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婚姻生活完全把我的生物鐘打亂了

2020-11-29 情感文字坊

我和老公是經同學介紹認識的,老公脾氣溫和,給我一種很安全的感覺。我比較勤快,常把家打理得乾淨而溫馨,婚後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但是,我漸漸發現老公的生活沒有一點規律。老公是公司的經理,常常早出晚歸,有時深夜才拖著沉重的步履回家。我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按時作息,不熬夜不加班。因我有睡眠障礙,一次老公陪客戶回來,已是深夜2點,正在熟睡的我被驚醒後,輾轉反側,再也無法入睡。因為睡眠不足,第二天工作起來哈欠連天沒精打採,很難專心致志於一件事情,腦子像供血不足,整天頭暈暈的,還動輒發火。中醫說,睡眠不足易引起肝火旺。婚姻生活完全把我的生物鐘打亂了。

一天,我忍不住痛苦地對老公說,我想一個人生活,我不適應婚姻。老公也感覺很內疚,眉頭緊皺,不停地搓著雙手,顯得很焦灼。丈夫不好改變自己的工作,但又捨不得我離開。看到臉色蒼白的我,他不由得緊緊地擁抱住我,眼神裡滿是憐愛。

後來,老公思忖再三說:「我平時住在公司,周末回來再在一起,我們先試試如何。」小別勝新婚,分居後,我們的感情卻升溫了,似乎又找回了戀愛時的感覺。我去公司看他,他會為我買一大堆零食,還有我喜歡讀的書。周末他一回家,我會為他煲一鍋排骨湯,做他愛吃的麻婆茄子和一些水果沙拉,燭光下,白色的沙拉醬,五顏六色的水果,既好吃,又好看。

我們一起看碟,共享兩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遇到傷感的畫面,老公忍不住嘆息,說人要過好每一天,不要空嘆人世的無奈,要用美麗的心情來看待人世的繁華。有時兩個人一起去月光下散步,微風吹過,月光將兩人的影子拉長,那種心境很美。有時周末我們也去郊外走走或去旅遊,儘量把日子過得有生機。

按常理,每個女人結婚後,都喜歡和老公住在一起,讓老公摟著睡覺,既有溫情又有安全感,小鳥依人很是幸福。但是每個人的工作和健康狀況不一樣,記住,分居並不是分心。當然婚內分居,要建立在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而且還要保持適當的聯繫。

有句古詩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適當的分居拉開了雙方的距離,減少厭倦。每個人有不同的工作,出自不同的家庭,誰都很難做到真正遷就對方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與其終日平淡地廝守在一起,不如人為地製造一些分離,保持浪漫和新鮮感。

現實生活中,當甜蜜的婚姻變得如白開水淡然無味時,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婚姻產生了懷疑。婚前,他可能是她的白馬王子,她可能是他的維納斯;婚後,卻發現,這都是愛情產生的錯覺。當曾經的激情被婚姻生活漂白後,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奈。於是,有人開始尋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婚內分居。

有人說,婚內分居是把雙刃劍,把握好了會使原本平淡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把握不好會為第三者插足提供溫床。婚內分居與否,要看是否適合自己,適合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文:孫麗麗(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黃金周期間不要打亂生物鐘
    新華社重慶4月30日專電(記者 劉衛宏)每一個黃金周長假過後,總有許多人因生物鐘紊亂導致「假日症候群」。專家提醒,在長假期間完全打亂平時的生活節奏,健康狀況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一定注意不要打亂生物鐘。    長假期是難得的放鬆機會,一些人開始熬夜看電視、上網、與朋友聚會,甚至通宵達旦地打麻將。
  • 不要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掌握生活中的幾個「時差」!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物鐘,到了時間點提示人們該吃飯、睡覺或工作等。生物鐘被打亂會導致時間偏移,從而形成時差,一步步摧毀身體健康,所以一定要調整好時差。 需調整好生活中哪些時差?
  • 愛惜生物鐘 節律勿輕易打亂
    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提示,為了健康,我們應當尊重並愛惜生物鐘,節律勿輕易打亂。    有些人由於工作比較忙,加班是家常便飯,也經常熬夜,飲食也會變得不規律;有些人生活習慣較為隨意,常常因為追劇、聚餐等活動造成作息和飲食不規律
  •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2018-03-15 17:37:35生物鐘讓人們的身體適應了每一天的各種變化。但如果生活方式與生物鐘要求的節律產生慢性不協調,則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  據調查,中國青少年睡眠問題的發生率為20%。江帆表示,睡眠問題或睡眠不足對大腦前額皮層(PFC)和執行功能有一定影響,而執行功能的缺損被認為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發生的機制之一,會直接幹擾學生的學業表現和在校適應。
  • 生物鐘被打亂,小心患癌症
    晝夜顛倒的夜貓子們注意了,長期在生物鐘被打亂的狀態裡,患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生物節律(Circadian)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about a day」(大約一天)。經過在地球上億萬年的進化,人的內源性日節律——也就是生物鐘——和地球自轉周期同步,大約為24小時。生物鐘能夠追蹤時間變化並對環境產生「預知性」反應。
  • 生物鐘被打亂易誘發癌症 專家提醒不要頻繁倒班
    而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連軸轉了。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連軸轉了。然而倒班工作如果安排不合理,或者倒班工作者得不到很好休息,就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差錯頻出,並且工作人員的身體也會受到很大損害。
  • 常夜班易變胖生物鐘被打亂
    熬夜可能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至少心情是愉悅的是是放鬆的,但是值夜班不同,因為要進行工作,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是很難放鬆的,因此,值夜班對身體的傷害更大,常上夜班很容易變胖,還可能導致生物鐘被打亂。  這一觀點被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7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所證實,結論是相比正常作息的人,「夜班族」每天消耗的總能量減少,導致變胖的風險增大。
  • 「滬上第一男壽星」的長壽經:保持生物鐘,生活才輕鬆
    他的長壽經就是作息有序,生活有律。他的生活有點像時鐘,走得十分標準,很有規律。早上六點起床,先吃早茶,有餅乾、點心等,八時早餐,然後到小區嘎訕胡;中餐後午睡一小時,然後看書讀報,與人交流;晚餐後看電視,晚上七時洗個澡,就是大冷天,也照洗不誤。八時上床睡覺。這樣的生活規律,一年四季雷打不動。他曾經笑著對我說:保持生物鐘,生活才輕鬆。
  • 熬夜看世界盃,生物鐘被打亂!這樣做,睡的香,工作有精力!
    熬夜看世界盃身體很「受傷」,連續熬夜看世界盃,身體的生物鐘被打亂,球迷們會出現食慾下降,精神萎靡、心慌、噁心、胃痛、胃痙攣、反酸等症狀。尤其是晚上睡眠時間減少,引起失眠。失眠發病率高,常伴有相關內科、精神心理科相關疾病,病因複雜,症狀容易反覆波動,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有針對性的養生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減少失眠的反覆發作,提高生活質量。
  • 人體24小時最佳作息時間表 打亂易患癌
    3點:全部器官都在休息,肌肉完全放鬆,血壓較低,脈搏、呼吸次數減少。  4點:全身器官節律放慢,體溫達一天最低點,血流變慢,腦卒中、猝死等突發疾病容易悄然襲來。  5點:經歷了3~4個睡眠周期,基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6點:機體甦醒,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人體血壓上升出現「晨峰現象」,心跳加快,體溫升高。
  • 人體內有一座生物鐘,打亂它的後果,你該知道有多嚴重
    生物鐘,又叫生物節律或生物節。據說,科學家們已發現人體生物鐘百餘種,「生物鐘」的觀念我國周代已有之,並已運用於中醫臨床。生物鐘運轉的紊亂是疾病、衰老、短壽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應該順應生物鐘,形成「動力定型」,每天固定的時間工作、起居、進餐、大便、沐浴,而使生物鐘「準點」,不要隨意打亂。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長期找不準自己生物鐘的「時型」,疾病就會慢慢找上你,對免疫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導致身體變虛弱、生病,增加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風險。劍橋大學神經病學顧問醫師阿克萊斯·瑞迪博士說:「生物鐘受幹擾會導致細胞分裂周期被打亂,引發癌症。」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宣稱,女性的臥室光線越強,其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因為夜間的強光擾亂了生物鐘,從而影響到她們的食慾和新陳代謝。
  • 瘧原蟲也有自己的生物鐘
    為研究瘧原蟲的周期性活動是否受到驅動人類和其他動物晝夜節律的光照周期的影響,研究人員讓一組受感染的小鼠待在模擬規律晝夜循環的環境中(光照12小時,黑暗12小時);另一組受感染的小鼠則待在完全黑暗的地方。研究人員連續三天收集了這些小鼠的血液,並檢測了血液中瘧原蟲基因的表達。
  • 胎兒也有生物鐘?孕期有兩個時間段要安靜,胎兒很可能在熟睡
    其中有一位孕媽給淘媽留言中寫道:「既然胎兒在肚子裡不是一直在睡覺,那我想知道他具體是在什麼時候睡覺呢?」淘媽覺得這是一個讓很多孕婦都感到困惑的問題,於是本期就單獨拿出來講一下。事實上每個胎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再加上不同的孕婦其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因此胎兒睡覺的時間可能也是各不相同。
  • 或打亂生物鐘 致暴飲暴食
    近日,據外媒報導,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產生多巴胺的「愉悅中樞」與調節日常生理節律的生物鐘之間存在聯繫。而高熱量食物會帶來愉悅感,從而破壞正常的飲食節律,導致暴飲暴食。來自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小鼠作為研究模型。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動植物與人類的生物鐘都遵循相同機制  我們常說睡眠顛三倒四,生物鐘會被打亂,但並不知道為什麼是生物鐘?它如何運轉?打亂之後會發生怎樣的狀況?……  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3位獲得者向我們揭示了這其中的奧秘。
  • 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諾貝爾獎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所有的生命體,包括人類在內,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來讓他們適應晝夜變換,並找到生命的節奏。但這個這種生物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據報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人體24小時養生時間表,打亂生物鐘,全身都受傷!
    現在的人的生活方式,「該睡的時候不睡,該起床的時候不起」,「吃飯的時間不規律」,存在著太多的問題。可這樣的問題如果長此以往繼續下去,對人體全身都是一種傷害!今天給大家分享關於人體24小時的養生時間表,希望能夠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 白天睡大覺晚上做市面 開學了大學生急調生物鐘
    「我真不知道這兩天是怎麼捱過來的。」浙江財經學院已經比其他院校先開學了,但面對每天早上8:30的準時上課,女生小金顯得苦惱萬分——寒假每天「212」的睡眠模式,使小金在學校無法23點熄燈後入睡,更無法在7點自然醒,「晚上失眠、早上賴床、上課瞌睡,幾乎人人如此」。
  • 疫情打亂了睡眠節奏怎麼辦?
    據國外媒體報導,很多人都發現,自己的睡眠規律在封城期間被打亂了。新冠病毒在社會中四處橫行,引發了全球性的健康焦慮。如果在短短幾周以前,這聽上去肯定像電影情節一樣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