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專家提生物鐘類型新解 你是海豚獅子熊還是狼?

2020-12-02 四川在線

今年3月,美國睡眠專家、臨床心理學家麥可·布魯斯博士出版了一本關於人體生物鐘研究的新書:《何時》。

在這本書中,布魯斯歸納了人類四大生物鐘類型,並用四種動物來歸類比喻——獅子、熊、狼和海豚。

根據他的研究,早睡早起並非唯一正確的健康準則,遵循屬於自己的生物鐘類型,才是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和更高工作效率的辦法。

【綜述】

從雲雀和貓頭鷹

到獅子和海豚

據法國新聞周刊《觀點報》報導,關於生物鐘,經典的分類法是「早起雲雀型」和「晚起貓頭鷹型」。布魯斯博士則將生物鐘類型細分為四類,並選擇了四種我們熟悉的哺乳類動物作為代表。

首先是進取的「獅子」型,大約有10%~20%的人群擁有這種生物鐘特性。他們大多會在清晨5點半~6點起床,夜裡10點多才回家睡覺。布魯斯博士認為,這類人擁有「企業家、領導者、管理人的氣質。他們往往工作表現出色,但社交上卻有些遜色。」

約莫一半的人群則具有「熊」型生物鐘屬性。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白天,晚上需要充足的睡眠,「工作遊刃有餘,但也喜歡在工作之餘或晚餐後喝上一杯。」

還有15%~20%的人群,屬於「狼」型生物鐘。他們很難在早上9點前振奮精神,但到了半夜卻絲毫沒有睡意。這類人性格較多變化、充滿想像力、不愛交際,大多是「演員、音樂家和藝術創作者」。

最後一類人群屬於「海豚」型生物鐘,約佔10%。他們每日僅需睡眠6小時左右,聰明,但是容易焦慮。他們多為完美主義者,較為適合獨立的工作,比如「編程、化學研究、校對」等。

通過對人們飲食習慣、睡眠需求以及性格氣質等一系列調查,布魯斯博士為這四類人群規劃了理想的作息時間,幫助他們根據自身生物鐘屬性調整安排社會活動。

如果說「熊」型人群最容易適應正常的工作時間,獅子、狼和海豚就存在一定的「時差」問題。布魯斯博士認為,若能讓自己的日程表與自身生物鐘基因相吻合,可以極大提高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

【細分】

找準自己的「睡眠類型」

1.海豚——晚睡淺眠型

擁有海豚型生物鐘的人約佔10%。這一人群往往較為謹慎、內向,並表現出「完美主義者」的特點。

海豚一次只有一半的大腦入睡,另一半警覺地觀察捕食者。擁有這種生物鐘的人和海豚一樣,在睡覺時較為警覺。他們通常是睡眠不足的淺眠者,易患焦慮性失眠。白天,他們一整天都在衝刺,直到很晚才感到疲勞,這導致他們通常不需要為了減肥而健身,因為他們的身高體重指數(BMI)往往低於平均水平。

2.獅子——精力旺盛型

擁有獅子型生物鐘的人約佔10%~20%,有認真穩重、踏實樂觀的性格特徵。

獅子在太陽升起之前就開始狩獵,享用一頓豐盛的早餐後,便準備徵服下一個目標。擁有這種生物鐘的人像獅子一樣早早起床,早上是他們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中午則最為警覺,之後一直精神到深夜才會入睡。他們面對挑戰有明確的戰略計劃,往往具有企業家和管理者的氣質。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在社交上卻較為弱勢。

3.熊——白天覓食型

熊型生物鐘是最為常見的生物鐘類型,佔比約50%。擁有這種生物鐘的人性格較為外向,友好豁達,早上起床時通常會發呆打盹,直到後半夜才會感覺到困。他們睡得很深,卻容易被驚醒。

同冬眠前的熊一樣,他們白天工作效率較高,其中上午10點到下午最為清醒。對熊型生物鐘的人來說,午睡是提高下午工作效率的理想選擇。

4.狼——晝伏夜出型

擁有狼型生物鐘的人往往表現出衝動、喜怒無常卻有創造力的特徵。這類人在4種類型中佔比約為15%~20%。

狼群通常在太陽落山時才出動捕獵,狼型生物鐘的人通常習慣晝伏夜出。他們很難在早上9點前醒來並開展工作,到了晚上7點左右最為精神抖擻,深夜工作有最高的效率,在午夜甚至更晚才會感到疲倦。他們易患得患失,易受抑鬱和焦慮等情緒影響。由於飲食習慣不健康,他們的BMI指數往往高於平均水平,更可能患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

【推薦】

改善睡眠的五種方法

除了解讀4種生物鐘類型,布魯斯博士還介紹了5種改善睡眠的方法:

1.堅持執行時間表

當你了解了自己的生物鐘類型,並堅持按照對應的時間表活動,睡眠質量就會得到質的飛躍。

2.下午2點後不喝咖啡

咖啡因的「半衰期」長達8小時,並且在「半衰期」過後依然可對身體機能產生影響,阻止你入眠。

3.睡前3小時內不飲酒

即使酒精能喚起困意,也不是改善睡眠的絕佳手段。酒精讓你昏昏欲睡,但它也降低了睡眠質量。

4.睡前4小時停止運動

鍛鍊能使肌肉和骨骼強健,並維持心血管健康,但睡前劇烈運動會使大腦控制肌肉的神經細胞興奮不已,在短時間裡根本平靜不下來。

5.每天15分鐘「陽光浴」

每天在戶外曬15分鐘,有利於調節褪黑激素這種睡眠激素的分泌,伴你更好地入眠。 (據《青年參考》)

不同睡眠類型?

人類為什麼會有

為什麼人類會有不同的生物鐘類型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大衛·桑姆森博士猜測,這和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

我們的老祖宗智人,長年過著狩獵和採集的原始生活,居無定所,還要面對野獸的威脅,時刻需要有人負責放哨,所以大家的生物鐘必須要錯開一點,才能保證集體的安全。

為了證明這個假說,桑姆森專門去了一趟坦尚尼亞,跟蹤研究了一個至今仍過著狩獵採集生活的哈德扎部落,雖然這個部落只有20多名成員,但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

桑姆森和助手們連續跟蹤觀察了他們20多個日日夜夜,發現在此期間,總共只有18分鐘是全部落的人都睡著的。平均算下來:在這20多天裡的任何時間段,都有8名成年人處於清醒狀態。這就保證了整個部落不會受到猛獸襲擊。

這項發現還有助於解開另一個謎題:那就是為什麼人類會活那麼久?要知道,世界上絕大多數動物一旦過了生育期就會很快走向死亡,不再佔用寶貴的自然資源。

此前曾有人提出「祖母假說」,認為老年人可以幫助兒女看護下一代的子女。桑姆森則認為,睡眠的錯峰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年輕人大都是夜貓子,到了後半夜往往睡得很沉;老年人則相反,早上起得很早,夜裡也更容易驚醒。這種睡眠習慣正好和年輕人錯開,這就保證了部落裡始終會有幾個醒著的人。

與此前大多數關於人類睡眠習慣的研究相比,這項發現最大的獨特意義就是實地考察,而不是在實驗室裡進行,因此更具參考價值。(袁越)

相關焦點

  • 熊,狼,獅子,海豚:這四種睡眠類型,你屬於哪一種?
    我們每個人的睡眠習慣不盡相同。顯然,有些人會早起,而有些人則會熬夜。美國睡眠專家麥可·布勞斯(Michael Breus)博士將人類睡眠類型分為四類,並分別對應一種動物:熊,狼,獅子和海豚。布勞斯在他的《四型生理時鐘》(El poder del cuándo, 'cronotipos del sueño')一書中所定義的這四種類型能夠幫助我們確定自己的睡眠類型,從而採取讓我們更多、更好地休息的對策。
  •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2018-03-15 17:37: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你是「四大生物」中的哪一種-青年參考
    美國睡眠專家另類解讀生物鐘類型你是「四大生物」中的哪一種 本報特約撰稿 粟玉和   青年參考  ( 2017年08月09日   18 版)
  • 人的睡眠時間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看一下你是屬於哪種類型
    把人的睡眠時間分為三種類型,一個是雲雀,還有一個是蜂鳥,最後一個是貓頭鷹,你是屬於哪一類呢?在史丹福大學做過一次調查研究,對於生活中同一件事情時間的選擇,貓頭鷹型的人往往會比雲雀型的人推遲10到40分鐘,同時發現在貓頭鷹型的人體內會有一種特定的生物鐘運行模式,而在雲雀型的人體內是並不存在的,對不同類型的人群生物鐘運行模式的發現,不但可以幫助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而且還可以讓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工作和學習。
  • 海豚不需要睡覺!海豚還是由河馬進化來的?
    海豚如何睡覺的?接下來,我們來談論那些你認為它們進化中損失的東西,比如褪黑素。它是讓我們和大多數其他動物會打盹的激素。但鯨魚和海豚不會產生褪黑素,所以它們不會進入那種美妙的深度恢復睡眠。大多數動物是通過睡眠來補充能量,但是鯨魚不會這樣做。
  • 讀懂你的生物鐘
    下午5~7時,人體的體溫最高,此時做些鍛鍊有助於你在晚上順利入睡並提高睡眠質量。晚上7~10時,可就一些較嚴肅的家庭話題進行討論,也是學習的最好時間。晚上11~12時,人體準備休息,各臟器活動極慢,進入夢鄉。
  • 撥正「生物鐘」調出好睡眠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生物鐘機制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人體除了需要大腦中的主生物鐘外,還需要存在於肝臟、胰臟等器官和脂肪組織中的局部生物鐘。如果任何一個外周生物鐘和主生物鐘不同步,就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抑鬱症和其他複雜疾病。
  • 新研究發現,暖色調的夜間模式可能比藍光更不利於睡眠
    「夜間模式」的特點是將手機或電腦屏幕調到偏暖色調來幫助睡眠,但據英國《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項技術之下的基礎科學原理可能更加複雜。過去的一些研究表明,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種影響睡眠的激素。但由蒂姆·布朗博士領導、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晚上看藍光、白天看暖光更自然。這可能是因為自然光在黃昏時實際上更藍。「我們的研究表明,認為藍光對生物鐘影響最大的普遍看法是錯誤的,實際上,與黃昏有關的藍光比同等亮度的白光或黃光的影響更弱。」
  • 你是「早起鳥」還是「夜貓子」?科學家:現在不止這兩種類型……
    在時間生物學(生物鐘)與時間心理學領域對個體清醒與睡眠差異的描述也是集中在這兩種類型上。但科學家表示,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兩種類型,甚至這兩種類型的人佔比還不到四成。近日,發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個性與個體差異)》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的研究團隊證實,定義清醒和睡眠的作息類型可以擴展為六種。
  • 寶寶也有生物鐘,摸清寶寶的睡眠模式
    你完全能找出一套適合寶寶的睡眠模式。如果你試著去發現和利用寶寶的生物鐘,並訓練寶寶在白天玩耍,在夜晚多睡覺的習慣,會對以後的生活有利的。寶寶的睡眠狀態和成人一樣,分為兩個階段,淺度睡眠階段和深度睡眠階段。從一個睡眠階段到另一個睡眠階段就完成了一次睡眠循環。
  • 你了解你自己的生物鐘嗎?
    一些有睡眠障礙的人往往會服用一些褪黑色素藥片來輔助睡眠,以得到更多的休息。這些褪黑色素藥片屬於補充類藥物,因此往往不需要處方。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劑量和服用的時間,以免這類藥物影響正常的生物鐘。3. 生物鐘會隨著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打開你的手機,很多時候時間的設定會選擇「時鐘自動調整時間」。
  • 國人睡眠白皮書:疫情全民宅家期間凌晨後就寢人數超過50%,「生物鐘...
    2020 年新年伊始,國內外暴發了新冠肺炎,在此影響下,有很多民眾出現了焦慮、失眠的症狀。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期做了一項調查,並於 2020 年 3 月 14 日發布了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 "。根據 " 白皮書 " 的調查,在宅家期間,出現睡眠紊亂的人群非常之多。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原標題: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通常經歷過一個長假再上班後,很多人一時適應不了工作節奏,感覺生物鐘全亂了。出現這種狀況表面看和長假有關,其實,最關鍵還是你不了解自己生物鐘是什麼「時型」。如果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生物鐘「時型」,就能輕鬆找回工作狀態。
  • Science子刊: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
    而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又會引發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問題。如今,睡眠障礙已是一個全社會普遍的問題,因此,開發出有效改善睡眠的療法已成為許多人的剛需。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內在生物鐘調控,它以24小時為周期波動,組織並安排生理和行為時間,如體溫變化、新陳代謝以及「睡眠-清醒」周期,這種稱為晝夜節律的現象已經人盡皆知。在哺乳動物中,位於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神經元的中央生物鐘調節睡眠-清醒周期。
  • 自控力差還是生物鐘作祟?心理學家解析為何我們不去睡覺
    資料圖片(圖片來自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 英國《焦點》網站7月10日刊登題為《心理學家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我們不去睡覺(甚至在我們想睡的時候)——自控和你的生物鐘在就寢拖延中都佔有一席之地
  • 不要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掌握生活中的幾個「時差」!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物鐘,到了時間點提示人們該吃飯、睡覺或工作等。生物鐘被打亂會導致時間偏移,從而形成時差,一步步摧毀身體健康,所以一定要調整好時差。 需調整好生活中哪些時差?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生物鐘是怎麼形成的——我給自己上發條自然界的大部分生物,都存在行為和生理現象的周期性波動,這種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被稱為「生物鐘」或者「生物節律」。
  • Science子刊: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的神經通路
    ·福斯特教授在BBC的《生物鐘之日》節目中所說:人類真的是一個超級傲慢的物種。也許只有人類這一物種,會妄圖凌駕於自己的生物鐘之上,而且,長期違背生物鐘,將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壓力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變化,繼而導致睡眠質量和效率下降,易醒以及難以入睡,從而使睡覺的主觀意願下降,如果白天仍需起床工作學習,就會導致睡眠不足,生物鐘混亂,睡眠不足會增加生理和心理壓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此,開發出有效改善睡眠的療法已成為許多人的剛需。
  • 調好你的生物鐘,身體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你是否聽到身體裡有「鐘錶」發出的滴答聲,事實是,我們的身體裡約有200個「鍾」.每個器官都有一個對應的「鍾」, 每個細胞也有自的「鍾」,並按照其節奏運行,按照自身的生物鐘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生物鐘究竟有什麼作用?
  • 老吳艾國潮|讓同頻共振美夢成真 通過艾灸影響生物鐘恢復睡眠
    跨界集成現代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眾多奇點科技,以體溫管理為核心,專注創新新尚醫學艾灸,助力都市群體回歸太陽溫潤生活方式,趕走低體溫,驅離寒溼淤。大艾無疆,因艾生愛!讓每個生命因艾充滿陽光!隨著工業化時代都市生活方式的日漸盛行,失眠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一族揮之不去的夢魘,甚至已經成為都市年輕群體的「標配」,很多人都曾有夜夜數綿羊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