、那呀那呀……生物學家給物種命名的時候,腦洞也太大了吧!
    生物世界,大千瑰奇,有許許多多神奇的物種,也有了一些神奇的物種名。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忍俊不禁的物種名稱,一定有一些會讓你印象深刻。小飛鼠屬的體長在13釐米以上,大鼯鼠屬體長50釐米以上。顯赫鼯鼠是大飛鼠屬(Petaurista)下的一名物種,英文名為「Bhutan Giant Flying Squirrel(不丹大飛鼠)」,在翻譯為中文名時,生物學家根據它的拉丁語學名中的「nobilis」(譯為「高尚的」)直接命名為「顯赫鼯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