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睡吧,熬夜看手機不好丨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2021-01-17 澎湃新聞
快睡吧,熬夜看手機不好丨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2020-12-22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Surrey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周一是一周工作的開始,往往也是職場打工人最焦慮的一天。為什麼後面還要上四天班?為什麼手頭的工作總是做不完?想著想著就把夜給熬了,結果明天還要早起,好焦慮好焦慮!一轉頭,焦慮之友,煙菸酒酒!

「夜太美,儘管再危險,

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夜~」

英國薩裡大學和布魯內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瞄準了上述生物鐘的「叛逆者」們——研究人員研究了夜貓子(喜歡熬夜並且認為晚上能更好地工作的人)與衝動、焦慮和物質使用之間的聯繫。研究發現,年輕人通常喜歡熬夜,而那些熬夜的人被認為在精神健康問題風險更高,更容易攝入菸酒和含咖啡因的飲料。

如果你真的是夜貓子本貓,看完接下來的內容,你可能會從開開心心地熬夜,變成提心弔膽地熬夜。

用最貴的面膜 熬最深的夜

圖| SBS

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員招募了191名18-25歲的被試者,對其睡眠偏好(早睡或晚睡)、睡眠質量、焦慮程度和衝動程度進行調查,並詢問他們抽了多少煙,喝了多少酒、咖啡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

衝動程度通過實驗方法衡量——參與者在實驗中表明,自己願意等待多久以得到預設的現金獎勵。結果發現,「夜貓子」更容易衝動,他們偏好小的即時獎勵,而不是大的延遲回報。與那些較早睡覺的同齡人相比,這部分人在晚上更容易焦慮,對於酒精、咖啡因和香菸的使用量也更高。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如果我只是在床上或是辦公桌上熬夜,菸酒咖啡和花花世界都與我無關呢?研究中同樣對晚睡和焦慮特質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二者間也是顯著的。也就是說,越焦慮越晚睡,越晚睡越焦慮,說繞口令的可不是小編,而是身體惡循環!

焦慮<=>晚睡 圖|stylist

布魯內爾大學心理學高級講師雷•諾伯裡(Ray Norbury)博士說: 「晚睡傾向與較高程度的焦慮、衝動、酗酒和吸菸有關。我們不能確定,夜貓子是否更有可能參與這些危險行為,因為他們活動時間更晚,所以可能只是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飲酒和吸菸,或者是成癮行為(例如吸菸的刺激作用)驅使他們熬夜。」

「簡單改善睡眠的幹預措施,可能會減少年輕人的物質使用和焦慮。」諾伯裡補充到。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頂尖科學家的證實。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楊(Michael W. Young)介紹說,

具有睡眠障礙症,也就是所謂的睡眠相位推遲綜合症(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的人,如果定期到戶外活動,他們的DSPD症狀會比很多其他具有這個基因的人要輕。

麥可·楊因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論壇上詳細介紹了「生物鐘」的秘密,表示規律的作息確實有益身體健康。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晝夜節律的「藝名」。

生理鍾運行規律 圖|Seldon.News

「目前,我們發現超過70%的基因組都在經歷晝夜節律振蕩,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生理學現象都受晝夜節律控制,我們所關注的新陳代謝、心血管疾病、睡眠等等都在晝夜節律的控制之下,因為這種不可阻擋的基因表達控制分布於整個人體中。」麥可·楊團隊通過果蠅實驗,找出了控制日常生物節律的周期基因,並解釋了這一基因是如何通過轉錄、翻譯機制實現「生物鐘」的秘密功能。

Reference:

Evans S L, Norbury R. Associations between diurnal preference, impulsivity and substance use in a young-adult student sample[J].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020: 1-11.

編譯|阿曼

排版|木木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生物鐘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這背後,是「生物鐘」機制在發揮作用。就在這個假期,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3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方面的成就。生物鐘調節著人體至關重要的功能,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等等。
  • 經常熬夜,會不會致癌?
    文|菠蘿 生物鐘和諾貝爾獎 三年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因為他們發現了控制生物鐘的分子機制。
  • 諾貝爾醫學獎證明:熬夜真的會變醜變笨變胖!
    10天前,2017諾貝爾醫學獎頒布了,獲獎的是這三位:獲獎理由是:  三人的工作窺探了生物鐘的秘密  看到這條新聞時,人馬妞正在熬夜玩手機和其他同道中人一起「修仙」,但是看完這條新聞後,人馬妞虎軀一震,馬上捲鋪蓋走人,哦不對,捲鋪蓋睡覺了。
  • 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嚴重!
    年輕人強迫症似的晚睡,都快成社會問題了。明明痛苦、焦慮、自我厭棄,習慣性晚睡卻像上癮一樣,難以戒除。最滑稽的真相是,因為努力上進而熬夜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的熬夜,和努力無關,不過是放縱和不自律的結果,是逃避內心空虛焦慮的手段。
  • 不要再熬夜了,生物鐘紊亂真的會死人的!
    白天明明辛辛苦苦上班或者上學累了一天,可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以後依然拿起手機刷微博、追劇、看短視頻。一看就看到了凌晨三點。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眼睛已經快睜不開了,身體也發出了想要睡覺的信號,可大腦卻依然十分亢奮,根本睡不著。然而,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腦袋昏昏沉沉的,下定決心今天晚上一定要早睡。可到了晚上以後,依然克制不住自己,拿起手機玩到了凌晨一兩點以後。
  • 熬夜讓人變老變醜變笨 你還敢接著熬嗎?
    三位科學家深入研究了人體的生物鐘,研究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是如何通過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從而達到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熬夜真的會讓人變醜變老變胖!調查 近7成受訪者經常熬夜根據亞馬遜《2017年中國睡眠地圖》,超過八成的中國人睡眠時間已不足8個小時,六成受訪者表示一周要熬夜6天。原來,半夜不睡的人這麼多!
  • 「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所以熬夜真會致癌嗎?
    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給了「細胞自噬」的研究,然後各種斷食、禁食養生的帖子就滿天飛了。2017年的諾貝爾獎給了生物鐘的研究,獲獎者是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W. Young,獲獎的原因是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生物鐘的分子機理。可以預料的是,各種人體器官排毒時間表的文章也要滿天飛。
  • 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嚴重
    生物鐘控制著我們的晝夜作息,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狀態適應個環境。生物鐘預期並調控我們的生理以適應日常中的不同階段。既然晚上沒辦法早睡,那就白天多睡一會,睡夠8小時不就好了嗎?可事實證明:只要違反了生物鐘規律,8小時睡眠論也是無效的。
  • 生物鐘研究獲諾獎,長期夜班能不能改變節律基因?
    生物鐘研究獲諾獎,長期夜班能不能改變節律基因?很多年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體,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來讓他們適應晝夜變換,並找到生命的節奏。但這個這種生物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上述三人的工作窺探了生物鐘的秘密,並解釋了其工作原理。他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是如何適應這種生物節律,並同時與地球的自轉保持同步。
  • 「熬夜」的定義是什麼?幾點睡覺才算熬夜?標準答案會讓你漲知識
    如果我們常常熬夜,身體就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時間來完成新陳代謝,為我們明天提供更有力的精神。但是隨著愛迪生燈泡的出現,晚上也有了明亮,可能有人就會熬夜進行,白天沒有幹完的工作。甚至隨著手機與網際網路的出現,人們開始越來越沉迷於網絡,沉迷於手機,導致熬夜時間持續。
  • 用熬夜和生物鐘抗爭,你們都比不過他們
    一看到他們,洞外等候的閃光燈便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因為他們剛剛完成了一項用熬夜對抗生物鐘的實驗。你有沒有用熬夜對抗過生物鐘?或者有沒有想過,只要我不睡,仿佛今天就不會過去;甚至還想,如果能不睡覺就好了,可以多出一倍的時間來!
  • 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原標題: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據外媒報導,歐盟議會3月26日投票決定,從2021年起廢除冬令時和夏令時制度。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將告別冬夏一個小時的時間轉換。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再不用每年兩次調整睡眠了,但另一些人則表示從未體會到這一小時差異的影響。
  • 熬夜看世界盃,生物鐘被打亂!這樣做,睡的香,工作有精力!
    熬夜看世界盃身體很「受傷」,連續熬夜看世界盃,身體的生物鐘被打亂,球迷們會出現食慾下降,精神萎靡、心慌、噁心、胃痛、胃痙攣、反酸等症狀。尤其是晚上睡眠時間減少,引起失眠。一、從良好睡眠習慣做起改善自己的睡眠失眠的人容易有不好的睡眠習慣,這樣會導致失眠遷延難愈,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對失眠的預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0-0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
  • 熬夜會變醜?長期熬夜還可能會致癌!
    但是,你是否知道,熬夜除了使人醜陋之外,還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機率,也大大提高了患癌症的風險,對身體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熬夜這個壞習慣應該及時改正過來,並且在熬夜之後要注意及時補眠,儘快調整回正常的作息時間,讓生物鐘維持穩定。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原標題: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通常經歷過一個長假再上班後,很多人一時適應不了工作節奏,感覺生物鐘全亂了。出現這種狀況表面看和長假有關,其實,最關鍵還是你不了解自己生物鐘是什麼「時型」。如果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生物鐘「時型」,就能輕鬆找回工作狀態。
  • 生物鐘都獲得諾獎了,為啥我還是不推薦你吃褪黑素?
    原標題:生物鐘都獲得諾獎了,為什麼我們還是不推薦大家吃褪黑素?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這個節律在根本上控制了所有生物的晝夜生理周期,使之和太陽得以同步,並調節了包括體溫激素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理過程————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你就告訴我這是不是說我失眠有救了?
  • 熬夜令人變醜變笨 熬夜是引發這種突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熬夜令人變醜變笨 熬夜是引發這種突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2017-10-09 16:5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視頻|驚!諾貝爾醫學獎發現熬夜令人變醜變笨你還敢晚睡嗎?
  • 讀懂你的生物鐘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5點30分,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鐘」。
  • 【親子故事】快睡吧,彩虹魚
    「媽媽,那你陪我一會兒,行嗎?」 「媽媽會遊得比劍魚還要快,把你追回來。」 「媽媽會吹開墨汁,找到你,和你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