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掌握生活中的幾個「時差」!

2020-12-02 騰訊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物鐘,到了時間點提示人們該吃飯、睡覺或工作等。生物鐘被打亂會導致時間偏移,從而形成時差,一步步摧毀身體健康,所以一定要調整好時差。

需調整好生活中哪些時差?

1、睡眠

睡眠可調整生物鐘,不過有很多年輕人睡覺前玩手機或熬夜,推遲睡覺時間,再加上不規律的作息,從而引起生物鐘偏移,影響睡眠質量。工作日睡不夠,節假日時瘋狂補覺,進而擾亂生物鐘,影響生理節奏正常運行,導致慢性時差,長時間下去會引起內分泌失調,睡眠發生障礙,降低免疫力,同時也會刺激大腦中澱粉樣蛋白增多,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機率。因此需保持規律作息,不能晝夜顛倒,冬季需做到早睡晚起,但再晚起床也不能超過7點。生物鐘紊亂時可通過溫度或光線來重新設置生物鐘,如早晨醒來後把窗戶打開,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2、用藥

眾所周知需嚴格按照規定服藥,這跟藥物生物鐘有關。每種藥物都有半衰期,也就是藥物在身體中消除速度的快慢,第1次服用藥物後血液中藥物濃度可下降一半的時間。第2次服用藥物能穩定血液中藥物濃度,提高療效,這就是所謂的服藥間隔原理。藥物半衰期長,提示藥物在身體中消除速度慢,需適當延長服藥間隔時間。若一頓沒吃藥會因為藥物濃度不足而降低藥效;隨意縮短用藥時間會使得藥物成分蓄積過量,導致副作用;擅自延長用藥時間會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甚至轉化成慢性的。所以不管患有哪種疾病必須嚴格按照囑咐用藥,服用非處方藥物時需嚴格按照說明書服用,以免引發不良反應。

3、運動

晝夜節律會影響到肌肉力量和基礎體溫,進而影響到攝氧量、人們的耐力以及運動能力。所以為能減少運動帶來的損傷,需適當安排運動時間。長距離運動如長跑或騎行等,儘量安排在體溫較低的早晨;無氧運動可安排在19點左右,因為此時肌肉力量達到巔峰;有氧運動也需安排在傍晚,此時間段心肺系統狀態良好,能幫助提高心肺功能;拉伸或瑜伽運動需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能提高基礎體溫,加快血液循環,增強柔韌性。

4、吃飯

吃飯也有自己的生物鐘,一頓飽餐後胰島素開始工作,約4~6個小時後胃腸道內容物完全排空,然後進行下一頓飯。若到了飯點仍然不吃飯,胃腸道中沒有食物消化,胰島素也不會分泌。再次吃飯時會使得胰島素大量分泌,增加消化系統負擔,甚至誘發代謝性疾病。另外不規律的飲食結構可打破腸道內菌群動態平衡,從而引起生理性疾病。所以需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在固定的時間段吃飯,特別是不能忽略早餐。

溫馨提示

為能達到養生保健效果,必須遵循大自然規律,萬萬不能違背。均衡為身體攝入營養,保持適度運動,保證有足夠睡眠,避免熬夜。

相關焦點

  •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2018-03-15 17:37: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生物鐘被打亂易誘發癌症 專家提醒不要頻繁倒班
    而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連軸轉了。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連軸轉了。然而倒班工作如果安排不合理,或者倒班工作者得不到很好休息,就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差錯頻出,並且工作人員的身體也會受到很大損害。
  • 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調整法」了
    「宅家期間,人們雖然有了支配睡眠的自由,但睡眠質量反而下降了。」《2020全國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國人睡眠時間整體延遲2~3小時,熬夜人群上升到23%。沒了早起上班、上學的壓力,「白天想睡覺、晚上睡不著」成了人們的生活常態。
  • 專家提醒:黃金周期間不要打亂生物鐘
    新華社重慶4月30日專電(記者 劉衛宏)每一個黃金周長假過後,總有許多人因生物鐘紊亂導致「假日症候群」。專家提醒,在長假期間完全打亂平時的生活節奏,健康狀況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一定注意不要打亂生物鐘。    長假期是難得的放鬆機會,一些人開始熬夜看電視、上網、與朋友聚會,甚至通宵達旦地打麻將。
  • 慧眼——婚姻生活完全把我的生物鐘打亂了
    但是,我漸漸發現老公的生活沒有一點規律。老公是公司的經理,常常早出晚歸,有時深夜才拖著沉重的步履回家。我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按時作息,不熬夜不加班。因我有睡眠障礙,一次老公陪客戶回來,已是深夜2點,正在熟睡的我被驚醒後,輾轉反側,再也無法入睡。因為睡眠不足,第二天工作起來哈欠連天沒精打採,很難專心致志於一件事情,腦子像供血不足,整天頭暈暈的,還動輒發火。
  • 日本研究顯示飲食影響人體生物鐘可調節「時差"
    聖保羅聯邦大學的神經學家阿德米爾•席爾瓦表示,旅途疲憊或改變時區很可能會引起所謂的「時差」問題,從而導致睡眠紊亂甚至是失眠,而適當的飲食策略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人體每24小時會經歷一次循環,這一循環是由神經中樞系統控制的,同時,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甚至是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這一循環的正常進行。飲食主要會通過胰島素來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運行。
  • 怎樣科學地倒時差?不論你是旅行還是熬夜都有用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在55歲前,別在9點開始上班(因為55歲後睡眠時間會減少……)。」博士接著表示,社會有必要改變上班和上課的時間,以符合自然的人體生理時鐘。企業迫使員工早起上班,可能損害他們的工作表現,並累積健康問題。睡眠障礙在現代人生活中變得越發普遍。
  • 你的黑夜是我的白天丨時差症候群
    3為什麼會導致時差症候群 搞清楚了時差和生物鐘,我們可以知道時差症候群產生其實就是人體生物鐘的自然節律被時差打亂了。當我們旅行時乘坐快速交通工具穿越多個時區時,我們的生物鐘往往還處於出發地的設定狀態,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和當地時間實現同步,在這期間,就會出現時差症候群,旅行者往往會有晝夜顛倒的體驗。
  • 熬夜看世界盃,生物鐘被打亂!這樣做,睡的香,工作有精力!
    熬夜看世界盃身體很「受傷」,連續熬夜看世界盃,身體的生物鐘被打亂,球迷們會出現食慾下降,精神萎靡、心慌、噁心、胃痛、胃痙攣、反酸等症狀。尤其是晚上睡眠時間減少,引起失眠。失眠發病率高,常伴有相關內科、精神心理科相關疾病,病因複雜,症狀容易反覆波動,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有針對性的養生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減少失眠的反覆發作,提高生活質量。
  • 晝夜顛倒讓生物鐘亂了,學幾招「倒時差」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班變得艱難,更影響了身體健康。熬夜讓身體累積「時差」我們的身體內隱藏著一臺大自然的時鐘,它以非常高的精度調節著我們的體溫、脈搏、呼吸以及血糖、激素分泌等各項生理活動,使其與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
  • 生物鐘被打亂,小心患癌症
    晝夜顛倒的夜貓子們注意了,長期在生物鐘被打亂的狀態裡,患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生物節律(Circadian)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about a day」(大約一天)。經過在地球上億萬年的進化,人的內源性日節律——也就是生物鐘——和地球自轉周期同步,大約為24小時。生物鐘能夠追蹤時間變化並對環境產生「預知性」反應。
  • 英找到生物鐘調整機制 倒時差痛苦或可藥物緩解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一項新研究確認了一個限制生物鐘適應光暗轉換模式變化能力的新機制,未來據此而開發的新藥或許會幫助人們快速調整時差,進而免受時差症候群的困擾。  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命都遵循著一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生物鐘規律,根據日夜轉換調整身體的各種機能和飲食規律。
  • 睡眠問題是青少年時期生物節律紊亂最重要的因素或表現之一
    原標題:睡眠問題是青少年時期生物節律紊亂最重要的因素或表現之一  規律作息,健康睡眠——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世界睡眠日前夕,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全國睡眠醫學專委會兒童睡眠學組組長江帆教授如是說。
  • 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原標題: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據外媒報導,歐盟議會3月26日投票決定,從2021年起廢除冬令時和夏令時制度。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將告別冬夏一個小時的時間轉換。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再不用每年兩次調整睡眠了,但另一些人則表示從未體會到這一小時差異的影響。
  • 撥正「生物鐘」調出好睡眠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生物鐘機制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人體除了需要大腦中的主生物鐘外,還需要存在於肝臟、胰臟等器官和脂肪組織中的局部生物鐘。如果任何一個外周生物鐘和主生物鐘不同步,就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抑鬱症和其他複雜疾病。
  • 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諾貝爾獎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所有的生命體,包括人類在內,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來讓他們適應晝夜變換,並找到生命的節奏。但這個這種生物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據報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疫情打亂了睡眠節奏怎麼辦?
    據國外媒體報導,很多人都發現,自己的睡眠規律在封城期間被打亂了。新冠病毒在社會中四處橫行,引發了全球性的健康焦慮。如果在短短幾周以前,這聽上去肯定像電影情節一樣令人難以置信。
  • 深圳智能光譜團隊最新研發bioclock雙光譜生物鐘倒時差眼鏡面世
    專注於亞洲人因褪黑素分泌失調引起的生物鐘紊亂問題,基於醫用光譜技術調節人體的睡眠健康和精神健康、皮膚健康等領域。通過兩年的研發和技術耕耘,已經積累了一系列可商業化應用的關鍵技術和成果。產品視頻連結全球首款雙光譜生物鐘眼鏡研製並商用成功深圳智能光譜有限公司於201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bioclock雙光譜生物鐘眼鏡,因其出眾的生物鐘調節功能而著稱,同時還具有助眠、倒時差、提神、緩解焦慮情緒等效果,bioclock雙光譜生物鐘眼鏡以平易近人的價格和時尚而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觀
  • 睡眠專家提生物鐘類型新解 你是海豚獅子熊還是狼?
    今年3月,美國睡眠專家、臨床心理學家麥可·布魯斯博士出版了一本關於人體生物鐘研究的新書:《何時》。在這本書中,布魯斯歸納了人類四大生物鐘類型,並用四種動物來歸類比喻——獅子、熊、狼和海豚。根據他的研究,早睡早起並非唯一正確的健康準則,遵循屬於自己的生物鐘類型,才是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和更高工作效率的辦法。
  • 愛惜生物鐘 節律勿輕易打亂
    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提示,為了健康,我們應當尊重並愛惜生物鐘,節律勿輕易打亂。    有些人由於工作比較忙,加班是家常便飯,也經常熬夜,飲食也會變得不規律;有些人生活習慣較為隨意,常常因為追劇、聚餐等活動造成作息和飲食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