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前我們曾聊過頭頂鹿角身披黃金鎧甲的鹿角鍬,而整個鍬甲屬中還有一和鹿角鍬相近的品種,可以算是近緣種,該種雄蟲大型個體可以輕鬆破100mm長度,整個屬均具有誇張大顎且尖端分叉的特徵,相信有蟲友已經知道這是哪個屬的鍬甲了,對!就是叉角屬。
叉角屬概況
中文學名:國內正式學名也稱為六節屬,屬名「Hexarthrius」就是六節的意思,拉丁語中「Hexa」即為「6」,而「arthr」為關節的意思,合起來也就是六節的含義。
主要特徵:該屬鍬甲的觸角腮片部分通常為6節,這是和其他鍬甲屬完全不同的一大特徵,六節叫法也因此而來。
品種分布:按照現有分類已知的有十四個品種,這其中最出名的為巨顎叉角鍬,體長可超過110mm的大傢伙,且性情兇暴,可謂鍬甲屆中的一大怪獸。叉角屬鍬甲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地區,我國境內也有分布,有記錄的為5個品種,其中4種基本處於分布區域的邊緣地帶,整體數量上並不算多。
中國叉角鍬(六節鍬)
今天我們就先來詳細介紹下國內的叉角鍬,後續我們再來說東南亞地區的品種;以下介紹均使用正式中文學名。
印度六節鍬( Hexarthrius aduncus):
我國境內主要分布於藏東南地區(墨脫),其外觀較為近似鋸鍬屬種類(叉角屬和鋸鍬屬也為近緣),頭盾形似山字型,中間突起,前胸邊緣呈微弱的鋸齒狀,觸角末端有6節腮片突起明顯,易於區分;成蟲具趨光性。
註:日本方面將《中華鍬甲2》記載的印度六節定為未正式命名的亞種,而印度六節此前還有兩個亞種:,Hexarthrius aduncus aduncus(Jordan, 1894)和 Hexarthrius aduncus igarashiae(Fujita, 2010),除去我國藏東南地區外,這兩個亞種分別分布於印度和緬甸北部。
橘背六節鍬(Hexarthrius parryi):
也稱帕瑞叉角鍬或黃斑六節鍬,分布區域廣泛,東南亞各國基本都有分布,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可以算是六節屬的代表品種,巨大粗礦的大顎外和叉角形態,同時配以兇暴的性格,給人以威武霸氣的感覺。 除去大顎外,其鞘翅黑色+橘色斑紋的顏色也是其顯著的特徵,橘背叉角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橘背叉角主要有四個亞種,除去原名亞種外還有如下三個亞種:
Hexarthrius parryi deyrollei(Parry, 1864) :分布於泰國北部和緬甸東南部;
Hexarthrius parryi elongatus(Jordan, 1894):分布於婆羅洲島;
Hexarthrius parryi paradoxus(Mollenkamp, 1898):主要分布區域為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
緬甸六節鍬 (Hexarthrius melchioritis):
也稱酒紅叉角,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和我國雲南(瑞麗),其與棲息在印度的明寧瑞奇叉角(Hexarthrius mniszechi)相似度極高。大型雄蟲大顎主內齒較為遠離端部,且基部沒有向下的刺突,小個體雄蟲前胸背板前角較為遠離頭的側邊,且大顎端部內齒較短。
維氏六節鍬(Hexarthrius vitalisi):
在我國境內主要有4個亞種,按產地走分別為雲南(和越南北部的)的指明亞種、廣西(大瑤山、貓兒山)的桂北亞種、廣西西部(百色、龍州)的桂西亞種以及雲南(騰衝、貢山)的高黎貢山亞種。
佛氏六節鍬(Hexarthrius forsteri):
棲息於印度、緬甸(克欽)以及我國西藏(墨脫)低海拔地區,體色偏紅,牙型較直較窄,大顎內緣遍布小內齒,大顎主內齒接近大顎端部,基部無內齒,頭盾兩側向前突出。按照《中華鍬甲2》數據記載,雄蟲體長可以達到89mm。該種整體可以說體型巨大而色彩華麗,對得起漂亮2字!
註:按照日本人的分類,中國地區的佛氏六節在2016年被定為新的亞種 Hexarthrius forsteri nyishi(Okuda et Maeda, 2016);而佛氏六節鍬此前還有2個亞種分別為:
Hexarthrius forsteri forsteri(Hope, 1840):原名亞種,主產地為印度;
Hexarthrius forsteri kiyotamii(Nagai, 2000):緬甸亞種,外形酷似鹿角鍬,體型比原名亞種大一些。
後記:以上即為國內記錄的六節鍬(叉角鍬),雖然部分品種和日本人的分類上還是有分歧。但對於我們蟲友來說,不需要管這麼多,只要知道國內有這5種叉角鍬就好了。
廣告區
1、出黃粉鹿角花金龜,小個體10元一對,普通個體15元一對,大個體20元一對。量多可小刀!可直接淘寶店/微店中下單:備註「公眾號」,等我們改價格後再付款。
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