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第一男壽星」的長壽經:保持生物鐘,生活才輕鬆

2020-11-29 央視網

  曾是滬上第一男壽星的秦茂堂先生,壽至113歲,至今還保持著「滬上第一男壽星」的紀錄。他的長壽經就是作息有序,生活有律。他的生活有點像時鐘,走得十分標準,很有規律。早上六點起床,先吃早茶,有餅乾、點心等,八時早餐,然後到小區嘎訕胡;中餐後午睡一小時,然後看書讀報,與人交流;晚餐後看電視,晚上七時洗個澡,就是大冷天,也照洗不誤。八時上床睡覺。這樣的生活規律,一年四季雷打不動。他曾經笑著對我說:保持生物鐘,生活才輕鬆。

  我在近十年採編上海百歲壽星的活動中,發現不少百歲壽星都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條不紊,很有規律。他們異口同聲地介紹,這是他們的養生之道,這有力地印證了「現代法國小說之父」巴爾扎克說的:「有規律的生活,才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老壽星說的「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一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就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簡稱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處在口腔上顎上方。我們之所以會有晝夜節律的作息、睡眠與清醒,以及飲食行為,就是因為有這個生物鐘。可見,研究生物鐘,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就是對養生之道也起著促進作用。因為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交替進行,天長日久,就在大腦皮層上形成動力定型,從而產生「生物鐘」的生理機制,這無疑對促進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記得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天性。」堅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便會習慣成自然,「生物鐘」會自然報點,人的機體到時會自然反應出來。比如,晨起不久,就會有便意,不拉不爽;午後會倦意襲來,非要小憩一會;晚餐後,情不自禁地想外出散步、活動活動。倘若打亂了生活規律,就會睡不好,吃不香,便不通,人就會甩頭甩腦,精神萎靡不振。榮獲今年上海「十大男壽星」之一、109歲的陶瑞生,家住浦東,擔任過多年村長,人稱百歲老村長。他一輩子與田野打交道,手腳從無閒過,因此他退下來後,每天吃過早飯後,喜歡在田間看看逛逛,他說;我一看到綠油油的莊稼,就會神清氣爽;一天不看到綠色植物,就渾身不自在。

  當然,我們講生活有規律,不是提倡呆板的機械生活,而是提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講究養生之道,應早起早睡,定時吃飯,定量飲食,不要暴飲暴食等等。(朱亞夫)

相關焦點

  • 道教小知識:男壽星南極仙翁,女壽星麻姑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修建了一座壽星祠,壽星逐漸演化成了人格化的神仙,民間稱其為南極仙翁、壽老。據傳壽星原是封建國家掌管國運興衰的大神,到了明朝才廢除了這項祭祀,使壽老成為民間供奉的主掌人壽的仙家。在民間傳說中,壽星的形象一般為長臉、大耳、高突額頭,且身材矮小,手上捧著靈芝或仙桃的老人。
  • 南極仙翁——人們崇拜的長壽偶像
    「五福壽為先」,五福是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其中,健康長壽被視為最重要的幸福。健康而且長壽,人們夢寐以求的幸福人生,壽星更是受到人們喜愛和追求的偶像。民間傳說中的壽星,有男壽星、女壽星之分。男壽星是南極仙翁,女壽星叫麻姑。這裡說說男壽星南極仙翁。首先,壽星,本為星名。
  • 百歲老人首超3000人,上海成為名副其實長壽之城,中國最長壽老人...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我國各地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我國最長壽同時也是世界最長壽的人,是來自新疆喀什的阿麗米罕·色依提,她在今年6月度過134歲的生日。中國最長壽者:已經歷3個世紀,眼不花耳不聾喜歡唱歌中國最長壽者、世界上最長壽的人阿麗米罕·色依提,今年6月25日,在親朋、鄰居的祝福中度過了134歲生日。阿麗米罕·色依提是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人,出生於清朝光緒年間,已經歷3個世紀。
  • 道教中的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仙翁南極壽星是同一尊神嗎?何為四御
    據道經《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元始天王「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統領」。同時,《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職》中對南極長生大帝的神職亦有記載,謂南極長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職太陽九炁玉賢君、玉清保仙王,諱棍洞,字曜華。同卷《八帝封號官職位》中亦稱:「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綽霄太平應化道主大帝,遙領扶桑太陽九炁神君。
  • 了解多種生物鐘,保持健康很輕鬆
    生物鐘在生物圈的存在極其普遍光照、溫度、磁場、氣象、食物來源等各種環境因素對它們進行周期性的施加影響,讓它展示出日、月、年以及更多時間尺度的節律特徵。我們的古人早就意識到了生物鐘的重要性,比如十二時辰養生法。生物鐘系統具有等級性的結構位於大腦的視交叉上核的生物鐘(SCN)就是皇帝,它控制和調節其他部位生物鐘的運轉。
  • 明代的壽星崇拜及相關民俗——用文物解讀《西遊記》系列
    明末擬話本小說《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回有一則「福祿壽三星度世」的故事,其中主要是壽星與由其眷屬白鶴、黃鹿、綠毛龜等所變化之人物的故事。可見明代時的壽星形象已常與這幾種象徵長壽的動物相組合了。>受這一文化傳統的影響,至清代早期還出現了僅以鶴、鹿表示長壽的圖像,如首都博物館藏清康熙釉裡三色鶴鹿同春圖橄欖瓶(圖4)。
  • 中國近代最長壽的4人,阿麗米罕·色依提現年133歲,圖4活了256歲
    中國近代最長壽的4人,阿麗米罕·色依提現年133歲,圖4活了256歲,迪拉熱姆罕·蘇力坦,125歲。(1889年2月生)在新疆克孜河、蓋孜河和吐曼河的三河衝積平原上,在古絲綢之路西北邊陲重鎮疏附縣,隱居著一位125歲的壽星出生於1889年,她就是維族老人迪拉熱姆罕·蘇力坦,今年首次上榜,就名列第七屆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第二名。
  • 南充的千年道觀供著一位長壽仙翁,可佑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在山門右手邊崖壁處的平地上建有一座二層六角閣樓,叫長壽閣。長壽閣,構造精美,掩映在綠樹叢裡,景色漂亮宜人。長壽閣內,供著一位慈眉善目、長眉白須的老壽星南極仙翁。據說南極仙翁又叫南方南極長生大帝,是三清之首元始天尊的長子。
  • 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是24小時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是一個國外盲人研究生很難適應24小時生活,他周期大約25小時,每天都比別人慢一小時,12天後,就和其他人剛好顛倒了。所以,實際上,沒有人的生物鐘周期剛好是24小時,而是大約24小時,但環境讓我們保持在24小時。而有一些特殊的人或患者 如上面提到的盲人研究生,他由於生物鐘系統出了問題,環境影響不了他了,所以他的周期無法保持在24小時。火星上如果有生命,那應該適應火星的自轉周期。
  • 紅樓夢裡的兩大壽星是誰?一個活到83,一個85仍健在
    但是,紅樓裡面的人物卻大都沒有長壽。眾多的年輕女子,有的生病,有的被惡意傷害,紛紛在大好青春年華棄世而去。說到紅樓裡的壽星,其一首數劉姥姥。古人壽命很低,因為醫療衛生條件不完善,往往四五十歲就算高齡。劉姥姥卻身體硬朗,到了85歲仍然健健康康,還不忘舊情,幫王熙鳳撫養了巧姐。紅樓裡的另一個壽星是賈母,賈府遇難被抄家時,她已是83歲的高齡。
  • 127歲世界最長壽老人 教你防抗癌必吃10種常見食物
    據了解,新疆疏勒縣的127歲阿麗米罕老人目前成為中國的第一壽星,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只等權威世界記錄授權方的認證,據悉,原我國最第一壽星廣西巴馬羅美珍老人去世後,阿麗米罕老人成為中國最長壽者。
  • 十大象徵長壽的動植物,你見到過幾種?
    「千年為蒼鹿,又500年為白鹿,又500年為玄鹿」,鹿的長壽在民間衍化出諸多美好願望。古時候,期盼壽鹿出現的大有人在,我們經常能在一些傳統壽畫中,看到在壽星身邊的,多是美麗健壯的鹿。鶴壽無量,也是古人對它們的第一印象,或許也是因為它們自帶仙氣,可以說是長壽的象徵。古人因此也常常以「鶴算」、「鶴壽」、「鶴齡」、「鶴草」等作為祝壽之用。
  • 壽星是哪顆星?我國多數地區都很難看到,但它一出現就是吉星高照
    高壽之人常被我們稱為「壽星」,將健康長壽與天上的星辰相聯繫,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負責人們長壽的星官被稱為「老壽星」,亦稱南極仙翁等,那麼天上的哪顆星辰被古人云認為是壽星呢?
  • 世界上最長壽的村子:69位百歲壽星年齡最大135歲,就在中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去世界各地旅行已經不難了,很多人訪問世界各地罕見的村落,例如,在非洲的原始部落、位於亞馬遜河的野蠻部落等,聽說過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村莊嗎?現在的醫療技術正在逐步發展,但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壽命還不太高,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是日本。
  • 慧眼——婚姻生活完全把我的生物鐘打亂了
    我和老公是經同學介紹認識的,老公脾氣溫和,給我一種很安全的感覺。我比較勤快,常把家打理得乾淨而溫馨,婚後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是,我漸漸發現老公的生活沒有一點規律。老公是公司的經理,常常早出晚歸,有時深夜才拖著沉重的步履回家。
  • 笑把南山指 秋分見壽星
    故趙蕃《老人星》中寫道:大史佔南極,秋分見壽星。在拜耳恆星命名法中,老人星是南天船底座中的主星,α星,是這個星座中最亮的恆星,也是全天第二亮星。古人認為,秋分、春分時是否可以看到老人星,不僅與個人的福壽相關,還與廟堂安危有關。《史記·天官書》:「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原標題: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通常經歷過一個長假再上班後,很多人一時適應不了工作節奏,感覺生物鐘全亂了。出現這種狀況表面看和長假有關,其實,最關鍵還是你不了解自己生物鐘是什麼「時型」。如果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生物鐘「時型」,就能輕鬆找回工作狀態。
  • 這才是正確調節生物鐘的5個方法:嚴格作息,排除幹擾!
    過了五一之後同學們一定要根據老師進度的安排,再根據自已掌握時間、具體情況安排一個比較合理的、科學的作息時間,幾點起床,幾點到幾點複習功課,幾點到幾點進行必要的文體活動,幾點睡覺,一天的作息時間都有一個比較嚴格的可執行的安排,而不是今天忙乎,也不進行體育活動,今天相對比較輕鬆一下午就打球去了。
  • 他是真正的壽星!
    壽星一般指的是南極老人星,嘉祐八年(1063)冬天,又有一個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老道士出現在京師街頭上。這老頭長得身矮頭長,腦門高聳,像生了一個大瘤。白髮飄髯,手執一根彎彎曲曲的拐杖,儼然有仙翁之態。有好事者,偷偷畫下了他的古怪體貌。
  • 70歲老人,該如何養生長壽?院士相繼說出的長壽經,值得細品
    他們中的有些人身處重要崗位,年齡也已經過了七十歲,但依然健康長壽,比如說王隴德、楊雄裡、陳可冀、吳孟超等人。他們的養生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人上了歲數之後,特別是70歲的老人,更要多了解這些方法,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是有幫助的。今天,我們就來歸納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