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質炭的固碳減排與合理施用
生物質炭的固碳減排效應除了受生物質炭類型、穩定性和施用區域影響外,還受制炭能耗和裂解氣回收技術影響。在未來發展方向上,提出了亟需加強制炭技術、長期連續施用生物質炭效應和生物質炭性質與土壤類型互作研究。另外生物質炭的固碳減排效應還與生物質炭的生產技術、生物質炭性質和土壤性質有關。在生物質炭大規模推廣運用之前,還需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研究: (1)低耗能循環制炭技術研究。目前大部分的制炭技術能耗都比較高,平均耗能達4.04 MJ·kg-1 幹給料。
-
兩會閉幕 回顧科學儀器行業相關的兩會「好聲音」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也臨近尾聲。國產儀器、食品環境、檢驗檢測,今年從人民大會堂,傳出了許多為國產科學儀器振臂呼喊的「好聲音」。儘管2017「兩會」即將閉幕,還是讓小編帶您回顧那些與科學儀器行業相關的「兩會之聲」。
-
生物燃料乙醇在碳減排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生物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主要以農產品及農林廢棄物為原料,如玉米、甘蔗、秸稈等。目前,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正在推廣使用燃料乙醇。自2000年以來,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產量快速增長,近十年來,年均增長率超過18%,預計2020年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產量將超過1億噸。可以說生物燃料乙醇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並被寄予厚望。
-
南開大學牽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共建「鄒承魯菁英班」
9月25日,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南開大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建「鄒承魯菁英班」,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命科學領域領軍人才。 儀式上,許瑞明和南開大學教務處負責人代表雙方共同籤署「鄒承魯菁英班」協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向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捐贈鄒承魯先生文集。 根據協議內容,「鄒承魯菁英班」試行「2.5+1.5」培養模式,學生前五個學期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完成專業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第6-8學期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開展科研實踐訓練和課程學習。
-
蔣高明:大力發展固碳型生態農業
緊張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結束了,在碳減排問題上雖沒取得理想的結果,但各國已陸續行動起來。
-
重慶市1-10月生活垃圾「碳減排」達79.42萬噸
重慶市1-10月生活垃圾「碳減排」達79.42萬噸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市城市管理局監測數據測算,1-10月全市生活垃圾「碳減排」總量為79.42萬噸,與去年同比減少3.96%。其中,主城都市區的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碳減排」量為13.25萬噸,與去年同比減少18.25%,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碳減排」量為47.86萬噸,與去年同比增加3.43%;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和焚燒發電「碳減排」總量為14.57萬噸,與去年同比減少10.07%;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碳減排」量為3.74萬噸,與去年同比減少6.85%。
-
用生物炭改良土壤、固碳減排,有哪些生態和健康風險?
固碳減排。生物炭可以在土壤中存留數百年到千年不等,從而將生物質中不穩定的有機碳轉化為穩定生物炭,實現土壤中有效的「碳封存」,達到固碳、減排的目的。但是與此同時,在生物炭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許多生態和健康風險。
-
【論文推薦】夏奡等:燃煤煙氣微藻固碳減排技術現狀與展望
相比於傳統燃煤電廠煙氣減排技術,微藻固碳減排技術具有工藝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和綠色環保等優勢。 通過微藻固碳減排技術處理煙氣時,微藻細胞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煙氣中的CO2,同時吸收NOx和SOx作為生長所需的氮源及硫源,並能夠吸收煙氣中的汞、硒、砷、鎘、鉛等重金屬離子,獲得的微藻生物質可進一步轉化製取生物柴油、乙醇、甲烷等生物燃料及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科技日報》總編輯陳泉湧受聘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張軼帆 攝影 陳晨)4月9日,《科技日報》總編輯陳泉湧受聘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常務副校長陳洪向陳泉湧致送聘書並佩戴校徽,校黨委副書記劉景泉出席致聘儀式並介紹陳泉湧簡歷。校黨委宣傳部、文學院、《科技日報》天津記者站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參加儀式。 陳洪對陳泉湧受聘南開兼職教授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祝賀。
-
2020兩會「硒」聲!農業大健康·萬祥軍: 謀定功能性農業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贏信採編:在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全民戰疫之後,2020年全國兩會終於向我們走來。歷史關頭,年份殊為關鍵,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展望兩會,您在關注什麼、期待什麼呢?
-
兩會議題|兩會什麼時候舉行?全國兩會的歷史發展?兩會議題是什麼
兩會什麼時候舉行?全國兩會的歷史發展?2020年兩會時間定了!「兩會」召開時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分別於5月22日和5月21日召開地點:在北京舉行。全國兩會的歷史發展:1、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屆全體會議。
-
「兩會」僑聲音(3)丨潮流發電、人臉識別、生物醫藥…… 他們關注...
「兩會」僑聲音(3)丨潮流發電、人臉識別、生物醫藥…… 他們關注高科技 2020-01-13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兩會概念股一覽 兩會對股市利好嗎?
兩會概念股有哪些?歷年兩會概念股都是市場必炒的題材,在隨著相關政策或者政策預期的隨之而來,相關股總是受到市場爆炒,而這些內容都是屢次被市場爆炒的熱點板塊,2020年全國「兩會」將從本周五開始,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召開;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兩會」將延續至3月16日全部結束。
-
校長曹雪濤:南開應恢復到當年「北清復開」的地位與影響
而南開大學也曾以創始校長張伯苓的「土貨化辦學」方針,趟出一條「知中國、服務中國」 的中國大學辦學之路,為躋身全國名校奠定了基礎。 自1919年在「五四」大潮中應運而生,南開大學走過了100年不平凡的歷程。進入新世紀以來,地處天津的南開遇到了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未來,南開大學將朝著怎樣的方向前進,能否重現當年「北清復開」的輝煌?
-
...2020「兩會」代表委員、上會記者&綠會夥伴怎麼說|致生物多樣性日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中國「兩會」召開,恰逢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對這一重要日期做出重要批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在此,中國綠髮會邀請兩會代表委員參與光明日報社全媒體總編室視頻錄製,在生物多樣性日(月),一起為地球生物多樣性應援!
-
從天才少年到幾何巨匠,南開之星陳省身
陳省身1926年考入南開大學,1937年執教於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合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1985年受教育部委託建立南開數學研究所, 2000年在南開大學定居,在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旅程裡,陳省身「與南開同行了四分之三個世紀」。
-
南開大學與中科院共建「鄒承魯菁英班」
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日前籤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鄒承魯菁英班」,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命科學領域領軍人才。「鄒承魯菁英班」旨在將南開生科院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與生物物理所的名師、前沿學術思想和國家級科研平臺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科教結合聯合培養一流人才的創新模式。
-
天津南開學子在2019全國中學生生物奧賽中奪金!學習心得分享來啦
天津南開中學學子在2019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奧賽中奪金!2019年8月10日至14日,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學舉行。南開中學生物學科孔令飛老師帶領張杰漢同學參賽,喜獲佳績,張杰漢同學榮獲天津代表隊唯一金牌,為天津市和南開中學爭得了榮譽!面對今年新的生物奧賽政策,南開中學領導、老師們始終堅持科學規劃、創新教學。在5月舉行的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中,南開中學獲得33個參賽名額, 21人獲獎。
-
融媒矩陣齊發力 雲中報導綻多屏——2020年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國兩會...
2020年的全國兩會有些特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媒體記者主要通過網絡視頻、連線等形式進行採訪,這給主流媒體全國兩會報導帶來了新的挑戰。全國兩會報導成為檢驗主流媒體融合報導能力的一場大考。兩會開幕前,河南廣電提前策劃,加大報導力度,電視、廣播「河南新聞聯播」在《直通全國兩會》專欄中率先推出「履職這一年」「一個都不能少」等系列報導,聚焦代表履職故事;在兩會期間,電視推出《向總書記匯報》《緊跟總書記步伐》兩個系列報導,圖文並茂、聲畫字幕同頻,同時製作了海報、短視頻,閱讀量過百萬;新聞廣播開設了《兩會直通車》《奮鬥新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等專欄,充分報導代表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到人大代表團和政協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河南各地的強烈反響
-
團委與化學學院高分子所博士生黨支部共話「兩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志慧)3月5日晚,化學學院高分子所博士生黨支部成員來到學生活動中心與團委黨支部共同組織開展了一次支部生活會,生活會以座談的形式,圍繞「兩會」、學習溫總理視察南開的重要講話精神、讀《光輝的歷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一書感想、博士生就業問題等話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