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本源的大膽猜想

2020-09-17 1堅強的鬍子

自從做了爸爸之後,時常感嘆生命的奇蹟。看著十個月大的兒子,真的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受精卵竟然能孕育出一個鮮活的生命。

生命真的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奇蹟。

感嘆生命的同時,自己對於生命的由來和本質的猜想也多了許多,晚上在假寐中時常會思考這類的問題!

一天深夜,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似乎突然被我想通了,而貫穿一切甚至可以解釋一切神秘事物的源點,都歸結於一個大膽的猜想中----「本源能量」。

宇宙篇:現在普遍認為的宇宙成型的時間是科學研究的138億年前,並且是通過大爆炸而形成的。

可我從一個小生命的形成,出生和成長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或許宇宙不是爆炸而產生,而是像生命的形成一樣,是通過一個受精卵而形成的。當然我把這個受精卵設想成一股未知的能量,一種神秘不可見的「本源能量」。

這股沉寂已久的能量在慢慢吸收外界的能量之後緩慢的成長著,演變著----

而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能量」的通過某種方式的會聚而逐漸的形成一種物質化「外衣」,從而形成了可探測的細小物質存在。

這些物質又經過不同的順序排列,凝聚,漫長時間之後,演變形成人們所認知的一切物質存在。

在物質的形成過程中或許會發生各種不同結果,如劇烈爆炸,如各種星雲,星系…

爆炸則讓宇宙空間變得更加龐大,也會形成其它的物質存在,如黑洞等…

星系的形成則是物質變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吸引力,正是這種力才讓的許多星球會聚在一起形成更龐大的星系!甚至,它們之所以能夠相互吸引,是因為物質的排列方式有相同之處!

宇宙是一直成長之中,物質一直在變化之中,而在成長,變化之中,物質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種「力」!

而我認為「力」是這種「能量」運動的代名詞!

甚至在宇宙的邊緣就是這種「能量」在隔絕著本宇宙與其他宇宙的聯繫。

多元宇宙篇:宇宙之外是不是存在其它宇宙空間,一直以來人們都有所猜想。而我則認為其或許存在,就像受精卵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多個一樣。

宇宙之外可能存在著它的「同胞兄弟」,存在著和本身宇宙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空間,甚至可能會有「死胎」而沒有成型的宇宙。類似科學家們提出的平行世界觀,只不過這些空間的外圍可能都存在著最初的那種能量來隔絕著一切。

物質篇:之所以說是物質而不單獨的說生命或者人類,因為我大膽的猜想,生命和宇宙中的星球,黑洞等一切的物質存在,哪怕是一顆灰塵,它們的本源都是相同的----「本源能量」。

宇宙中存在的所有一切,都是這些能量演變而成的物質化的外在形體表現。所以一切物質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必然的微妙聯繫。

比如基因和血緣關係,不管分支多少,通過研究都可以發現它們擁有同一個祖先。

時空篇:時間觀念,其實也只是人類對於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形成而懵懂的命名而已。時間本質是什麼,又是怎樣產生的,又有誰說的清楚。

或許時間是物質的不斷變化而形成的一種假象,本不存在時間,只是因為物質的不斷變化,物質之間又相互作為彼此的參照物,所以才有了人類所認為的時間的存在。

如果兩種絕對靜止的物質,那麼對於它們來說是沒有時間變化的,因為沒有參照物作對比。

而對於空間,或許是物質之間存在的縫隙吧!

說起時間和空間,聯想到時空機和超光速穿越時空的設想,這是人類一直想穿越過去與未來的假設。

時空穿越,更準確的應該說是,回到物質變化成現在狀態的之前狀態,或者是以後的狀態。好比,從一個已經腐爛的蘋果回到它還沒腐爛的狀態,或者是來到它已經腐爛完的狀態。

對於時空的穿越,一直感覺很虛幻。因為穿越時間所改變的不只是本身的時間。而是身邊所有事物的時間,甚至是整個宇宙的時間。

所以這應該需要很大的能量,龐大到無法計算的能量去實現它。其所承受的也應該是來自整個宇宙的壓力。我想沒有什麼是能承受如此大壓力的。

時光機不行,光速也未必能辦到,因為光速只是人類百年科學所發現的最快速度而已,我們不知道宇宙中是不是還存有其它速度更快的物質。

我把這些方式所設想的時空穿越稱之為外力。

有外力自然就有內在力。前面說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本源能量」。一切的物質都只是「能量」的物質化外在形體表現,一切的物質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微妙聯繫。

那麼如果能研究明白這些「能量」到底是什麼,又是通過怎樣的排序,變化而形成的現有物質狀態,以及又會通過哪種方式繼續變化下去,形成下一種物質狀態。

那麼便可通過物質的現有狀態去溝通其變化之前的物質狀態,從而利用之前狀態把現有狀態拉到過去甚至是未來。

用空間穿越來說,一個人如果真的可以穿越空間。應當是組成其身體的「能量」和所處空間的能量產生了人類所不能察覺到的緊密聯繫。所以其它空間的龐大能量會把這個人拉到其它的空間位置上。

道教篇: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也有其修煉方法,甚至提到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

現有的科學研究提出,人體基因中有90%以上都被上了枷鎖。

如果把「道」比作最本源的「能量」,結合生物基因中的枷鎖,那麼道教的修煉方法則有一定的設想基礎。

宇宙是在成長中的,也在不斷的吸收外界的「能量」!而人體之所以有這些枷鎖,或許是因為人體內的本源「能量」極為稀少,不足以衝破人體中的枷鎖。

道教中有境界,每個境界又有不同的能力,並且有修煉方法。如果把這種修煉方法看成是在吸收外界的「本源能量」,以此來突破人體枷鎖,達到相應的境界,獲得相應的能力,如同科幻中提到的超能力,那麼這種修煉就是可以說的通的!

至於道教中所出現的各種神仙體系,卻可以看作是大範圍「能量」匯聚的代表體現。

另外每個人的「本源能量」物質化組成方式不同,那麼也應不會有完全相同的能力。

生死篇:在中國幾千年的中醫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指人體具有的能量。

生命的「本源能量」:

如果把「陰」比作構成人體的「本源能量」,把「陽」比作人類吸收的外界「本源能量」,也是可以說的通的。

在「生」的成長過程中,生命一直在吸收外界的「本源能量」,只是界於生命的「本源能量」物質化形體表現的限制,生命所能吸收的外界「能量」少的可憐,或者說已經不需要過多的「本源能量」來運作生命的運動。

死亡的「能量守恆」。

有研究表明,人死亡的瞬間身體會消失20克左右的重量,科學家們把這些消失的重量稱之為「靈魂」。如果說這些「靈魂」就是生命成長過程中所吸收的外界「本源能量」呢?

一個生命在胎盤中時有--沒有靈魂的說法,而在出生的剎那--靈魂才會產生。是不是可以認為在胎盤中時,因為無法接觸到外界所以無法吸收「能量」,而在出生的時候,物質化的「本源能量」便開始主動吸引外界的「本源能量」進入體內。所以才有了靈魂的說法。

生命的長短,不代表「本源能量」的壽命;生命的死亡,也並不表示組成生命的「本源能量」的消失,只是其物質化的外在表現換了一種形式而已,如腐爛。然後又重新變成「能量」存在於天地之間。

而身體消失的靈魂也不會消失,只是又消散在天地之間,或許在某一時刻這些「能量」會和其它「能量」重新被吸入生命之中,作為新的靈魂存在。

像是能量的守恆,當然我並不認為能量的多少是一成不變的,畢竟宇宙還在擴張中,那麼宇宙中的能量也應在不斷的增多。能量守恆或許只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忽略掉那些不易察覺的變化中存在!

輪迴篇:有很多人相信輪迴,也有很多人在某一個地方會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學稱--既視感!

如果以「能量」的角度來看,便是其所吸收的「能量」是上一個消散的「靈魂」,而前世曾經到過這一個地點,所以才有了熟悉感。

世界上雖沒有完全相同的人,但卻有十分相似的人。那麼他們的「能量」所組成的物質結構順序是否也有相似之處?

甚至有的人可能和很久之前去世的人相似,也許新的生命「能量」物質化組成方式和曾經出現的生命物質組成方式有相似之處,才有此情景。

也就是所謂的輪迴。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我的設想是無稽之談,但人類科學的前提本就是設想!

也像是著了魔,我相信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是「本源能量」的物質化外在形體表現,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並且所有的存在都會有必然的微妙聯繫。而「力」則是「能量」代名詞!

相關焦點

  • 世界的本源:物質、能量、信息
    科學的使命,就是揭示虧事物的本源。人類通過科學認識世界,也是尊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認識路徑的。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世界的本源不僅是物質、能量,還有信息。世界是由物質、能量、信息構成的。一、人類對世界本源第一亇認識成果:世界是物質的。
  • 本源世界投影下的諸天萬界——觀《滅運圖錄》感想
    最主要,科學其實是一種精神,一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追求世界本質的精神。其中對於靈魂與平行宇宙的解釋我覺得很有意思。甚至覺得其中的一些設定和《滅運》是相通的。《奧術》裡解釋冥河,靈魂壁爐等,反應了靈魂的本質。將混沌的本源靈魂投影到了不同維度的各個平行宇宙之中。
  • 信息與能量、物質、空間、時間,哪一個更加本源?
    我之前說過,探索本源毫無意義,但是探索本源的動力卻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哲學三個大類中,也就是哲學中的方法論和邏輯學作為思維工具意義是永遠存在的,但是本體論世界觀僅僅是觀念認知,而不是經驗認知,是非科學範疇。信息是一種序列,序列不是載體。
  • 引力波是本源物質信息的傳播方式
    簡單來說,引力波是基本物質(時空)發出的一種波信號,我們知道波的特點是波粒二象性。引力波,也是具備了時空二象性特徵的,但是引力波有兩個特徵,不需要任何介質就可以傳播,不不被任何行進的天體阻擋了傳播路徑,可以得知,引力波是一種非常本源的波信息,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如果世界上有一個武林高手擁有了引力波,他可以在地球上隨時隨地的襲擊任何一個人,不論相隔多遠,也不需要藉助任何武器,可以說一動念就成功了。
  • 金星發現疑似生命跡象,科學家大膽猜想:雲層存在「可復活」生命
    但在以往的各種太空研究中,很少有對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生命可能的猜想。近日,英美科學家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出現了令人意外的發現。金星發現疑似生命跡象——磷化氫,這引發了科學家的大膽猜想。該項目的研究小組認為,金星雲層中或許存在一種「可復活」的生命體。
  • 物理學關於世界本源的思索已迫在眉睫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出「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這一說法因為相對論預言的一再證實被人們奉若聖經。但是,人們不應因相對論展現出的真理一面忽略其並非終極真理的另外一面。前兩天,當探討相對論「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這一說法時,我再次提出,相對論這一基本判斷存在違背世界萬物平等性和統一性這個大前提的致命缺陷。並認為這一說法會導致兩個後果,一是物質和時空都是世界的本源,二是它們都不是世界本源。
  •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理論上來說,要想追求真相,那麼你只能自己進去看,但是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在天文學界,科學家們對於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猜測。不僅如此,就連《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此前也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大膽的猜想。劉慈欣表示,黑洞中雖然看起來漆黑一片,但裡面可能「別有洞天」。
  • 萬物的本源到底是什麼?
    物質本源的哲學思辨 如果說起西方哲學的開端,那一定是那一句石破天驚的: 萬物的本源是水。 這句話正是素有「科學和哲學之祖」之稱的泰勒斯所說。 可能你要說,這話有啥了不起的?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至此,基於霍金的理論,宇宙本源的問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暫時作為本人的的宇宙觀:宇宙就是一片永恆存在的虛無和混沌,其總能量為0,沒有任何能量和物質粒子,構成混沌的是不具有任何質量能量的量子隨機漲落(測不準原理),隨機漲落產生了正能量和負引力,這即為宇宙的本源。進一步說,整個宇宙就是量子真隨機系統,而我們今天的宇宙只是大量隨機漲落事件導致的一次大爆炸的結果。
  • 科學猜想:黑洞的內部物質大部分是反物質嗎?
    對黑洞的猜想也空前的高漲。黑洞這種天體距我們是那麼地遙遠,想要近距離的觀測和研究,以目前我們人類的科學水準是相當相當的困難的。好在我們人類的大腦充滿了想像力,所以我們可以盡情的發揮我們的想像來剖析關於黑洞的一切謎題。估計手機或者電腦屏幕前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特別的想知道黑洞吸積盤裡的物質到底是什麼物質吧?關於這個問題不妨大家一起腦洞一下吧。
  • 對「暗物質、暗能量」之說的不同看法與對新世界的猜想
    第一,天文物理科學界目前對暗物質與暗能量的研究和猜想或認知度1.暗物質: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目前已知的物質
  • 科學猜想與科學幻想的區別
    科學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環節,科學猜想與假說是通向真理的橋梁。大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任何一個科學學說的提出,任何一個科學理論的產生,都是科學家在已有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首先提出猜想或假設,最後通過實驗予以驗證的。
  • 人類本源的宇宙是怎樣誕生的?
    人類本源的宇宙是怎樣誕生的?時間: 2007-08-15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海嶼 其它各種人類的最本源的問題,無不發源於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宇宙到底是怎樣開始的?其它各種人類的最本源的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起源的?什麼是意識?什麼是反物質?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萬有引力?……無不發源於這個最最基本的問題——宇宙到底是怎樣開始的?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遺孀,作家安·德魯亞這樣說:「其它所有的問題皆以宇宙的起源為基礎,這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人類的天性在於求索未知」。
  • 劉慈欣大膽猜想
    劉慈欣大膽猜想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經過85億年的進化,它會有多發達呢?雖然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證據從中得出結論,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三體》這部小說中的情節大膽想像一下。《三體》這本出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描述了一個發達的外星文明——三體。
  •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同時,劉慈欣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由於進入四維空間後能掌控時間,我們的壽命或掌握在自己手中,長生不老或有望實現。
  •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同時,劉慈欣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由於進入四維空間後能掌控時間,我們的壽命或掌握在自己手中,長生不老或有望實現。
  •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同時,劉慈欣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由於進入四維空間後能掌控時間,我們的壽命或掌握在自己手中,長生不老或有望實現。
  • 劉慈欣提出大膽猜想
    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同時,劉慈欣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由於進入四維空間後能掌控時間,我們的壽命或掌握在自己手中,長生不老或有望實現。
  • 昴星宿人的宇宙本源知識,竟和修真人士看法不謀而合!
    大爆炸後的大約1.5萬億年,固態物質開始產生。我們的DERN宇宙,是DAL宇宙的姊妹或平行宇宙(譯者註:即還存在另一個叫DAL的宇宙,是DERN宇宙的同胞姐妹)。40萬億年前,固態物質首次形成(譯者註:前面是產生,這裡是形成)。
  • 生命的本源可能並非是水,而是另一種液態物質
    甲醯胺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物質。說它分布廣泛,是指它不僅僅地球上有,宇宙中的許多地方也有。這些地方包括星際雲中的產星區內、彗星上,甚至於星際介質裡。甲醯胺和二氧化鈦、粘土、獨居石、磷灰石、含鐵礦物、鋯,能夠促進糖和核苷鹼基的形成,核苷鹼基是RNA和胺基酸的重要組成成份,而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石。原始海洋中,甲醯胺的濃度是非常低的,只有百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