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諾貝爾獎

2020-11-27 環球網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所有的生命體,包括人類在內,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來讓他們適應晝夜變換,並找到生命的節奏。但這個這種生物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據報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正是由於對身體內生物鐘分子機制的研究,三位科學家傑弗理·霍爾、麥可·羅斯巴殊和麥可·楊獲得了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受到他們的鼓舞和啟發,更多人投身其中,大量的生物鐘基因被發現,同時生物鐘理論在多方面也得到了應用。

什麼是生物鐘?

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指不同生物體內各種隨時間變化而做周期性變化的生理生化活動。例如,以 24 小時為周期的人的血壓、體溫等生理指標的律動,都是隨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變化律動。這種地球上的生命隨地球的節律性運動而表現出的節律性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物鐘。

王家懷:得了白癜風應規律作息

研究生物鐘在醫學上有著重要意義。據悉,通過研究生物鐘,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分會委員、北京國丹白癜風醫院王家懷主任指出,人體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信號,矯正節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比如白癜風這種慢性皮膚白斑,其病因病機複雜,精神緊張、勞累、睡眠不好等等都是誘發因素。在臨床中也經常遇到,有的患者出國倒時差,睡眠質量差,白癜風病情發展。

王家懷指出,白癜風患者專業規範治療十分重要,同時日常生活中也應遵從自己體內的生物鐘來作息,特別是不要長期熬夜。如果長期睡眠不佳,可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免疫異常等,生物鐘規律一旦被打亂,對白癜風病情十分不利。

個性化精準治療白癜風獲突破

據研究,經常熬夜的白癜風患者,體內副交感神經很容易興奮,導致的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介質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而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重要氧化酶。王家懷進一步指出,防治白癜風不僅應按照體內生物鐘規律安排作息,治療上也要因時而異。

實際上,因時而異、因症而異都是中醫同病異治的重要體現。王家懷介紹,雖然同樣是白癜風,但每個患者的病情特點,身體條件,藥敏差異等有所不同,治療也要個性化,堅持同病異治原則。

王家懷認為,研究生物鐘對於疾病的防治意義不局限於一天24小時,比如針對白癜風這種慢性皮膚病,還應根據疾病特點,安排好周、月等治療周期的整體性、系統性防治。比如白癜風有一定季節性特點,那麼就要針對不同季節做好針對性的防治。

據了解,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目前白癜風治療取得很大成效。北京國丹白癜風醫院臨床上一直堅持個體化、精準治療白癜風,把握疾病深度特徵和藥物的高度精準性,精準檢測、分類、診斷,從血液和臟腑上源根同步精準治療與用藥,同時積極開展跟蹤指導,使得白癜風這項過去普遍被認為治不好的「頑疾」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關焦點

  • 冷凍顯微術、引力波、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都有什麼用?
    諾貝爾獎陸續公布:題材高冷,成果實用 冷凍顯微術、引力波、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都有什麼用?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獲獎者對該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關鍵貢獻。  20世紀80年代初,工作於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雅克·杜博歇提出了「急速冷卻」方案,奠定了低溫冷凍電子顯微術樣本製備與觀察的基本技術手段。  電子顯微鏡觀測的樣本通常是只含一層分子的薄膜,可以視為二維的。對大量散布的同一種分子拍攝二維圖像,再把這些圖像整合起來,就可以得到該分子的三維圖像。
  •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0-0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
  • ...3位美國科學家因研究「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
    Young三位美國人,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分子機制。他們將共同獲得82.5萬鎊英鎊的獎金。Jeffrey Hall現年72歲,已經退休,不過他和現年73歲的Michael Rosbash都任教於美國布蘭代斯大學,Rosbash教授仍在學校上課。Michael Young現年68歲,任教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
  • 3位美國科學家因研究「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年...
    Young三位美國人,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分子機制。他們將共同獲得82.5萬鎊英鎊的獎金。Jeffrey Hall現年72歲,已經退休,不過他和現年73歲的Michael Rosbash都任教於美國布蘭代斯大學,Rosbash教授仍在學校上課。Michael Young現年68歲,任教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
  • 破解生物鐘密碼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2日電 (記者李玫憶)當地時間10月2日上午11點35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秘書長託馬斯·佩勒曼在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宣布: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楊,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解讀:生物鐘背後分子機制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解讀:生物鐘背後分子機制 時間:2017-10-03 09:57:1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NT
  • 2017年諾貝爾獎陸續公布:題材高冷,成果實用
    諾貝爾獎陸續公布:題材高冷,成果實用   冷凍顯微術、引力波、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都有什麼用?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察·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 諾貝爾獎官方解讀最新生理醫學獎:睡覺和清醒背後的分子機制
    霍爾於 2001 年被選入美國文理科學院,2003 年被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並獲美國遺傳學會勳章。因為 period 基因方面的傑出貢獻,他於 2009 年獲格魯伯神經科學獎,2011 年獲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2012 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並於2013 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
  • 釋新聞|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生物鐘的分子研究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傑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麥可·楊(Michael W Young)。三位科學家的獲獎理由是: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 2017諾貝爾獎公布時間、獎金多少 各獎項獲得者名單
    人民網訊,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是全球學術界最大的盛事之一。據外媒報導,2017年諾貝爾獎將於10 月2日開始陸續揭曉。國際諾貝爾獎基金會在瑞典當地時間9月25日表示,2017年諾獎得主將獲得較豐厚的獎金,超過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2.52萬元)。
  • 2017諾貝爾獎: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從「小眾」走向「大眾」
    2017年諾貝爾大獎三大理科獎項分別獎給了在控制晝夜節律的生物鐘、引力波和冷凍電鏡技術領域的發現者和重要突破者。科學發現開啟了人類認知新世界的大門,而技術突破則幫助人類更好地去認知新世界。這也是諾貝爾獎為何能從專業領域的「小眾」突破阻礙走進「大眾」的注意力視野。這些理論和技術,將在未來改變人們的生活。
  • 釋新聞|獲諾貝爾獎的生物鐘研究有啥用?軍事、體育等都需要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它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的,是生物進化的禮物。它掌控著我們每天生活的節奏:什麼時候安然入睡,什麼時候精神飽滿地醒來。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在10月2日下午授予生物鐘(晝夜節律)研究領域的三位美國科學家傑弗理•霍爾、麥可•羅斯巴什、麥可•楊。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日揭曉 今日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韓萌)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表彰那些對人類作出重要貢獻的研究者。現如今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獎,已經成為學術界個人的最高榮譽,是各界科學家都為之奮鬥的目標。
  • 生物鐘的研究、功能和機理——201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Young)因發現調節生物日節律行為的基因並闡明其作用原理獲得了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工作揭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基本生命現象的分子機理,對了解生命的運行原理以及生命在演化過程中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治療由於生物鐘失常而導致的人類疾病和開發調控生物鐘元件的藥物奠定了基礎。
  • 生物節律研究,揭開人類生物鐘的秘密——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新華網上海12月10日電 今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及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普報告會」在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主持。
  • ...學或醫學獎公布:三位美國科學家通過果蠅帶你窺探「生物鐘的...
    北京時間今日(10 月 2 日)下午 5 時 30 分許,瑞典皇家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公布了 2017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楊(Michael W·Young)將分享獎金,以表彰他們在「生物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
  • 「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所以熬夜真會致癌嗎?
    2017年的諾貝爾獎給了生物鐘的研究,獲獎者是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W. Young,獲獎的原因是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生物鐘的分子機理。可以預料的是,各種人體器官排毒時間表的文章也要滿天飛。
  • 研究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生物鐘研究獲諾獎,長期夜班能不能改變節律基因?
    生物鐘研究獲諾獎,長期夜班能不能改變節律基因?2017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此獎項頒發給美國遺傳學家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