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萌娃一場高燒改變全家命運,為省錢救他,癌症奶奶拒絕吃藥

2020-12-25 乙圖

口述/張雲龍

撰文/耿東輝

天氣越來越冷了,走進出租屋裡,我感覺不到一絲暖意。不到10平的房間裡,在放了一張床和一個桌子後,就什麼東西都放不下了。整個屋子僅有一個很小的窗戶,全天看不到一點太陽。這就是我在河北邢臺的「另一個家」,這裡已經住了一年多。而就在屋子附近的醫院裡,住著我那個身患重症的兒子,我在這裡苦苦守候,等待接他回家。

圖為病床上的張家寧。

圖為病房裡張雲龍和妻子、兒子。

我叫張雲龍,今年29歲,家在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尹村鎮鄉下。我和妻子段雅偉是自由戀愛,在2014年8月19日結婚,我們的結合兩家人都很滿意。2015年5月19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兒子張家寧來到了我們家,我初為人父,在高興的同時也感覺到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守護好這個家,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我陷入了痛苦之中。

圖為張家寧的診斷證明。

2019年10月4日上午,在幼兒園上學的小家寧突然出現高燒症狀。幼兒園老師趕忙聯繫了孩子媽媽。孩子媽媽沒敢耽擱,帶著小家寧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血常規不太正常,白細胞偏高,血小板低,建議馬上轉去市裡的醫院確診。

圖為病房裡的張家寧在哭泣,媽媽在一邊安慰。

下午孩子媽媽就帶著小家寧趕到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急診,小家寧接受了血液、骨穿等一系列檢查。檢查結果還沒有出來,醫院一直要求家長都趕過來。孩子媽媽急了,哭著給我打電話。我當時正在武漢打工,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害怕了,當天晚上我便坐上了武昌到邢臺的火車,通宵沒合眼。

圖為張家寧吃的部分藥物。

當我來到醫院的時候,孩子已經被安置在層流床裡面了,孩子媽媽告訴我說小家寧一直在發燒,粒細胞只有0.1,血小板只有34。孩子的檢查結果依然遲遲沒有出來,就像一把利劍一直懸在我們頭上。最害怕的結果還是來了,孩子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我真的接受不了這個結果,初為人父卻要面對和孩子的生離死別,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救回自己的兒子。

圖為張家寧自己在看自己的體溫。

醫院裡的小家寧一直高燒不斷,感染也非常嚴重,病情在不斷地惡化。最嚴重的時候,孩子連續72小時的高燒不退,一度陷入昏迷。醫生再次把我們叫到了辦公室,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說孩子的感染如果還是控制不住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隨即醫生給孩子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孩子媽媽接到病危通知書時直接昏倒在地。

圖為媽媽在照顧張家寧吃飯。

在醫生的建議下,我籤了很多醫院的文件,兒子被緊急轉到重症監護室。小家寧有嚴重高尿酸血症,醫生告訴我必須馬上治療。因為情況緊急,國內沒有很好的藥物快速地針對這個疾病,必須用進口藥,一針就要數千元。「買還是不買?」醫生問我,我說:「買」。兒子是我全部的希望,付出任何代價我都要救他。

圖為病房裡,張雲龍和妻子在照顧兒子。

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11月12日,小家寧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從重症監護室出來後,孩子開始接受DVD第一階段的誘導緩解治療,醫生制定了加強版的常規化療進行治療。為了配合治療,孩子飲食必須乾淨衛生,為了更好地照顧小家寧,我在醫院附近租了一間不到10平的小房子,每天給家寧送飯。

圖為媽媽在安慰因為病痛發脾氣的張家寧。

然而,兒子的化療並不順利。第一輪化療開始,因為化療藥刺激太大,兒子噁心嘔吐的症狀非常嚴重。兒子年紀小,難受了就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那段時間孩子一直哭,摔東西,脾氣越來越暴躁。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每一天對我和孩子來說都是煎熬。

圖為張雲龍在為兒子張家寧取藥。

幾天下來,孩子的病情還是沒有有效緩解,還出現了凝血功能異常和肝功能損傷。為此,我整夜守著孩子不敢合眼,因為他吃的藥有很多激素,每天吃五六頓飯還是會餓。由於家寧早上要抽血,晚上12點以後不能吃東西,經常被餓醒。家寧那段時間總問我:「爸爸,護士阿姨什麼時候來啊,我好餓啊。」我只能安慰兒子:「堅持一下,護士阿姨就快來了。」懂事的兒子就蜷縮著身體躺在病床上,默默地忍受。

圖為張雲龍在為兒子張家寧送飯。

11月23日,小家寧出院了,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孩子的快樂,未料僅僅持續了兩天,小家寧的身體因為抵抗力差,再次感染住院。兩天一次的骨穿、腰穿、昏迷、嘔吐成了孩子的日常。近半年,家寧做了4次強化療的療程,但是仍有殘餘,醫生說要完全緩解才能進倉移植,至少還需要幾十萬元的費用。孩子患病半年來,已經花了數十萬元,欠了一大筆外債,家裡的東西能賣的都賣了,親戚朋友早已經都借遍了。

圖為孩子媽媽在安慰兒子張家寧。

在2016年4月,孩子的奶奶身患惡性腫瘤,經過手術和幾次大的化療,現在病情剛有所緩解,一直需要吃大把的藥物控制。我們就是普通家庭,孩子奶奶的這次大病就已經讓整個家負債纍纍,甚至最後一次化療的時候已經借不到錢了,都是300元、200元這樣一點一點湊出來的。現在面對兒子高額的治療費用,我們實在拿不出一分錢了。

圖為張家寧和老家的爺爺視頻。

孩子奶奶一直認為是自己拖累了小家寧的治療,為了省錢救孩子,她現在拒絕吃藥。孩子奶奶含辛茹苦把我養大,還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我真的感覺對不起她。現在孩子還沒有脫離危險,我實在沒辦法了。看著年邁母親和幼小的孩子,我又沒有了收入來源,真的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圖為出租房裡,張雲龍在給張家寧做飯。

無助和慌亂一段時間來一直充斥著我的生活,很多次我甚至都想活著太痛苦了,想離開這個世界,但是我現在是家裡唯一的依靠,我沒有任何退路,我願意付出一切去救兒子,再苦再難我也要堅持下去。然而,我們再怎麼努力,籌到的錢依然是杯水車薪,現在孩子因為沒有錢就要面臨停止治療。兒子才五歲,本應該過著充滿天真和快樂的生活,現在卻被病魔禁錮在了病床上。我回到出租屋給他準備飯菜,卻常常暗自抹淚。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你願意幫助他們,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該項目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網際網路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所有。監督電話:010-58138033。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布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相關焦點

  • 撫順:四歲娃患白血病 奶奶放棄自己治療(圖)
    昨日在家裡,身患白血病的四歲男童小嘉一舉著跟爸爸媽媽的合照。  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 高鶴 攝  四年前,小嘉一降生到這個家裡,嘉一有一雙黑亮的大眼睛和清秀的五官,這個白嫩小天使的降生,給全家帶來無盡的喜悅。
  • 過年不吃藥,吃藥不吉利?因為這句俗話,21歲的他半身癱瘓了
    讓他們千叮嚀萬囑咐的背後,是「過年不吃藥,吃藥不吉利」的習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兩次停藥救回兩次,下一次不會再這樣幸運因為這樣的習俗而擅自停藥有多糟糕?一位病人是80歲出頭的李奶奶,「她的運氣算是很好的,兩次發病,都是我們搶救回來,但是架不住接二連三犯病,今年如果還是不好好吃藥,可就沒法保證還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 9歲娃捐髓救父親:"奶奶不哭,我用我的骨髓救爸爸"
    3日下午,興化市人民醫院輸液室,9歲的付逸凡一邊打著點滴,一邊在做作業。揚子晚報記者採訪獲悉,興化男子付俊海患白血病後,根據醫院診斷,治療須骨髓移植,妹妹配型失敗後,9歲的付逸凡安慰奶奶:「奶奶不哭,我用我的骨髓救爸爸。」而捐獻骨髓後,付逸凡一直在感冒,為補上落下的課程,她在輸液的同時做作業。
  • 爺爺為省錢救孫子,吃鼠肉打牙祭:我這把年紀了,孩子的命重要
    走進院子裡,張六十一一邊認真的清理剛抓到的老鼠,一邊對筆者講:「現在孫子得了重病,為了省錢給他看病,家裡時常揭不開鍋,有時會去菜市場撿點肉回來,偶爾老鼠夾子夾到老鼠還可以吃,燉些土豆,打打牙祭(很久沒吃過的豐盛飯菜)。
  • 他是愛因斯坦的助手,24歲歸國,晚年卻掃廁所12年,全家命運改變
    只要是錯誤的事情,錯誤的言語,他都會站出來反對。這不,1952年,當王淦昌邀請束星北去中國科學院一起搞研究時,他卻說:「中國科學院有些人屬於『政治學者』,非科學家氣質多一些,我看不慣。」他看不慣,所以拒絕了一個能向上爬的機會。同時,也拒絕了一個避風港。在後來的全國浩劫中,各界知識分子,名人都會被捲入時代漩渦,不是被挨打批評,就是家被毀,親人離散。
  • 他是愛因斯坦的助手,24歲歸國,晚年卻掃廁所12年,全家命運改變
    他這一輩子,一直在為追求科學真理而努力。可這真理,卻讓他活得無比艱難。但艱難過後,仍是滿腔熱愛。圖 | 束星北先生一1926年4月,束星北19歲。為了進一步學習物理知識,他自費赴美留學,就讀於堪薩斯州拜克大學物理系。次年2月,他又轉到舊金山加州大學學習。
  • 奶奶的舉動救了他
    3歲孫女誤食乾燥劑,奶奶的舉動,讓醫生點讚桐桐今年3歲了,爸爸媽媽常年外出務工,桐桐平時就和奶奶一起生活。3歲的孩子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桐桐平時在家就喜歡翻箱倒櫃,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玩玩那個,還特別喜歡撿東西放進嘴裡。為此,為了安全起見,桐桐奶奶總是把家裡收拾的整整齊齊,很多危險的物品都會鎖進柜子裡。
  • 8歲女童隔幾天就「吐血」,姐姐堅持要救她,疼得大哭依然在堅持
    張世生來自遼寧省遼陽市的一個農村,今年44歲,妻子曹秀萍今年45歲,他們1998年結婚,全家和其他農村家庭一樣,以種地為生,過著勞碌充實的日子,雖然日子緊緊巴巴,但過得還算安心。圖為張世生在餵然然喝水。婚後第二年大女兒出生,一家人喜上眉梢,老人們也開心得不得了。
  • 5歲背出460首唐詩宋詞 萌娃「挑戰不可能」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道題目當場就被破解,而且破解者還是一個只有5歲的萌娃——王恆屹。要說在周日晚播出的節目裡,小恆屹的表現可謂勢如破竹。他先進行了保留4字的挑戰,輕鬆答對9題,最後一題評委董卿僅僅提示了詩的作者,小恆屹就立刻喊出了正確答案!然後,難度繼續升級,每一聯只保留3個字且依舊毫無邏輯,有一道題只有三個「且」字,小恆屹10題只答對了6題。
  • 穎哥哥|飄雪的夜發一場高燒,回憶是白熾燈的暖黃色
    原標題:穎哥哥|飄雪的夜發一場高燒,回憶是白熾燈的暖黃色別看我現在高高壯壯,輕易不生病。 記得上一次生病還是在煙臺出差的時候,晚上睡覺空調開太低,蹬了被子凍感冒了,打噴嚏流眼淚,關鍵是鼻子老痒痒噴嚏打不出來,到處尋找光。都讓我吃藥,可我偏不,「不吃藥一周好給你看!」然後就好了。
  • 奶奶、媽媽、姐姐相繼離世、爸爸入獄……17歲少女患腦部腫瘤,一篇...
    媽媽、姐姐、奶奶相繼離世,爸爸入獄,而今她被檢查出腦部腫瘤,千瘡百孔的家庭束手無策,朱清雲的命運該何去何從?家庭頻傳噩耗最後只剩爺孫相依為命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孩子重病爸媽肯定得四處奔波,而朱清雲不一樣。
  • 二胎小寶不滿1歲癌症晚期,大寶拿200個硬幣向媽媽求救
    去年10月,不滿1歲的小寶患上神經母細胞瘤,一經查出就是癌症晚期,可憐的大寶剛喜得弟弟不久,又要直面即將失去的傷痛,原本淘氣頑皮的他變得沉默內向,為了爸爸媽媽能繼續救弟弟,他掏空攢了3年的存錢罐,拿著200個硬幣求媽媽救弟弟一命……32歲的王芳家住河南信陽一農村,她和丈夫都是鄉鎮衛生院的基層醫務工作者。
  • 5歲兒子癌症晚期,年輕父親要幫他實現50個願望
    2019年,他的兒子牟熠又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如今,六七十萬元的花費,以及孩子仍未可知的未來,讓他已然直不起腰。在剛剛過去的元旦,牟聰為孩子列了一張心願清單,上面包含著去吃一次漢堡、去一次動物園、去學校體會一次上課……「不管將來怎樣,我得想辦法讓他享受一次正常孩子該有的童年。」打針時的小牟熠三歲半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修長的十指、光滑的腦袋。
  • 女童誤食奶奶降壓藥致死,醫生提醒: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吃藥
    奶奶發現後,先聯繫了女童母親,未及時將孩子送醫。  據了解,孩子奶奶因患有高血壓,兜裡有降壓藥。等發現藥被孩子誤吃時,大半瓶藥都沒了。  十分慌亂的奶奶沒有先撥打120送醫,而是找了當時正在上班的孩子媽媽。  幼童吃藥是下午2點多,等送到醫院時已是下午4點半,錯失了最佳搶救時機。
  • 中藥救了我們全家的命-一名武漢新冠肺炎患者的日記
    住院無床,治病無藥,他通過網絡求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李光熙為他開方。40多歲的王澤民第一次喝中藥,效果出乎意料。 「中藥救了我的命,救了我們全家的命!」 1月30日 嶽父也開始發燒,我們也還是認為都是一般的感冒發燒,立即給他吃藥。不過,我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有點像新冠肺炎。 1月31日 我們帶老人去醫院檢查,發現嶽母雙肺變白,雙肺病毒感染。
  • 癌症到了晚期,要不要放棄一切治療?45歲的他抗癌一年卻拒絕搶救
    ,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如果到了那一天,我拒絕任何搶救…… 每個人都有死去的那一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死的時候更安詳,更有尊嚴。 但現實常常事與願違,正如45歲的楊哥。 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我在一年前接診了楊哥,因為咳嗽,痰中帶血入院,檢查提示他所罹患的是右肺癌,更糟糕的是,隨後的檢查提示,癌細胞已經發生了肝臟轉移和骨轉移。
  • 隱秘的角落:兩個孩子改變兩個家庭的命運,警惕生活中的蝴蝶效應
    01兩個孩子的到來,改變兩個家庭的命運最近大火的國產劇《隱秘的角落》,在豆瓣獲得9.0的高評分,可謂國產劇之喜。電影的即視感,細節的到位抓拍,人物的傳神演繹都為這部電視劇搭建了好口碑。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三個孩子的故事,學霸朱朝陽,獨自在家中做習題時,突然傳來了敲門聲。他打開門,看到門外站著兩個小孩:嚴良和普普。
  • 海報深度丨5歲兒子癌症晚期,年輕父親要幫他實現50個願望
    他就是來自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大成鎮的牟聰。自2010年,牟聰的母親、父親相繼生病。2019年,他的兒子牟熠又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如今,六七十萬元的花費,以及孩子仍未可知的未來,讓他已然直不起腰。  在剛剛過去的元旦,牟聰為孩子列了一張心願清單,上面包含著去吃一次漢堡、去一次動物園、去學校體會一次上課……「不管將來怎樣,我得想辦法讓他享受一次正常孩子該有的童年。」
  • 1歲寶寶高燒38度多,奶奶的採取的降溫措施,讓孩子有了腦癱風險
    小寶今年1歲,或許是因為今天白天被媽媽抱出門的時候著了涼,結果半夜就開始發起燒來,小寶媽媽很擔心,拿起溫度計一量竟然有38度多。孩子發燒,全家著急,小寶的爸爸爺奶全都醒了,小寶爸爸說:"收拾收拾帶孩子去醫院吧!"
  • 他出身貧寒,名揚耶魯,畢業後拒絕高薪回國,120人因此改變命運
    在此期間湧現了很多仁人志士,為祖國奔走呼號,獻策出力,力圖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這其中就出現了一位風雲人物,胸懷教育報國的理想,力圖使國家走上現代化之路,並且畢生都為此不屈不撓地奮鬥。梁啓超、孫中山等都對他極為尊重,稱他為「先生。」