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睡眠白皮書:疫情全民宅家期間凌晨後就寢人數超過50%,「生物鐘...

2020-11-29 騰訊網

2020 年新年伊始,國內外暴發了新冠肺炎,在此影響下,有很多民眾出現了焦慮、失眠的症狀。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期做了一項調查,並於 2020 年 3 月 14 日發布了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 "。根據 " 白皮書 " 的調查,在宅家期間,出現睡眠紊亂的人群非常之多。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自疫情發生以來,也接診到很多類似的案例。

根據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 " 的調查顯示:" 全民宅家期間,睡眠是 " 保量不保質 ",人們睡得更多反而睡眠質量下降。宅家前,90% 的人集中在 20-24 點就寢;全民宅家期間凌晨後就寢人數超過 50%。人們深夜閱讀興趣加強,用睡眠時間刷資訊的人越來越多,深夜 1-2 點用戶活躍度提升超過 63%。" 也就是說,在宅家期間,很多人 " 生物鐘全亂了 "!

那麼," 生物鐘 " 和我們的睡眠、健康之間有著什麼關係呢?湖南省腦科醫院睡眠障礙科主治醫師左靜介紹,在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處,有一個生物節律的 " 起搏器 ",人的中樞生物鐘恰是位於此處。它就像一個總司令,根據自然界光 - 暗周期調控生理和活動節律,並能通過激素和神經信號調節外周生物鐘。在中樞生物鐘和外周 " 生物鐘 " 的共通作用下,以及進食、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下,人的睡眠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如果 " 生物鐘 " 被打亂,人的活動規律將完全被打亂,甚至會導致各種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免疫系統紊亂等嚴重後果。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這個時候要強調 " 生物鐘 "?規律的睡眠和免疫功能有關係嗎?這個問題醫學界早就達成了共識。

左靜表示,首先,對於已經發生病毒感染的人群來說,在生病期間有更好的睡眠,對於恢復健康有極大的幫助。通過夜間多導睡眠監測我們發現,病毒感染發生後,人類的睡眠結構會有明顯的變化,由病毒引起的睡眠改變可能是機體免疫應答急性期中的一部分。

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讓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後,發現它的 NREM 睡眠(非快速眼動睡眠期)的時長明顯增長至 3 天或更長,但是 REM 睡眠(快速眼動期睡眠)則受到抑制明顯縮短。該研究還發現,被病毒感染後的小鼠,其 NREM 睡眠期(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增加越明顯的有著更高的存活率。

其次,對於健康人群來說,規律的睡眠和 " 生物鐘 " 能幫我們在病毒的 " 威脅 " 下獲得更好的免疫力,可能起到減少感染病毒的機率的作用,甚至可能在接種疫苗後更容易產生較多的抗體(如果疫苗研製成功)。

科學家曾在一項給自願感染流感病毒後再接種疫苗的人群研究中發現,如果對這部分受試者進行睡眠剝奪 ( 也就是強制性的讓受試者 20-36 小時持續不睡覺)會明顯影響他們的免疫功能,甚至會導致注射疫苗後的免疫反應及產生的抗體數量明顯減少。這充分說明了睡眠的重要性。

目前,WHO 已經宣布新冠肺炎 " 全球大流行 ",雖然我國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鑑於國際形勢,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準備。國內很多傳染病學家都認為,這場戰爭在夏天前結束的可能性很小。

左靜呼籲大家,既然抗疫持久戰不可避免,那麼,對廣大群眾來說,促進睡眠,尤其是符合 " 生物鐘 " 的規律睡眠,保持身體良好的免疫力,這是刻不容緩的。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左靜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宅家期間「生物鐘」全亂!專家教你如何調整睡眠,提高免疫力
    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期做了一項調查,並於2020年3月14日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根據「白皮書」的調查,在宅家期間,出現睡眠紊亂的人群非常之多。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自疫情發生以來,也接診到很多類似的案例。
  • 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調整法」了
    「宅家期間,人們雖然有了支配睡眠的自由,但睡眠質量反而下降了。」《2020全國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國人睡眠時間整體延遲2~3小時,熬夜人群上升到23%。沒了早起上班、上學的壓力,「白天想睡覺、晚上睡不著」成了人們的生活常態。
  •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江帆說,青少年就寢時間普遍延後;就寢時間延後與中小學生過早的上學時間有直接衝突;平時睡不夠,周末暴睡補,都影響青少年健康睡眠,並導致生物節律紊亂。  當下, 科學家揭示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鐘讓人們的身體適應了每一天的各種變化。但如果生活方式與生物鐘要求的節律產生慢性不協調,則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
  • 疫期宅家學什麼? 「英語」「ps」「python」佔據在線職業教育關鍵...
    此外母嬰親子、日語、運動健康等課程學習人數同比漲幅均超過400%,成騰訊課堂增速最快類目,或成為未來在線職業教育新的增長點。IT網際網路就業類課程、工業產品設計類課程付費能力強,付費人數同比漲幅超過50%。
  • 返校複課前,3步調整好生物鐘,進入學習狀態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課上班變得艱難,影響孩子開學後的學習狀態,更會影響孩子的全身健康。所以,返校在即,家長有必要幫孩子們倒一倒「宅」出來的時差。在調整生物鐘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生物鐘。生物鐘的存在精準控制了我們的晝夜節律,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如果生物鐘亂了,則會全身遭殃。肥胖、免疫力失調、2型糖尿病、癌症等,一旦生物鐘紊亂,會大大提高發病機率。
  • 華米科技發布國人健康報告 00後睡眠時間最短90後愛晚睡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國人的運動健康習慣發生了很多的變化:2020年國人平均步數大幅減少,一些人受疫情的觸動開始運動,人們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在此背景下,Zepp數字健康管理平臺對大眾的個人運動機能指數PAI、壓力、血氧飽和度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在此次報告中對2020年國人的運動健康數據進行了充分展示。
  • 珠江愉景南苑福利│疫情期間,宅家也能有「度假範兒」?
    珠江愉景南苑福利│疫情期間,宅家也能有「度假範兒」?更要宅的有意思,宅的有樂趣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好房子?效果圖宅家,也有有滋有味客廳都是家庭的主要活動場所開闊的空間,24小時空氣清新對流閒暇之餘全家看電視聊天做遊戲
  • 每日學英語:全民宅家抗疫情,「宅」用英文如何說
    疫情期間,我們「宅」在家裡,就是對祖國最大的幫忙,就對得起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每一份努力。我們今天就講講英文裡面的「宅」,該怎麼說呢?「宅」。 為了躲避城市的喧囂,我在假期更樂意宅在家裡。
  • 美國心臟協會:穩定的就寢時間是關鍵
    6周後,儘管所有37人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間都保持在7~9小時,但其中有8名女性的入睡和起床時間仍然波動較大,相比之下,做到更規律睡眠的29名女性,身體脂肪顯著減少了約一磅。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第一作者表示,此研究沒有提供任何減肥建議,也沒有建議改變飲食或運動,參試者只是按時睡覺。
  • 自控力差還是生物鐘作祟?心理學家解析為何我們不去睡覺
    資料圖片(圖片來自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 英國《焦點》網站7月10日刊登題為《心理學家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我們不去睡覺(甚至在我們想睡的時候)——自控和你的生物鐘在就寢拖延中都佔有一席之地
  • 讀懂你的生物鐘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鐘。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這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簡稱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顎上方,我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鐘作用。
  • 調整好生物鐘的幾種方法
    那麼,如何才能調整好你的生物鐘呢?這裡與你分享幾點。        一、早上起床        早上起床的時間也要養成規律,一般為早上六點至七點之間起床比較好,這時候天也剛剛亮不久。所謂的一日之計在於晨,不要養成懶床的壞習慣,特別是冬天天氣冷,要堅持按時起床。        二、午休        對於午休,最好還是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
  • 睡眠障礙常伴心病,切忌擅自用藥
    張昌勇詳細問診後,起初懷疑玄梓患上特發性的睡眠增多症,但經過幾次多導睡眠圖的監測,張昌勇懷疑還有別的原因。經與家屬詳細溝通,張昌勇了解到,玄梓的爸爸多年來在國外工作,一年只能回來一次,平時都由媽媽照顧他。玄梓去年剛來武漢,一下子不適應,在班上朋友不多。加上今年因疫情原因一直宅家上網課,睡眠不太規律。
  • 生物鐘亂了,影響睡眠怎麼辦?3種方式,幫你改善
    隨著疫情的日漸穩定,我們的工作生活全面恢復到正常狀態的節奏越來越近了,想一想還覺得有點小興奮呢,苦惱的是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我的生物鐘可算是完全處於混亂狀態了,晚上各種睡不著,刷手機,看視頻,哪次不折騰到凌晨兩三點是一點困意也沒用,白天基本上都是睡到大中午,可謂是真正貫徹實施了月亮睡了我不睡,太陽醒了我沒醒。
  • 中國職場人睡眠健康調查:九成人睡眠不足
    有些事情被擠壓了之後,會讓人產生愧疚感,比如擠壓了陪父母、陪孩子的時間;然而有些事情被擠壓了之後,卻在身體受到傷害的同時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精神勝利感,仿佛珍惜了時間,而做了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擠壓了睡眠時間。本次調查中,只有6.5%的人堅持按時就寢,30.6%的人偶爾推遲預期就寢時間,而「有時」或「經常」甚至是「幾乎天天推遲」預期就寢時間的人竟達到62.9%,超過六成。
  • 沒有老媽逮著穩定生物鐘,我是這樣做的……
    宅家的第四周,許多人的生物鐘徹底炸了——有的人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有的人陷入了每天睡 6 個小時起來玩 6 個小時後又接著睡 6 個小時再起來玩 6 個小時的死循環;還有的人白天渾渾噩噩,竟然開始享受深夜辦公的樂趣……
  • 都教授重要提醒,宅家的糖友千萬不要這麼幹
    宅家的糖友,不要這麼做!就像是這一股突然而至的寒流,忽然之間,沈城出現了新冠疫情!隨著確診病例數字的增長,隨著沈城防控的升級,許多人宅在家中。全球每年因吸菸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600餘萬人,超過愛滋病、結核、瘧疾導致死亡人數總和。▶有充分證據表明,吸菸與肺癌、口腔癌、鼻咽部惡性腫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宮頸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相關。▶有充分證據表明,吸菸可以導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青少年哮喘,增加肺結核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會。
  • 下一個風口,宅經濟下的全民創業,你準備好了嗎?
    2020年疫情全球化蔓延,多數人開始線上辦工,「宅經濟」崛起,不禁讓人想起可能會誕生一些新商機。比如說,遠程辦公的新風口、社交電視意外走俏、醫護用品的熱銷。當然,還有一些藝高人膽大的小夥伴,摩拳擦掌打算下海創業賺一波大錢,從此花開富貴。但往往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人脈資源都沒有,想想就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