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都有「節律」,太陽東升西落,春季花開,秋季北雁南歸,動物依晝夜作息……對於人體而言,生物鐘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提示,為了健康,我們應當尊重並愛惜生物鐘,節律勿輕易打亂。
有些人由於工作比較忙,加班是家常便飯,也經常熬夜,飲食也會變得不規律;有些人生活習慣較為隨意,常常因為追劇、聚餐等活動造成作息和飲食不規律。然而這些做法是有一定危害的。人體的生物鐘是長久以來人適應自然形成的一種機制,一方面體現了人與環境的互動,另一方面體現了人體正常運轉的內部協調機制,違背這樣的機制,必然會形成副作用。
首先,經常性地熬夜,作息不規律會影響身體正常分泌激素,在新陳代謝方面不利於脂肪的分解,容易引起肥胖。長期的黑白顛倒,人體的各個器官也將得不到及時的休息和調整,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從做事和人際交往方面看,人在夜晚保持興奮,白天必然會顯得疲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
經常性地飲食不規律,會影響腸胃正常的消化功能,打亂腸胃的生物鐘,降低胃腸道的免疫功能。經常過飽或是過飢都是不健康的狀態,影響胃酸分泌,消化系統機能下降,消化道黏膜受損。不僅是消化道,不規律的飲食還容易引起五臟的失調,會促使身體更多地囤積熱量,脂肪就會越來越多,人也將會開始慢慢長胖。長期飲食不規律的人,一般情況下攝入的營養成分也很難保證均衡,可能引發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疾病等。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