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國境內圓翅屬鍬甲物種豐富,粗略統計約有34個左右,這一數字可以說超過了我國的鋸鍬屬(Prosopocoilus)、深山鍬屬(Lucanus),僅次於大鍬/刀鍬屬(Dorcus)。
不過,圓翅屬物種雖然繁多,但或許是人工飼育較困難以及相關資料缺乏的關係,除了爆發季爛大街的部分種外,大部分圓翅鍬市場上並未流通,也很少見,甚至從來沒見過。
近期,我們在整理圓翅鍬屬的內容,以收錄到羅氏蟲社網站上,今天就先順手分享幾個以我國或省份命名的圓翅鍬吧!
廣西圓翅鍬(Neolucanus guangxii)
產地:分布於我國廣西(大瑤山)地區,雄蟲體長約41.5~44.1mm,雌蟲為37.1~42.6mm。
特徵:雄蟲大顎外側緣較直,顎表面平坦,近端部有向上的內齒,顎下緣有鋸齒狀齒突;鞘翅為淺橙棕色,基部、側緣和合縫處有黑色條紋,具有較強的光澤度;前足脛節外側後有4個刺突。
辨識:廣西圓翅鍬和陝西圓翅鍬(Neolucanus shaanxiensis)相似,以下特徵可區分:雄蟲大顎內下緣有5枚小內齒;頭部和前胸背板沒有光澤;鞘翅有顏色,且側緣和中間合縫處為黑色,鞘翅整體較短。
貴州圓翅鍬(Neolucanus guizhou)
產地:分布於貴州南部地區(雷山),雄蟲體長約為38.5~42.1mm,雌蟲體長約33.6~35.5mm。
特徵:成蟲大顎、頭部、前胸背板為黑色,具有中等光澤度;雄蟲大顎上緣有向上的齒突,下緣有不規則鋸齒約7枚左右;頭部側緣有明顯的前角和后角;前胸背板兩側各有紅棕色斑紋;鞘翅基部、合縫處為黑色,剩餘部分則逐漸擴散成慄褐色;前足脛節有5~6枚刺突。
雌蟲體色和雄蟲類似,大顎略內彎有3個小齒突;前胸背板中央內凹,前足脛節外側有4枚刺突。
辨識:貴州圓翅鍬外觀特徵(體色)較為獨特,不易於其他圓翅鍬屬物種混淆。
陝西圓翅鍬(Neolucanus shaanxiensis)
產地:分布於陝西西南部(太白山)地區,雄蟲體長約39.2~47.5mm,雌蟲約35.5~41.5mm。
特徵:雄蟲大顎外緣筆直,端部略內彎,內緣有不規則齒突約9枚鈍齒;前胸背板有側緣整體圓潤,側邊緣有紅棕色條紋;鞘翅整體為紅棕色,有明顯光澤度;前足脛節外緣有4枚刺突。
辨識:陝西圓翅鍬和 Neolucanus robustus maekajanensis (產地泰國、寮國、越南等)相似,辨識點在於:體型略小身體較為苗條;大顎端部上緣有小齒突;頭和前胸背板更有光澤。
中國圓翅鍬(Neolucanus fuscus zhongguo)
產地:分布於我國廣西東北部(柳州,大瑤山山脈),棲息地基準海拔約1900m,雄蟲體長約34.9~37.3mm。
特徵:雄蟲大顎、頭部為黑色,鞘翅為深紅褐色且光亮,邊緣和合縫處為黑色。
辨識:雄蟲和 Neolucanus fuscus 圓翅鍬極為相似,區分點:大顎短而狹窄,頭部、前胸背板和鞘翅更寬,前胸背板中間凹陷且無光澤;鞘翅光澤度相對較低,以紅褐色為主,部分存在紅褐色+黑色雙色個體。
小知識:亞種名「zhongguo」源於我國的中文拼音,該種原為獨立物種中國圓翅鍬(Neolucanus zhongguo),現已經被降級為 Neolucanus fuscus 亞種。
後記:事實上以省份命名還有藏圓翅鍬(Neolucanus tibetanus),主產地為墨脫,限於篇幅這裡就不細說了。
以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歡迎轉載,標明出處即可!
End
往期圓翅鍬相關文章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之 教你認識冷門的日本圓翅鍬
羅氏蟲社鍬甲知識分享系列 揭秘祖國寶島的圓翅鍬
蟲友掃盲班,一文看懂長戟大兜屬白兜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