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Surrey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周一是一周工作的開始,往往也是職場打工人最焦慮的一天。為什麼後面還要上四天班?為什麼手頭的工作總是做不完?想著想著就把夜給熬了,結果明天還要早起,好焦慮好焦慮!一轉頭,焦慮之友,煙菸酒酒!
「夜太美,儘管再危險,
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夜~」
英國薩裡大學和布魯內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瞄準了上述生物鐘的「叛逆者」們——研究人員研究了夜貓子(喜歡熬夜並且認為晚上能更好地工作的人)與衝動、焦慮和物質使用之間的聯繫。研究發現,年輕人通常喜歡熬夜,而那些熬夜的人被認為在精神健康問題風險更高,更容易攝入菸酒和含咖啡因的飲料。
如果你真的是夜貓子本貓,看完接下來的內容,你可能會從開開心心地熬夜,變成提心弔膽地熬夜。
用最貴的面膜 熬最深的夜
圖| SBS
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員招募了191名18-25歲的被試者,對其睡眠偏好(早睡或晚睡)、睡眠質量、焦慮程度和衝動程度進行調查,並詢問他們抽了多少煙,喝了多少酒、咖啡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
衝動程度通過實驗方法衡量——參與者在實驗中表明,自己願意等待多久以得到預設的現金獎勵。結果發現,「夜貓子」更容易衝動,他們偏好小的即時獎勵,而不是大的延遲回報。與那些較早睡覺的同齡人相比,這部分人在晚上更容易焦慮,對於酒精、咖啡因和香菸的使用量也更高。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如果我只是在床上或是辦公桌上熬夜,菸酒咖啡和花花世界都與我無關呢?研究中同樣對晚睡和焦慮特質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二者間也是顯著的。也就是說,越焦慮越晚睡,越晚睡越焦慮,說繞口令的可不是小編,而是身體惡循環!
焦慮<=>晚睡 圖|stylist
布魯內爾大學心理學高級講師雷•諾伯裡(Ray Norbury)博士說: 「晚睡傾向與較高程度的焦慮、衝動、酗酒和吸菸有關。我們不能確定,夜貓子是否更有可能參與這些危險行為,因為他們活動時間更晚,所以可能只是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飲酒和吸菸,或者是成癮行為(例如吸菸的刺激作用)驅使他們熬夜。」
「簡單改善睡眠的幹預措施,可能會減少年輕人的物質使用和焦慮。」諾伯裡補充到。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頂尖科學家的證實。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楊(Michael W. Young)介紹說,
具有睡眠障礙症,也就是所謂的睡眠相位推遲綜合症(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的人,如果定期到戶外活動,他們的DSPD症狀會比很多其他具有這個基因的人要輕。
麥可·楊因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論壇上詳細介紹了「生物鐘」的秘密,表示規律的作息確實有益身體健康。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晝夜節律的「藝名」。
生理鍾運行規律 圖|Seldon.News
「目前,我們發現超過70%的基因組都在經歷晝夜節律振蕩,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生理學現象都受晝夜節律控制,我們所關注的新陳代謝、心血管疾病、睡眠等等都在晝夜節律的控制之下,因為這種不可阻擋的基因表達控制分布於整個人體中。」麥可·楊團隊通過果蠅實驗,找出了控制日常生物節律的周期基因,並解釋了這一基因是如何通過轉錄、翻譯機制實現「生物鐘」的秘密功能。
Reference:
Evans S L, Norbury R. Associations between diurnal preference, impulsivity and substance use in a young-adult student sample[J].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020: 1-11.
編譯|阿曼
排版|木木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生物鐘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