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航天成果 弘揚科學精神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拍攝擷英
編者按:8月,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火星1號基地」開拍。電影《火星使命》由中國科學技術館和「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委、市政府協拍,嘉星一族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攝製。
-
好奇號拍攝火星奇怪物體的圖片
好奇號(英語:Curiosity)是一輛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轄下的火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索火星的蓋爾撞擊坑,為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的一部分
-
火星探測簡史5(揭秘「火星人臉」,探尋火星生命)
火星全球勘測者拍攝的照片(圖片來自網絡)因此,那個時候很多人認為火星上有火星人,並在火星上建設了發達的農業灌溉系統1964年11月28日美國發射了水手4號(Mariner 4),成功到達火星附近,水手4號第一次近距離拍攝到了火星的表面照片,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一片荒涼。
-
火星探測簡史1(46顆火星探測器全家福,史上最全!)
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探測器、第一個行星orbiter、第一個以重力加速航行的太空船、回傳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並且是第一張從除了地球以外另外一個行星上拍的照片。(2)任務中所有傳回的資料共計5.2 MBits。從距離火星1萬公裡處拍攝了21幅照片;此次任務中估計火星表面大氣壓為4.1至7.0毫巴(410~700帕斯卡),白天氣溫攝氏-100度,沒有偵測到磁場。
-
火星探測簡史2(探測器史上的十個「第一」,還有核動力探測器)
水手4號拍攝的第一張火星數字照片(圖片來自網絡)水手4號在距火星最近時拍攝的火星表面照片(圖片來自網絡)根據水手4號傳回的資料,科學家們認識到火星上並不存在智慧生命,如果存在生命,應該是微生物。海盜1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高清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
火星探測簡史4(火星上有水嗎?有湖泊和海洋嗎?火星下雪嗎?)
火星探路者號(圖片來自網絡)(2)2003年6月10日美國發射了勇氣號火星漫遊車(Spirit,代號MER-A),2004年1月3日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謝夫隕石坑成功著陸。機遇號拍攝的照片(圖片來自網絡)(3)2003年6月2日歐洲發射了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器,2003年12月抵達火星,進行環繞飛行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燃爆!它的使命和其他火星探測器有啥不一樣
就在剛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發射現場非常壯觀!發射現場,圖片來源@人民網發射現場,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從7月中旬開始,各航天大國都開啟了今年密集的排隊去火星的行程,最先拉開序幕的是阿聯航天局,2020年7月20日5點58分,阿聯航天局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
洞察號發來首張火星圖片:地面天空清晰可見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11月27日消息,就在今天凌晨,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派出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隨後,NASA立即放出了洞察號在火星上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這張照片雖然還有一些灰塵遮蓋,但可以清晰看到火星的天空和地面。
-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開機 再燃火星探索熱潮
光明網訊(記者 趙清建)隨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全社會已掀起火星探索熱潮。《火星使命》正式開機(從左至右:蘇青、王欣閣、陳華)中國科學技術館黨委書記影片《火星使命》的出品,是運用新思維、新技術創新科普表達的一次啟航,也是中國科技館在優質科普資源建設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將《火星使命》打造成為一部彰顯科技魅力、激揚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5、上火星得穿航天服火星大氣稀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CO2)、氬(Ar)、氮(N2)和少量氧氣、水蒸氣組成。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曾經擁有更厚的大氣層。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太陽撞擊火星大氣層的能量可能「剝離」了其頂部較輕的氫,將氣體分子散射到了太空中。NASA的火星大氣和揮發性演化(MAVEN)探測器,正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開拍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開拍。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柯玉棟新甘肅客戶端金昌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謝曉玲)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金昌市委市政府協拍的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8月20日在金昌市人民文化廣場舉行開機儀式。
-
火星認知史,火星人造運河曾是正統觀點,現今又拍攝到火星老鼠?
1965年7月14日,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成功飛掠火星,在約一萬公裡的高度拍攝了21張「火星近照」,這是人類第一次近距離觀察火星。1971年11月14日,美國探測器&34;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第一顆火星人造衛星,環繞著火星進行360度拍攝。
-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開拍
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金昌市委市政府等單位協拍的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於2020年8月20日在甘肅省金昌市人民文化廣場舉行開機儀式。 影片《火星使命》以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為大背景,以中國載人航天昂首步入空間站時代為主基調,以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大型試驗項目
-
天文知識——火星(Mars)
火星(Mars)一個紅色的星球。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10,所以重力不足以維持像地球那樣大氣,火星的大氣層很稀薄。曾經的火星可能溫暖、潮溼,但現在已經是一片荒涼。不過人類對火星的興趣依舊未減,一直沒有停止對火星的探索,仍然想著有一天能夠在火星建議外星基地。
-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全景圖
該合成圖由2019年感恩節期間拍攝的1000多張圖片組成,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進行了精心組合成了包含18億像素的火星景觀。漫遊者的桅杆相機Mastcam,使用它的長焦鏡頭來產生全景圖;同時,它依靠它的中角度鏡頭來產生一個低解析度、近6.5億像素的全景圖,其中包括漫遊者的甲板和機械臂。除了不帶流動站的近18億像素全景外,NASA的好奇號還拍攝了含漫遊者本身的6.5億像素的全景圖。
-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開機儀式舉行
「綠航星際」為創作藍本,在以人類為地外生存做準備為主題的金昌火星1號基地取景拍攝,向公眾介紹中國航天員在選拔、培養、訓練和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精彩故事、感人事跡,展示我國航天事業科技成果,弘揚科學家精神,彰顯我國航天工作者偉大的航天精神和愛國情懷,對激勵公眾樹立中國夢、航天夢具有深遠意義。
-
(圖)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工作這是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現場畫面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據悉,「天問一號」的軌道設計,綜合考慮了從發射到火星捕獲的各種約束條件並使推進劑消耗儘可能小,採取了轉移過程中進行一次深空機動的策略。
-
火星探索(一)
2020年7月23號,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一切順利的話,將於明年二月份抵達火星,毫無疑問,這必將是我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咱們今天就以火星為主題,寫幾篇相關的科普文章,讓大家對這顆兄弟行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
火星上拍攝的最奇怪的圖像
關於這張由維京人1號在1976年附近區域拍攝的圖像,美國宇航局將其描述為「巨大的巖石層,給人的印象是陰影會造成眼睛,鼻子和嘴巴的錯覺,並給人以人頭的印象」。在做。長度超過3公裡。當然,發現在那個時候,「 它破壞火星文明的!但誰妄下結論,人們」是我有很多,只是一塊石頭,或者是因為當時發現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
-
火星探索(六)
那麼火星的自轉周期是多少呢?別急,還有更驚喜的呢,火星的黃赤交角為24度(所謂黃赤交角,指的是行星自身赤道面與公轉軌道的夾角),而地球的這個角度約為23.5度。這意味著什麼?如果火星的軌道再圓一點(目前火星軌道的偏心率為0.093,相比於地球來說,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火星的軌道比地球的公轉軌道看上去更像一個橢圓),那麼火星的日夜交替、四季變換,都將與地球非常類似。這也是為什麼很早就有科學家提出要在火星上建設基地,要改造火星,將其變為第二個地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