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州90後姑娘吃了兩顆褪黑素後,早晨被警察的敲門聲驚醒!)
90後姑娘小涵(化名)是一個經常白班夜班輪著上的新媒體編輯。
那天周一早上9點左右,睡夢中的她迷迷糊糊地聽到了重重的敲門聲。
「我立刻從床上驚醒跳起,第一個念頭就是完了,睡過頭了。」
一看手機:十幾個未接電話……但沒想到的是,開門後是兩個穿著制服的警察:鬧這麼大?
「沒事吧小姑娘?」
「沒事,只是睡得比較沉……」
「吃安眠藥了?」
「沒有,誰報的警?」
「你父母。」
「這款褪黑素 已經成了我們部門禁藥」
由於新媒體值班分早晚班,小涵有時候會因為倒時差睡不著覺。
前段時間同事推薦了一款網上賣得很火的美國品牌褪黑素軟糖,她試過一次效果不錯,就買了兩瓶備著。
那天輾轉到凌晨1點還沒睡著,想到第二天有早班,就應急吃了兩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就昏昏沉沉地睡過去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依然睡得不省人事,原定的早上6點鬧鐘,完全沒聽到。
而當天她早班本該是7點半到單位的,8點左右,領導打了幾個電話,小涵都沒被叫醒。
「可能因為我是獨居,而且此前幾乎沒出現過上班遲到的情況,所以領導有些著急,他也不知道我住哪兒,就給我在外地的父母打了電話。結果我媽還把他的來電當成詐騙電話。加上她電話打來也聯繫不上我,操心的老母親就急得報了警。」
跟警察解釋清楚以後,小涵趕緊給家人和領導打電話報平安,洗漱收拾後上班去了。
但到了單位,頭還是昏昏的,一整天都感覺沒睡醒,和也在吃這款褪黑素的同事聊起,才知道她之前有一次睡過頭遲到,也是同樣的原因……
現在領導放話,這款褪黑素已經被列為「部門禁藥」。
「當然,我本來就不敢再吃了。」
「為什麼我吃兩顆就沉睡,但同事吃五六顆也沒感覺?」
單位裡同事聽說後,覺得有些奇怪,因為同樣的這款褪黑素,別的女同事吃五六顆都沒什麼感覺,簡直可以當糖吃。
為什麼效果差異這麼大?
「我沒有同時在吃其他保健品,服用劑量也是遵照說明書的,這是第三次服藥,前兩次都沒有這麼大反應,難道是這次的兩顆濃度特別高?」小涵說。
褪黑素,是一種人體會自然生成的激素,由大腦中的松果體分泌,主要作用是調節身體的甦醒和生物鐘周期。
「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因人而異,確實有部分人群存在褪黑素分泌不足的狀況,一些不良的睡眠習慣如熬夜、睡前看手機等也會短時間內影響褪黑素的分泌。」
杭州市睡眠障礙診療中心副主任餘正和解釋,如果一位褪黑素分泌正常的睡眠障礙者再補充褪黑素,可能就會出現嗜睡狀況;即使服用者確實褪黑素分泌不足,他也不一定會對褪黑素膳食補充劑反應敏感。
「即使是傳統的安眠藥物,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其敏感。」
睡不著能不能自行補充褪黑素?在多數歐美國家褪黑素都是處方藥
如果你在購物網站上搜索褪黑素,多數的高銷量產品都號稱來自美國。
「褪黑素在日本、歐盟、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都是作為處方藥被管制的,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因此以上國家根本沒有以褪黑素為原料的保健品。」
而在美國,褪黑素也是作為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類似我國的保健品)使用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健品國,每年僅國內市場就近400億美元,而由於類屬食品,美國膳食補充劑上市前並不需要經過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可由廠家自行生產投市,FDA僅負責事後監督產品的安全性問題。
失眠者到底能不能吃褪黑素?先看一下你是否屬於失眠者。
餘主任指出,褪黑素雖然一定程度上有調節睡眠的作用,但其作為一種神經激素,是不建議長期服用的,不但可能產生依賴性、影響自體分泌,還有可能引發月經紊亂、不孕不育等其他副作用。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陸林院士2018年發布《中國失眠障礙綜合防治指南》,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這一最新版本,對失眠進行定義——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是指儘管有適當的睡眠機會和睡眠環境,仍然對睡眠時間和/或睡眠質量不滿意,並且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很多失眠者其實只是熬夜者,他們用視頻、遊戲和社交軟體的感官刺激讓自己在深夜依然保持清醒,而並不是真正的入睡困難,只要改變睡眠習慣,就能修正失眠的主觀體驗。」
餘主任解釋,當醫院在接診一位睡眠障礙患者時,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判斷其睡眠障礙類型和原因。
「然後才能對症治療,臨床上我們儘量採用非藥物治療,因為藥物都會產生依賴性,進而發生耐藥性,並不利於長期健康。」
睡眠障礙表現多樣,原因也多樣:如果通過心理測試確認是焦慮因素,就要做精神幹預;如果是呼吸暫停症候群(即打鼾),可以CPAP呼吸機結合減重;如果是單純的失眠,那麼可以採用CBTI(認知行為治療),通過睡眠限制、鬆弛療法、刺激控制等調整睡眠習慣。
「以上幾個失眠原因都不屬於睡眠節律失調性睡眠障礙,所以補充褪黑素就沒有用。」
老年人睡眠時間減少是因為褪黑素分泌水平下降褪黑素的最佳使用場景其實是倒時差
假設現在飛去夏時制的紐約,那麼我們的生物鐘就立刻產生了12個小時的時差,晝夜節律的正常生物鐘與我們體內的褪黑素分泌周期剛好相反。
痛苦的是,大腦中的松果體當然無法像你的手機時鐘那樣,根據GPS信號自動修改分泌時間,多數人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慢慢倒好時差,其間白天總會昏昏沉沉。
這個時候服用一定的褪黑素,就能輔助調節時差,減少時差反應;當然,到達後白天外出曬曬太陽,晚上少用白燈、少看手機,也能自我調整體內褪黑素的分泌,儘快倒好時差。
「跨時區旅行、日夜班輪替等生物鐘突然被環境改變的人群,可以用褪黑素輔助調整時差,但也僅限在一周內短期服用,約3-5天,不建議長期服用。」
餘主任提醒,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一般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也是為什麼人年老後睡眠時長會縮短,甦醒時間提前。「但即使褪黑素分泌水平自然下降,也不建議長期服用褪黑素保健品,下丘腦激素分泌是一個整體,自行補充激素會影響其他的激素分泌水平,產生相關副作用。」
「實在入睡困難,可以先看醫生,如果真的是因為褪黑素問題,可以短期服用促進松果體釋放褪黑素的處方藥。」
褪黑素分泌高峰期在23:00-2:00
「儘管每個人的褪黑素水平各異,但每個人的褪黑素分泌高峰期相同,都是23:00-2:00,清晨以後急降,人一般就是這個時候甦醒的,這也是為什麼建議人們在23:00前睡覺。」
餘主任解釋,褪黑素只在黑暗中生成。
分泌褪黑素的松果體具有和眼睛一樣的視網膜細胞,因而松果體是通過感知光線分泌作出反應的,所以光線會阻礙身體產生褪黑素的能力。
「通過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就可以促進腦內褪黑素的形成,例如臨睡前1小時不要玩手機看電視,臥室不要用白色光源,用遮光窗簾等。」
此外,常見的西紅柿、綠茶、西蘭花、核桃、黃瓜等食物,也都是含有褪黑素的。
餘主任說,臨床認為,好的睡眠分為三方面:
一是節律:即養成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時間(光保證睡眠並不夠),且該睡眠節律要保持至少6-8周以上,才算養成了有節律的睡眠習慣。
二是動力:白天保持足夠的清醒時間,為夜間睡眠儲能。對於睡眠障礙人群我們是不建議午睡的,而要進行夜間睡眠之外有意識的睡眠限制,如果確實睡眠不足,午睡也不能超過半小時,以免影響良好睡眠節律的形成。
三是身心放鬆:這是睡眠質量的保證,可通過靜心、冥想、正念、腹式呼吸等,幫助自己做睡前心理和肌肉的漸進式放鬆,入睡後可以更好地進入深度睡眠。
「簡單來說,良好睡眠的保證就是規律作息,當然做到這一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但即使在醫療範圍,我們也不建議冒進地進行藥物(安眠藥)或激素(褪黑素)幹預,大家要有信心,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記者 章貝佳
通訊員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