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2020-11-27 人民網黑龍江站

原標題: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據外媒報導,歐盟議會3月26日投票決定,從2021年起廢除冬令時和夏令時制度。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將告別冬夏一個小時的時間轉換。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再不用每年兩次調整睡眠了,但另一些人則表示從未體會到這一小時差異的影響。

  造成人們不同體驗的原因和每個人的生物鐘有關。生物鐘是一種晝夜節律控制機制,據科學家研究,生物鐘紊亂有可能導致神經緊張、睡眠障礙、胃病,甚至是抑鬱症和心臟病。

  植物如何知道何時天亮、何時天黑?

  早在18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植物是有生物鐘的,這讓它們白天葉子打開,晚上葉子合起來。即便是生長在黑不見光的環境下,植物仍會保持12小時晝開夜合的作息,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到了上世紀70年代,以美國生物學家西摩·本澤(Seymour Benz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發現了果蠅身上的控制生物機體晝夜節律的基因。到了80年代,2017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三位美國遺傳學家,成功地分離出該基因。

  他們的研究顯示,這一基因會讓一種蛋白質在夜晚時分在細胞內積累,並在白天再次慢慢分解。慕尼黑大學研究時間生物學的教授羅內伯格(Till Roenneberg)表示,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顯示了「基因在調解生物鐘」。

  這種機制不僅適用於果蠅,也適用於人類和植物。

  生物鐘是怎麼運作的?

  對於人類而言,生物鐘讓人們在夜間的血壓降低、呼吸平緩,這也為機體的夜間修復、休養提供啟動信號。人們的身體在夜間3點至4點之間達到功率曲線的最低點。到了早晨,身體慢慢恢復活動狀態。

  大部分人在上午10點至12點以及下午5點左右精力最好,在下午2點左右則容易感覺疲倦、犯困。太陽是人體「內部計時器」的外部參照,日光讓生物鐘有了校準脈衝。

  生物學家羅內伯格說:「生物鐘在人們機體內的每個細胞中都存在。」

  以肝臟為例。白天,肝臟從葡萄糖中積累糖原;晚上,肝臟將糖原分解,為身體提供葡萄糖。「如果積累和分解同時進行,就沒意義了,」呂貝克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學者奧斯特(Henrik Oster)說,「必須在時間上有間隔。」

  人們常說的時差實際就是生物鐘滯後,這會導致困頓、疲倦,不過通常在短時間內可以再次恢復正常。

  生物鐘紊亂的危害

  如果出現生物鐘紊亂,人們會感覺虛弱、疲倦。如果「內部計時器」(個人生物鐘)長期沒有與「外部時鐘」(日出日落)達到和諧的狀態,人們可能會生病。

  學者奧斯特說,生物鐘「並不是生存必需,但對協調代謝過程和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內部計時器」與「外部時鐘」的持續不調,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

  羅內伯格說:「生物鐘對於機體的一切運行都有影響。」

  不過,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有所不同,因此有人是「夜貓子」,有人是「早起的鳥」。不過,研究人員對「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人群的皮膚細胞進行了檢測後發現,早睡早起一組的生物鐘運行地稍快一點。

(責編:張喜豔、鄒慧)

推薦閱讀

養老金15連漲!這幾類人漲得更多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2019年繼續統一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上調5%左右。預計將有1.18億名退休人員受益。今年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詳細】

鸚鵡隔著窗戶逗貓:「來玩躲貓貓啊」在紐西蘭,鸚鵡和住在街對面的貓之間展開了一場友好的躲貓貓比賽。這隻鸚鵡不僅能模仿人類的語言,還能在適當的時候發出「躲貓貓」的叫聲。它透過窗戶逗弄鄰居家飢餓的小貓,只見它先是躲在窗框下面假裝消失,然後又突然叫一聲「啪」,重新出現。【詳細】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顯示飲食影響人體生物鐘可調節「時差"
    聖保羅聯邦大學的神經學家阿德米爾•席爾瓦表示,旅途疲憊或改變時區很可能會引起所謂的「時差」問題,從而導致睡眠紊亂甚至是失眠,而適當的飲食策略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人體每24小時會經歷一次循環,這一循環是由神經中樞系統控制的,同時,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甚至是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這一循環的正常進行。飲食主要會通過胰島素來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運行。
  • 「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所以熬夜真會致癌嗎?
    一、熬夜真會得癌症嗎?說到生物鐘,有人會腦補一個小鬧鐘的模樣,在人體裡滴滴答答響。這實在是過度腦補了。實際上現在關於生物鐘的研究,多半都是晝夜節律的,很少能精確到二十四小時。說到晝夜,必然要涉及熬夜是否會得癌症的問題。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生物鐘調節著人體至關重要的功能,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等等。  據長期關注睡眠、生物鐘紊亂問題的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介紹,通過這次諾貝爾獎,我們可以了解生物鐘的奧秘在於,光照可以影響我們的生物鐘,但同時人類在進化中形成了固有的一個生物鐘,「白天活動、夜間睏倦」的基本運轉深植於DNA中。  黑白顛倒的熬夜是在與自然規律唱反調,對自己的身體奏哀樂。
  • 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調整法」了
    玩手機到凌晨,熬夜變成一種習慣一覺睡到中午,早飯已經不復存在醒後繼續賴床,萬事都能躺著解決......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班變得艱難,更影響了全身健康。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德國睡眠科學家託馬斯·坎特曼認為,當身體習慣於晚睡,而又不得不早起時,睡眠赤字會一周又一周地積累,等於生活在慢性的社會時差中,而社會時差明顯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
  • 不要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掌握生活中的幾個「時差」!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物鐘,到了時間點提示人們該吃飯、睡覺或工作等。生物鐘被打亂會導致時間偏移,從而形成時差,一步步摧毀身體健康,所以一定要調整好時差。 需調整好生活中哪些時差?
  • 怎樣科學地倒時差?不論你是旅行還是熬夜都有用
    Hall),他們發現了生物鐘的生理機制,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別隨便熬夜這三位獲得2017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闡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
  • 科學家破解人體「生物鐘」之謎 出國旅人未來無需倒時差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常常來往於國內外的人經常要遇到倒時差的問題,明明自己的生物鐘已經撥到了要睡覺的那一點,但是因為時差原因而不得不強打精神完成工作,著實令人鬱悶而又無奈!***生物鐘紊亂不得了綜合英美媒體10月11日報導,除了在醫學領域的巨大利用前景,了解大腦生物鐘的運作原理和方式也能幫助飛行員、媒體從業人員等經常需要值夜班的人們保持清醒良好的精神狀態。眾所周知,人體中司管時間的系統被稱為「生理節律」,也就是俗稱的生物鐘。它幫助我們的身體維持住一個基本的運作規律,何時吃飯、睡覺、醒來;何時進行身體的其它一些機能。
  • 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生物鐘對人體健康影響巨大
    原標題: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人的生命過程是複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非常巨大。
  • 盤點:探索生物鐘與人類健康的方方面面
    ,適當的睡眠模式對於維持機體健康的代謝功能非常重要,甚至是晝夜節律的輕度影響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這就包括引發糖尿病和肥胖。此外,他們還揭示了這種蛋白質是如何調節基本晝夜流程,破壞其正常功能如何可以影響生理時鐘系統。在最新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團隊利用動物模型揭示了p75神經營養因子受體(p75NTR)的產生如何蛋白質隨著人體的自然晝夜節律時鐘振蕩,以及這些節律振蕩如何問題幫助生物鐘調節重要代謝功能。這一發現展現了p75NTR是如何有助於生物鐘保持身體的整體代謝健康。
  • 晝夜顛倒讓生物鐘亂了,學幾招「倒時差」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班變得艱難,更影響了身體健康。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生物鐘的奧秘》,揭示了人體一天內不同時段的微妙變化,也提出光照對時差調節的意義↓↓生物鐘亂了,全身遭殃「白天睡不醒
  • 英找到生物鐘調整機制 倒時差痛苦或可藥物緩解
    對於國際旅行來說,長時飛行後倒時差是一個令人頭痛的事,許多人會因時差的影響而很長時間無法適應新的生活節律。最近,英國牛津大學一項新研究確認了一個限制生物鐘適應光暗轉換模式變化能力的新機制,未來據此而開發的新藥或許會幫助人們快速調整時差,進而免受時差症候群的困擾。  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命都遵循著一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生物鐘規律,根據日夜轉換調整身體的各種機能和飲食規律。
  • 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諾貝爾獎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所有的生命體,包括人類在內,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來讓他們適應晝夜變換,並找到生命的節奏。但這個這種生物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據報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深圳智能光譜團隊最新研發bioclock雙光譜生物鐘倒時差眼鏡面世
    專注於亞洲人因褪黑素分泌失調引起的生物鐘紊亂問題,基於醫用光譜技術調節人體的睡眠健康和精神健康、皮膚健康等領域。通過兩年的研發和技術耕耘,已經積累了一系列可商業化應用的關鍵技術和成果。產品視頻連結全球首款雙光譜生物鐘眼鏡研製並商用成功深圳智能光譜有限公司於201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bioclock雙光譜生物鐘眼鏡,因其出眾的生物鐘調節功能而著稱,同時還具有助眠、倒時差、提神、緩解焦慮情緒等效果,bioclock雙光譜生物鐘眼鏡以平易近人的價格和時尚而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觀
  • 經常熬夜,會不會致癌?
    控制生物鐘的基因,也協調著細胞生長。 2:和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生物鐘通常是紊亂的。 無獨有偶,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幾乎同時發現,無論是通過人為控制光照讓老鼠不斷倒時差,還是直接破壞老鼠的生物鐘基因,都會顯著加快肺癌進展。 證據遠不止如此。
  • 女生熬夜容易引發的女性疾病
    當今社會夜貓子很多,特別是喜歡再床上刷朋友圈、視頻的,不知不覺就刷到半夜,早上要早起上班,這就很容易導致睡眠不足,這不僅僅影響皮膚的狀態,還會讓身體健康受損,導致一系列的女性疾病發生。
  • 熬夜影響健康,禍根是大小生物鐘擰巴,讓免疫細胞失控
    學者們經研究發現,3型天然淋巴細胞,簡稱ILC3s,是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的免疫細胞,其功能可以由大腦晝夜節律控制,如果其功能受到時鐘基因的幹擾,就會引發炎症,帶來代謝紊亂和肥胖。咱們先聊點基礎信息。生物鐘現象,已經被研究了若干年,還在前年獲得過諾貝爾獎。這個概念的要點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有機生命體,都有內部時鐘,幫助適應每天的晝夜節律,這稱為生物鐘。
  • Science: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的相互作用對代謝健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關於生物鐘與飲食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尤其是它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北京時間7月31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
  • 幾點不睡算熬夜?長期23點後睡覺,但睡夠了8小時,算不算熬夜?
    熬夜有害健康,這已經是深入人心的道理了。但這個道理,好像只有在白天我們才會當回事。白天的時候,尤其是上班沒有精神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想著今天一定要早睡早起。但是一到晚上,卻還是忍不住手機的誘惑,總想再玩一會再睡覺,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又熬夜了。
  • 快睡吧,熬夜看手機不好丨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快睡吧,熬夜看手機不好丨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2020-12-22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晚上超過多少點睡覺,就算是熬夜了?經常熬夜,身體會怎樣?
    意思是如果在這幾個時間段人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會對相對應的器官組織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長時以往,身體健康就受到了傷害。總結下來就是,我們應該在晚上10點左右就應該睡覺,晚上11點前睡著了就行。通常情況下,超過夜裡12點後睡著的,都可以認定為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